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16400000010

第10章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3)

赶快为你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山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让一步就等于是为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与人方便实际上是为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打下基础。

父亲从乡下初来城里的那段日子,我对他很是厌烦,不为别的,就为凡事不尽的罗嗦与唠叨。假如我买件名牌服装下顿馆子,他总说我拿血汗钱打漂漂,道是“成家子,粪为宝;败家子,钱如草”。便摆布他在乡下的境况是如何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再三告诫“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你打麻将说你玩物丧志,你上舞厅说你不干正经活,送礼走门子不地道,办事端架子太可恶等等,话茬一个接一个,道理一套又一套,直把你嘀咕得脸烧耳麻,心烦透了。

对于父亲的“老皇历”,我实在心有抵触,常常只能以“都什么时代了”相抵挡,不欢而逃,久而久之与父亲有了一条难以融通的“代沟”。“我行我素”与“苦口婆心”尖锐对立的结果,便使得我和父亲的关系一度紧张。

然而生活中的一件事,使我终于对父亲开始信服甚至崇拜起来。单位评职称分下有限的指标,圈中人便立时拉开架式“杀机四伏”。我自然也打算“当仁不让”,决心据实力争。不料父亲得知此事,好歹要我让让,说勾心斗角万万使不得。父亲说:“敬人如敬自,落人如落己。争啥呢?”我不大以为然。这年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不争是傻瓜。可是父亲死活扯着劝着,什么“让人一寸,得利一尺”,什么“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这般硬磨软泡,我也就锐气全无,只能顺其自然了。却不料到头来争得硝烟弥漫的人却两败俱伤,指标最终落在了我的头上。

这的确是一次不小的震动,使得我重新看待和审视父亲平日的诸多责备。想一想,哪一句不是真话不是善言呢?做儿女的,我们往往操持着时代的骄矜,拒绝接受父母前辈施以的传统文化,以为一句“时代不同了”,便可有足够的理由去信马由缰地折腾,实在是青年一代的意识误区,也是划开两代人之间鸿沟的主要因素。这一次猛然醒悟之后,我不仅不再厌烦父亲的“罗嗦和唠叨”,甚至有时主动讨求某些策略,我和父亲的关系竟也意外地融洽起来。

理智地想一想,父亲前辈对事物的认识,何尝不是他们数十年生活经验的总结,他们的处事哲学又何尝不是风雨生活的直接结晶呢?所以他们的话,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大都堪称金玉良言,甚至是真理。纵然时代变了,但生活的本质不会变,比如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勤俭的褒扬、对正义的向往、对忠实的崇尚等等,这些,永远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变来变去的,只不过是生活的形式,而恰恰是在形式的变更中,我们沾染了如许的浮躁与骄奢、玩世不恭与得过且过。而这一点,前辈的观察或许更为真实又接近本质,能对我们给予及时提醒与修斫,实在是益莫大焉。

俗言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不妄。生活中有多少“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的年轻人常常不是“上半月吃肉下半月喝粥”吗?诸如“害人如害己”、“贪心可坠命”之类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于此,常听老人言,或许算得上人生一大益事———凡事直接从智慧与经验的高度出发,也就能剔除不必要的弯路与歧途,何乐而不为呢?而且,常听老人言,应当成为青年一代所推崇的德行,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修正自身的良好参照与契机(尽管有些话还需我们辩证地检测和取舍),更是我们理解前辈的孜孜苦心———在“代沟”之上架起一座心桥的可靠基础。上帝不让我走,

我就要尽力欢喜地活下去

养儿何须防老,这种豁达的人生观,是大智慧大勇气的表现。人应当依靠自己,所谓的父子之情,讲的都是人情。

屠格涅夫写过一个著名的中篇小说《父与子》。记得我还是刚入大学时。曾囫囵吞枣地读过一遍。如今,内容忘了,只有标题还牢牢记着。这多半是因为,在我的心目中,这书名本身就算得上是有永恒意义的主题了。

对于人类来说,父与子的关系是普遍的。但是在不同的地域、时代和人群当中,这种关系的内涵又不尽相同,它们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意义也不一样。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于各自的生活方式会有一种不可理喻的偏爱,那不独是由于习惯的缘故,更是信仰使然。因此,像父与子这样一种习见关系中的陌生内容,不但会引发人们的新奇感,而且还会唤起人们情感上色彩鲜明的回应。

父子之间直呼其名,乃至于诸多方面的平等相待,这虽然不是我们的传统,但已渐渐有了些平等意识(也许只是“宠子”的一种副产品)的现代父亲们看来,也未尝不可接受。不过,另一些西俗,比如下馆子吃饭,要弄清是老子还是儿子付账一类,则又当别论。我们时常讲西方社会中人际关系冷漠、老而无靠等等,表面上是在揭露社会制度的弊端,骨子里却未尝不含有道德上的非难。

评判一种制度的优劣倒也罢了,牵扯进评判者的道德好恶就难免有点说不清楚了。

台湾女作家三毛(陈平)曾旅居北非的加纳利群岛,与一群北欧和德国的退休老人为邻。她原以为会感染他们的寂寞和悲凉,却没想到在他们中间看到了希望与信心,发现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下面是她与一位前一年死了太太的老人的对话:

“您不想您的太太?”

我刺他一句。

“孩子。人都是要走运这路的,我当然怀念她,可是上帝不叫我走,我就要尽力欢喜地活下去,不能过分自弃,影响到孩子们的心情。”

“您的孩子不管您?”

“他们各有各的事情,我一个人住着,反而不觉得自己是废物,为什么要他们来照顾。”

说完,他提了油漆桶又去刷他的墙了。

养儿何须防老,这样豁达的人生观,在我的眼里,是大智慧大勇气的表现。(《这样的人生》)生育是家庭传统的职能,今天多半也还是如此。不过,西方人对于生养子女的看法与我们的看法不大一样。至少在他们,“养儿无须防老”。当然这句话的正确意思只是说,生育不是为了“老有所养”。事实上,西方社会里许多老人是以独立生活为荣的。而在这种做法的后面,又有许多相关的价值、态度、看法做基础。首先在他们心里,不管他们是不是意识到了,一定隐伏着这样的信念,就如那句老话所说:汝当自助。

人应当依靠自己,老人要依靠自己年青时挣下的积蓄,年青人则靠自己现在的劳动。子女一届成年,就要离开父母,自食其力了。父母没有义务再扶助他们。因为在法律上,他们是完全平等的人,有权支配自己的一切。如果事涉钱财,那就是如同所有人之间的平等交易,子女也像父母一样可以做对方的债权人。说到此处似乎应该打住了,因为把交易、债权人一类全无情义色彩的法律术语放进诸如父子一类关系当中,那是我们在感情上绝难接受的,更不用说把这方面的纠纷公诸于众,拿到法庭上去解决了。

自然,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这里说的是西方人,并非中国人,而西方人日常的言行举止不同于我们,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行为标准。因此,我们应当先就假定,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像我们的一样有着道德上的正当性。这样,一种在我们是根本无法接受的行为,至少是可以理解的了。就说父子关系的问题,我们与西方人观念的不同,首先是因为我们对家的看法不同,是因为实际上家的组织原则,在我们和他们那里原本就大异其趣。

费孝通先生云: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中,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乡土中国》)西方人立国立身,都由权利问题入手,这确是问题的关键。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组织,也贯穿了权利的原则。丈夫有丈夫的权利,妻子有妻子的权利,父母有父母的权利,子女有子女的权利。人与人的关系,在许多问题上是靠着权利来界定和调节的。因此,子女成年后仍住在父母家里要付膳宿费一类情形,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如何地不近“人情”,在西方人却是“合情合理”的。

与西方社会的家相比,我们习见的家,从来不是界限明确的团体。家庭成员的资格更不靠权利界定。毋宁说,我们的家是一种伦理实体,人与人的关系是靠伦理来维系的。这样一来,父子之间便生出一种恒定不变的神圣关系。虽然今天这类关系已经被淡化了许多,但这种关系本身毕竟还是中国式的。所谓父子之情,所谓天伦之乐,讲的都是人情而不是权利。因此我们对于西方人的做法往往难以理解、接受,甚而提出道德上的责难。

自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能够理解的东西来必是正确的。其实这类问题原本无所谓正确与否。褒扬也好,责难也好,实际都是道德上的偏见,或者说,是部分人类的部分经验。这些经验虽然真实,却不能够普遍地适用于全部人类。因此,置身于种种不同的道德选择中,我们必须学会宽容。

因为宽容,于是有理解,有沟通。在像今天这样一个已经联成一体的世界里,这些是绝对必需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和别人的道德观。这一次,不仅是为了和睦共存,而且是为了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困境。这里,问题不在于确定某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否只有正当性,而在于寻找一种更合理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是极其困难的。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不失为生命尽头温馨的慰藉,但是同一块土壤还滋生出泯灭个人的孝的宗教,培养了八旗子弟式的社会道德。相比之下,建立在权利基础上的道德观显然有益于培养个人的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和责任心。只是,一味强调主观权利也可能酿成社会的灾难。人类的健康发展,既要有进取与搏击,又要有和谐与安宁,要有一视同仁的公共道德,同时又不缺少人情味,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社会,如果这样一个社会真的能够实现,相信每一种伟大的文明都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

如果你想得到帮助,老人的话是最有份量的

来到这个社会,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你的一举一动都得谨慎,对待人生要严肃,对待生活却要微笑。

欢迎你,孩子。欢迎你来到这个现实社会。

摘下校徽,扛起行李,来到这个社会。在这里,没有寒暑假,没有起床铃,没有课间操,也没有考试,更没有关心你的辅导员。

同类推荐
  •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心灵成长书

    做内心强大的女人: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心灵成长书

    戴尔·卡耐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在他的励志哲学中,有一半是关于女人的。女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时候,她可能脆弱得因为一句话就泪流满面,但也有很多时候,她发现自己咬咬牙,就能走过一条长得超乎自己想象的路。作为一个女人,如何面对情感的痛楚,如何承受事业的挫折,如何跨越生活的磨难,如何驱散心灵的阴云?这本书为女性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窗户,教会她们如何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内在的强大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迈向豁达愉悦、阳光幸福的人生。
  • 沟通技能的训练

    沟通技能的训练

    本书对现代社会中各种组织、小团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了准确的定位和分析,使我们真正感受到沟通对现代人生活、工作的意义,并且向我们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沟通中所碰到的困难和障碍的方案。
  • 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的66个故事

    本书是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之一,本套丛书用优美的文笔和讲故事的形式,分别从沟通、习惯、感悟、合作、思维、人格、情操、成功、亲情、智慧等多种角度,向学生讲述学习、处世、奋斗和成功的道理,寓事于理,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非常适合广大学生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这个医生不干了:一个名医硕士的十年江湖路

    这个医生不干了:一个名医硕士的十年江湖路

    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本科毕业后,努力考取著名医学教授胡大一的研究生,这期间,遭遇到了体制内的种种限制,并且面临巨大压力,于是下决心不做医生,而是选择下海经商,经商的过程中,尽管遇到种种困难,作者都得到成长,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获的成功。
  • 青年必读-机会的价值

    青年必读-机会的价值

    机会是什么?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在别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发现闪光的机会;能在别人认为不可能出现奇迹的地方,创造出奇迹。机会是成功的关键,把握住机会就能创造人生的价值。
热门推荐
  • 从零开始的轮回人生

    从零开始的轮回人生

    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什么?死后又会发生什么?现实的残酷,人性的险恶。谁是对的,谁又是错的?错的是谁?这个世界真的应该存在吗?因为幻想美好的世界出现了二次元,在这里人们的幻想得到了寄托,美好二次元真的存在吗?
  • 天宫阙之辕宁

    天宫阙之辕宁

    辕宁,天族皇子;三宁,上古神嫡;琉璃,应龙血脉;小小,萌痴树灵;若依,凤凰公主;凤栖,梧桐真神;这是一个小故事。
  • 雀圣皇后

    雀圣皇后

    这不是坑爹呢么?别人穿越都是皇帝妃子,不然也是个达官贵人,最不济穿越成个包子也能来个炫酷逆袭,怎么一到白歌身上就变成了还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乡村无知少女呢?虽然我啥都不会,看我用麻将玩转异世。
  • 妙臂菩萨所问经

    妙臂菩萨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域剑神

    九域剑神

    剑灵大陆,以剑为尊!剑之巅峰,十年磨一剑,一剑成道,一剑永生,一剑破万法,一剑永恒!地球剑术大师莫邪,因研究出上古神剑莫邪剑的机密,被心爱的女人陷害,离奇穿越到剑灵大陆,掌握神秘剑魂,成就永恒剑神之路!
  • 武道成天

    武道成天

    经典仙侠,一样的经典,不一样的故事。他是个废柴,却要被生活压迫的起身反抗。
  • 醉十惜

    醉十惜

    十惜醉,点红妆,痴情对君王。宫中斗,清月冷淡,棋子宁归故里,却把魂魄留之巅乾坤。玄蛇出,乱天下,雄心图一统。硝烟起,战火无情,狼心更负人心,谁知回望一眸梦魂牵。
  • 冥灵纹

    冥灵纹

    冥王一叩首,万灵悲鸣。冥王二叩首,万物臣服。冥王三叩首...........
  • 我与你的不同

    我与你的不同

    “权利”财富“爱情”源起力量“我都曾拥有过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