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09500000024

第24章 感动记忆(1)

《感动中国》是一个年度评选节目,出于主流媒体的职责,每年都会用一些符号性的人物,来梳理这一年的年度大事件。

从2002年到2012年,三峡移民、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在全体中国人心里,留下或自豪或悲痛或喜悦或震撼的共同记忆。而《感动中国》的十年,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十年,一方面,体育事业和航天事业在迅速发展,向世界宣告中国崛起;另一方面,医患关系和艾滋问题等也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梁建增曾说,这十年来,每年一度收获感动,虽然说核心不变,但是每次都在争取创新,争取从新的角度观察社会,发现新的感动。每次有新生事物,新的价值取向,《感动中国》都会悉心考察。这样一段感动的历史,这样一种感动的价值,需要站在2012年回溯,重新观察和思考。

这些问题的答案,留在《感动中国》的记忆当中,留在那一个个群体、一个个历史事件当中。这些代表性的人物,本身就是一种大趋势、大方向甚至大问题的浓缩、投射。所以,发掘这些群体和人物的感动记忆,就是看到当下中国的成绩和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三峡移民

2002年的感动记忆,属于波澜壮阔的三峡移民。在所有获得群体奖的得奖者中,朱波认为,三峡移民是最有意义的一个……

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下闸蓄水,按照预期目标,当大坝蓄水水位达到175米时,最终的移民数量将达到120万人。三峡坝区百万大移民,写下了人类移民史上壮阔的一笔,同时更是世界水利史上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

三峡大坝能够成为世界工程史上举世瞩目的建筑,本身坚固的钢筋铁骨,是其物理基础;而坚实的精神基石,则来自百万移民的无私奉献。随着他们的家园变成永远沉没水底的另一个世界,中国最大的工程之一三峡大坝,也傲然屹立。

移民,是困扰全世界水利工程的共同难题,国外不乏因移民问题影响工程进度甚至下马的先例。而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农业传统的古老国度而言,乡土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更让移民的话题显得沉重。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三峡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

三峡移民的总数字是12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要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样一个基数庞大的群体的家园问题,除了政策本身的公平和高效之外,移民本身的付出令人肃然起敬。

蓄水之前的十年间,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72万多人。其中湖北省库区夷陵、秭归、兴山、巴东已搬迁移民184613人,占全部计划的90%以上!

蓄水,意味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将永远沉没到水下,过去的辛勤耕耘将付诸流水;蓄水,意味着看惯的风景,将成为脑海中的回忆,无法重现眼前;蓄水,意味着千山万水的跋涉,离乡背井,开始全新的生活。

2002年,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百万三峡移民获得特别大奖。

在所有获得群体奖的得奖者中,朱波认为,三峡移民是最有意义的一个。后来他把奖杯送给了三峡博物馆。在朱波的视线里,三峡移民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图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群体,是如何融入到迥异的文化土壤里,是如何相对平稳地分散到本已非常密集的异乡,这不仅仅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学问题,更是一部浩瀚的史诗。

朱波为其中折射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所感动。1986年到1993年,秭归县一个叫水田坝的弹丸之地一度成了世界焦点。水田坝乡的230户、750个农民,用8年实践为三峡工程探出了开发性移民的崭新路子。1993年,国务院发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把开发性移民方针写进了条例的第一章。随后,从秭归、兴山到巴东,“线上一条路,沿路一排房,房后一片园”的农民一条街模式,“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城乡一体化模式,“一户一个院,一人一亩田,统一水电路,自然连成片”的庭园模式……三峡人的伟大创造力在紧锣密鼓的大移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而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无论自己的乡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人总是能够从中找到生存的方法,这种勤劳、乐观、勇敢的天性,让朱波深感敬佩。

医患关系

《感动中国》的十年,也是医患关系日渐尖锐的十年。入选感动人物的好医生群体,用他们的医术和医德,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华益慰,2010年度人物王万青,2011年度人物吴孟超,他们都是穿着白大褂,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而在这个感动中国的医生群体背后,是中国医患关系、医患矛盾日趋紧张的时代背景。

关于中国的社会问题,坊间流传的版本是“新三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医疗。在这个领域,医患关系又成为最尖锐的矛盾。患者无法相信医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医生对于患者也从内心产生恐惧,关于医生患者的种种矛盾,不绝于电视报端,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抵触和对抗情绪非但没有减弱,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医院门口,时常可以见到拉着白色横幅示威的患者;而在患者群中,一些职业的“医闹”也搅乱人们的视线。

关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要不要选医生,本来在节目组不是一个问题。军人、医生、老师,这些职业都是阳光下璀璨发光的钻石,具有先天的“感动性”。但是围绕着如何选择医生,节目组却有了小小的分歧。

有人认为,医生的天职放在那里,如果这个医生只是医术高明,或者救人无数,固然是非常好的医生,但这就是他的本职工作,谈不上“感动”二字。立刻有编导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医生也是人,也有做得好和做得不足的区别。褒扬那些优秀的医生,本身就是对医德的弘扬。但反对方又迅速反驳:“如果只有少数医生脱颖而出,甚至一枝独秀,那这本身就是一个讽刺,是社会怪现状的一次放大。《感动中国》春风化雨的功能又如何体现呢?”

争论和难题汇总到了朱波这里。他坐在会议桌前,盯着眼前的一些资料一句话都不说。

这是2006年评选华益慰时的情景。

朱波听说过华益慰,鼎鼎大名的医学名宿。但是真正了解华益慰的医务生涯,还是在看到他的翔实材料之后。

华益慰1933年3月生于天津一个医学世家,1950年从南开毕业被保荐到协和医学院燕京大学医预系。1953年,华益慰参军入伍,1960年,便参加了支援西藏医疗队,为此他将婚期推迟了一年。

1975年、1976年,海城、唐山大地震接踵而至,华益慰都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特别是在参加唐山救灾半年多时间里,正赶上爱人病重,妻儿三人无人照料,困难重重,但他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1981年,华益慰的妻子张燕容因患直肠癌住进了他们的科室——她也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曾任协和医院副院长,是中国免疫学的开创者。为了减轻华益慰的负担,张燕容几乎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揽在了自己的肩上,她真的是太累了。为妻子做完手术之后,华益慰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痛哭不已。

1985年,华益慰的母亲病危住院,老人走的那一天,他正在手术台上挽救别人的生命,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着。

中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一定伴随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但是自从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驰援汶川之后,中国的医生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个与生死打交道的职业,经历了时代的贬斥和轻视,需要有这么一批典型重振雄风,同时也化解势同水火的医患矛盾。

见过很多感动人物的朱波,回想起这些故事,非常感慨。他力排众议,决心要让白衣天使们的形象,长长久久地闪耀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他说,选这些医生,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紧张,人们太需要正面的能量,重新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弘扬好医生的大德,缘于他们的确站得住脚。“从‘非典’抗击战中就能看出来,关键时刻很少有临阵脱逃的大夫,相反很多生离死别的故事里,总是有医生们的身影。感动人物里的医生,在医德、医术两方面都是最好的,我们选的都是医生里的大家。”

体育事业

姚明、陈忠和、中国女排、刘翔,《感动中国》用这些符号化的体育人物,记录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十年发展……

中国人在什么时候,一定会坚守在电视机前,并且非常投入?只有两个时刻,第一是春晚,第二就是重大的体育赛事。

对于中国人而言,再没有比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饭更温馨的时刻,再没有比体育健儿们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来得更让人激动。

中国的体育事业,从来就是伴随着国人豪迈的爱国激情而生长的。体育和国家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和平时期,不少中国人已经把体育赛场的胜利,视为中国国富民强的标志,看成中国国际地位的象征。

即便是再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也会关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这样的体育重头戏。而《感动中国》自然也没有错过如此重要的领域。在感动人物中,就出现了大量的体育明星。

让朱波记忆最深刻的,当属2002年第一届《感动中国》评选的姚明。当时,姚明凭借在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以“状元秀”的佳话加盟火箭队,一下子成为国内众多体育迷和青少年的偶像。朱波也是姚明的“粉丝”之一。一时间他耳边都在谈论着姚明,每天报纸上的体育版、央视5套的体育新闻,必有姚明的消息。他隐约感觉到,要找的人就是他了。

原来,朱波在筹备《感动中国》这个颁奖时,一直在担心能不能“一炮打响”。从传播的角度,一个节目如果平淡无奇,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而《感动中国》初创,虽然创意很好,但毕竟有一个接受过程,收视率固然不是唯一的目标,但那也是节目组必须考虑的绩效。

白岩松和敬一丹这时提出,如果2002年的《感动中国》里没有姚明,这个感动人物的名单是不完整的。白岩松直截了当地说,在美国,NBA明星的影响力可以和总统媲美,中国也是一个体育大国,如果这么正面的一个偶像,都没能让最多的中国人感动,那么中国人一定是需要反思的。

白岩松的话说到了朱波的心里,但他还有更为实际的考虑。姚明是一位体育巨星,体育在国内拥有的观众数量,应该可以与《新闻联播》比肩。如果节目组能请到姚明,凭借姚明的影响力,整个节目的影响力将得到一个飞跃式的提升。

在连姚明的联系方式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节目组几个人一拍即合,仿佛这个时候姚明都已经站在舞台上了一般。

联系的结果还是不错的。姚明在美国打比赛,在奖项颁出的时候没法来到现场领奖,但是他发来一段视频讲话,让朱波非常满意。姚明说,孩子们会模仿他转身投篮的动作,但他应该在其他方面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作为美国NBA的中国标杆,姚明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代表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偶像,也让许多人改变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看法。

就这样,2002年姚明、2003年陈忠和、2004年刘翔、2004年中国女排,一个又一个体育界的光辉形象,照亮了《感动中国》的一角。而《感动中国》,也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近十年来的发展,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眼泪,每一次奋力冲击的力道和姿态,都记录在《感动中国》里。

体育,提振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士气,也丰富了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体育,正是这个时代令人感动的一部分。

艾滋问题

濮存昕、高耀洁、桂希恩,防艾群体入选《感动中国》人物,表现出节目组对艾滋问题的高度关注……

从第一届开始,《感动中国》就关注艾滋问题,连续三届颁奖都有防艾群体的代表获奖,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第三届《感动中国》获奖者桂希恩,就这样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他是广大防艾群体的代表之一。1999年,他发现了中国艾滋病第一高发区——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

当年7月,桂希恩到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调查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情,发现这种传染病就是艾滋病,随即报告了疫情的严重性,但没有得到理睬,相反,他因为“破坏当地形象”的理由,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

为了尽早获得该村疫情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桂希恩被迫秘密进入上蔡县,并在多位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悄悄深入文楼村调查。同年10月,他带着上蔡县文楼村的详细调查报告去北京,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疫情的调查结果,得到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批示。

2004年2月,桂希恩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的杰出贡献,成为第4个“贝利—马丁奖”的获得者。2004年6月,他从武汉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的位置上离职,主要负责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的工作。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二十多年来,艾滋病令人们闻之色变。但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和发展,成为艾滋病防控治疗的重中之重。

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感动中国》200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活动中,桂希恩被评为“十大年度人物”之一。颁奖词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一个教授做的五年,可以影响中国五百年。

这也是节目组为什么将好几届《感动中国》的荣誉,颁发给那些为防控艾滋病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航天事业

《感动中国》里的航天英雄们,从杨利伟首次进入太空,到翟志刚到太空行走,代表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神舟五号和杨利伟的名字,中国人都不会陌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随着长征二号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杨利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而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同类推荐
  • 霜叶集

    霜叶集

    作者将下乡至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期间的经历与见闻编写成诗,结集成册。将当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一心想在边疆的土地上建设出一个美好家园的豪情壮志抒发于诗歌。作者当时所在的兵团第十七团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1971年,兵团组建了炮兵团。兵团总部决定把炮兵团放在汤原,命令十七团开赴蒲鸭河地区重新开荒建点。蒲鸭河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的交汇处,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十分荒凉。当年的老兵把自己的一生一世都贡献给了北大荒,把这里建设成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把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如今美好的家园。而今,他们中的多数人已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剩下为数不多者也已步入暮年。当作者再次看到北大荒欣欣向荣的景象,想到这是当年十万复转官兵整整一代人的辛劳成果,不禁百感交集。
  • 名人传(译文经典)

    名人传(译文经典)

    1903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深感其时欧洲文化气息的沉闷与衰败,为了让世人“呼吸英雄们的气息”,他开始用文字谱写气势磅礴的生命交响曲:《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这正是本书所收录的三部作品。三位天才而创建至伟的艺术巨匠,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战斗不息。
  • 人祖阿丹

    人祖阿丹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但由于种种原因,开掘面世的极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少数民族文学的复苏,回族文学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在大的氛围的影响下,回族民间传说故事破土而出,更加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
  •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一只猫,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猫。“我”的主人看似勤奋努力,骨子里却是一个顽固任性、迂腐清高的男人,时常被邻居嘲笑。主人经常跟他的朋友——迷亭、寒月、独仙等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些不切实际而又毫无意义的事情,让“我”觉得既荒诞又可笑。“我”还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势利眼的“大鼻子”,歹毒的资本家,见钱眼开的邻居……在“我”眼中,一切都丑恶不堪。《我是猫》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以一只猫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猫的主人及其朋友的日常生活,诙谐幽默,构思精巧,特色鲜明。小说展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空虚的精神世界,揭露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具有鲜明的讽刺主义色彩,在日本文学史上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热门推荐
  • 苍神至尊

    苍神至尊

    少年华天无意穿越来到天玄大陆,同时获得“苍”“神”两位至高强者的传承,逆天夺命,斗神弑磨,踏破九霄,成就无上至尊之位!在这里灵气弥漫,弱者平凡一生,强者吸纳灵气掌控命运!在这里遵从着弱肉强食的法则,适者生存!
  • 节儿草

    节儿草

    哪个女人能躲过这一角色的转变?由家里少不更事的宝贝,到为人媳、人妻挑起家里的半壁江山。袁晗,一个倔强充满锐气的黄毛丫头在步入婚姻,历经生活、世事的磨砺后,怎样一步步走向坚强、成熟?《节儿草》向你展示女性像节儿草一样平常的生命里充满的韧性和坚强。
  • 绝世九皇子

    绝世九皇子

    凌天帝国九皇子,京城纨绔子弟之首,吃喝嫖赌,除了“嫖”字以外样样精通!不是她不想“嫖”,而是她那方面不行“嫖”不了!即便温香软玉在怀,却也勾不起她半点激情。于是有人送来男男女女,美人无数,美其名曰:望其振奋雄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师傅,江南烟雨不如你

    师傅,江南烟雨不如你

    沐之灵指着墨千染的胸口画圈圈:师傅,我想上你。墨千染欲解衣,:想从哪里上嘞,是从这里,(指胸口)还是这里(少儿不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一世灿烂

    这一世灿烂

    血脉总有极限,平凡才是最真!他就是一名屌丝。重生后继承先烈衣钵。修炼玄功、炼制丹药,开发宇宙科技。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他桃花旺、气质变、形象变。开启了称霸地球、主宰仙域、星际争霸的史诗篇章。
  • 现世的赎弥

    现世的赎弥

    幻象、灵异事件、死后世界都是真实存在的吗?现世的罪罚是今世修的结果?还是后世的呈现?让作者给你讲述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43条疤痕

    第43条疤痕

    14岁的少女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非洲丛林赢得了各类危险人物的尊重,并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又是什么力量让她忽然消失,直至10年之后又一次现身?亿万富翁的女儿在一次非洲旅行中神秘失踪,长达4年的寻找,雇佣兵、私家侦探、甚至国家力量的介入,女孩仍然杳无音讯,真相如何被掩埋?这是一本拥有着所有黑暗元素的小说——无止境的欲望、杀戮、性侵、迫害、绝望直至死亡,即便如此,在每一条疤痕的深处,依然清晰可见纯真、善良、信任、勇敢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