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4500000041

第41章 产学研合作中的教育问题(3)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要明确任务、把握方向。教育系统有着不同于经济系统的独特的发展逻辑,伯顿·R·克拉克说:“用评价经济系统的标准来评价高等教育系统并不可取。然而,我们的常识和管理理论中却渗透着把两者相提并论的谬误。”进行产学研合作不能以丢失大学本色为代价,作为储存、传播、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大学,其根基是教学和科研,如果动摇了教学和科研这一根基,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无源之水”。地方高校应发挥自己研究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有利于创新、信息资源丰富等优势,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丰富的智力源泉,让企业成为研发和投入的主体。企业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有着更强的面向市场的产品开发能力。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获取经济收益只是手段。为此,地方高校要将“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作为其办学宗旨,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依托其学科、人才和智力优势,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咨询、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科研成效,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味地追求经济收益,大量创办经济实体、校办科技企业,不仅违背了产学研合作的本义,也是对高等教育本质属性的误解或漠视。目前,在产学研合作中出现了多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如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创建大学科技园区、产学共建经济实体或高校自办高科技产业等。应当看到,高校自办科技企业只是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之一,并且,对校办科技产业要加强财务管理,科学论证,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防范市场风险,确保科技产业健康发展。在产学共建经济实体中,高校也宜以技术入股,一般不宜深入到成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明确产学双方在经济实体中各自的权责利,做好利益协调。由于社会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校的层次、科类、所处的地区和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实行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不可能单一化。各个地方高校应结合本校教学、科研实力及学科建设的规划,结合当地企业的需要以及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索、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产学研结合之路,而不应照搬、模仿重点大学或其他学校的结合模式。

因此,地方高校产学合作教育首先要定位于当地产业需要。市场机制是公平竞争机制,是一个追求资源合理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要面临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力水平。而地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生产技术落后,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缺乏,对人才、技术的需求较大,有着产学研合作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在获得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地方高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服务,从而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为此,地方高校要全面了解本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与地方企业建立多方位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上,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现场、设备及技术手段作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办专业、合办研究生班、合办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学院以及举办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等,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使校企实现“双赢”。

不仅如此,地方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科技合作中合理定位。首先,地方高校的合作对象要定位于地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如果大学没有加入到与社会密切联系这一历史发展之中,它就成了空中楼阁,落到了时代后面,甚至是反生产力的。“学术”就成为“贫血”的同义词。还有,“如果大学拥有大量的为社会服务的知识,但是缺乏把这些知识用于实践的决心和责任感,那么公众就会认为大学是无用的,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因此就不会再为大学提供经费了。”地方高校在产学合作中使地方企业获得“造血”功能,同时也能使高校获得更多的投入与效益。地方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广大中小企业与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与二次创业中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很强烈,地方高校不可一味追求高精尖技术,应主要侧重当地企业技术进步,关心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如20世纪80年代服装工业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类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布岭南大地,迫切需要大批服装专业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的惠州创办了西北纺院惠州分院(后并入惠州大学),许多广东地方高校也纷纷开设纺织方面的专业、课程,加强这方面的科研力量,满足了当地企业的需要。再如浙江工业大学以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作为学校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的依据,该校开发的水泥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带动了浙江省整个水泥行业的技术进步。其次,地方高校在合作中要定位于发展研究。科技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发展研究包括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它是在应用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生产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进一步实际性研究的活动。地方高校不应与重点院校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上竞争,重心应放在发展研究上,定位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环节。如广东工业大学通过技术转让帮助阳江江城广阳漂白粉厂建立了3条生产线,使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就把校企双方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该厂不仅接待该校学生进行生产和工程实践,而且为该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中试提供场地、设备等各种必备条件。再次,地方高校在合作中要定位于市场与生产第一线的需要。地方高校要关注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技术开发为主,技术开发与技术改造并举。如有的企业喜欢技术引进,忽视技术改造,最终导致经营困难,地方高校应在技改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拓宽产学合作的领域。地方高校也可利用学校人才优势、设备优势,进行技术二次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技术成果还不够成熟,中小企业缺乏二次开发能力。为此,地方高校可选择技术市场上不成熟而又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通过有关专家鉴定,买进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进行改进开发,这也是地方高校产学合作的一条新途径。总之,地方高校要根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准确地在产学研合作中定位,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地方智力资源库的作用,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使地方高校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资源支持。

三、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发展

中国在加入WTO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急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如何让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实施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且已于2004年就明确要求今后五年全国教育行动振兴计划中,其目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倡导产学合作,为高职院校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为在校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同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操作性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与社会产业部门的联系,让社会生产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来,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因此,如何根据地区经济、行业、企业发展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进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深入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实践从20世纪50年代就有,现代意义上的产学研结合思想的提出,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合作教育模式的引进。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实践比较成功的合作模式主要有9种。本节内容从这些模式的基本内涵、特点、优势和局限性方面作一下介绍。

1.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的需要指定培养计划,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该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针对岗位(群)要求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

定单式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形式。通过该模式培养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能够缩短或者消除岗位适应期,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对学校而言,该模式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势是能最大限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但是,由于受“订单”的约束,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多种职业技能和转岗能力,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狭窄和单一。

2.“2+1”模式

“2+1”模式是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2+1”模式中的“2”和“1”不完全是时间概念,它的实际意义应该是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研究在学生毕业前就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问题。“2+1”模式的贡献不仅在于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高职人才的培养方法,同时还创造了一套保证这个方法正常运转并富有成效的机制与评价体系。这个模式主要适用于三年制高职院校中的工科专业、管理类专业及文秘、旅游等专业。

“2+1”模式是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深入教改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产学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育人。其功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3.“学工交替”模式

“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

同类推荐
  •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同人类其它实践活动一样,应具有超前意识,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育目的就以表象形式存在于教育者头脑中。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存在无目的教育实践活动。
  •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才能理解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热门推荐
  • 醉在云天外

    醉在云天外

    被亲妈卖进青楼,一天吃10种毒药,白天是男子,是飞鸾别庄少庄主;晚上是青楼女子,在天香楼里卖艺不卖身……
  • 一个半千年

    一个半千年

    有多少人的爱情不是为了长相厮守,却只是为了给她一个完整的梦,不遗憾的人生?这一世,素善看似清冷无情,但从见到艾月那一刻起,便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他不是人,倒不如静静的守着她,看她与他的幸福,自己也便知足。给她一个不被干扰的梦,哪怕所有的惩罚由他一人来担当。这一世,义阳终为人形,与艾月再入情网,但却造化弄人,只能是一厢情愿,做素善的托付。三生三世,终于你浅笑相逢。凤凰与伊人的爱,只能与天诉说。(新书《悄悄爱上我》正在连载,欢迎大家品读支持~)
  • 醅酒饮刀

    醅酒饮刀

    烈酒入喉,大梦将醒。有人自绝处归来,残躯潦倒,尘血满襟。“你说说,手中刀最快又如何?若此刀不由我,要它何用?所以嘛,断了就断了,不要了。阎罗爱玩笑,借笔勾我名,那就留着命咯。这一次,我既得活,就非要活出个‘自己’不可。”
  • 万界之寻武天下

    万界之寻武天下

    一个蓝星市井小民不断穿越,为了活下去而被迫去学武,可当真正去接受新事物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与其他世界的人除了外表不同外,真的连身体结构都不一样……
  • 至死

    至死

    在鲜血纷飞的世界,实力,才是一切!魔界,一代返虚高手魔灵遭遇最强围攻!重生地球,他,带着无尽的仇恨又该何去何从?且看魔灵一手掌控官场!一手掌控豪门!以魔的力量飞升仙界!成就一代绝世假仙!
  • 我在妖界当老师

    我在妖界当老师

    被广大中小学生亲切称为“当代及时雨”、“贴心暖大叔”的吕秋实遭报应了。他被一只老乌龟诓骗,不得不成为花果山贵族小妖学校唯一老师。孙小空:“老师,带我打架。”姬小鼠:“老师,他们骂我一只耳。”龙小女:“我要弹珠,老师,我用龙宫的珍藏跟你换。”小美人鱼:“老师,咱们练习亲亲啊。”吕秋实:这不是报应,这就是命!
  • 渡魔之我若成魔

    渡魔之我若成魔

    她因为一次意外,走火入魔从此便真的成了人们口中的魔女她爱的男人亲手将她推上刑台。“好啊,你们都说我是魔,那我就做一次魔让你们看看!”
  • 萌丫头的花样冷男

    萌丫头的花样冷男

    现在谁能救我啊,呜呜呜呜…谁能来救我啊!“喂,小姐你要在上面趴多久啊?”“啊!”谁啊,突然叫那么大声的做什么啊!突然的大嗓门声音从下面传来,吓得我手抖的没有抓稳,从上面坠落…掉下来好一会,没什么感觉啊。什么情况,不痛?没感觉到痛,从那高的地方掉下来屁屁不是会痛么?怎么一点感觉没有呢!“小姐,你挺轻的嘛!我单手就…”“啊,你个王八蛋!”“啪!”我居然掉在了一个男生的怀里,陌生的面孔虽然长得还不错,但突然在自己的面前放大,他的话还没吐完,他的大脸就吓得我随手给了一记巴掌。“哇,你恩将仇报啊!”“啊,好痛!”啊…他居然就这样放手,好痛啊。
  • 再见吧,烟瘾君

    再见吧,烟瘾君

    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1亿吸烟者,其中中国吸烟人数占世界总吸烟人数的近30%,人数很多,很多人三番五次地尝试过戒烟,都终究抵不住尼古丁的诱惑而放弃,烟民们很困惑,到底怎样才能远离香烟呢?戒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要解决问题,首先要认真地剖析问题。很多人认为吸烟能让人让兴奋,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能在受伤的时候给人抚慰,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解压。其实,揭开烟瘾难戒的种种现象之后,我们发现,本质上,抽烟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烟瘾之所以让想戒的人有戒不掉的恐惧感,是因为人的依赖路径在起作用。这种依赖分为心里依赖是和生理依赖。通常人们的吸烟方式是点燃吸入,而且需要用嘴巴“嘬”,这个动作本身代表着“满足”、“幸福”、“安全感”等积极的情绪。因此吸烟而形成随时随地可以携带的心理保护。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导致依赖成瘾的主要物质。尼古丁成瘾的秘密主要在于奖赏效应和多巴胺。位于中脑边缘系统中的多巴胺奖赏回路与药物依赖的关系最为密切,尼古丁会激活大脑中的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尼古丁的半衰期为2~3小时,吸烟者需要补充新的尼古丁来维持他们的“愉悦感”。这样不断地循环下去,就形成了难易戒掉的瘾症。事实上在成瘾之后,尼古丁带来的愉悦感非常有限,吸烟者实际上只是为了避免戒断症状的不适才继续吸烟的。明白了这两点,就能解开困惑,抛弃恐惧。《再见吧,烟瘾君》一书中,肖恩·沃德把自己的戒烟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情绪和身心变化做了全纪录,并针对每一个时间段所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本书不仅是一本全程戒烟指导书,更是一本能给人带来勇气的能量书。别犹豫,开始吧!
  • 不为人知的日常

    不为人知的日常

    一千零一个天方夜谭,一千零一个天方“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