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400000010

第10章 趋于完满的格式塔心理学(1)

从感觉元素到意动布连塔诺(1838~1918)

布连塔诺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马利恩,幼年时期有志于当牧师。16岁那年,他到柏林学哲学,非常赞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且受其影响极深。1856年他入慕尼黑大学学习。1864年在杜平根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受命为格拉茨地方的牧师。1866年转任符兹堡大学讲师。1869年他发表表示不同意教皇无过失这一教条的文章,并于1873年辞去神父职位。1874年他到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任哲学教授。在这之后的6年中,他和学生一起形成了意动心理学。他的意动心理学思想来源于莱布尼茨唯理论的单子论。我们在第一章的内容中已经知道,单子是一种知觉,由于内部的原因,它能主动地运动发展,由微觉发展到大觉(知觉)再到统觉。以后,莱布尼茨的这种唯理论思想,经过18世纪的康德,继承发展为先验论。到了19世纪,海尔巴特发展为统觉团学说。这样就形成了近代德国传统的理性主义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传到布连塔诺。布连塔诺和他在维也纳大学的学生胡塞尔形成一种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通过内省自然而然地所观察到的是整体的直接经验,而整体的直接经验是不能分析成为心理元素的)。这种现象学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布连塔诺从现象学出发,反对冯特内容心理学及其元素主义。1874年正是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的同一年,布连塔诺发表了题为《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的著作,向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挑战,反对冯特心理学中的基本观点: 首先,在研究对象上,布连塔诺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他认为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动作或意动。意动是可以由意识经验到的活动过程,人是可以通过内省体验到这种内部活动的过程的,反对冯特把意识看作静止的心理状态和分析为心理元素的观点。布连塔诺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是知觉,不是冯特所说的感觉元素。这种感觉元素是人为地抽象出来的。他主张把意识的动作,即意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虽然意识的动作和内容是不可分的,它们两者都要研究,但是心理学研究的是意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例如,听见一种声音,看见一个有色物体,感到温暖和寒冷。这里所说的听、看和感到都是意识的动作,是心理现象;而声、香、温和冷等是心理意象,是意识的内容。他说,这里的意动或心理现象才是心理学必须研究的对象,而心理内容则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他认为,冯特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错了,应该加以纠正。他还进一步指出,任何动作都必须有它的对象,对象性是心理动作的特点,因为动作必须以它的客体为对象。为了说明这种动作和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关系,他提出“意向性”这一概念。认为“意向性”是意动的重要特性。例如,没有思维的客体就没有思想,没有愿望的客体就没有欲望。在爱的动作中以被爱的东西为对象,在恨的动作中是以所恨的东西为对象的。所以,心理现象是在意向性上包含有对象的。

在研究方法上,布连塔诺认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或意动,是可以通过实验的内省法自然而然地直接体验到的。其实,这就是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它强调自然而然地、直接地通过自我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材料。只是布连塔诺本人不是个实验家,他只是提出这种思想。 在心理现象分类上,布连塔诺把动作分为三类: (1)观念作用。包括感觉与表象等。 (2)判断作用。包括承认、拒绝、知觉和回忆等。 (3)爱憎作用,包括感情、意志和欲望等。

实际上,他受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把整个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即认识和情意,也就是把感觉和判断归为认识过程。例如,说到某甲的感觉,这是观念作用;如果说某甲自己觉得是甲,这就是判断作用了。

可见,在心理分类上布连塔诺和冯特也是不同的。我们知道,冯特是按柏拉图和康德的知、情、意三分法来划分心理过程的。

1874~1880的6年间,布连塔诺讲学很有成效,影响很大。在这一时期内,他培养了许多后来知名的学者,如屈尔佩、斯图姆夫等。当时年轻的弗洛伊德也曾来听他讲课。就在这一时期,布连塔诺和一位女天主教徒发生恋爱。但她在奥地利不能和曾经担任过牧师的人订婚。这样,布连塔诺又一次辞去教授职务,以取得当地的公民资格,终于在德国莱比锡与女天主教徒结婚。婚后则回到维也纳大学任大学的讲师。1894年妻子去世,布连塔诺悲痛之余,体弱多病,因而再次辞去教职。以后,他的双眼患病,几乎失明,屡次迁移住处。到1896年以后,他过着隐居生活长达19年,但他仍然从事著作,大多以哲学为主,心理学的著作很少。最后于1917年去世。无意象思维屈尔佩(1862~1915)

屈尔佩是符兹堡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原来他是德国格丁根大学G.E米勒的学生,后来在冯特的莱比锡大学学习。但由于他喜欢历史,而当时的实验心理学刚刚成立两年,他对这样的心理实验不太感兴趣,又回头学了一年的历史。到1886年他再回到莱比锡学实验心理学,一度为冯特当助手长达8年。1887年屈尔佩获得学位,1888年提升为讲师。凡是年轻人,总想创新,超过前人。但学术界的惯例是,老一辈的学者没有去世,年轻人要想冒尖是很难的。而老一辈往往学有成就之后,总想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事业,可是方向已经确定,要做到推陈出新往往是很困难的。当时的冯特就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屈尔佩想研究感知觉以上的高级心理,冯特则认为,高级心理不能进行实验。因此,他想按冯特的思想写一本概论式的教科书,总结一下冯特式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工作,以求创“新”。当时,铁钦纳正在莱比锡学习,彼此之间平常也有些来往。但铁钦纳个性耿直、爽快,起初屈尔佩并不喜欢他,只是自己要写书,两人才经常在一起商量讨论,计划怎样写实验心理学的教科书。久而久之,也就成为莫逆之交。1893年终于出版了名为《心理学大纲》的教科书。这本书一出版,铁钦纳立刻将它译成英文,以后他自己也编写并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书,即《实验心理学》教科书。1894年屈尔佩离开莱比锡,到符兹堡大学担任教授,就在这里,他和学生一起形成了一个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直到1909年转任波恩大学教授。1913年以后他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915年去世。

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屈尔佩原来同意冯特的主张,只是1894年到了符兹堡大学后,他和学生一起做思维的实验,才发现并提出了和冯特不同的意见。起初,他自己做实验的被试,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后发现,似乎存在着一种没有感觉意象的思维过程。1901年以后,他和学生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计划的实验研究,于是渐渐地形成一个学派。最初,他的学生迈尔和奥特以为思想只是一种联想过程,可以用内省实验进行研究。然而,这种看法是和冯特不同的,冯特认为思想或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过程,不是联想而是统觉在起作用。也就在这1901年,另一学生马伯研究判断两件东西的轻重,他在实验中发现,在意识过程中除了意识到有这两个东西外,还有不能用意象来描述的成分存在着。当时他把这叫做“识态”。认为“识态”是思维判断过程很重要的成分,它是无意象的。这一发现就和冯特把感觉意象作为心理学的对象大不相同了。1904年屈尔佩的学生瓦特使实验的条件更加复杂,他把实验过程延长并用仪器记录下每次实验所经历的时间。实验结果同样发现存在着无意象成分。例如,由一个字联想到另一个字的过程中,受试者听到指令给予的任务时心理上就有一种准备,到了刺激字一出现,被试者就能立即回答出正确的反应字。这种因任务而准备好的反应字,是无须有自觉的思想内容,即没有表象或意象的。瓦特认为,人们在运动或思维中都有这种意识不到的趋势存在着。他把它叫做“心向”或“定势”。1905年又一学生阿哈将这种作用叫做“决定的趋势”。就这样,符兹堡大学师生们所发现的无意象思维的思想观点,便被人们称之为符兹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而流传开来并载入史册了。现在,大家都知道,赛跑,尤其是短跑比赛时,裁判员喊:“各就各位……预备!”然后一声枪响,运动员迅速起跑,其中就有“定势”在起作用。它和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对起跑快、慢的关系极大。如果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耳朵听枪声响上,就比把注意力集中在脚尖的运动员起跑的速度慢一些。

应该指出,符兹堡学派的这一发现对以后的心理学有两方面的影响:首先,由于他们的实验是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的,因而创造出一种系统的内省实验法;第二,支持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动作、意动或机能这一观点,从而增强了反对冯特内容心理学的阵势。它对当时20世纪初正在发展的美国机能心理学,起到了互相呼应和推动的作用。这里说的是布连塔诺思想对其学生影响的事例之一。下一节说的是他的另一位学生厄伦弗斯的形质说,以及这个学说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关系。形质说和格式塔厄伦弗斯(1859~1932)

前人发现一种事实,由于客观的条件不够成熟或者发现者的思想跟不上形势,概括不出新概念或者新的见解、理论,白白地将 发明的机会错过了。后来人,或者条件成熟,或者他的思想敏捷,想 到了点子上,于是成为某科技的发明者。厄伦弗斯的形质说和格式塔 心理学的情况就是如此。

厄伦弗斯出生于维也纳城附近的罗道恩,是布连塔诺在维也纳大学任教时期的学生。他受布连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影响,于1890年发表论文《论形质》(或《论格式塔的性质》)一文,提出形质说,反对冯特的心理元素主义。我们已知道,冯特把复杂的心理状态分析成最单纯的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经验是感觉的复合。当时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主观唯心论的哲学心理学家马赫,他从一切经验都是感觉的观点出发,认为空间、时间都是感觉。他说,例如,一个圆周是“空间形式的感觉”,一首乐曲的连续音程是“时间形式的感觉”。在这里,感觉的属性可以改变,而感觉形式不变。他举字母N为例:我们可以将N扩大或着色,那么N的属性:大小和颜色都改变了。但是我们看起来,它仍然是一个字母N,也就是说N的形式是不变的。同理,一支乐曲尽管提高8度音调,即改变了各音的音高,但听起来它的曲调,即乐曲的时间形式不变。所以,形式是独立地为我们的经验感觉得到的,空间和时间都是感觉的集合。显然,这是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厄伦弗斯并不同意马赫的感觉学说,他认为空间、时间的形式是新的属性,并不是感觉的集合。例如,一个四方形由四条直线组成,它的性质不是由四条线集合成的。因为四条线本身只有直线的性质,并没有四方形的性质。四方形是由四条直线经过有组织地结合而产生的新质。这种新质才是真正的知觉内容。因此,厄伦弗斯认为,在这里,直线是结合成四方形的基件或基质,而四方形是基件或基质结合成的基体。基体四方形并不属于任何基件(直线)。不过,他把这种由直线构成四方形的直接经验,看作是一种新的元素,叫做“形质”或“格式塔(完形)的性质”。1912年问世的格式塔心理学就是在形质说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不过,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是由研究知觉的似动现象发现的。错觉和知觉韦特海默(1880~1943)

韦特海默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倡导者,出生于德国布拉格。18岁时,他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法律,后来转学哲学,曾听过厄伦弗斯讲课。1901年转入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理学。后来又转到符兹堡大学。1904年在屈尔佩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关于无意象思维的问题争论得正激烈。以后,他在德国各大学任教。1933年因受德国希特勒政权迫害以第一批移民的身份到达美国。1934年他参加纽约城社会研究新学派学会,在美国期间,因忙于社会活动和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发表文章不多。但由于当时还有其他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美国形成一种势力,影响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这在下面将会看到。现在先说说韦特海默似动现象的实验。

1910年夏,在一次假期旅行的火车上,韦特海默想起关于这种“似动现象”的实验方法,便立即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下火车,到商店里买了一个万花筒,先在旅馆里做试验。他很快地转动万花筒,仔细地观察其中的似动现象。有了一些经验后,他就到法兰克福大学去请教舒曼教授。教授很同意他的想法,允许他用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并推荐两位被试一起工作。这两位被试名叫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就是他们三人创建的。实验的经过是这样的:

起初,韦特海默在银幕上一先一后投射出两条垂直光线。如果这两条垂直光线投射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被试就看到两条相继出现的光线,它们是一先一后静止不动地出现在银幕上的。如果两条光线之间呈现的时距很短,例如30毫秒,被试者看到两条连续出现的光线,也是静止的。可是,如果呈现的时距适当,即两条光线先后在60毫秒的间隔时间出现时,那么被试就看到一条光线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如果先呈现A线,后呈现B线,则看到一条光线从A向B处移动;如果先呈现B线,后呈现A线,被试就看到该光线从B处向A处移动。问题就在于,原来是一先一后呈现出来的两条静止的光线,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时距60毫秒)会知觉到单线移动的现象呢?,它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其实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如上所述,厄伦弗斯认为是一种新的元素,而冯特则说它是后象的重叠。实际上,电影就是利用静止的图片加以快速投影成活动画面的,只是没有做出心理学的解释。韦特海默解释说,“似动现象”是一种趋向完满的知觉结构规律,即一种格式塔,也就是厄伦弗斯说的“形质”。德文“Gestalt”含义很多,我国心理学书一般用音译,即“格式塔”,也有译成“完形”的。后一种译法是考夫卡同意由铁钦纳译成“完形”这一用语的,比较符合德文原意。所以说,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学是由似动现象,即研究知觉起家的,在知觉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

同类推荐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心理健康枕边书Ⅱ

    本书对面对心理异常、人格缺陷、病态心理、不良情绪、不良心态和不良嗜好、怪僻等一系列心理、生理不适应等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阐释和破译,并对这些心理疾病的治疗与调试作了详尽的剖析与说明。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工作要懂心理学

    工作要懂心理学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工作是一个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如渴望安全、尊重等,而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莫过于自我的实现。对于上班族来说,只有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和工作,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 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不分心:初学者的正念书

    这本书是麻省理工大学博士、世界正念领域最权威的专家卡巴金,将30多年的西方临床医学实践和东方的正念禅修相结合,提炼出的精神训练核心精髓。从而带你过上智慧、从容、幸福感十足的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木叶海贼

    木叶海贼

    “剑来!”岚太伸手虚握,手上出现黑刀秋水。“剑技,拔刀——一闪!”战场瞬间寂静下来,整个战场上数千名忍者身体上下滑离,连痛苦的悲鸣都来不及发出。数秒后,数公里外的山峦倒塌,整个战场像是遭受了十级地震一样激烈晃荡,沙尘翻天。宇智波斑:岚太大人,请让我上你的船,你让我干什么都行!六代仙人:如果他在我那个时代的话,会代替我母亲成为忍界主宰。
  • 九州修真记

    九州修真记

    九大洲混战年代,掌控天地大道,手持混沌异宝,脚踏日月星辰,身旁红颜陪伴。夫复何求?
  • 废物王妃要逆天

    废物王妃要逆天

    花痴得近乎废物的王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公和姐姐搞暧昧,却被自己的姐姐推落了荷花池,一命呜呼,醒来之后的废物王妃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新灵魂。智斗小三姐姐,恶整出轨老公,赚钱赚到手软,废物王妃上演了一出出逆袭的戏码。蓦然回头,却发现霸道王爷爱上了废物王妃,却不想横生枝节,女主的弟弟竟然是他国的太子,暗恋女主多年,两边都是高富帅,究竟如何取舍?废物王妃逆天啊!【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星纵情缘

    星纵情缘

    十二幅星座图腾,十二句天机妙语,相继遥天而挂,诉说着他【她】们的爱恨情仇!一派、二宗、三门、四族、五峰,诸派并起,群雄逐鹿,演绎着他【她】们的恩怨纠缠!魔门始乱,浩劫初临,十二星座纷纷现至,同抗魔门,共渡大劫,看十二星座谁主沉浮!何谓魔!魔亦有道,天下苍生你们杀的尽嘛!幽幽凄凉,无尽哀怨!无耐天地不公,尽拆痴情之人!【绿色无毒请大家舒心+放心阅读;5+0:在此诚挚的感谢您的阅读】【每天准时两更,必要时加更;新人不容易,求支持】【此本小说永远不会胎死在腹中,因为她已经诞生】
  • 一只狐妖出墙来

    一只狐妖出墙来

    在启连山试炼期间,花翎还没见着几只小妖怪,倒是先被其他的东西缠了身。收了个跟班,得了只宠物,花翎在这座妖山混的风生水起,殊不知危险正悄悄降临……为寻一人,花翎走遍天下,遇见了许多事物英勇无畏的将军孤独一世的帝王逃离皇宫的妃子无可奈何的谋士……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段往事和不曾言说的爱,而她,有幸得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归藏之轮回

    归藏之轮回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其中神话传说颇多。本文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始皇,不一样的扶苏!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指出,速速删除更改!
  • 我是穿越系统内测人员

    我是穿越系统内测人员

    叶天磊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一次开黑,误点了神秘广告,竟然成为了穿越系统的内测人员,穿越到了一个异界大陆。在测试系统的帮助下,过上了该挨打时就挨打,该装B时就装B的生活。
  • 雪与月时空追溯

    雪与月时空追溯

    曾经,你默默守护,时空的相距也打不破。今夕,我凌于九玄,属于我们的专属时空。【时空不是问题,等待不是问题,情敌才是问题。赫连清钰】【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定不负你。雪慕峰】,
  • 怎样做好物流人员

    怎样做好物流人员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物流人员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我国当前的物流中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物流的类型、合理规划装卸搬运作业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