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91700000022

第22章 约翰·宾厄姆(2)

受到宾厄姆审讯的俄国人中,有一个名叫弗洛连斯基的人。他被德国人逮捕后,与其他囚犯一起接受强制劳动。当德军溃退时,他逃往捷克斯洛伐克,在那儿他生活和工作了一段时间。捷克人明确指出,不强迫俄国前战俘回国。毫无疑问,他根本不想回去,他甚至非常放心地考虑起婚事来。他是个军官,这是他后来告诉宾厄姆的。由于战争爆发,中断了他的法律学业。他在捷克警察局就是这么登记的。可不久公布了一项新法令,规定俄国战俘必须回国。这是不祥的征兆。出于求生的本能,弗洛连斯基抛弃了新生活,先逃入美国占领区,然后又躲入英国占领区。在汉诺威,他去了市政厅,如实讲了自己的情况,怀着天真的自信申办身份证,申领配给卡,并反复说明,他想在汉诺威工作和生活。然而他立刻被逮捕了。

占领区当局给宾厄姆的指示是明确的:

1941年6月22日起成为俄国武装部队一员的俄国俘虏,如果尚未正式释放,将移交给经办部门,由他们负责遣返工作。

宾厄姆问弗洛连斯基,被遣返回国的俄国战俘将得到什么待遇。他答道,他们连同自己的家属都将受到迫害,因为俄国人推行着这样一条路线:任何投降的士兵都是叛徒,将被“发配”许多年。至于那些明确表态不愿回国的人,他们的命运将会更糟。弗洛连斯基对宾厄姆说,他会遭枪杀的。听了这话,宾厄姆感到毛骨悚然。

另一个接受宾厄姆讯问的是个乌克兰人,名叫诺沃西利斯基。他身材魁梧,穿一身黑衣服,光秃秃的大脑袋上扣着一顶贝雷帽。他非常焦虑不安,声称自己是在一个DP(因战争、饥荒、政治等原因被迫流落异国的人)营地被逮捕的。DP营地的高级行政官员们指控他是俄国间谍,因为他们认为,他是和俄国负责遣返工作的官员一块儿到达那里的。诺沃西利斯基显然被这一指控激怒了,他说他被克格勃的前身内务人民委员会囚禁过,他的妻子和一个孩子还在梅尔贝克的DP营地。他告诉宾厄姆,他是一位音乐家,想用手风琴赚钱买食品养家糊口。虽然疑点很多,但宾厄姆还是决定放了他。于是这个人也在街上消失了。留下宾厄姆独自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他是不是心肠太软,太容易上当受骗,不适宜干目前这项工作·他的同情心连同观察事物的客观性,后来成了他的小说的重要特征。

突击搜查

宾厄姆经常带着枪参与对DP营地的突击搜查行动。这些营地里分别居住着乌克兰人、匈牙利人、波兰人、比利时人、捷克人、保加利亚人和其他外国流亡者;棚屋里的地板和床都是木头的。有些棚屋里只住男人,有些只提供给已婚夫妻,床用帘子隔开。

突击搜查者常常乘坐卡车和吉普车在深夜11点30分左右出发,午夜时分到达营地附近;然后熄灭车灯,将车停在距离环形栅栏200码的地方。然后,英国军队、情报官员和德国刑事警察同时开进营地。每栋棚屋有两名士兵把守在门口,以防止任何人逃离(那儿总共居住着2000多人)。随后情报官员、士兵和德国警察核对屋内人的身分,搜查他们的行李。他们的目的是搜捕危及安全的嫌疑犯,以期发现潜伏的特务。

这些突击行动给宾厄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日记中描述了其中的一次。宾厄姆的搜查小组一进屋,便命令所有的人立即起床。受到惊动的人们困惑不解地坐了起来。他们穿着短裤衬衣,有些男人戴着睡帽。这种时候容易看出破绽。桌子上搁着吃剩的饭菜,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只箱子,里面放着一些个人物品——几双鞋,一堆难以形容的破旧衣服,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在用做营地警察局的棚屋内,穿着制服,佩带着标有“营警”臂章的乌克兰人一头儿佩戴标有“警察局长”字样的特殊臂章一都站着,个个愁眉苦脸。两名情报官员则在一旁等候着。终于嫌疑犯被带进来了,通常是一个一个地由两名士兵持着上了刺刀的枪押进门的。

红头发嫌疑犯

那天夜里捕获了两名来自柏林的少女,她们没带身份证;一名妇女,她说丈夫被送进了医院,两人的证件都在他那;一名法国男子,他的证件没办妥;一名穿着长统靴的德国青年,圆脸红发,傲气十足,他说他的证件遗失了。对最后一位的审讯,宾厄姆做了记录,并一句不落地记下了针锋相对的对话:

“你从哪儿来·”

“哈雷。”

“俄国占领区·”

“对。”

“你的证件呢·”

“我丢失了。”

“你什么时候到这儿的·”

“前天。”

“你是怎么进入汉诺威的·”

“越过边境。”

“目的·”

“想在诺德海姆找一份工作。”

“昨天你在哪儿过的夜·”

“在汉诺威。”

“哪儿·”

“在克莱弗尔德区。”

“哪儿·”

“我不知道那条街名。”

“你知道。”

“不,我不知道。”

“你怎么知道诺德海姆有活儿干·”

“我在报上读到的。”

“哪份报纸·”

“《汉诺威新闻报》。”

“怎么弄到的·”

“在哈雷时有人给我送来的。”

“谁送的·”

“我叔叔。”

“《汉诺威新闻报》上没登诺德海姆的招工广告。”

“不,它们登了。”

已有丰富审讯经验的宾厄姆,凭直觉知道这个德国小伙子给他的答复中有明显反常的地方。他不能确切地说出漏洞在哪里——他依赖于他已开始相信的一种直觉。也许是这位小伙子回答得太圆滑了,好像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盘问:或许是他回答得太沉着冷静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宾厄姆都是要拘留他的,这一点毫无疑问。那夜需要进一步审问的嫌疑犯一共有七人。四名从事黑市交易的人被移交给德国警察。第二天凌晨,嫌疑犯在武装警卫人员的押送下乘卡车离去了。红头发的德国青年坐在车尾,当卡车在拐角处放慢速度时,他突然纵身跳出车外。在公路上翻了一个筋斗后便消失了。警卫人员朝他开了三枪,但他逃脱了。宾厄姆明白他的预感是准确的,但他并不怎么担忧——这小伙子很可能只是一个三流的苏联特务。

代号为“B”的奥地利人

与宾厄姆共事的一些陷入困境的情报官员中,有一个代号为“B”的奥地利人,他是这场大混战的受害者。1942年6月,当托布鲁克市快要沦陷时,他面临抉择:要么他自己逃跑,要么把这个机会让给一个已经上了德国人“黑名单”的捷克情报官。结果他选择了后者,尽管他的未婚妻在奥地利正等着他,以后又有几次表现出他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由于意大利人断绝水源,与他关押在一起的俘虏,快要渴死了,是他挡住了一支开赴前线的德国部队,让德军从自己的水壶里倒出了水让大家喝,而当时他不仅已筋疲力尽而且身患重病。还有“B”在战俘营里,充当英国人与德国人之间的联络官——因为他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并帮助组织越狱。当战败国宣布投降时,“B”和一名军士又被派往不伦瑞克的监狱,去解放那儿的政治犯。宾厄姆在日记中这样描写“B”:

“他慢慢地咧开嘴笑了起来,笑使得他那双棕色眼睛在镜片后面闪闪发光。他笑得那么舒心,配上永远翘在脑后的几撮头发,他看上去就像一只刚孵出的画眉鸟”。但是当他回到维也纳,发现他的未婚妻在他被俘期间已另嫁他人时,他的笑容一定消失了。

英国人的弱点

1948年宾厄姆回到英国。马克斯韦尔·奈特请他回到原来的部门,于是他在反颠覆部又工作了20年。他从未失去仁慈心,按照一个社会工作者的道德标准,善待他手下的特工人员:他仍然相信传统的手段,尽管军情五处越来越依赖于窃听器和电子设备,但宾厄姆不为所动。他曾经对他的妻子玛德琳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一名特工。窃听器无法告诉你谁同谁在睡觉,谁妒忌自己的上司,谁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厌倦以及谁在喝酒。”

1952年宾厄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我的名字叫迈克尔·西布利》。接着他写了一些更为冷酷、可信、写实手法的间谍惊险小说,譬如《第6号谋杀计划》(1958),《奈特手下不光彩的特工》(1960),《双重间谍》(1966)和《犹大》(1976)。在《双重间谍》一书的序言里他谈到:

当前在对我们情报机构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情报机构雇佣的是一帮杀气腾腾、能量极大、两面三刀的玩世不恭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民们养活的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软弱无能的流浪汉。可以认为这两种极端的思潮源于推断模糊、愚昧无知,可能还要加上政治或气质上的一厢情愿。

宾厄姆自己对军情五处的看法和小说中反映的一样,认为它是一个本质上根植于绝对忠诚的高效率服务机构。他认为情报收集是一项单调乏味极需耐心的工作,而俄国人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要把一名特务安插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得花20年的话,俄国人是不会介意的。宾厄姆觉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就是他们的强大所在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是英国的一大弱点。作为作家,他自己的原则是对存在着各种弱点的人性表示理解。他始终认为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就是背叛。一个信任自己丈夫的妻子有时极易遭到背叛,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一个情报官员。宾厄姆常常对他妻子说,俄国的叛逃者比西方多,但他们从不公开这些事件!宾厄姆永远也无法接受的是,约翰·勒卡雷小说中出现的双重标准和不断显现的背叛倾向。从《冷战谍魂》(约翰·勒卡—雷)的成名作。问世以来,他就积极开展反对丑化英国情报机构的活动。但是,随着伯吉斯和麦克莱恩的变节以及后来菲尔比的叛逃,英国情报机构的形象无可挽回地受到了损害。

马尔科姆·莫格里奇

最重要的间谍活动

成功地劫获了一艘德国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伊始,英国秘密情报处里依然弥漫着约翰·巴肯所描述的那种奇特的氛围。高级管理人员主要是行伍出身的高级军官,他们自命不凡地忙忙碌碌,为能在秘密行动中打破社交常规而天真地沾沾自喜。一名情报处新雇员彼克汉姆·斯威埃斯科特记得他曾被带到陆军部里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里面有一个衣着很像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军官在等他。“我无法告诉你那是怎样的一种工作,”这名军官说,“我只能说要是你加入我们的行列,你不能害怕欺骗,也不能害怕谋杀。”

军情五处负责反间谍工作。秘密情报处(军情六外)负责间谍工作。1940年这些组织陷入了致命的互相竞争之中。

同类推荐
  • 续汉志

    续汉志

    一觉醒来,发现身旁躺着两个赤膊壮汉,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穿越汉末刘玄德,我为大汉续一拨!魂穿刚刚起兵的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战幽州,下中原,护送卢植回京,立志养望,名传天下。投皇甫,灭黄巾,转进青州,开启种田大业。
  • 叶落知秋意

    叶落知秋意

    因为一本宗谱,使得一名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穿越回到了春秋吴国,自己反而到成为了王孙,既来之则安之,好好扮演一个王孙的职责,只想让自己过得更好
  • 明朝大富贵

    明朝大富贵

    一个现代混天度日的小公务员穿越到明朝中期的盛世,很不幸地做了朝廷和皇帝的捞钱工具。为中央财政的健康运行,为大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赚钱,努力地花钱。在封建时代,这样的工作,简直就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有身死名灭的下场。但很奇怪的时,终其一身,这个在野的新式官僚,这个皇帝的投资顾问,都有着极好的名声。鲜衣怒马,钟鸣鼎食,逍遥快活。上称之为:能;朝野称之为:贤。直到……直到四百年后,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翻开尘封的史籍。被岁月染黄的的书页刚一打开,扑面而来一股盛世名臣的大奸似忠,大巧若拙。骄奢淫逸,阴险狡诈、勾搭宦官、与文臣清流联系紧密。四方讨好,八面玲珑,十分龌龊。秽乱宫闱,与寡嫂保持不纯洁的男女关系。一个嘉靖年最大的奸臣,最大的流氓,最大的皇家买办浮出水面。
  • 明朝好首辅

    明朝好首辅

    这是大明帝国最后的治世。这是大明帝国全球化贸易的开始。隆庆开关以后,帝国开始吞噬着来自美洲的白银。万历初年,帝国的首辅张居正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新政。而何子安,一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少年郎,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不经意间,一步步成为帝国首辅,最终成了这个帝国的掌舵者。
  • 原始部落时代

    原始部落时代

    一觉醒来的李强发现在原始时代,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发展自己的部落以及部落的人。
热门推荐
  • 无限火之印记

    无限火之印记

    ………我是谁?………错乱的时空…破碎的记忆…隐藏在基因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本书走热血,描写评入微,伏笔如地雷,绝对不YY!
  • 人事测评与选拔:理论与技术

    人事测评与选拔:理论与技术

    人事测评与选拔过程是一个人事研究的过程。本书首先对人事测评与选拔的理论进行概述,然后分三大部分展开阐述人事测评与选拔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组织需求与工作分析,以及效标的确定和测量。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预测源构想和预测源方法。其中预测源构想主要介绍:认知构想及其测量;人格构想及其测量;预测源方法主要介绍情境判断测验、面试与评价中心。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在人事测评与选拔研究中假设验证的基本测量学知识和原理,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技术。本书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爱好者阅读。
  • 柳絮下的思想家

    柳絮下的思想家

    翌晨,李木子睁开双眼,她几乎一夜没睡,她记得昨晚李君离开婚房后就没回来,她心里很清楚这场婚姻的意义,所以不管李君怎样对她,她暂时要忍耐一段时间了。对她而言最可惜的是——嫁给了仇恨!不管月再圆,还是风再清,这破镜般的婚姻终将迎来血的结局。连续几天,李木子都没见过李君,只有李君的妈妈天天念叨李君为什么不回家,李木子在婆婆的面前表现得很乖,所以没有人刁难她,虽然暂时没有被怀疑,李木子还是在想如何让自己全身而退·······李木子背负的是仇恨还是悄然来临的爱情,李君对她而言是人海际遇之间的真爱,还是鲜血染红下的复仇的傀儡。在李君清冷的外表下又隐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什么不惜毁了自己的青梅竹马,最终他们能否收获成长和爱情?
  • 非灵尔曲之龙神崛起

    非灵尔曲之龙神崛起

    尧渊和她的妹妹尧璃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脱离了“地狱”,可璃儿沾染上魔源,日受诅咒的折磨,在生存的推动下,来到了“人间”但却被世人排挤,甚至歧视、恶辱,在绝望降临之时遇到了她……
  • 重启噩梦

    重启噩梦

    末日重新开始,云飞也重新回到末日开始前一天,将会发生什么!!
  • 梦想同行

    梦想同行

    凡夫俗子添油加醋的亲身经历,一直与梦想同行,茫然而感伤,细腻而真实,清新隽永,回味悠长……我很诚意的把自己火热和赤子之心奉献。如果我不写,可能没有人会知道,更不会有人会写,可能就埋灭在时间的尘埃中。凡人的文字记载我们终将湮灭的记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生活的天地,没有谁注定高贵或卑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虽然身处逆境,但仍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寻找快乐,并不一定能实现什么愿望,但这样也会成功的,这样或者那样的成功。每个寻找爱的人,都会有一个爱你的人在前面等你,所以不要焦急,做你该做的事,不要浪费时间,更不要象昆虫一样到处沾花惹草。心理素质不好,有时的确阻碍自己前进,但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敢于嘲笑你自己的时候,你便成熟了。你的花言巧语对于了解你的人来说,足以泄漏你的空虚和弱点,但是要想赢得女孩子喜欢,这少不了,听我的没错。现在我只关心自己,(日子)越来越好;看书学习没用,看了记不住,学了也不懂,因为我傻,我还是要看还是要学,因为我高兴;现在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不如以后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当然什么都不在乎最好;为自己活;一切只能靠自己。——名人名言(第一句是马云说的,其他是我说的)
  • 炎黄泣

    炎黄泣

    天地浩劫,愚昧众生,当天地灵气溃散之时,妖魔鬼怪乱舞试图颠覆人间次序。无知的人类在这堕落肮脏的尘世中风雨飘渺,命运之河决堤而流,救世主是否能力挽狂澜。欲望沉沦,自私的人类面对诱惑,是否能共度难关拯救天下苍生……
  • 千古圣帝

    千古圣帝

    三年前,卫国覆灭,卫国世子亡命天涯!三年后,婚约被悔,废脉少年逆天改命!而当年导致卫国覆灭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且看卫无忌如何在乱世中,成就那扫清四合、横扫八荒的千古圣帝!
  • 天罚世人

    天罚世人

    我们……已经是……一无所有的人……难道还有必要,去做这个,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吗?
  • 我们的小学故事

    我们的小学故事

    这是一个有关文琪和她的同学们的故事,在小学4.5.6年级时的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