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9600000019

第19章 学习与思考(2)

比如前一段有的写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作品,作者不是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这一重大的社会矛盾去认识实行责任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而是从表面的现象加以浅薄的推理,设计出一组矛盾来,把农村的干部放在矛盾的对立面去,把这些人写成头脑僵化、坚决抵制三中全会路线的代表,更甚者,是把基层干部都写成旧社会的保甲长式的人物,这就不对了。一个时候成了一股风,千篇一律地这样写,结果是歪曲生活,离三中全会精神越来越远。农村的干部并不是硬要抵制三中全会路线嘛,他们也是劳动者,经济繁荣直接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何必要反对呢?一时不理解的干部是有的,同时,暂时对生产责任制持保留态度的社员也有嘛;他们都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当他看到了、感受到了这个办法的好处,不是一下子就转过来变成积极的拥护者了么;左的思想影响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禁锢着某些人的头脑,左的东西多年来渗透到许多人的生活中去。离开生产力这个最强硬的现实去妄谈生产关系,影响甚至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矛盾越来越尖锐。三中全会因势利导,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专业承包等生产组合的形式就应运而生了。这一场初步的改革牵动着农业整个经济体制,它要求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目前这个形势方兴未艾,前景令人乐观。文学作品正应该去好好触及这些矛盾冲突。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的作品写改革以后的农村的一派大好形势,似乎一夜之间就解决了三十年不能解决的贫穷问题。矛盾呢?写农民“比富”,姓张的和姓王的比谁更富有,姓张的买了电视机,他看到姓王的也买了,马上又去把黑白换成彩色,这显然是不真实的。矛盾的虚假使作品难以真实地反映今天农村生活的深刻变化。生产秩序的初步改善,生活的初步提高,并不能掩盖农村实际存在的一些本质性的矛盾。此外,还有少数的作品注意到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这是应该的,但在认识和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又否定改革本身,多半是夸大了问题和缺点,流露出悲观的情调来。我曾遇到过一位农村作者,他本人是大队干部,就是这种情况。我和他谈过一次,我说,你作为一个大队干部看到了那些问题,是好的,可以促进你加强工作,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去解决那些问题,使你那个大队的改革健康发展,但你作为一位作者,仅仅是看到了问题一大堆,不加分析和认识就写进作品,就歪曲生活了。他接受了这个意见。

写矛盾冲突,归根到底有一个马列主义水平问题。我们在生活中,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

克服回避矛盾冲突的缺陷,是为了使文学更接近人民,更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是叫我们再重复“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这个口号,事事处处都去强写斗争,把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矛盾、政治思想矛盾简单化。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

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它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也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也表现在家庭生活中。总之,是非常丰富复杂的。人们写爱情生活的矛盾,写得缠绵悱恻,写生与死的斗争,写得悲壮激越。除此之外呢,革新与守旧的矛盾,更应该去深入开掘。当今,存在于许多人身上的那种“不满足”——包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一切物质和精神的现状——这不也是矛盾么?只要你去研究一下人们为什么不满足?又有哪几种“类型”的不满足?你就不难找到该写的东西了。

有一种消极者的悲观厌世、愤世嫉俗;

有一种个人主义者的贪得无厌;

他们的表现形式都是“不满足”。

但还有一种人的“不满足”与上述种种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人对生活取积极态度,正因其不满足,才有了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历史才因此而得以前进。它是积极的进取和拼搏,哪怕表现的仅仅是忧愁,也是美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写么?

(三)努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

新人,总是代表着社会前进的力量。恩格斯说的“可以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往往可以从新人身上感觉到。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无疑应该花大力气描写社会主义的新人。

现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恐怕首先应该从生活出发,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新人。前一个时期讨论的文章很多,各抒己见,但不少人都想急急忙忙下个定义。那样,势必造成“类型化”、“简单化”。

新人,首先是生活当中的人,而不是被人为地拔高了的“神”。他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高度的劳动自觉性。他的行为可以在周围群众中发生好的影响。他也可能犯错误,但能够改正错误。“理想主义”,在这里是允许存在的,因为人们并不把一般的“好人”视为英雄。

写新人,不能不重视新人与党的关系、与群众的关系。忽略了这个方面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是没有时代感的。要理直气壮地大抒特抒新人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有人说,不写这两个方面,只写热爱祖国可以不可以?当然可以,但请注意,“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字眼,在今天是党领导着亿万人民在建设着祖国。热爱祖国,却不热爱党和人民,这个“新”人是难以想象的,是不真实的。

(四)关于创作遇到了苦闷及怎么办的问题。

近来不断听到一些年轻的作者反映这个问题。他们颇为紧张,认为自己写不出来,或写不好了。发表过两篇作品的,现在不断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于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我看,首先是不必紧张,要分析一下,是因为生活积累不厚实,还是认识生活的能力上不去?还是对自己需求过高或眼高手低?……什么情况都是可能的。

所谓“江郎才尽”,并不一定是说那位“姓江的”肯定没有才华了,或没有生活了。这多半是指他周围或他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某种变化,熟悉的变得不熟悉了,热爱的变得不热爱了,他与生活失去了内在的诗一般的联系,创作的激情受到影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时间从他身边流走了,自己难以写出新的东西。须知,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变化是绝对的,要求不变,是脱离客观实际的。问题在于这位“姓江的”自己能否顺应客观变化,顺应变化着的条件,从而修正自己主观不适应的部分,找出一条新的路子,立于不败之地,使才华得以充分的展示。

遇到写不出的时候,确实是苦闷的;它甚至使人衣带渐宽,形容憔悴。“写不出时不要硬写”,这是鲁迅先生早就教诲过的。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深入生活和读书,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积累。

高尔基的《小市民》中的人物捷捷列夫说过一句很容易记住的话:“生活是行进着的,谁要是赶不上生活,谁就要孤独地落后。”高尔基在这里告诉我们:人与生活之间内在维系的奥秘就在于前进与超赶。我觉得文学作者更应该懂得这一奥秘,使艺术生命得以更新、得以久长。

过去了的生活经验,对于未来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却决不能代替未来。“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别君一日,如隔三秋”。一切新的东西需要认真地去获得,去体验,去认识。

当然,否定过去的一切,所谓“从零开始”,那不是我们的态度,那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绝对的肯定与否定会造成什么后果,人们已经知道得很清楚了,无须再说。

我赞成那种“打深井”或“扎老营”的办法,在一个地方、一个基地长期深入生活,不要搞蜻蜓点水,不停地变换生活环境,要变一下,也要五年、十年变换一次。至于平时偶尔外出参观访问,那当然是应该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熟悉不断前进着的生活。业余作者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工作或劳动岗位上,比专业作者的条件要好一些,应该珍惜这种条件。

不脱离生活,不脱离群众,多读书,多思考,这是脱离“创作苦闷期”的有效的方法。至于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我不知道。

(五)艺术上贪多,必然导致失败的问题。

读过一些青年作者的没有发表出去的稿子,感到需要提一提这个问题。

我们搞写作的人,一定懂得对于材料的占有和积累越多越好,形成作品时则越精越好。这个常识似乎大家都能理解,可是在写作时却常常忘记了。写一个短篇,一两个人物,作者花了许多笔墨调来许多的情节细节,想从各个侧面去丰富和衬托他的人物,结果呢,事与愿违,成了一本流水账,不仅不动人,自己写着也没劲了。

我认为,即使是一个长篇,也是用不了多少材料的,短篇则更不待说了。一两个情节,写细写深就行了。生活阅历很丰富的作者,都占有许多可供写作的材料,但在写一篇作品时常取其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这个千分之一、百分之一是指数量而言,它所包含的思想则是所占有的材料的思想的大部分。

一篇作品,什么都想写,结果是什么都没有写。“以一当十”最妙。割舍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功力,因为它包含着“开掘”。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写一个短篇,要走许多弯路。材料一大堆,事件一大串,动起笔来很困难,结构上很吃力,只好另起炉灶。然而,几易其稿,情形仍然如是。于是感到无路可走了,揪着自己的头发。在这时候,我们就需得用“我是否贪多”这一问题来检查自己。一检查,说不定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发现:在那所有的材料中,原来只需其一点点就行了。再次动起来,你就会感觉得顺畅多了,看起来,舍去了很多材料好像很可惜,而实际是把那些舍去的材料的“精髓”注入了这个“一点点”之中。这个“一点点”,并非只有一点点。事件、情节、人物都少了,而所反映的思想却深刻而清楚了;人物少了,形象却丰富了。

许多前辈作家都论述过这方面的经验。这是写作短篇的奥秘之一。

中长篇的构思,也是同一道理。因为艺术的奥妙在于以少胜多。所谓“文思敏捷”,不外乎是掌握了“以少胜多”的方法,能够从大量的纷繁的材料中,以简驭繁地迅速清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选择到最新最适合的表现角度去结构作品,而且写作起来文字上也不贪多,十分吝惜笔墨。古人咏蜀葵诗有两句:“欲共牡丹争几许,被人嫌处只缘多”。葵花,单看一朵,也是十分精致好看的,但因太多,遍地皆是,就不如牡丹那么好看了。这是有道理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莫贪多。

真要做到不贪多,也是很不容易的。比如今天我这个发言,就很不精练,啰啰唆唆的,什么都想说,什么也没有说透彻。

同类推荐
  • 午夜的独舞

    午夜的独舞

    有的人有才无趣,有的人有趣无才,刘蕴慧有才有趣,更兼美貌美德,曾是许多人瞩目的“四有新人”。然岁月荏苒,转眼十年过去,新人似乎已有了些“资深”的味道。趣者,相映而成也,反正没刘蕴慧时,大家便觉相顾无趣。有个朋友说,刘蕴慧一走,南京城好像空了——她说的是我们这个圈子空旷了很多。刘蕴慧在南京大学读完作家班后,曾离开这里一年多。那的确是段黑暗的日子,大家人心离散,无组织无纪律,许多人仿佛已相忘于江湖。好在她很快又回来了,于是欢乐回来了,牌局回来了,火锅回来了,茶馆的品茗谈诗歌厅的声嘶力竭都回来了。
  • 古典情思

    古典情思

    从书中可以看出,“仙作”之美,美在材质,美在工艺,美在工艺中的文化内涵,三者缺一不可。传扬“仙作”之美,理所当然要向这三个维度深入,才可能直逼古典工艺家具之美的内核。在这一方面,志忠除了向各大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广泛报道“仙作”古典工艺家具的发展动态外,还深入研究,深度挖掘,试图全方位展现古典工艺家具的独特魅力。志忠虽不是工艺师,也不是专业的文化研究者,但他是明智的,也是用心的,以自己的悟性和才情,穿越古典工艺家具繁简不一外表下的迷障,向着这三个维度深入,把貌似简单其实复杂的“仙作”说得有眉有眼,有滋有味,颇为引人入胜。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本书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该书观点新颖,立论精辟,自成体系,特别是书中提出的三重境界说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 康藏谜境

    康藏谜境

    青藏高原从西往东,横断山从北朝南。两大自然实体相遇,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康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再加上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南来北往,东去西迁的走廊。于是,留下了无数与自然有关的、与人文有关的众多谜一样的问题,从古到今,人们都在努力解释、回答,但是,依然有好多谜团期望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康藏谜境集中了几十个人们接触到的、或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兴趣,让这些谜一样的问题能够有人站出来给出答案。
热门推荐
  • 车头爹车厢娘

    车头爹车厢娘

    《车头爹车厢娘》(作者刘华)是一部缅怀中国铁路的蒸汽机时代的长篇小说,这是对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和一个铁路世家的书写,这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时代的史诗性长篇。《车头爹车厢娘》讲述从抗日战争中沿着铁路走出来的枣庄奶奶和他的子孙们,亲历了一个为铁路而热血沸腾的时代,火车的汽笛声是深入奶奶精魂的生命之声,枣庄奶奶的一生见证了铁路飞腾的时代和铁路工人建设国家的历史:他们出身铁路世家,他们为铁路而生,他们为铁路而死,他们追随铁路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因铁路而进发出生命的激情,他们是中国铁路史和中国工业化历史的建设者。
  • 上古世纪之启示录

    上古世纪之启示录

    幸运的得到激活码,然而却是陈夏恐怖人生开始,上古世纪异世中,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变强,然后杀戮,否则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易先生很怕黑

    易先生很怕黑

    史上最甜师生恋!第一次见面:泼妇女vs流氓男,礼堂内大庭广众之下撕裙子、抢位子,还带有姨妈血!第二次见面:乖乖女vs成功男,相亲现场倒旧账,衣冠禽兽秒翻车!第三次见面:脑残党vs蛇精病,怀恨在心,你的自行车撞到我的奔驰了!苏向溪想:以后再也别让我见到你,否则,这辈子你完了结果……他竟然是她的大学教授只要苏向溪有一丁点反抗他的意思,易先生总让她挂科一天,苏向溪突然醒悟:这么帅的男人兼老师,不撩白不撩,玩玩也挺好!然而,狼入羊圈反被套,易先生可想要把她吃干抹净,果然是个衣冠禽兽从此,学校叫老师,家里叫老公白天威风凛凛不认账,晚上哭爹喊娘求原谅当然生活中也总有些自不量力的家伙,敢抢苏向溪男人,苏向溪整死她!她的易先生也没闲过,苏向溪身边杂七杂八的垃圾也很多
  • 七夜情谜:枭妃与天斗

    七夜情谜:枭妃与天斗

    前世的她痴迷于男女欢爱,却死于情人之手。而再度醒来,她却变成异界的一个乞儿,她发誓不再爱人,但这残破的灵魂若是遇上命中注定,怎能逃脱?那人唤她乞儿,温柔却也残忍,挥动一下刀。她的泪混着血从脸上滑下,他一遍一遍的亲吻,仿佛她就是珍宝。——乞儿,你可知道?最想你死的人是我,最不想你死的人也是我。第一夜,她的容貌尽是毁去。第二夜、第三夜、第四夜……到底要纠缠她到何时?苍天,为何活着是这么的痛苦,既然都死过一回了,为何不彻彻底底的死?她不要生,不要情爱,只求痛快死去。第七夜,在他又是一次折磨后,将她狠狠丢弃,他的玩偶要换人了,她就应该离开。但她会轻易走吗?既然是你对我残忍,那么就别怪我——杀、了、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样妖怪坊

    别样妖怪坊

    一纸婚书,两种命格,三条约定十二缕灵气,十二段往事,十二个姑娘这其中到底是机缘,还是一场阴谋花开两声面,一念神魔间一念是神,一念便是魔,神魔只在一念之间在水一方,收的不是人,不是仙亦不是魔,而是那经历了世间万千亘古不变的灵。
  • 斗罗之魔火燎原心

    斗罗之魔火燎原心

    星火可燎原,魔火可燃心。看这位穿越人士如何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 三国谣

    三国谣

    一个文弱的小女子穿越到三国时代,被刘备欺骗;被曹操戏弄;被孙权利用……呵呵,得罪本姑娘的没有好下场,我要画个圈圈诅咒你们————罚你们今生今世,生生世世吃方便面都没有调料包!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谣是三国演义通俗演义!
  • 总裁,你能奈我何

    总裁,你能奈我何

    步入社会的天珂熙,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一步步的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可惜遇到了不该遇到的人,她怎么就这么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