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6600000069

第69章 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1)

中国哲学卷

★儒家

●孔子的弟子曾皙有何志向?

孔子让他的弟子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只有曾皙的回答最让他满意。曾皙是这样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场景好像今天我们所说的春游:在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穿上春季的服装,几个大人,领着几个孩子,沐浴在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和新鲜的空气里,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翩翩起舞,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然后唱着歌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看,何等的惬意!而孔子之所以夸奖曾皙,正是认为做人就是如此地轻松简单,而非要摆出一副很沉重的模样来。

人何以如此轻松自在呢?那就是进入到快乐之中,而非把快乐当作一种结果来追求。所以孔子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里的“乐”就是快乐,而快乐已经超越了认知、逻辑和善恶,进入了一种审美的境地。就好比我们在玩一个网络游戏,我们已经进入到游戏之中了,而非外在地去观摩这个游戏。爱因斯坦曾经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鱼儿对于其终生游泳于其中的水又知道多少呢?”快乐也是如此,真正感到快乐的人不会去追问快乐的意义,更不会知道快乐有什么用,正像鱼儿不知道水对它意味着什么一样。佛家有语说:“日用而不知。”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恰恰是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正如鱼儿对水一无所知一样。

●孔子厄于蔡有什么意义?

据《荀子·宥坐》记载: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弟子们都饿红了眼,尤其是子路,还闹起了情绪。他质问老师:“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老师您一辈子累德、积义、怀美,为什么却总是遭遇厄运呢?”听了子路的牢骚,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他:一个人是否成就外在的事业,并不是品德、学识、努力就能见效的。具备这些条件之外,要成功还需要“时”,即机会。而事实上,怀才不遇的人总是占大多数的。君子需要的只能是“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在这里,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个人应该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中体悟担当感带来的乐趣,而非要为了得到外在的福祉。如果你没有得到福祉,那仅仅是“遇”或者说“命”,而不能由此而放弃努力,否则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孔子也正是践行了自己的这一理念。他一生对成败看得很淡,虽说在老时也有“梁木摧乎?泰山颓乎?哲人萎乎”这样深重的叹息,但孔子未曾绝望过。他并没有把仁爱的实现留给后人就完事,而是生前就积极地行仁义。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则更表现了其在过程中获得的快乐远远要胜于其对结果的关注。

●你知道“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来由吗?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其父偷了别人的羊,他便亲自到官府告发。官府抓其父并要处以死刑,直躬请求代父受刑。他说:父亲偷窃了别人的羊而我去告发,那是因为我有诚信的观念;父亲获罪而我愿意代之受罚,那是因为我有孝的理念。“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不诛者乎?”楚王听后,下令免去直躬父死刑。

“告密”,尤其是亲属之间的相互“告讦”,其恶果是整个社会伦理尽丧,人性受到严重的腐蚀,社会的长治久安终成泡影。“直躬证父”这一著名案件便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争议和有识之士的忧郁。孔子听说这个事情以后,对直躬的做法很不满。他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才是正当的。

●孔子对子贡赎人是什么态度?

鲁国有了这样一个法律,如果能够把自己国家沦落到国外做奴隶的人赎回来的,可以从国库获得补偿。子贡赎了人,不愿意领补偿金,因此受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这样以后没有人再愿意去赎人了。

子贡做好事不计回报反受批评,只因目光犀利的孔子看到,像子贡这样富有不在乎赎金的鲁国人毕竟不多,而子贡创下“赎人不取赐”的“义举”先例后,谁若“赎人取赐”则会被认为“重利轻义”,所以很可能大家今后都不会去赎人了。子贡的错误在于,他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人们因“先进”的标准太高而望而却步。

●孔子是如何劝解子贡辍学之心的?

子贡对学习感到厌烦了,想退学,便对孔子说:“让我去侍奉国君吧!”孔子说:“你读过《诗经》吗?《诗经》说,每天一早一晚侍奉国君,态度要温顺恭敬,办事要小心谨慎。侍奉国君难也!”子贡说:“那就让我侍奉父母吧!”孔子说:“《诗经》说,侍奉父母要当孝子,永不疲倦地孝敬双亲。侍奉父母也难也!”子贡说:“那就让我去陪伴妻子吧!”孔子说:“《诗经》说,对妻子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治好家。陪伴妻子也难也!”子贡说:“那就让我去结交朋友吧!”孔子说:“《诗经》讲,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要注意礼仪。结交朋友也难也!”子贡说:“那就让我种地吧!”孔子说:“《诗经》说,冬天到了,农夫仍然辛劳。种田也难哪!”

子贡无可奈何地说:“这样说来,除了学习我就不能干点别的什么吗?”孔子说:“你看见那一片坟地吗?大大小小,一座接一座,只有那里面的人才可以停止学习。一个人活着,不学习,就会一事无成。”

●何谓“推其长者,违其短者”?

孔子在礼这个原则性问题上要求非常高,但是对那些具体的因为无知而失礼的人却又非常宽容。

据说有一天,孔子要出门,天阴了,眼看就要下雨,但他没有伞盖。这时有弟子跟他讲:“老师,子夏有,你可以向他去借。”孔子说:“没事,不用了。”为什么孔子不向子夏去借伞盖呢?因为孔子知道子夏有一缺点:很吝啬。他说:“如果我向卜商(子夏)去借伞盖,如果他看到是老师来借,就勉强借给我,这不就是把他不愿意的事情强加给他了吗?他不是很痛苦吗?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他不借给我,他的名声就被搞坏了。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太吝啬了,老师向他借东西他都不给。我不向他借伞盖,第一,让他不痛苦;第二,可以保全他的名声。”接着孔子又跟弟子们说:“你们也得注意,跟人交往一定要‘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推崇别人的长处,发现别人的优点,经常去表扬别人的优点,有意识地掩盖他的缺点和短处,这样和别人的交往才能长久。

喜欢直接揭人短对人对己都是不合适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老子就曾告诫孔子:一个很聪明的人,一个明察秋毫的人,往往会遭遇不幸,就是因为他太聪明,太明察秋毫。他把别人的缺点看得太清楚,也就容易去指责别人,最终招来怨恨,甚至是杀身之祸。

●孔子何以潇洒不起来?

根据《论语·宪问》记载,有一天孔子在家里面击磬。声音传到门外,门口正好有个挑草筐的人经过,听到里边传出击磬声,这人就站着听了一会儿,然后就对之作了评价,说:“这个敲磬的人啊,他的心里面有痛苦,有不平啊!”他能从声音里很明显地感觉出击磬者的心理是很不平衡的。

随后他再听了一会儿,又说道:“鄙哉!硁硁乎,这个击磬人的思想境界不高啊,敲出那样一种硁硁的声音来,好像在发牢骚说:‘没有人了解我啊!没人了解你,你就坚持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发牢骚呢?’”然后这个挑草筐的卫国人又举了《诗经》上的话来加以说明。他说:“‘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说,假如要过河,河水如果很浅,可以把裤脚卷起来,趟过去,衣服可以不湿;如果水很深,卷起裤脚来也没有用,就干脆穿着衣服游过去。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的牢骚呢?”

他议论的声音很大,被孔子听到了。孔子说:“听这个人讲话啊,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他能够很容易地斩断自己的情丝。这样的人我没办法说服他,因为他已经彻底地想通了,彻底地绝望了。但我跟他不一样啊!我舍不得这个世界啊!我看到人民有苦难,我不忍心放弃不管啊!我做不到他那样。”

●孟子眼中的纵横家是怎样的?

有个叫景春的人和孟子对话。景春认为战国时魏国著名的说客公孙衍和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反驳说:“如果以恶行来评价,他们是够得上大丈夫了。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大丈夫,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整齐的排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表露出儒家学说的刚烈和气节。后来,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文天祥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大笑,还有朱自清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英雄壮举,都在为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着悲壮注解和诠释。也正因此,他们雄彪史册,为万世景仰,而那残害民族英雄岳飞的秦桧则世世代代遭人唾骂。看来,浪沙淘金,留给我们的永远是那些象金子一样闪亮的东西。对我们而言,也许更应该每天默念一遍孟子这句铿锵有力的名言,以免的随波逐流,热血冷却。

●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说了些什么?

魏文侯与儒者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作为一国之君,要把国家治理好,只要把好的乐官选拔出来就可以了,怎么能去关注“钟聲不比”这样的琐事?对琐事关心得太多,必然对大事糊涂。难怪田子方批评他“审于音而盲于官”。领导也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他有自己的角色和功能,而“审于音而盲于官”则是偏离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国家这一系统怎么能治理好呢?他管得太多了,反而在自己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没有尽到责任。毛泽东主席曾经说:“领导干部的责任,归结起来就是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要出神入化,用干部要炉火纯青。前者是制定好的管理原则或规则,后者则是让合适的干部到合适的角色和位置上去,不求全责备,只要能在他能把自身的角色发挥好。

●白虎观会议的情况如何?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依议郎杨终奏议,仿西汉石渠阁会议的办法,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

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这样考详同异,连月始罢。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程门立雪告诉我们什么?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据说,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仍然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睛。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梦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乎!”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龙场悟道是怎么回事?

正德三年(1508年),身为兵部主事王守仁因开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繁华、恬静、文雅、舒适的万户京城,陡然漂落到偏僻、荒凉、寂廖、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乐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了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发挥了独立思考,探索到人生解脱之路。这一转折,就是哲学史上津津乐道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脱衣审案的始末是怎样的?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早年因反对朝廷宦官,一度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在此任上,他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这个强盗头目平时明火执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在受审时,他很爽快地对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处置,只请你不要和我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王阳明当即说:“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强盗头目原先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于是,他赶紧说:“好好!,脱外衣。”

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当然不怕赤膊,于是就脱了内衣。

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得不行,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吧。”强盗头目也说好……庭上庭下两人身上只剩下一件内裤。

此时王阳明更进一步,说道:“干脆我们把裤头也脱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

同类推荐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心、脑与科学(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约翰·塞尔(1932—)是美国当代最具影响的、以研究语言哲学问题著称的分析哲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言语行为》、《词语与意义》、《意向性》、《心、脑与科学》、《心灵、语言和社会》。本书是初稿系约翰·塞尔在1984年英国广播公司举办的里思学术系列广播讲座上的演讲稿,经修改后以《心、脑与科学》书名于当年出版、被西方哲学评论家誉为“比他以往任何著作都更广,更深地表述了他的心的哲学观点”。当代英美分析哲学及语言哲学往往拘泥于命题,语词的研究,而忽略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塞尔将语言哲学的观点用于研究心身问题,使语言哲学也开始回归传统的哲学基本问题,而且,其研究方法富于当代语言哲学的色彩。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 走近孔子

    走近孔子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学派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的流变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却也在有意或无意间造成了偏离,也变得僵化。当我们今人剥开它在外面固化的硬壳后,却可以发现其核心的东西——孔子的思想,其实是富有多么鲜活的务实精神与人性表达的意义。比如在孔子那里,礼仪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的,不是人性的泯灭而是弘扬;孔子也不讳言自己求富贵的愿望,以及孔子对“执干戈以卫社稷”的勇武血性的颂扬,等等。本书就是一部力图将历史与当代接轨,立足于当下社会的现实和中西文化参照对比来解读和还原孔子思想的哲思随笔著作,作者以清新隽永而又饱含理性情感与思辨精神的文字,对承载孔子的儒学思想的《论语》等著作进行探赜发微,对其所蕴含着的人生价值、生活哲理、社会伦理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从一般道理进入智慧层面,赋予孔子思想崭新的价值观照,是一部能够直抵孔子内心的作品。翻开书的当下,你会被作者创造性的解读所吸引,在书中遇见孔子,走近孔子。
热门推荐
  • 旧城怪谈

    旧城怪谈

    每一座城市都会有故事,而那些故事在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肮脏却无人所知。让我们温起小酒,一起在茶余饭后闲暇之余细嚼这些夹杂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爆宠萌妻:魔尊,举高高

    爆宠萌妻:魔尊,举高高

    “吾乃水族之女帝,四海皆知,唯吾独尊!” ———— 失忆后的锦兮除了记不起以前的事外,有着绝世容貌的她,俏皮蠢萌的性格是一点也没变,喜欢吃,喜欢玩,喜欢俊俏美男!被陆天泽救下后就赖着他不走了~从前,陆天泽从不正眼看任何女人,可遇到锦兮后,一切都变了。 锦兮蹦跶到陆天泽面前,嘟着小嘴眨巴着水汪汪的大眼睛:“我想吃糖葫芦~” 陆天泽低头,嘬了一口她甜粉粉的小嘴,柔笑:“乖,等我一会。” …… 不一会,卖糖葫芦的摊位面前多了一位高贵俊美、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男人:“来两串糖葫芦…” (超甜宠文,1v1)
  • 仙界的九公主

    仙界的九公主

    她叫夜雪幽,是仙界第三十五重天的小公主。她有八个姐姐,九个哥哥。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鬼。她的脾气阴晴不定,使人无法捉摸。她身上有种怪病,这是否会使她致命呢?她的前世是在这茫茫浩瀚的宇宙有着高贵的权威。那今世呢?她最终会怎么样呢?是否会拥有这人世间的男女情爱呢?最终,她会在哪呢?
  • 听闻笔记

    听闻笔记

    邢也说,如果你以为开始是搞笑的,那么,接下来有你哭的;邢云说,不要相信她,但如果你觉得过程是悲伤的,那么,我一定给你一个坦然的结局。
  •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传

    洛克菲勒和洛克勒菲家族,在中国读者群中似曾相识——它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和华尔街金融寡头的代名词,是一个多世纪来美国一大资本垄断的王朝标志。美孚石油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等,都是有白皆碑的金圆帝国响当当的超级富豪,而福特、基辛格、腊斯克等一度叱吒风云的人物,又何尝不跟洛克菲勒家族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 幻灵决

    幻灵决

    女娲补天透玄机,突破寿限化灵精。百年参悟洞彻后,留与凡间健体肌。聚灵巅上起争意,百兽齐现魔渊境。灵光一闪千万里,九州征战烽烟起。谁主轩辕沉浮录,幻灵决中见胜负。为探求身体的真相,也为了祛除感染的煞气,少年踏上了轩辕大陆,也从此踏上了改天换地的征程......
  • 仙霖行

    仙霖行

    昆仑,蜀山,青城三家乃天下正道修真之首,一个无知少年踏入仙道,他将何去何从?
  • 重生再战

    重生再战

    一代战神,在只剩神魂的情况下,本为众生着想,奈何众多战尊贪婪,被逼无奈,只能入轮回。一个凡人国度的皇子,在忍受无数嘲讽之后,终于突破枷锁,成为万中无一的天才。战神能否重回巅峰,皇子能否乘风破浪。重生再战,能否,能否……
  • 林潇的前世今生

    林潇的前世今生

    12岁以前的林潇,天真烂漫,是家里的小公主,爹疼娘爱,哥哥宠,12岁的那一天,她的一切都变了,她失去了所有,只有复仇的决心支撑着她活下去,可D岛是个什么地方?大仇得报,林潇却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她一直努力的寻找着,游荡在这个世界。
  • 黑魔传

    黑魔传

    “这是个什么东西。”王浩自言自语道,于是又向前走了几步。“这个东西真奇怪身边竟然还有乌云在围着转,太奇怪了,我要带回去给爹看看,不定这是什么大宝贝呢!哈哈哈!!”王浩正准备把它放在自己的布口袋里,突然,黑雾四处扩散!…………从此开始一代魔王的崛起从此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