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6600000068

第68章 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16)

由此,奥斯汀提出了要区分履行式话语(履行式)与记述式话语(记述式)的主张。他把人们通常认为描述事态并有真假对错特征的那些话语称为记述式,如这朵花是红的,那张纸是白的等等。履行式则是一种执行某种行为而不是关于那种行为的报道,它通常包括:作出许诺,表示感谢,表示同情,提出警告,发出命令,作出保证、让步、诊断等等,它们不是陈述某种情况,而是完成某种行为,只有得体或不得体之别,而没有真或假之分。他认为,传统的语言哲学家只注重记述式话语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履行式话语的研究。其实,后一种话语却十分重要。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言语就是行为、说话就是做事,不能把说与做对立起来,因为使用语言陈述事实,其本身就是一种陈述或描述的行为。他把语言功能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把谈话看做是在具体场合下做出的言语行为,并通过这种分析研究语言问题,从而开创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尽管他的学说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并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不可否认,他对语言功能的理解和对言语行为的分析,对后来的语言哲学有很大的影响。

●波普尔对归纳主义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科学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他举了三个例子:(1)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半夜的太阳”而推翻了。(2)“几人必死”或“每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癌细胞)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3)“面包给人以营养”,但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

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后或然重复,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方,将来某一天,地球毁灭了,也就不再重复了。(2)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有限不能代表无限。

●波普尔的证伪理论是什么?

在批判归纳主义的基础上,波普尔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建构假说或理论系统,然后用观察与事实来检验它们。这种检验不是为了证实理论以提高假说的概率,而是提高假说的可检验性,增加经验内容。波普尔正是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伪原则”。

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这是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普遍有效性,因而任何科学命题的陈述都必然是普遍命题或全称命题。如“任何两物摩擦都会生热”等等。但是从经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都是个别的陈述或单称的命题,由于个别是不能通过归纳法上升为一般的,因而经验不能通过证实个别而证实一般。就像人们能通过观察而证实“这只天鹅是白的”,但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一样。所以“理论要得到经验的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法也就否定了经验对科学理论在经验上的可证实性。

波普尔继续指出:经验虽不能通过个别命题而证实科学的普遍性理论,但可以通过证伪个别命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因为任何个别只要与一般概括不相符,就可以推翻全称命题。例如,经验虽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全称的普遍性命题,但却能通过证伪“这只天鹅是白的”或“那只天鹅是白的”,而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证实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归纳法不能保证前提的真性定会传递到结论上去;证伪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是一种演绎推理,是一种否定后件的推理,结论的假必定会传递到前提上去。它所采用的是演绎法,用符号来表示就是:如果t,那么p;由于非p,所以非t。

●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波普尔自20世纪50年代后,侧重对本体论的研究,提出了影响很大的“三个世界”理论,进一步为他的科学哲学奠定了本体论基础。

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根据共存方式划分为三大类别,即三个世界。

“世界1”,又称第一世界,是物理世界,是由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及其各种现象构成。如物质和能量,从宏观天体到微观基本粒子,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的躯体、头脑等。

“世界2”,又称第二世界,是人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主观经验,即主观世界。

除此之外,波普尔指出,还有第三世界,即思想内容的世界,实际上是表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他称这个世界为“世界3”。包括一切可见诸于客观物质的精神内容,或体现人的意识的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如语言、文学艺术,科研过程中的问题、猜测、反驳、理论、证据,以及技术装备、图书、房屋等。

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的自主性,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彼此隔绝,相反,它们之间存在联合并相互作用。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世界1”,继而从中产生“世界2”,最后,再从“世界2”中产生了“世界3”。其次,三个世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①“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是相互作用的。比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精力,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各种客观困难。

②“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如音乐家因情感激动而写出优美的乐章,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听众的内心感情等等。

③“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也是相互作用的。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二世界”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他认为,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脑(第一世界)与语言(第三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第二世界”(人的意识)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促使了脑的进化,而且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及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因此不承认“三个世界”的“实在性”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研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蒯因的“本体论承诺”指什么?

蒯因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他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就是重新恢复本体论的地位,提出了“本体论承诺”的主张。

在逻辑实证主义那里,本体论是被当作形而上学而予以拒斥的。蒯因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关于本体论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认为,对本体论不能采取完全的否定和排斥的态度,不能因为传统哲学中思辨的和超验的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胡说,就应该抛弃形而上学本身。他主张对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要予以研究,要恢复本体论的活力和地位,重建合理的本体论。在蒯因看来,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某种本体论立场,都包含着承认或否认这样那样事物存在的某种本体论前提。因此,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分析哲学家,蒯因也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分析,但他同时认为,分析哲学家的基本任务之一,正在于通过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来揭示和澄清其本体论立场。

蒯因说,本体论的奇特之处就是它的简单性。就其简单性而言,所谓本体论问题就是关于何物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在讨论本体论问题时应注意区别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是何物实际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事实问题;另一个是何物存在的问题,即本体论的承诺问题。蒯因关注的是后一个问题,即我们在语言使用中承认或约定某物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一般地说,何物存在并不依赖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但是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则依赖于何物存在。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哲学进行了怎样的批判?

德里达是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创始人。他的解构首先指向的就是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即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种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它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耶鲁批评学派中的激进分子希利斯·米勒在这一问题上阐述得更为形象一点。他说:“解构一词使人觉得这种批评是把某种整体的东西分解为互不相干的碎片或零件的活动,使人联想到孩子拆卸他父亲的手表,将它还原为一堆无法重新组合的零件。一个解构主义者不是寄生虫,而是叛逆者,他是破坏西方形而上学机制,使之不能再修复的孩子。”

●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内容是什么?

理查德·罗蒂是后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从三个纬度上展开:在本体论上反对实在论,在认识论上反对基础论,在心理学上反对自我论。罗蒂不仅仅对现代哲学进行解构,对现代社会进行批判,而且还要在批判与解构中进行重建。这种重建就是以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为基本点,建立“后哲学文化”。后哲学文化包含以下内容:今日之哲学充当了各学科的法官,获得了与中世纪神学一样的至尊地位。这种哲学追求大写的“真理”、“善”、“理性”,是一种大写的“哲学”。罗蒂说,神学已经褪去了昔日的光环,哲学也应该失去至上的地位,进入后哲学文化。在后哲学文化中,哲学仅仅是后哲学文化中的一员,哲学和哲学家是小写的哲学和哲学家。在这里,没有任何特别的科学标准可以遵循,因此也没有人声称他们拥有说明一切的奥秘,也没有科学家和学者以为他们的著作具有“普遍的人类意义”和“哲学意义”。

在《后哲学文化》一书中,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观”:启蒙运动的先知们以哲学文化观代替中世纪的神学文化观,但随着人们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日益增长的怀疑,哲学最终无法成为文化的核心。不论是哲学、科学还是政治,都是平权的文化,不存在“文化之王”和“文化的最后法官”,而民主先于哲学。罗蒂还反对真理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人们相信为真的东西,认为真理只是指所有真的陈述共有的一种性质。真理没有本质,它只是用来表示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不表示对事物的说明。因此,真理是我们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老子说人生

    老子说人生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本书采撷老子思想精华,畅说人生哲理。每章先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生哲理。再链接《老子》相关原文进行解读,将老子的思想通俗化、具体化,把玄之又玄变为实实在在。本书说理就说透,绝不绕来绕去,故作高深。有网友评本书:一天就可以读完,但一年后还可以再读。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我们偶尔也会歇斯底里

    本书详细讲解歇斯底里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在文中将列举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便于读者的理解。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的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暗夜霓裳

    暗夜霓裳

    贫穷?追杀?哼!命运的指环缓缓翻转,让我来告诉你什么叫逆袭!
  • 重生之小家悍妻

    重生之小家悍妻

    苗俏俏三十岁死于癌症,魂魄又在人间滞留十年。一朝魂飞魄散,意外地发现自己重生了,重在初为人妇的时候,重生在最好的年华,重生在上一世悲剧刚刚开始的时候。
  • 时光已故,故人已逝

    时光已故,故人已逝

    沫儿,我好想回到大学的时候,好想回去,我想和你在一起!
  • 我的23岁未婚妻

    我的23岁未婚妻

    因为自己被人陷害,意外获得修真传承,从懦弱废柴蜕变成都市王者!
  • 寂灭之纪

    寂灭之纪

    黑夜将至,寂灭将临,生活在大山之中的宁长阳,冥冥之中被卷入一场浩劫之中。
  • 修仙路上何为道

    修仙路上何为道

    那云海之上,有太鲲遨游!有蛟龙腾飞!那深渊之中,有深海巨兽,吞噬一切!有九纹玄龟,镇压瀚海!那高山之巅,有万丈巨鹰,扶摇万里!有啸月天狼,长啸当空!更有那大帝强者,抬手间――日月破碎,星辰寂灭!覆手间――山河崩灭,沧海翻腾!但!这一切,在那天穹之下,却……不!堪!一!击!天道不公!命运坎坷!那少年又该何去何从…………(PS:本书为作者练笔之作,不定时不定量更新)
  • 逍遥亭

    逍遥亭

    不听皇命,帝奈我何!不上仙路,仙奈我何!不接敕令,天奈我何!不悟大道,道奈我何!本心向逍遥,不悟此间道。仙路实缥缈,奈何非我好。众仙且去,且去!让我逍遥一番可好?
  • 愿护她一世

    愿护她一世

    曾今许诺护她一世,如今归来,是否实现诺言
  • 末世的序曲

    末世的序曲

    “我曾有幸见过英雄,所以如此惶恐生于这个时代;有思想的芦苇无法避开野火,所以狼的后裔中有人左顾右盼。”——勃利宁《甘比诺》架空的众生相,时代下不可知的暗流涌动,有人想成为英雄,有人只想包全自身,本文所想要描述的是所有人物都无法逃过的命运之轮.
  • 撒旦的女人们

    撒旦的女人们

    撒撒是个坏人,偷过鸡,摸过狗,……撒撒也是个好人,爱学习,爱读书,爱善良的人们……坏旦是个坏家伙,始终是个坏家伙,做不得的事偏要做,吃不得的东西偏要吃,因而,下场也相当奇惨……还有鬼旦,怪旦,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