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0300000004

第4章 秋江月夜芦花白——苏轼《赤壁赋》读后(2)

这种游,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秋游。古人都有春游与秋游的习惯,特别是九九重阳,都有外出登高的习俗。这几个要素,作者仅用了一句话点出,简洁明了。交代完毕之后,就进行描写,再把描写与叙事结合起来,于行云流水中,构成了本篇的叙事游移与情绪起伏。

按照刘勰对“赋”的定义,“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本界定为“赋”。根据这个界定,文本就别有韵味:叙述中有描写,描写中有感悟,感悟中有议论,议论中有叙述,形成一种主客观的有机循环。如前所述,叙事要素交代清楚之后,情感抒发走上了前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出了江面的辽阔与景色的壮美,展现了自然的融合与心灵的安详。“清风”与“水波”,构成了唯美多元的画面,如果人生走向能够这样,该是多么完美。但我们的生命不是自然,自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命,各有各的生命轨迹,各有各的生命归程。为此,当苏轼面对长天清江、孤鹜落霞,内心的明快亦如秋江枫叶,几分红润,几分优雅,几分清闲,几分无为。于此,饮酒诵诗也就顺理成章。主客互乐,不是因为有酒,也不是因为有诗,而是因为自然宁静祥和的清江态势,因为美丽景色的灵感触发。

这种触发,无疑醇化了文人的内在情感,不自觉拉近了物我之间的关系。这种触发,构成了景语与情语的相互叠加,加强了情感的内敛与言语的张扬。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凌万顷,如冯虚御风,如遗世独立,此景、此情、此态、此感,把物我二者全面融合起来,物化与情化的相互婉转,构成了洒脱飘逸的自我。这种由眼前景物再到内心膨胀的酿化过程,完完全全体现出了克罗齐的美学观点。

水天如此,浩淼如此,小舟如此,想象如此,此时此地,此景此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惬意的呢?行文到此,作者在本段结尾毫无顾忌地说,羽化登仙差不多就是如此吧。

我们都知道,成“仙”,是道家的一大追求,或者是终极追求。一个人一旦成了“仙”,就可以“天地齐寿,长生永恒”。作为苏轼,产生这种情怀当然有其原因。抛弃世俗,是苏轼此时的基本愿望。这种愿望,显示出一种境界。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的高下。这点,在我们的传统书画艺术中,体现得更加鲜明。境界,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我们评判事物高下的基本标准。苏轼就在这种境界中,充分表达了自我的瞬间欲望:对仙的渴求,对世俗的郁闷。一个有飞仙企图的人,对世俗常常是不合作的。

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苏轼此时的情绪定向,喜悦的内心与宁静的景物构成统一,构成相融相照的明亮关系。这实际上属于乐境:心境俱乐,主要是心乐。但事实上,这种乐是一种假象,苏轼的乐只是暂时的。在此,“乐”是表象,真正的内在却充满了挣扎和矛盾。这种月白风清的日子,在生命中并不多得,正是因为不可多得,才有了下文的情绪转移:举酒属客,扣弦而歌,月明景澄,惆怅我心。“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桂棹兰桨,空明流光,心念美人,渺渺远方。苏轼内心难以释怀的东西,通过这几句话表达了出来。政治上失败的苏轼,当此之时,实际上是不甘心的。一个满腹经纶,又壮志未泯的人,不想在社会舞台崭露头角那是假的。只要是生命,都有自我表达的欲望,都有自我表现的野心。作为客友,对苏轼甚是理解,一句话也没说,埋头吹起洞箫,其声呜呜,其音袅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旋律中溢满了难以言说的悲伤。洞箫,在此仅仅是一种道具,却冻伤了苏轼更加苍茫的贬谪之心。

此处赤壁(黄州赤鼻矶),本来不是古战场所在地。自然雄浑的山势,奔腾咆哮的江水,在秋江月明之夜显得分外安详。这种动静相兼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赤壁秋夜特有的韵味。

苏轼面对客友的洞箫无言以对,禁不住灵魂黯然,无奈之中,只说了一句,“何为其然也”,想借此掩饰住自己外在的沉默与内在的喧嚣。而客友的回答,却又加深了这种沉默的态势:

一世枭雄曹操,当年挥戈赤壁,那气象,那阵容,那不可一世的辉煌,而今安在?或许,任何丰功伟绩,在时间面前根本微不足道。任何生命,在时间面前都是绝对悲剧。任何人,无论伟大,无论渺小,在时间的追赶下,最终走向虚无。与其在尘世苦苦挣扎,抛却人性与生命,为那虚幻不存的东西,不惜扼杀、摧毁,甚至葬身荒野,远不如渔樵江渚上,侣鱼虾,友麋鹿,驾扁舟,举匏尊,寄蜉蝣,渺沧海,如果有可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当然仅仅是想象。事实上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就导致了人的困惑,生命的内在价值究竟何在?所以,在生命的走向里,任何得意都有失意,任何失意,当然也可能有得意,但人生更多的时候是无奈。无奈之际,除了把情绪或者情感自我转向以外,还有什么呢?当年徐文长在政治上失意之后,情感扭转遇到误区,不得不对自己下手,对自己下手不成功之后,又不得不把这种自戕的心理转到对艺术的顽强追求,正是因为这种追求,我们今天的书画苑囿里,才有了一朵潇洒飘逸的不死之花。

苏轼在此借客友之口,表达出自己的基本人生态度。仕途不顺,不如求归。归隐,是失败文人们的崇高妄想。当年陶渊明在政治上误入歧途之后,很快矫正自己的心理视角,赶紧回家,过上真正“苦闷”的幸福生活:物质与精神的悍然决斗,使得老陶在自我认知上更加决然咬牙切齿地走向不归的远方。

苏轼在此不得不再一次展现自我的基本情愫:在这逃亡的路上,真的有自我的尽头吗?苏轼内心没底。内心没底的苏轼又不得不再次面对自身的现状。这是一种矛盾,自我与他我的矛盾。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矛盾呢?这又回归到了宗教。宗教,在苏轼的生命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总是在苏轼无助的时候,从幕后走了出来,充当了精神教父。苏轼对客友的回答,几乎是宗教伦理的翻版,这其中,有佛教,也有道教。苏轼在这种自我解嘲的辩论中,展现出他对生命二元的理解,也表达出对生命本我的尊重与正视:水,逝者如斯,却未尝往;月,盈虚如彼,却卒莫消长。从变者而观,天地不能一瞬;从不变而观,物我都将无穷。于此,无论英雄豪杰,无论山村野夫,都没有必要去羡慕什么,只要按照自我的生命轨迹走下去就是。再说,天地之间,物各其主,正如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物我共有,又何必去杞人忧天?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不好好享受生命的快乐,反而去忧心忡忡,于情于理,说得过去吗?

这一段回答,明确表达了苏轼的自我生态观:生命无论走向哪里,也无论富贵贫穷,都不值得高兴或者悲哀。生命的价值,主要在过程,而不在结局。作为我们自己,能做到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灵魂。正如伊壁鸠鲁所说,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和健康,灵魂没有困扰。因此,无论生命走向如何,有酒就喝,困倦就睡,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曾经有人问一得道高僧,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那老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眠。我们纵观苏轼的一生,旷达是主体,苦难是客体,欢乐是媒体,在黑夜里追寻自我是绝缘体。苏轼在此的答复,实际上是以乐写哀,只是我们今天阅读的时候,已经很难体会到当事者的怆然。苏轼的内心理所当然在煎熬中:

今天如此,明天呢?如果没有明天,那是例外。

纵观苏轼的这篇赋,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叙事走向在文本中是弱化的,情绪转换是显性的。通篇的情感暗示都控制在弱化的叙事当中。但弱化并不等于没有,叙事脉络的清晰走向,也可以理解成是情感的支线:白天—月夜—白天(早晨);叙事经过:游赤壁—从流飘荡—主客对话—主客把盏—主客酣睡;情绪转换:喜悦(物我一体)—悲伤(物我各异)—喜悦(物我又一体)。如此的转换,我们或多或少有些明白,苏轼的基本目的不外乎是:任何外在的叙事,都是为内在的情感张本。任何生命,无论伟大、渺小、健康、残缺,都是时间女神的馈赠。对此,我们没有必要隔离自我,也没有必要背叛自我,更没有必要相互背叛。我们只能珍惜,如岁月珍惜黑暗,如生命珍惜死亡。这其中,对生命个体、对生命种群,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表达敬畏。

总之,叙事是感情的外化,情感走向与升华才是本文的根基。司马迁评价屈原的《离骚》说,整个一部《离骚》,都是遭遇忧愁的结果。一个遭遇忧愁的人,总是想率先把自己的忧愁表达出来。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内在情绪不通过外化的方式转换,那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当生命群体遭受压抑或扭曲时。苏轼的情感纠结,在谪居的路上,只能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出来,我们不得不说,在苏轼的世界中,星光也是寂寞的。也许,只有生命走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一种境界。只有进入一种境界,生命才会从真正意义上旷达起来。只有旷达起来的生命,才能接受生命外在与生命内核的碰撞,才能走向自我意义上的宁静与安详。苏轼的情怀总让我们感念:

他的孤独,不幸,悲哀;他的旷达,隐忍,善良;他的笑看人间,他的幽暗苍茫。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

    当代海外作家精品选读

    这是一代奇异的作家,他们渴望超越传统的“乡愁”,渴望在中西文化的对峙融合中展开生命价值的追寻,渴望在“边缘”的独立状态中寻找自己新的文化认同。
  •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爱在纸上,静水流深

    渐渐地,我的眼前徐徐展开一个素淡的世界:清可见游鱼的小河水、河岸那只方头渡舶、碧色排挞的竹篁、桃杏花里的沽酒小层、温煦日光下的紫花布,这一切,在启承转合、清丽单纯的文宇里,如一首潺湲的诗,不动声色地,在午夜里,绾结成一个静水流深的梦境。
  •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是一本文集,收集了散文篇、人物二题、小说篇、杂文等精美作品。
  •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青春韵语--心絮如歌

    本书是散文集,分为教育之思、亲情之树、校园思绪、读书感悟这四部分的内容。捡拾自己的珍珠,编织美丽的项链;堆积自己的沙堆,建筑宏伟的大厦。石老师用心感悟教师的苦乐,讲述教育的丰富和幸福;用心感悟生活的甘甜,书写着生活的丰盈与美好。把文学融入教学,让教学中充满文学的气息,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热门推荐
  • 青锋灼剑

    青锋灼剑

    天地难测,混元殇,不尽修士万人往。乾坤禅心,佛囚天,人间生灵雾化莲。……玄阳飞升之后,世上再无劫仙,如来为渡混元夙布下大局,要渡世人为莲……恰遭异界残魂卷入,这风谲云诡的乱局之中,一缕变数乱天……二指一并作青锋,剑意纵横向天斩,誓要破这囚天!管你蝇营狗苟阴谋诡计,我只三尺青芒一剑斩尽!
  • 破尽天下之白无忧卷

    破尽天下之白无忧卷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用一颗侠义之心看尽这乱世浮沉
  • 凹凸世界同人另类的凹凸大赛

    凹凸世界同人另类的凹凸大赛

    告诉你们,这作者的扉页寄语是坑人的,另类的凹凸大赛,我自己一开始还以为是校园小说,结果…这是哪门子校园小说?这么狠!开局还好,现在,这场真人秀我不演了!原作:凹凸世界。主角:来客串的朋友们,紫堂丽,凹凸世界中你认识的角色们。
  • 什么也没有重生回来有啥用

    什么也没有重生回来有啥用

    OMG我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社畜竟然重生了,真的是苍天有眼,小说中的事情都被我撞到了。而且还是非常人性化的没有直接回到婴儿或者受精卵的阶段,而是给我直接跳到了幼儿园。我看看我还有什么能力???什么???没有其他能力了??我的记忆??我的天,重点的全不记得了,所以我现在只是一个拥有成年人心智的幼儿园小孩??我不想再过一遍普通的生活啊!!!
  • 名门闺煞

    名门闺煞

    红罗帐冷,寸寸屈辱。庶姐害她千夫所指,而他命人打断她的双腿,剖她之腹。她若死了,六月也飘雪。害她家毁人亡,名节尽失的人,她终将一个个找回来。庶姐恶毒,便撕开你的美人皮;渣夫无义,那就赏你个家破人亡,痛不*生!可是那个人,在她杀红了眼的时候,却替她挡住了所有的鲜血。“丫头,用我一生换你半世安稳,可好?”“不好!”她拒绝“你若与我真心,我定与你比肩,笑看风云!”重生而还,她手执利刃指仇人,从此拉开一个煞神的传说!
  • 春去冬来又一夏

    春去冬来又一夏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个人总要经历万般磨炼才会成长。且看莫名穿越之后,程杨如何在风谲云诡的大安王朝或随波逐流,或挣扎求生,或奋起反抗。
  • 祁总有一只偏执小奶啾

    祁总有一只偏执小奶啾

    [1V1,双洁,甜宠]“像他这种男孩子只能娇养,毕竟眼睛一看就知道他是一朵娇花。”祁总不止一次这样向外界介绍自家的小奶啾。-祁总养了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一无是处,只有盛世美颜的小奶啾。直到有天……小奶啾黑化被扒马甲了……
  • 妖尊大人请上座

    妖尊大人请上座

    被打的门牙掉落的可怜猫,弱弱道:“大大,我门牙掉了影响我运筹天下吗?”楚眠露出妖艳贱货有恃无恐的微笑,“没问题,就是吹牛有点漏风,而且容易被群殴!”楚眠以一只从游戏机里跳出来的猫与霸道的妖尊相遇,他们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
  • 留学留到哪

    留学留到哪

    对于90后的留学生来说,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人能够了解他们存在的困惑和窘境。他们是孤独的,因为总是被误解,他们又同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赶上了经济腾飞的结果,但他们是不被理解的,因为他们跟80后不同,跟大部分90后也不同,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和一群独特的人
  • 把你扁成一张画

    把你扁成一张画

    余一鸣,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中、短篇小说选共四本,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钟山》《花城》《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50多个,小说十多次入选选刊和年度选本。中篇《愤怒的小鸟》获人民文学奖,中篇《不二》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和《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奖,中篇《入流》获2011《小说选刊》年度奖和《人民文学》2011年度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