登陆注册
19561800000062

第62章 渐入佳境的胜利者:1953-1955(3)

在斯大林葬礼的当天,这一天正好也是莫洛托夫的生日,贝利亚亲自将日曼丘日娜从劳改营里释放出来,和她丈夫团聚,他的目的无疑是与这位外交部长结成未来的同盟。在3月10-13日间,他下令国家安全小组重新审查冤假错案,包括克里姆林宫医生事件,并要求他们“向我”汇报新的发现。他于3月17日提议将内务部的大部分工业与建设领域移交给一般的经济部。三天后,他建议停止由强制劳工从事的建筑项目。3月26日,他向主席团汇报说监狱和劳改营里还有2526401名政治与非******(其中女性438788人,在这些女性犯人中,35505人有孩子,62886人是孕妇)。他哀叹这些囚禁“使身陷牢狱的人、他们的亲戚以及其他与他们关系亲密的人都处于特别困难的处境,这通常毁坏了他们的家庭,并对他们的余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他提议进行大赦,并最终释放了刑期在五年或五年以下的1181264个非******。3月28日,贝利亚催促将劳改营的管理权从内务部移交司法部。4月2日,他告诉马林科夫说,著名的犹太演员所罗门·米哈尤斯(Solomon Mikhoels)已经于1948年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被杀害。两天后,贝利亚公开宣布克里姆林宫医生事件是捏造的。同一天,他下令结束“对被捕犯人的残酷鞭打,一天24小时将他们的双手铐在背后,有时持续数月时间,长时间不让他们睡觉,在单独牢房里扒光犯人衣服等做法”。[13]

几天后,被囚禁的医生被释放出来,**********成员受邀审阅卷宗文件。根据西蒙诺夫的说法,他参加过三四次审阅这些文件的长时间会议,他们确定斯大林亲自参与了这起事件,包括他下令对罪犯进行折磨,直至他们供认为止。因为这些文件来自内务部,所以将它们公开出来肯定是贝利亚个人的主意。

乔治亚人米哈伊尔·契奥雷利(Mikhail Chiaureli)描绘斯大林的阿谀奉承的电影为他赢得了这位独裁者酒伴的地位。由于贝利亚也曾是斯大林别墅酒宴上的一分子,这位电影导演很自然地向贝利亚展示了他对前主子阿谀奉承的一面。“不要提那个畜生!”贝利亚扔下案卷时诅咒道:“斯大林是个无赖、野蛮的家伙,一个暴君!他让我们所有人都生活于恐惧之中,这个吸血鬼。人民也是一样,他的所有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所幸的是,我们现在已经不用再怕他了。让他这条毒蛇在地狱里腐烂吧!”

贝利亚还对斯大林将苏联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化的做法进行了攻击。在主席团的一系列备忘录中,他谴责俄罗斯人的统治,以及在像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西乌克兰地区推广俄语的做法。贝利亚在基辅的内务部头目帕维尔·梅什克(Pavel Meshik)在乌克兰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让乌克兰**********大吃一惊。梅什克试图与赫鲁晓夫的门徒、利沃夫负责内务的头目铁木飞·斯特罗卡奇(Timofei Strokach)妥协,命令他搜集当地共产党官员的污点证据。当斯特罗卡奇向赫鲁晓夫的另一个同事、利沃夫党委书记日诺维·谢迪奥克(Zinovy Serdiuk)报告此事时,据称贝利亚大发雷霆。“你什么都不懂。你为什么要告诉谢迪奥克?我们要把你驱逐出党,把你抓起来,让你在劳改营里度过余生。我们要把你剁成肉酱,让你化为粪土。”[14]

在对外政策方面,贝利亚也打破了意识形态与政治之间的正统观念。在后来从他的保险柜里没收的文件里有写给铁托的高级助手亚历山大·兰科维奇的秘密信函,这封信函没有经过主席团的批准,信中建议“从根本上提高”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并就举行“秘密会议”进行协商。当东德领导人6月2日以及11天后匈牙利领导人被召到莫斯科时,苏联领导人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指责,要求他们执行莫斯科给他们下达的命令。对着匈牙利共产党总书记马蒂亚斯·拉科什大喊大叫的就是贝利亚,“在匈牙利这样一个只有950万人口的国家就有150万人受到了迫害,你们怎么能容忍出现这样的情况?……甚至斯大林同志直接下令审讯被捕的囚犯也是错误的。……惨遭毒打的人会做出任何审讯者所希望的供述,会承认他是英国或美国间谍,或是任何我们想要他成为的人。但是用这种办法我们永远也不会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在这种方式下,无辜的人可能会受到制裁。我们还有法律,每个人都必须尊重法律。”

东德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例子。由于乌尔布里希(Ulbricht)政权推行强制工业化方案、强制集体化以及严酷的反宗教运动,在过去的两年里有将近50万人逃到西边去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面临着马林科夫后来所谓的“内部灾难的危险”。贝利亚对此非同寻常的反应是考虑完全放弃东德的共产主义制度,允许东西德联合组成中立的德国,以换取西方大量的补偿。当克里姆林宫领导层于1953年5月27日讨论德国问题时,贝利亚大声说道:“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个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能算得上什么?甚至连一个实体都算不上。即使我们能称之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话,那也是我们苏联军队在那里维持着。”在讨论过程中,莫洛托夫建议应反对东德的“强制”社会主义化,而贝利亚则在最后的指示里将“强制”一词删除了。莫洛托夫问道,这难道不意味着东德取消了社会主义吗?为什么贝利亚会提出如此建议?“因为,”据说贝利亚是这样回答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和平的德国,至于它是不是社会主义,这对于我们并不重要。”[15]

总的来看,贝利亚的举动使他新官上任后的三把火烧了令人吃惊的“一百天”。虽然他的一些倡议掩饰了其工于心计的一面(特别是他在仍然由俄罗斯统治的苏联保护非俄罗斯民族,反对俄罗斯沙文主义),但他一开始还是压倒了他的竞争者。他所耍的花招很多都在他的正式管辖范围之外,这反映了他对其他同事的蔑视。在一份给赫鲁晓夫的备忘录中,贝利亚没有“请求”对他的提议进行“审查”,而是要求他们进行“确认”。电话监听证实他对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都进行了严厉指责。在斯大林刚去世后不久,贝利亚好像把他的同事们都不放在眼里。然而,他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面临的危险,同时也给了他们反对他可资利用的素材。

赫鲁晓夫声称他从一开始就看透了贝利亚,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起来反对他。“斯大林尸骨未寒,”他在贝利亚被捕后在**********会议上说:“我们不能提出这个问题。否则同志们会说:‘他在利用斯大林的去世在党的领导层中制造分裂与混乱。’……这会让我们看起来像个傻瓜,真正的大傻瓜!”然而,实际上赫鲁晓夫不仅与贝利亚站在一条阵线上,而且如果贝利亚没有针对他的话,他很可能还会将与贝利亚的共同阵线保持下去。

在斯大林死后的那段时间里,赫鲁晓夫与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彼此之间的关系一样。根据莫洛托夫的说法,赫鲁晓夫和其他两人是组成了当时的三驾马车。当然,莫洛托夫的看法是有偏见的,但赫鲁晓夫最后也证实了他的这种看法:贝利亚“与马林科夫的亲密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对此他没有动摇过,但是他突然之间开始与我建立同样友好的关系。贝利亚和马林科夫开始在克里姆林宫空地的散步中拉上我。我当然没有拒绝或是反对,但我对贝利亚的看法没有改变。……我知道他对我作出的这种友好表示是一种假象”。

在1953年7月贝利亚被捕后的**********会议发言中,赫鲁晓夫为自己辩解说:“有人说,‘怎么能这样呢?马林科夫走路的时候都与贝利亚手挽手。……’还有人可能也听说了,赫鲁晓夫也与他们混在一起。(一阵大笑)说的没错。他们确实是如此,我也一样。……贝利亚不是那种容易被看透和被揭穿的人。……他在斯大林去世后对我的态度变化尤其如此。如果我哪一天没有给他打电话,他就会给我打来电话问:‘为什么你没有给我打电话?’‘我没有时间,’我会如此回答:‘太忙。’于是他就会说:‘你应该更经常地给我打电话。’”在同样的电话交谈中,贝利亚“会不经意地中伤(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同时让我明白并加以强调,我比他们要好。后来我把贝利亚的话告诉了他们”。

就在贝利亚、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混在一起、彼此无法分开的同时,实际上他们已经开始相互挖对方的墙脚。“我们内务部陷入彻底的混乱之中,”一位中层官员告诉他的一位作家朋友说:“贝利亚下达了一个命令,马林科夫又从克里姆林宫打来电话,取消了贝利亚的命令,重新下达了他自己的指示。”1952年4月,在贝利亚将马林科夫的支持者塞姆扬·伊格纳捷夫从**********书记处清除出去的行动中,赫鲁晓夫显然给了贝利亚很大的帮助,伊格纳捷夫在克里姆林宫医生事件时期是秘密警察的头目。但是赫鲁晓夫的门徒阿历克赛·基里钦科(Aleksei Kirichenko)成为新的乌克兰党委书记,很可能是在马林科夫的支持下当选的,因此贝利亚是不可能高兴的。

导致赫鲁晓夫与贝利亚最终走向分裂的并非他们之间有什么很深的政策分歧。虽然赫鲁晓夫对贝利亚“将1800万东德人民置于美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的想法感到吃惊,但这种看法本身并不足以说明赫鲁晓夫愿意承担阴谋对付贝利亚的风险。赫鲁晓夫后来指控贝利亚有意制造“民族团体之间的隔阂”。然而,他不仅支持贝利亚当时的民族改革,而且在他自己关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类似报告中还全盘照搬了贝利亚的做法。在准备斯大林葬礼期间,赫鲁晓夫拉着卡冈诺维奇的胳膊问道:“拉扎尔,没有了斯大林,我们怎么生活和工作呢?”此外,他还带头赞成以斯大林的名义重新命名苏联共青团的提议。但是赫鲁晓夫也与贝利亚一道毁坏斯大林的声誉:在《文学报》编辑呼吁作家们写文章赞扬斯大林后的第二天早上,赫鲁晓夫就威胁要撤换其总编康斯坦丁·西蒙诺夫。

“当贝利亚掌权的时候,”赫鲁晓夫的前助手德米契夫回忆说:“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当然想与他搞好关系,虽然他对贝利亚又恨又怕。贝利亚也感觉出不能忽视赫鲁晓夫,因此他对待赫鲁晓夫时也留着一分小心。”最后使赫鲁晓夫对贝利亚反戈一击的是他担心贝利亚迟早会收拾他,如果他不早一点下手的话。

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都宣称自己领导了针对贝利亚的行动。[16]对他们两人恨之入骨的莫洛托夫和与两人关系都不错的米高扬证实了赫鲁晓夫的叙述。[17]赫鲁晓夫在反对贝利亚的行动中请求马林科夫的帮助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贝利亚胜利了,他会将他们都置于死地;如果贝利亚被击败,那么马林科夫就会失去贝利亚的支持,并且还会因为与贝利亚结盟而沾染上抹不去的污点。因此赫鲁晓夫刚开始对他提出了较为谨慎的建议:对贝利亚在主席团里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封杀。“问题是,”他对马林科夫说:“在主席团会议上,你从来没有让其他人有说话的机会。只要贝利亚提出什么动议,你总是马上跳出来表示支持。……你只要让我们其余的人有一次表达思想的机会,你就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你克制一点,不要老是那么着急跳出来。……我和你一起拟订会议议程,让我们来讨论一些我们认为贝利亚在其中有过错的问题。然后我们再起来共同反对他。”

这种小插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显然对贝利亚的提议产生了抵制作用,贝利亚曾提议将内务部特别委员会可以判决的刑期减少到最多十年(“这意味着,”赫鲁晓夫在1953年7月的全体会议上说:“他可以判决犯人十年的刑期,然后再判处十年,如果他愿意的话。这就是他使犯人老死牢狱的方法”)。在主席团关于东德问题的讨论中情况也差不多。莫洛托夫带头反对贝利亚关于东德问题的计划。莫洛托夫原来认为赫鲁晓夫是贝利亚的同盟,因此他得到赫鲁晓夫的支持时又惊又喜。这位固执的外交部长对赫鲁晓夫十分感激,于是他提议从此以后和赫鲁晓夫之间彼此以亲昵的第二人称相称。在关于东德问题的会议之后,赫鲁晓夫记得:“贝利亚表面上对我的态度并没有改变。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可怕的圈套——说一套,做一套。我知道贝利亚正在和我玩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游戏,表面上使我十二分的放心,背地里却是一有机会就会将我撂倒在地。”[18]

6月中旬的某个时候,就在贝利亚6月26日被捕前的几天,赫鲁晓夫的立场发生了转变,他从反对贝利亚变成安排他退位。[19]“当贝利亚意识到主席团的其他成员想取而代之时,他开始全力显露他的重要性,试图在所有可能的方面表现出他高人一筹的能力。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我感到是让这种局面有个了断的时候了。”[20]

同类推荐
  • 秦始皇传

    秦始皇传

    对于嬴政的一生,后人又是如何评价,此时躺在皇陵的嬴政已经一无所知了。而只有本书的作者还以曲折的文笔演绎着他的一生,与他有关的谜一般的一切!
  •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人生:中国首部商业领袖集体传记

    本书记录了这个时代一些领先的人做过什么、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当中有地产界的风云人物黄怒波、任志强、潘石屹,互联网领域...
  • 戴高乐

    戴高乐

    戴高乐,1890年11月22日生于法国里尔的一个天主教爱国主义家庭。1909—1912年在圣西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未来优秀军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戴高乐英勇作战,曾三次受伤,在凡尔登战役中一度被误认为已阵亡。二战期间,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并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号召。此后,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1965年他成为首任通过全民普选当选的总统。1968年5月由学生和工人发动的叛乱,动摇了戴高乐的领导地位。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热门推荐
  • 夫子纪

    夫子纪

    在那曾经的广袤大地上,我的战吼划破寂静,我的双手撕裂黑暗。如今,我将侍奉新的主人——人类!我们曾经有另一个名字,而如今,我们是夫子。不论曾经我们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血肉之躯筑成铜墙铁壁,我们仍旧会力战到底。在那寂静的虚空中,在那永恒的黑暗里,我们坚信光明终将来临。
  • 甜蜜快穿

    甜蜜快穿

    “有人说你有外遇。”莫笙说,美男:“外遇是什么?我不认识她。”莫笙:“你骗人,你昨天晚上明明跟她在一起!!!”美男扶额:“我昨晚上明明呆在你房间。”美男内心吐槽(健忘症又犯了!没办法,谁让她是他媳妇呢!)呃……好像真的是啊!“我记错了,是前天晚上。”美男:“前天晚上你在我房间里呆了一晚上。”“可你又不在!”“那你旁边的人是谁?”“是猪”美男磨牙,内心咆哮:你才是猪,你全家都是猪!等等!这不是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吗?美男内心在深思,面上继续笑道:“还有吗?”“唔,听说对方是你的青梅竹马!”美男很淡定:“从小到大,我身边就你一个雌性!”靠!劳资是女的!女的!不是雌的!你过来,你惹我了!美男一笑:我等着
  • 未曾有花开

    未曾有花开

    浮花乱像,双眼迷离,恍惚着睁开眼,眼前那男子勾扬着嘴角,闯入我心。一场神奇的的穿越,把古代的大家闺秀穿越到了一个没有美貌,没有智慧的一个女子身上?回国,婚约解除。没有多少关于这个世界的记忆她该怎么办?记得一些这个叫花未未女孩的模糊记忆,个男子是谁?一头短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子爱上她?樱花树下的那个他就是他……看穿越女华丽变身……最后尽是个梦,不,那她手上拿的东西是什么?!……
  • 我在异世能穿越

    我在异世能穿越

    穿越者叶天来到玄天大陆,开始自己装逼生涯。
  • 路西法

    路西法

    最强的炽天使路西法立下宏愿要救赎中地狱的罪人,为此先杀上帝后入地狱,率领地狱军团进攻人间。在即将灭亡人类之时却遭到恶魔之王别西卜背叛,被送回了距离人类灭亡的五年之前,还变成了人类中的一员。变为人类的路西法目睹了人间被地狱军团肆虐的惨状,这一次他将如何选择?是回到地狱之中继续他的宏愿,还是帮助人类抵抗恶魔?
  • 世界竞争

    世界竞争

    一款新型游戏,一个意外的角色,一个新的人生开端。
  • 医缘人生

    医缘人生

    作者以第一人称介绍自己在美国学医、行医的经历,以及作为一个患者在中国、美国求医的过程。着重介绍美国医学院申请、学习、实习的过程,同时向读者提供各种基本医学常识、医学伦理常识。
  • 蓝蓝的大亚湾

    蓝蓝的大亚湾

    本书着意写人,写不同层面不同种族不同国籍的人。作者相信,世间的一切全在"人"那里,"人"自有世间的一切。所以。本书负载的,不是一座核电站,两是言说不尽的很多很多。当代长篇小说。以简单、大气、朴素的方式,描述了一座核电站非比寻常的诞生。
  •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的乖乖女

    TFBOYS的乖乖女

    原本像一对的情侣因为一个女孩的到来而双方互相冷漠,不常说话,而这个女孩看到女主这个样子心中很是愉快,女主想小时候的她去哪了,为什么因为他而与她反目成仇,处处针对她,而她(女主)该怎么办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