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4500000040

第40章 产学研合作中的教育问题(2)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大多是“满堂灌”和“填鸭式”,即使有实践环节,也是事先安礴好,纸上谈兵,教师牵着学生走,一切答案都是标准的,完全在学生的意料之中。这显然抑制了学生“探索求新”的热情与勇气,失去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新奇感和自信心。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精神智慧与实在力量的共同载体,人才是知识与技术创新最具能动性、持续性的资源性要素,也是提高科技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是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发明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能力或潜质的人才。他们既是构成国家实力的基本力量,又是影响国家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资源。大力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并能够适应新世纪的要求,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创新的主要途径就是生产和科技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正是将大学生置身于社会和企业、科研院所的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21世纪的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更强调素质。在培养方式上,将呈现出多种教育模式共存的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科技和企业发展的首选人才。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而且丰富了教育内容,推进知识创新,并且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许多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

加入WTO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科技以及经济已受各方面的冲击,高等教育、科技和经济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求生存谋发展。人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能否培养真正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及在高新技术及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与人才的竞争还有观念的改变。教育为经济服务,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要想跟上世界经济发展主流,并保持旺盛的国际竞争力,不仅需要一个在技术上和运作模式上同国际经济发展主流接轨的产业体系,而且需要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有效机制。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综合国力的增强不仅依赖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竞争又是教育的竞争。高校办学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产、学、研一条龙之路,这是生存之计,立校之本。我国目前正在广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以面向社会、探索实现教育与生产和科研的一体化为重要内容的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加强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能力。”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高等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合作已由初期的形式,朝着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既承担国家和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建设的研究项目,又注入了高新技术方面的内容,把联合体逐步建设成了高起点、高水平的教育、咨询、研究和生产的实体。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科技、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地方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

伴随世界性的经济、教育、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产学研合作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广泛重视。这种教育模式之所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得到社会的关注,是由于这种教育模式符合当前经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所欢迎。为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地方有更好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培养面向2l世纪的工程科技人才,认清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特点与问题,对于探索产学研合作发展规律和新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概览

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由于它符合时代的要求,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欢迎,因而必将为更多的学校和企业所接受,它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生就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择业,大学教育就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将更加职业化,为培养的人才今后从事某种职业打下基础。产学研合作教育恰恰是培养人才进入职业的最有效的路子,培养的应用性人才有理论、有能力、了解社会,受到企业欢迎,因而必将有更多的学生愿意走这条求学之路,也必将有更多的学校和企业接受并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推广将更广泛化。

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所处的地区、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因而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具体做法不可能单一化。必将根据培养人才的层次不同,科类、规格不同,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和做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i工读结合,研读结合,全面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和道德。

由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科学技术的渴求,高校办学需要企业的支持和合作,而这种教育模式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桥梁,必将引发企业更加关注和参与学校办学,学校也必将同社会联系更密切,导致学校同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合,并互相渗透,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和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和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化,产、学、研合作教育也必将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我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界正式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正式发起成立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十余年来,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归纳起来有几大障碍影响我国产学研相结合教育的实施。

一是大学缺乏依法办学的自主权和机制。目前,我国的办学体制所表现的政府行为、行业行为还比较多,大学的法人地位也不太明确,大学办学的模式选择要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涉及到学制限制、学生毕业的时问限制、毕业文凭发放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的确定等,都不是学校完全可以自行决定的,还有投资体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等主要是政府行为。而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和推广,学校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法办学的自主权,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独立自主办学。正因为目前大学办学政府行为比较多,还没有完全把高校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所以,高校谋求社会发展的主动性也不是很强,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没有紧迫感,缺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办学机制。

二是就业岗位紧缺,就业市场不规范。按照外国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并且就业市场很规范。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健全,开放的人才市场形成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经济的发展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较大,短期和兼职人员有很多岗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体制正在发生多种经济成分的重新组合,由粗放型经济向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经济转化,由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这个过渡时期人口多,就业压力大,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粗放型的劳动力过剩,并且很多岗位仍被粗放型劳动力占据,出现就业岗位紧缺。而就业市场的规范还得有一个过程,所以,这对于以就业为重要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是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一种闭门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与社会接触不多,涉及到的问题仅限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较合作教育来讲,这种方式简单。并且,多少年形成的学校教育模式在操作上轻车熟路、省事,在没有外部或内部环境的改变而触及这种传统的办学模式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探讨别的什么教育模式。第二方面,中国传统的“重学轻术”的思想的影响,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高,合作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主要讲实用,而高层次的、研究型的人才可以在高校院内培养。这种思想主要是来自那些研究型的大学,在美国和欧洲各国,这样的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我国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这种思想的存在却带有普遍性。第三方面,未能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认为我国教育方针就规定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几十年来,我们也在努力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合作教育。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兴起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已经有近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发展的高峰期全国有许多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未能取得较大的成果。各高校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难以推广的原因并不在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本身,而在于我们未能真正认识到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工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一种内在表现,也是一种不可逾越的过程,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也是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必须在谋求各自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合作体,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相结合。

(二)地方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发展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地方高校“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地方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更容易实现产学研合作。但是这种独特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高校能否在产学研合作中合理地定位自己。事实上,许多地方高校在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偏差,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实施。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定位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是角色认知的偏差。在产学研合作中,地方高校在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将自身角色与企业混同。企业是科技创新和投入的主体,而高校是人才和科技的主要源泉之一。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起着源泉与核心的作用,但必须认识到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的投资主体。有些地方高校看到企业合作不积极,或者出于自己获取更大利益的考虑,对于自认为好的项目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自己创办科技产业。但地方高校由于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投资管理的经验,在校办产业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在资金的筹集上乱集资、乱借款、过度负债;在资金投放上缺少科学论证与监督管理,给企业和公司发展带来不良后果,出了大问题后将责任推向学校,等等。高校并非经济实体,不擅长在市场经济中与其他企业竞争,不应成为产学研合作中的投资主体。其二,与重点高校的角色混同。重点高校在人才、成果、资金等方面所拥有的独特优势,是地方高校所无法比拟的。如重点高校在科研中可以侧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以追求高精尖技术;在成果转化上,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发,也可以自办高科技企业等。许多地方高校盲目照搬重点高校的做法,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使其在产学研合作中陷入被动。

二是合作教育中的偏差。地方高校不乏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为地方服务的典型,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些地方高校由于缺乏合理定位,竞相攀比,升格成风,专科学校向四年制本科大学看齐,本科大学向重点大学看齐,职业学院(大学)有意拿掉“职业”二字,盲目扩大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他们漠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偏离了地方化的本义轨道。这种盲目发展、盲目培养必然会使地方高校陷入其毕业生“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尴尬境地。而我国很多地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他们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增加其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此,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面向基层与乡镇企业,要为本乡本土培养大量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否则,必将最终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地方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三是科技合作中的偏差。偏差之一表现在合作对象大多瞄准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瞄准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忽视与乡镇企业、民(私)营企业的合作。对于研究型大学、重点大学来说,这样的选择有其合理性,而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样做无疑是“扬短避长”。不必讳言,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是有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方面有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更愿与重点大学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而乡镇企业大多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科研开发能力,地方高校正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偏差之二表现在地方高校在科研工作中一味追求高精尖和只考虑自己科研兴趣,忽视产业、市场需要。地方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科研工作中往往不顾自己的地位与实力,追求高精尖技术,追求“突破”、“国内一流”等。结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或者不能成功,或者有了科研成果,而缺乏进一步开发、研究的能力,成了“样品”与摆设,当地企业无法也无能力去开发、合作。再者,许多地方高校为了出成果,只考虑学校或教师的研究兴趣与力量,不考虑当地生产第一线与市场的需要,导致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没有兴趣,失去了产学研合作的基础。目前产学研合作出现了许多困难,如企业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等,资金、政策、体制、利益机制等是更为根本的因素,但高校自身定位不准也是造成合作困难的重要原因。从高校这个角度来分析能使我们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以便更好地深化与推进我国产学研合作。

那么,如何明确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合理定位?

同类推荐
  •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以苏州为个案

    本书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城市社区建设相关概念进行的梳理和对国外城市社区建设典型个案的研究提出了可借鉴的国外城市社区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社区研究的历史轨迹和我国城市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典型个案,基于城市社区管理体系框架以江苏省苏州市的城市社区建设为个案,从社区、街道、区以及市四个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实证分析,详细阐述了苏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对策。
  •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本书对世界名人名言分学校教育篇、家庭教育篇、理想奋斗篇、人生处世篇、美德修养篇、友情爱情篇、文学艺术篇、健康幸福篇八篇进行了收录。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热门推荐
  • 小国大富

    小国大富

    本书以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中小国家和新兴市场不断增加的富豪为纲,讲述了这些小国家大富豪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从而揭开这些小国家大富豪的神秘面纱。
  • 贩卖集

    贩卖集

    不同主角不同故事。短篇合集,随缘更新。什么类型都有可能出现~
  • 三生彼岸

    三生彼岸

    彼岸淡淡的看了一眼琉璃离开的方向,为自己斟了一杯,她知道琉璃为何选择花酿清酒,它不醉人,毕竟谁都有秘密,酒后吐真言之理谁又不知呢?“落儿,我带你回家。”温柔这般,她也拥有过吗?虚弱的扬起一个笑。“泉哥哥,落儿想回家……”黑暗中仿佛感觉抱着她的人有些僵硬,一滴水落到了她的唇瓣流进了嘴巴,咸的,咸的发苦。“好,我们回家。”加群:450840745敲砖:林晓冉
  • 夜少娇妻重生归来

    夜少娇妻重生归来

    前世凌子柒放着亿万老公不要,爱上了一个渣男,被他种种陷害,今世她凌子柒定要让他们血债血还,重生逆袭之路。凌子柒:“今生我定护你,对你不离不弃”
  • 精灵世界之任务系统

    精灵世界之任务系统

    穿越到一个不一样的宠物小精灵世界,刚开始莫思还是很兴奋的,小精灵什么的最喜欢了!但是:肉食性的小精灵是什么鬼?初始级,普通级,精英级小精灵是什么鬼?郊区,野区,裂缝区这又是什么鬼?金手指任务系统奖励居然不能对话?居然是技能石而不是技能学习机?雪见岛只是尼斯王国的一个乡下?尼斯王国是整个大陆的偏远地区?这是什么鬼世界啊!标签:神奇宝贝,口袋妖怪,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Q群:719105146
  • 剑陵尊

    剑陵尊

    一人、一剑剑在人在、剑断人亡我本就不是什么好人
  • 绘事微言

    绘事微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归来者兽面人心

    归来者兽面人心

    公元末年,人类由于过度采伐地球资源,地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了。人类在外太空制造了巨型球形仿生太空站,命名为“方舟”,并全部移居到其上。保罗是“方舟”上的一名居民,身兼生物学家和冒险家双重身份。一代一代新生的人类都适应了“方舟”上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人知道,在“方舟”的内部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很有可能导致人类最终彻底的灭绝。而这个威胁不仅仅和人类的历史关联密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人类当年的咎由自取。主角保罗在偶然的契机下走进了一切纠纷的漩涡当中,立志以自己小小的力量拯救人类逐步走向毁灭的未来。
  • 何处不清明

    何处不清明

    昔日将军名传,平匪寇安疆边一朝身世曝光忌嫌,功德值几两钱放下手中无难,隐山间结良缘不辞当年被德蒙恩,卷入这番纠缠风雪催笛声渐,再为你把酒添看这血染红刀尖,事未了心已倦杀伐重恨当年,今朝父子难全忍见胡沙堪埋艳骨,伶仃客何人怜清心诀素手剑,具茨山江湖巅海棠树下终成双全,公子浅笑安然神医济世悬壶,名与情怎生权少年桀骜何惧流言,将风尘付河山风雪催笛声渐,再为你把酒添看这血染红刀尖,事未了心已倦杀伐重恨当年,今朝父子难全忍见胡沙堪埋艳骨,伶仃何人怜说书人说当年,闹东京几人还守这方河清海晏,地下尸骨未寒叹往事如云烟,独一人宿江边心存玉雪自得清明,梦中人再相见
  • 我在唐朝有个家

    我在唐朝有个家

    【起点中文网A级签约名品】一颗流星带走了现代渣男,却造就了大唐绝世好男人。周青,史上最倒霉的穿越者。亲爹不疼,大娘不爱,兄弟们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若不是那场流星雨,或许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才是他一生的归宿。如今,穿越到大唐,本想过着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悠闲日子,却不知万事冥冥之中早已有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