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20900000033

第33章 科学普及(8)

作者还说,天球每天都在旋转着,在空中各有固定位置的星星也随着它一起转动。这就是为什么群星能保持同一种运动规律的原因;空中的太阳和月亮也各有其位,因此它们才呈现出上升和下落的现象。作者科学地指出,古时候,有许多人外出旅行。向南旅行的人,当他们向南行进时,他们能够从地平线上辨认出一些在原地从未见到过的星星。而当他们回到原地以后,那些星星就又全无踪影了。向北旅行的人发现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注意到,那里的天空似乎有些不同。有些他们在南方地平线附近常常看到的星星,在北方却根本看不见了。然而,当他们回到原地时,看不到的那些星星就又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显露了出来。

北方地平线也是这种情况。在那里,有些星星随着天空的转动下降到略低于地平线的地方。如果有人向北走,那些星星则刚好出现在略高于地平线的位置;如果有人向南走,便会发现那些原来略高于地平线的星星又降到它的下边。事实证明,从地球的不同部分不能看到同一些星星。因此地球不是扁平的。这一切现象都表明地球是圆的。

既然地球是圆的,为什么当我们向四周行走时,不会滑倒呢,而且空气和海洋也不会滑动呢。这是因为地心引力的缘故。对于地球上的每个人来说,不论他站在什么地方,情况都是如此。一个人也许站在地球的某一面,或站在相反的另一面,或者在其间的任何一点。但无论他站在哪儿,他和周围其它物体一样,都受到地心的吸引。地心总是在他脚下的方向,他的脚似乎是“向下”,而他的头则是“向上”的。

作者为了说明人类探索地球是圆的还特意在该书中举了两个例子。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到达了一个他认为离东印度相当近的小岛。他继续乘船去探究一些比较大的岛屿,那些岛屿今天被称为“西印度群岛”,这是由于哥伦布的错误造成的。哥伦布把他在这些岛上发现的人称作“印第安人”,我们至今还这样称呼那块大陆上的土著后裔。

有的人认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指出这点的是第一批探险者中的一位意大利航海家阿梅里卡斯·维斯普塞斯。一位德国地理学家马丁·沃尔塞缪勒肯定了这种说法。1507年,他建议把那块新大陆命名为美洲(Ameri-ca),以表示对阿梅里卡斯(Americus)的敬意。

1519年,麦哲伦率领一支有五艘船的船队启航了。他来到南美,开始寻找一条穿过它的道路。最后他到达了这块陆地的南端,并穿越了一条狭窄的通道,那条通道今天被称为“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的探险队进行了首次环游世界的旅行,他的记录终于证明了地球有多么大,同时也证明了,1800年以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色尼利用影子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地球的周长25000英里,托勒密和其他认为地球要小得多的人都是错误的。

麦哲伦的旅行并没有使探索地球形状的故事宣告结束。从1961年开始,人类被送进环绕地球的运行轨道。他们开始了穿越太空的旅行,行程越来越长,离开地球也越来越远。1969年,人类登上了月球。人们从外层空间所看到的地球就像空中的一个物体。他们能看出它是球形的。世界上其他的人也同样能看到从外层空间拍摄回来的照片。地球是圆的。大约在2500年前古希腊学者依靠研究星星、船只和月食而推断出的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精彩语录

1、对天空和地球来说,它们的规律可能是不同的。

2、尽管天空被认为是个巨形的球体,太阳的升起和降落也已得到了解释,但关于地球是“平”的这一点,依然令人难以确信。3、如果地球是平的,当一艘帆船离开海岸越行越远时,它就会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小点而消失。然而,实际情况并非那样。4、也许,在我们的视野内所看到的天空与地球相连接的现象是我们自己的眼睛在欺骗我们。也许,地球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扁平圆盘,但是它比天球要小得多。

5、为了确定地球的形状,人们必须考察地球本身,而不是其他的物体。让我们再回到地球上来,对我们自己提出问题:我们能从地球的不同部分看到不同的星星吗?

6、看来,在任何方向上,地球都呈曲面,而且弯曲度也相等。各个方向弯曲度都相等的形状只能是球形。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作者:丹尼尔·贝尔(美)

成书时间:1973年

推荐版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作者简介】

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当代美国的知名学者和思想家。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贝尔曾任《新领袖》杂志主编、《幸福》杂志编委和撰稿人。到了六七十年代,贝尔则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同时,他也从事一些新闻工作,比如,与欧文·克利斯托尔合编《公共利益》杂志,担任《代达罗斯》和《美国学者》杂志编委,等等。此外,贝尔也广泛地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1964—1966年,他在美国总统的“技术、自动化与经济进展委员会”内供职;1966—1968年,他又担任了美国政府的“社会指标委员会”的主席;1966—1974年,他出任美国文理科学院的“2000年委员会”主席;1976—1979年,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未来计划”的政府间顾问委员会美方代表,并且还出任了美国总统的“八十年代议程委员会”的委员。在20世纪50年代,未来研究和社会预测开始出现,并且自60年代以来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课题。而在西方的社会学、未来学和发达资本主义研究等领域,贝尔的研究都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1959年夏季,丹尼尔·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首次使用“后工业社会”的名称,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与重视。此后,在1962年和1967年,他写成了《后工业社会:推测1985年及以后的美国》和《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札记》两篇著作,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1974年,在全美知识精英评测中,贝尔名居影响最大的十位著名学者之列,在欧美思想界,贝尔的声望同样很高。

丹尼尔·贝尔的主要著作还有:《意识形态的结束》、《普遍教育的改革》、《走向2000年:进展中的工作》、《大学的对峙》、《今日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等。

【内容提要】

作者把工业社会模式作为西方社会发展的共同结构,同时概述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主要区别,以此作为对社会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结尾部分提出了对后工业社会这个概念的总看法,并且把这个概念在其后的各章中进一步加以展开和深化。

作者首先讨论先进工业社会中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在美国的范围内作者探讨后工业社会五个主要方面中的两个部分:从产品生产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以及职业比例曲线的变化。在那里,专业与技术阶级作为占主导地位的职业集团出现于后工业社会。在这个范围内探讨了若干个题目:主要是关于工人阶级的未来,如关于“新工人阶级”的理论;工联主义作为一种蓝领工人势力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它在服务性经济和外国竞争的限制下达到诸如对工作的控制权等未来目标时遇到的日益增加的困难。

接着,作者讨论了知识和技术的各个方面。作者认为知识和技术的性质的变化最初所产生的问题,势必与变化的速度有关。关于这一点之所以有很多混乱概念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完全弄明白正在变化着的是什么。就技术而言,19世纪的铁路、轮船、电气和电话,20世纪初期的收音机、汽车、电影、航空和高速升降电梯,比起后来发展的主要技术项目,如电话和网络,对于个人生活所引起的变化,可能要大得多。“变化速度”的实际影响并不是由各种各样的技术项目所引起的,而是由禁锢很紧的社会结构所引起的,这种社会结构已经把一个国家偏僻地区和各个阶级都带进社会中来,并且通过通讯与运输革命成倍地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的程度。由于人们相互依赖程度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规模的变化,例如城市的扩展,组织规模的增大,政治舞台的伸展,使得人们在一个更大的实体内更加感到孤立无援,同时也拉长了中心对任何组织活动进行控制的距离。20世纪后半叶主要的社会革命,在于努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不论是“实时”计算机信息,还是新型的计量程序来掌握这种“规模”。接下来作者规定“知识”的定义:分析其指数增长的性质;说明知识分支发展的实际途径;同时确定“技术”的含义,衡量其发展并说明技术预测的模式。并用统计数字努力勾划知识阶级的结构以及技术社会的资源分配,也就是研究与发展的资金分配。

资本主义社会的私人企业到19世纪末仍然是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后工业社会必然是一个更加有意识地制定决策的社会。主要问题是规定准确地反映个人偏好“顺序”的社会选择。实际上,社会还没有这样一种机构来进行社会统计和核定社会目标。作者讨论了人类社会有关社会计划的设想和手段。指出后工业社会意义在于:第一,它使现有的脑力劳动科层化倾向不断加深,从而把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目的和价值在后工业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它推动技术知识分子的诞生,从而提出了技术知识分子与文科知识分子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第三,它强调科学和技术的作用与认识论价值成为社会基本结构的必需要素,并且使决策更具有技术性,这就使科学家和经济学家更加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

什么是后工业社会的中心问题呢?作者认为一个新型社会的出现带来了财富、权力和地位的分配问题,这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中心问题。现在,财富、权力和地位不是阶级的标准,而是各阶级所寻求或获得的价值。社会上的阶级是根据划分阶层的基本轴心而产生的。西方社会划分阶层的两个主要轴心是财产和知识。与它们同时存在的是这样一个日益加强管理财产和知识、并造就一批暂时的中坚分子的政治制度。除此以外,作者还主要探讨科技治国论决策和政治性决策之间的关系。对比圣西门这样希望学者统治的早期科技治国论者的梦想,人们看到政治决策乃是社会的主要决策,知识对于权力来说在实质上仍是一个从属性因素。

后工业社会的问题远不止这些。作者认为,任何新出现的制度都会使那些感觉受到这种制度威胁的人们产生敌对情绪。正在出现的后工业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实行能者统治原则所产生的矛盾,这个原则是知识社会中地位分配的核心。因此,平民主义和精萃主义之间早已显而易见的紧张关系就成为这些社会内部的一个主要问题。第二类问题产生于科学界的历史独立性以及由于科学的自主传统,由于日益依赖政府提供研究经费和它所需要的劳务等而引起的矛盾问题。这些问题首先会在大学出现,因为大学是后工业社会的首要机构。最后,最尖锐的紧张关系是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前者的中轴方向是反体制的,反对遵从道德法规的;而后者则是按照经济化模式和科技治国论模式而确立的。这种紧张关系最终将成为后工业社会中最根本的问题。

作者在该书中所要论述的是社会的结构变化——在科学与技术关系方面革新方式的变化以及在政府政策方面的变化。其主要根源是知识性质的变化:知识的指数增长和科学的分支,新的智能技术的出现,使用研究与发展预算来创立系统研究,所有这些变化归纳起来便是理论知识的汇编整理。对科学知识的态度说明一个社会的价值系统。人类对无穷无尽地探索知识的欲望始终占着统治地位。起先,人类设法征服自然规律,并且几乎取得了成功。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设法用一种技术规律来代替自然规律,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在很好的开展之中。后工业社会从根本上说是要以更强有力的形式来改造这种技术探索。因此,真正统治社会的决不可能是技术,而是技术之外的制度和文化。

精彩语录

1、把产生于某一领域的概念具体地用于另一个领域,这样做存在一种内在的危险性,这种借用尤其会造成社会科学的混乱。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后一场“旧式”战争。但是,从科学所起的新作用来看,它又是第一场“新式”战争。科学和战争融为一体的最终标志,当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原子弹。3、在最近150年间,西方社会中的社会紧张是由于趋向平等和官僚主义这些矛盾的冲击所造成的,因为这种冲击已经在工业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中消耗殆尽。展望今后几十年,人们可以看到,希望更多地在控制着个人生活的那些组织中参与决策,以及日益增强对技术知识的需要形成了未来社会冲突的轴心。

4、显然,后工业社会是双重意义上的一个知识社会:首先,革新的源泉越来越多地来自研究与发展;第二,社会的力量——按大部分国民生产总值和大部分就业情况来衡量——越来越多地在于知识领域。

《人类处在转折点》

作者:米哈依罗·米萨诺维克等(美)

成书时间:1974年

推荐版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版

【作者简介】

米哈依罗·米萨诺维克,美国人,世界知名经济学家。

除了在经济研究领域的贡献,米萨诺维克还关注人类的未来发展,积极倡导人类的有序增长。他参加了非正式的知名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包括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等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考察。《人类处在转折点》,是他在罗马俱乐部中参与提出的第二个报告,他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勾勒出2025年之前的人类发展前景,这份报告受到各国政府和科技、教育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同样使得米萨诺维克名声鹊起。

米哈依罗·米萨诺维克的主要著作是《人类处在转折点》。

【内容提要】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生物世界七彩光

    求知文库-生物世界七彩光

    按照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植物和动物作为生物的两个高层次分类阶元,是分别从另一个阶元——原生生物界的一些不同门类中进化而来,而且与后者是呈并列关系的。
  • 《海洋知识篇》(下)

    《海洋知识篇》(下)

    地球及其海洋的演化的故事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事、肥皂剧和灾难电影的汇演。地球就是演出的大舞台,而古代和现代的生命的所有形式扮演着舞台上的角色。故事开始于一个奇异陌生的环境,地面受到小行星剧烈的碰撞,猛烈的火山不断喷发,频发的大地震撕扯着陆地。间或寒冷的气温使地球突然陷入严寒,其余的时候这个星球倒是适于生活的温暖舒适的地方。当大陆发生漂移、相互碰撞或相互分离时,海平面将发生升降变化,在这个壮观一幕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
  • INTERNET与信息(社会科学新知丛书)

    INTERNET与信息(社会科学新知丛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nternet的功能,共分为九个章节,可归纳为五个部分:Internet简介;Internet信息交换原理;上网前的准备;Internet功能;Internet的社会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电脑黑客、网络病毒等网上存在的问题。本书可供初次接触Internet的青少年和非网络专业的网民使用。内容详实,是全面了解Internet的一本难得指导书。
  • 天体密码破译

    天体密码破译

    宇宙的无限魅力就在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使我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本书包括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日食形成的原因、恒星起源的假说、解释星系撞击、陨星坠落会伤人吗等内容,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 野人奥秘

    野人奥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增长,世界交流日益扩大。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制,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热门推荐
  • 我的十指有神魔

    我的十指有神魔

    叶溟发现自己十指上有十座仙宫。十座仙宫内都住着一尊神魔。可以改变性格的功法,能炼出灵液的神秘小鼎,能修复法宝的秘术……各种机缘从仙宫中一一飞出。灵虚十三州,妖族九郡,万灵争雄!远古谜团,神阳劫数,逆天之局!叶溟:“这一世我只要大逍遥,大自在!”
  • 重生之有种系统叫幸福

    重生之有种系统叫幸福

    魏欣重生了,因为前世太过杯具,被一款自称4917号试用期的幸福系统选中,作为转正任务要让魏欣重活一生开启幸福人生,成为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 纵灵传

    纵灵传

    姐妹篇【邪骨阴阳】新书连载:【念昔怨寻觅】姬家有女,名为四九。最强能力是纵灵,心思缜密,手腕极狠,擅布局。一个庞大的家族,一夜之间只剩她自己一人,因为一场灭门案其她变成了孤儿。她一生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为挚亲报仇。挡她路者,均没有什么好下场!【感情1v1,唯一男主宗暮岁。】前世是迷,男主在背后默默助她重新走封神之路。本文小部分是灵异,开辟一个不一样的纵灵世界!内容引起极度舒适,感情部分可甜可咸,速来!纯属虚构,请勿与现实对照,谢谢。
  •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下)

    步兵战车科技知识(下)

    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在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等方面都优于装甲人员输送车,并且车上设有射击孔,步兵能乘车射击。步兵战车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有生力量和低空飞行目标。
  • 生活需要断舍离

    生活需要断舍离

    人活一世,我们总以为拥有的越多就越成功,其实懂得做减法,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畅销书作家童小言,继《生活需要自律力》之后,重磅推出“全方位人生整理术”。
  • 你似骄阳照我心

    你似骄阳照我心

    一见言诺误终生,说的就是叶寒承。从他第一次遇见言诺时,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写着言诺名字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生根发芽,慢慢地填满了他一整颗心。言诺心里也有一颗种子,但不是叶寒承。在这颗种子准备发芽时,却被那人一把拔除。厚脸皮·承像个尾巴一样天天跟在言诺身后,言诺快烦死了。“叶寒承,你烦不烦。”“有你在,不会烦。”“……”这还是那个加他微信被他拒绝的高冷叶寒承吗?“叶寒承,你有人格分裂症吧!”
  • 我在异界拍抖音

    我在异界拍抖音

    玩游戏时竟然穿越了在异界练武在现实走上人生巅峰
  •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职场生涯几乎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在职场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折射出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职场上的挫折,大约只有10%可以归结为个人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其余的90%都源于我们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抓不住机会,二是我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以及不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
  • 祁少宠妻甜腻腻

    祁少宠妻甜腻腻

    “你再也不是那个掌上明珠了,醒醒吧!”这段话在杨纯晴里不断浮现,被闺蜜所害,就连姐姐和父母都离她而去。她后悔,伤害的都是自己本应该珍惜的人。不行,这不是她想要的!重来一世,她要擦亮眼睛,手撕渣男贱女,好好对待真心为自己付出的家人,伤害她的那些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要把自己伤过的那颗心,再重新追回来,小心珍藏。只是这追夫之路,漫漫无期啊~
  • 亚马逊世界

    亚马逊世界

    野座间制药公司利用人造细胞亚马逊细胞,成功制造出了一批吃人的怪物「亚马逊」!但是因为公司的一场意外,所有的实验体亚马逊全都逃了出来,整座城市已经成了一座大型的实验场!亚马逊的未来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