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2700000042

第42章 前两句展开自由联想,在“透明的葡萄”和“雪山幻想”(5)

若此诗只是第一章,也还是完整的。有意思的是,第二章诗以另一种面貌出现了。第二章的第一段交代了诗人写作的目的:“一首诗加另一首诗是我的伎俩/一个人加一个动物/将造就一片快速的流浪。”如果说第一章诗,着重写到“土拨鼠”与“我”的精神性关系,那么,到这里,诗人则点出了她借这一精神性关系而实现的写作主题:流浪,或逃亡。与第一章开头遥相呼应,诗人从“亡友”给“我”带来的痛苦中,发掘了深刻的自我意识:“我指的是骨头里奔突的激情/能否把它全身隆起?/午夜的脚掌/迎风跑过的线条”。“骨头里奔突的激情”正是生命与写作互相作用的某种特征。因此,第二章诗使全诗的结构得到了意义的伸展。第二章中,“旧账”、“传说”、“梦”、“行吟”等意象,可以理解为与写作有关的生命经验,它们与写作中的回忆、梦想等意识相关,从中,诗人发现了“土拨鼠”在她的写作生命中所处的位置,正如诗的结尾所写到的:“这是一首行吟的诗/关于土拨鼠/它来自平原/胜过一切虚构的语言。”对于她喜爱并写入诗中的动物,诗人翟永明曾经谈到过,“我想像与动物的对话,或进入动物世界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而我作为一个现代的成年的‘艾丽丝’,倒是乐意在诗歌的想像力催化下,漫游现实之外的非人间的奇境”。

(周瓒)

纪念碑……………………………江河

我常常想

生活应该有一个支点

这支点

是一座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在用混凝土筑成的坚固底座上

建筑起中华民族的尊严

纪念碑

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像一台巨大的天平

一边

是历史,是昨天的教训

另一边

是今天,是魄力和未来

纪念碑默默地站在那里

像胜利者那样站着

像经历过许多次失败的英雄

在沉思

整个民族的骨骼是他的结构

人民巨大的牺牲给了他生命

他从东方古老的黑暗中醒来

把不能忘记的一切都刻在身上

从此

他的眼睛关注着世界和革命

他的名字叫人民

我想

我就是纪念碑

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

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

我就有多少重量

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

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

我就站在

昔日皇宫的对面

那金子一样的文明

有我的智慧,我的劳动

我的被掠夺的珠宝

以及太阳升起的时候

玻璃瓦下紫色的影子

——我苦难中的梦境

在这里

我无数次地被出卖

我的头颅被砍去

身上还留着锁链的痕迹

我就这样地被埋葬

生命在死亡中成为东方的秘密

但是

罪恶终究会被清算

罪行终将会被公开

当死亡不可避免的时候

流出的血液也不会凝固

当祖国的土地上只有呻吟

真理的声音才更响亮

既然希望不会灭绝

既然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

真理就把诅咒没有完成的

留给了枪

革命把用血浸透的旗帜

留给风,留给自由的空气

那么

斗争就是我的主题

我把我的诗和我的生命

献给了纪念碑

[鉴赏]

江河(1949-),原名于友泽,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胶丸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杂志《今天》的重要诗人之一。1980年5月首次在《上海文学》上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太阳和他的反光)、《从这里开始》、诗合集《五人诗选》等。

诗人江河曾说:“我认为诗人应当具有历史感,使诗走在时代的前面。” 在他的诗作中将对现在的观照、对未来的瞻望同历史联系起来,讴歌祖国和人民是诗人诗作的一个常在的主题。

这首诗起首便写下了诗人当时的遐思:“我常常想/生活应该有一个支点/这支点/是一座纪念碑”,接着诗人由抽象的“纪念碑”随即转到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第二小节中以它为抒情对象把历史和未来连接起来:“一边/是历史/,是昨天的教训/另一边/是今天,是魄力和未来”,然后在接下来的一节中将纪念碑人格化,突出讴歌祖国、反思历史的主题:“纪念碑默默地站在那里/像胜利者那样站着/像经历过许多失败的英雄/在沉思”。

整首诗采用宽广的视角来表现对历史和文化的凝思,“历史”、“民族”、“太阳”、“黑夜”、“苦难”、“英雄”、“希望”、“生命”、“死亡”等词构成了诗歌宏大的叙事背景,所以这首诗具有抒情史诗的风格,它不同于一般史诗对叙事的看重,而在于对历史的追怀和反省中抒发情感。诗人在对纪念碑进行定位性评判的同时,展开了一系列的沉思,显示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祖国、人民的赤诚热爱。在这一点上也体现了这首诗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我想/我就是纪念碑/我的身体里垒满了石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么沉重/我就有多少重量/中华民族有多少伤口/我就流出过多少血液”。这样的表白糅进了年轻一代诗人的人生体验,包含有自己的痛苦与迷惘,然而诗人也超越了狭小的自我,把“我”与祖国的沧桑、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得诗中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中华民族苦难的咀嚼更具厚重感,显示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热爱。

(任怡)

星星变奏曲……………………………江河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

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求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照耀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鉴赏]

全诗共分上下两节。“星星”作为核心意象,统摄首尾,在不同的情境下被赋予了不同的隐喻意义。上节中,开头四句作为第一层以情感建设为切入点,引出象征光明之火的“星星”,传达出作者憧憬光明遍生、希冀美丽世界的心灵之音,奠定了本节的抒情主调。后面的诗行可因情境的不同而分为三层。在由第一个“谁不愿意”引领的第二层中,“星星”是生活之诗中的“文字”,隐喻美妙甜蜜的青春年华和葱茏岁月,随后的第三层中,“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营造了一个温馨宁静的梦幻世界,充满浪漫色彩,由“谁不喜欢”引领起的最后一层中,鸟降春枝如同星落满空,这是一个飘渺走动的琼瑶仙境!一个芬芳香醇的人间天堂!身置此种良辰美景,谁还会“在夜里眺望”,“寻找遥远的安慰”?此层既反向回应起始假设,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理想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幸福世界的向往,对美好人生的追寻。

下节虽然在层次结构和情境建构上和上节相互对应,但在意蕴和风格的表现上更加灵活自由,富于变化。前三层色调由明朗转向灰暗,语调由激烈趋向冷郁,呈现出强烈的对比效果。前四行作为第一层,奠定抒情基调,“星星”不再是熊熊燃烧的光明烈火,而是渺茫黯淡的希望微光。由“谁愿意”引领的二、三两层设置了和上节相同的情境场景,但“星星”已经演变为“苦难的诗”中文字,“覆盖在心头的冰雪”,“在夜里被风吹落”,隐射了苦难深重的现实生活和理想梦幻的无情破灭,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深沉忧伤和灼热愤懑。最后一层中,星星的喻义又由失望和痛苦的代名词转变为光明与希望的载体。“黄金般的星星”“照耀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世界和幸福美好的世俗生活的热烈追求与真诚愿望。至此,“星星”的喻义成为了一个“光明——甜蜜——梦幻——理想——微弱希望——苦难——失望——光明”的演变轨迹,完成了自身的复杂的“变奏”历程。

在艺术表现上,首先,全诗以“星星”为核心意象,在跳跃的诗海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喻义,并为其设置声景和情境,构筑了一个茂密苍郁的“意义森林”和丰赡绵密的信息网络,可见作者受西方现代派意象派深远的影响。

其次,结构上精致工整,各层对照,理路清晰,具有严整匀称的形式美和建筑美,而且还押韵,上节二、三、四层尾字“动”“动” “胧”押韵。

第三,整首诗体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不仅有意蕴方面的,还体现在连接词上,例如,上下节的“谁不愿意”的对比和“谁喜欢”的对比。

最后,诗人在意境设置上受古典诗词影响,创造了古典的意境美。

(任怡)

红豆……………………………张错

真的,相思的年龄早成过往了,

而抵死的缠绵也不过是盛唐的章回吧。

南方有一颗红豆,你说,

等着去采撷。

有一颗红豆,你说,

春天开的繁花,

秋天结的果实。

的确,有一种思念,

在步入中年的无奈里,

成了午夜翻覆的章回。

它叙说了异地侵入的风霜,

以及难以重寝的惊梦,

还有不少曲折的情节,

至于重逢或是复合,你或许会问,

不过是历史下回的分解罢了。

[鉴赏]

张错(1943—)原名张振翱。祖籍广东惠阳,生于澳门。抗战胜利后迂回广州,1949年又返澳门就读于基督教气氛颇浓的协和小学,由于家中特别注重华文教育,所以聘请老师在家以私塾的方式教授古文经卷。1955年赴香港,进入耶稣会神甫主办的九龙华仁英文书院,重读英文小学六年级。五年后,中学毕业于华仁书院。1962年赴台湾就读于政治大学西洋语文学系,并以“翱翱”笔名写诗及组办诗社,为星座诗社创办人之一。1966年毕业后回香港,翌年赴美入犹他州杨伯翰大学,获英文系硕士学位。1969年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学位。1974年赴洛杉矶南加州大学任教迄今。著有诗集《错误十四行》、《双玉环怨》、《飘泊者》、《春夜无声》、《槟榔花》等。

红豆,又名相思子。传说古代有一女子,在树下思夫,淌泪成血,血落在地上成珠子,这就是红豆。于是红豆成了爱情的象征,后来红豆也被作为友情的象征。红豆是恋人、友人寄托相思的特别事物。

诗人说:“真的,相思的年龄早成过往了,/而抵死的缠绵也不过是盛唐的章回吧。”“真的”,像一个曾长久沉思的人的顿悟,他现在很肯定地说,相思的年龄已过去,那飞扬绚丽的青春已在岁月的河床里沉淀寂静,匆忙奔波的现代人还可能再以全身心去演绎爱情吗?以生命互相托付的浪漫爱情能否在现代生活中找到,诗人表示怀疑,长相思的爱情也许只存留在盛唐的诗篇和传奇中吧。“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往情深,不以时空的距离彼此疏远,反而随着岁月流逝相思情更浓,这是盛唐时代的爱情。诗人已经过了相思的年龄,处在不再古典的现代。

紧接着下一句“南方有一颗红豆,你说,/等着去采撷”,情绪陡然一转。\有,表明存在,一颗红豆,多么珍贵又出人意料!“你说”的插入,形式上加入了一个说话者,诗中加入一个角色,丰富了诗的层次和内容,使诗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灵活性。“等着去采撷”,谁去完成这个相思?接下来用了复沓修辞,“有一颗红豆,你说”,这种修辞手法加强着肯定。“春天开的繁花,/秋天结的果实”,这个排比又一次加强了肯定,呈现给诗人、读者眼前一颗湿润、晶莹、饱满的红豆,它象征深挚的相思,一个圆满的爱情结局。

“的确”,“你说”的红豆引起了诗人的思绪。“有一种思念”,那是相思,曾有过的相思。现实生活却是,“在步人中年的无奈里,/成了午夜翻覆的章回。/它叙说了异地侵入的风霜,/以及难以重寝的惊梦,/还有不少曲折的情节”,曾有过的缠绵与激情在岁月的沧桑里慢慢退色。多年来,生命经过的漂泊奋斗和悲欢境遇占据了整个生活,这是中年的无奈,古典的相思为的是一生的认定和圆满的结局。在当下生活中,现代人的价值观与过去相比已有本质的改变,追求个性、坚持独立、渴望实现个人价值,这一切都使长相思的浪漫爱情在现代生活中缺乏良好的生长条件。重逢或复合,圆满的结局,“不过是历史下回的分解罢了”,这里蕴含着中年人的成熟与透悟,也流露出他们的失落与无奈。不过,诗人虽眷恋古典爱情绵绵相思的优美,眷恋那份浪漫,但他又能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爱情,清醒地坚守现代人的个性,在现代中坚持浪漫。

(宋敦澈)

为美而想……………………………骆一禾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美

河流不远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石旁边

我想到关雷电闪在这离寂静

不远的地方

有一片晒烫的地衣

闪耀着翅膀

在暴力中吸上岩层

那只在深红色五月的青苔上

孜孜不倦的工蜂

是背着美的呀

在五月里一块大岩石的旁边

我感到岩石下面的目的

有一层沉思在为美而冥想

[鉴赏]

骆一禾(1961-1989),北京人,小时曾因父母下放,去河南农村的淮河平原接受启蒙教育,1984年9月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到《十月》编辑部工作。出版的诗集有《海子、骆一禾作品集》、《骆一禾诗全编》、长诗《世界的血》等。

解读这首诗离不开作者的美学观念。“美”本身是一个相当抽象的命题,黑格尔曾说过“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在这一首题为“为美而想”的诗歌中,骆一禾是怎样来显示他心目中的“美”的呢?

全诗摄入我们眼中的是:欣欣向荣的“五月”、源远流长的“河流”、轰轰烈烈的“雷电”、生生不息的“地衣”、“孜孜不倦的工蜂”、千百万年沉积的“大岩石”以及靠在“大岩石旁边”的沉思的“我”……好一幅人与天地万物、与云水波纹、与一切小小生灵浑然一体的和谐画面。古朴而浪漫的诗歌意象无一不让我们感到生命就是美、大地就是美,历史就是美、劳动就是美,宇宙的运动都是美。

那么作为诗人,骆一禾又认为怎样才是美的诗歌呢?“因为大地和人类的基本状态是在运行的,”所以他说“诗不是物态地供人打量的对象,而是振奋状态中的生命之流”。诗歌离不开存在,诗人正是“靠在一块紫色的大岩石旁边”/“想到美”;同时,他认为艺术思维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中有不朽的宁静,宁静中有不朽的运动、不朽的美——“雷电闪在这离寂静/不远的地方”,而沉默的“地衣”也在沉默中积蓄了力量,“闪耀着翅膀/在暴力中吸上岩层”。

同类推荐
  • 坚韧的叙事

    坚韧的叙事

    本书系作者近年发表的关于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系列论文。新世纪文学处在一个充满悖论的文化背景上,作者在较为宽广的历史视野下,揭示了新世纪文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也进一步接近了这个时代文学的真相。
  • 凤鸣于山

    凤鸣于山

    这是著名诗人高治军先生的第12部诗集,收录了诗人多年创作的新古体诗二百余首。诗集分为抒怀、记游、念情、风物四个系列,把诗人在忙碌、充实的工作生活中那些原本琐碎平常的过程以诗歌的形式,细腻、细致、细微地表达及留存。
  • 灵魂里的铁

    灵魂里的铁

    本书为李克的首部个人诗集。收录作者创作、发表的140首新诗,分为《说出那个词》、《事物的内部》、《光芒涌入》三个专辑。
  • 床尾的兰花

    床尾的兰花

    诗无定法,是写诗写到一定时候,忽然的了脱。了脱形式,如山巅的树,不在乎山风的方向,了脱内容,如大海的潮汐,不在乎岸边浊水。我崇尚自然、自由、自主的快乐写作,用诗的锹镐一天天一点点地挖掘内心的诗意。感而后思,动而后发,以真作我,以情动人。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谷逆徒

    鬼谷逆徒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鬼谷逆徒,混迹江湖。(PS:我知道节奏很慢,但还是这么做了。抱歉!)
  • 实习月老下凡记

    实习月老下凡记

    一面铜镜,记录过去。一把象牙梳,成就一段姻缘。实习月老下凡记。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月咏殇:想要甜甜的恋爱降临到你的身上吗?书卿黎:那你还不赶紧来店里免费领男朋友?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泛多元宇宙的奇迹

    泛多元宇宙的奇迹

    (前期有点劝退,但到了符文之地应该会好一点。)亚索:你要我和锐雯搞到一起去?吕晨:是的。李青:娑娜吗?她是一个好女孩,但我们不合适。吕晨:不慌,我迟早把你俩撮合到一起去。瑞兹:什么?禁魔石只能储存魔法?那德玛西亚下面的世界符文怎么办?吕晨:额,如果不尽快找到别的存储方法的话,我估计你就能见识到什么是核弹了。(这是一个欢快沙雕的故事,你们看到的是第二层,而你们把我想成是第一层,但实际上我是第五层。)
  • 从古代打到现代

    从古代打到现代

    自宋朝开始,那二人便要挣个高下。至今还未分出个胜负山沟沟里的老人说,他俩是仙人,可是却少有人知晓(写的不好多多见谅,本书迟早要崩,要么前面就烂,要么后面烂。)请来见证烂书的诞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就是超级文明

    就是超级文明

    我是梁言,我所在的家园出现了外星人。她们自称是天使的人,出现在我们星球大城市的上空,她们全是女性,据说是要保护我们。本来相安无事,结果一道红光,划破了黎明的宁静。我不是主角,所以没有诸天,也没有系统。有的,只是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我愿用我的满腔热血,去打败入侵者!捍卫家园的和平!新人作者新书,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来。求各种票票,求各种收藏!
  • 家有悍妃

    家有悍妃

    她身为嫡女,竟沦落到连奴才都肆意欺凌的地步。一朝穿越,杀手重生。昔日糯糯弱弱的嫡女,凤凰浴血,走上神话之路。没想到,在成神路上,却遇到了这个冤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