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1500000030

第30章 舌战群儒(6)

尽管伽森狄对笛卡尔有误会,但这并不影响伽森狄在误会基础上的推论,他认为,感知物体的主体必然也是物体,“假如它没有广延,它怎么能表象一个有广延的东西呢?假如没有形状,它怎么去感知一个有形状的东西呢?假如它没有位置,它怎么能领会一个东西的这些部分高,那些部分低等”。伽森狄在这里把思维的客体与思维的内容混淆了,他并不明白思维的内容是通过人的主观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把思维的内容就当作思维对象本身的性质。不过,尽管这些推论并没有推论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但它却推论出正在思维的主体人的物质本质,它同时也向笛卡尔的“异类如何相知”提出了挑战。“你肯定知道你在思维,但你并不知道在思维的你是什么东西,因为尽管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了这一个活动,但主要的你还不知道,即你还不知道这个实体:是什么,而思维只是这个实体的许多活动之一。”从经验论的认识角度看,伽森狄对主体的认识是有道理的,但在笛卡尔看来,伽森狄所谓的主体和他说的“我”根本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现实的、具体的个体人,后者是抽象的、被剥去了物质和其他认识内容的纯思维。笛卡尔认为:“任何一种物体性的形象都不能接受到精神里边,而对于事物的领会或纯思维,无论这些事物是物体的或者是精神的,都不是用物体性的形象做成的。”笛卡尔还是坚持了“我”的精神纯粹性。可是当他的“松果腺”出现时,又给伽森狄提供了一次反击的机会。

“松果腺”据说是爬行动物进化过程中一只退化的眼睛残骸,笛卡尔却把它当作灵魂的栖息地,心灵就通过这个“松果腺”与身体的各器官相联系,并通过各器官来感觉外界对象。问题不在“松果腺”的工作程序问题,而是这神奇的“松果腺”究竟是什么?他如何能与人的心灵发生关系?伽森狄就指出:“不管这个东西是多么小,它也仍然是有广延的……假如说,这是一个物理上的点,同一的问题照样存在;因为这个点是有广延的,而且决不是没有部分的。”无广延的思维怎么和这个“松果腺”发生联系呢?“只有物体才能触动和被触动,那么没有物体怎么能有这个触动呢?”“我之反驳你所有这些东西,不是由于我怀疑你打算得出来的结论,而是由于是我不相信你就这个问题所得出的结论。”面对伽森狄提出的一大堆问题,笛卡尔由于也没有什么有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似乎在有意回避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证明我所写的东西是不必要的”,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定上,“如果灵魂和肉体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实体,那么就妨碍它们能够互相发生作用”。如果物质和精神是按照笛卡尔的理论来定义的,身心关系的问题就很难有什么大的突破。

一场戴着面具的“灵肉之战”就这样在双方摘下面具哈哈一笑中结束了,可它留给后人的依然是无尽的思考。

第四组反驳与神学博士阿尔诺的辩论

对霍布斯、伽森狄的反驳,笛卡尔早已拉开了架式,在与这两位唯物主义者辩论时,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有时还相互的指责、嘲讽。仅就辩论本身来看,笛卡尔要通过激烈的论争来证明自己身份。

如今,他要与一位年龄小他许多的神学博士来辩论,笛卡尔就别是一番心境了,他希望在与阿尔诺的辩论中找到相互间更多的一致性,以缩短他与教会的距离,并能够证明自己对上帝的一片赤诚。阿尔诺温文尔雅、和蔼谦虚,很有才华又不恃才自傲,不像前两位那样过于张扬。笛卡尔对阿尔诺更是极尽赞扬、献媚之能事,他夸奖阿尔诺是所有批评他的人当中“更明智、更能助人为乐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友好姿态来获得阿尔诺的支持和教会的信任。所以,当阿尔诺还没来得及对他的著作发表实质性的评价时,他就急不可耐地总结道:“我看得很清楚他的计划并不是反对我,也不是反对我所从事的事业。”笛卡尔这样做并不是个人道德问题,他完全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如果我们不知道教会在当时的权威和势力,想想布鲁诺、伽利略的下场就明白了。其实笛卡尔并不是无原则的人,也不是为了生存而出卖良知的人,所以到了辩论的最后,当阿尔诺以神学家的身份向他发出严厉的警告时,笛卡尔毫不畏惧、据理以争,他坚持自己的理论和信念,并希望教会能采纳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位喜欢妥协的人原来也有自己的底线,当触及他的理论和信念时,他也会奋不顾身地来捍卫的。

两人的客套就不用说了,我们还是直入他们讨论的主题吧。

他们的探讨也是从人的精神本性出发。阿尔诺并不反对笛卡尔的怀疑法,而且还引用奥古斯丁的理论作为根据。奥古斯丁在证明上帝存在时曾指出:首先,要从最明显的事情上开始,我问你,你是否存在?或许你是否害怕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弄错,我问你,如果你不存在,你决不会弄错。笛卡尔听后喜出望外,“感谢他在用奥古斯丁的权威来支持我这件事上给我的援助,感谢他在陈述我的理论上用这样的方式”。到这我们也该打住说几句,如果说,伽森狄随意发挥笛卡尔的理论是由于误会的话,笛卡尔随意发挥阿尔诺的观点可是有意为之。其实笛卡尔让阿尔诺阅读他的著作是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希望从他那得到教会方面的支持,至少能获得他们的默许和认可。现在笛卡尔这么急急忙忙地把人家的观点往自己这边拉,就显出了自己的司马昭之心。

遗憾的是,阿尔诺的话还没说完,他仍然也要追问“认识了我存在的这个我,究竟是什么”。阿尔诺指出,通过怀疑,你可以把“我”以外的任何东西暂时排除在认识之外,但你决不能由你不认识其他东西属于你的本质,就得出其他任何东西不属于你的本质。阿尔诺对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真理观和身心二元论证明方式提出异议,你可以证明物质和精神是根本不同的,当你说“我”是一个思维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物体时,这只能说明你可以在不认识物体的前提下就能认识自己,并不能说作为一个完全的人你并不依赖于任何物质。你说你是一个思维的东西在你的心里是如此的清楚明白,谁又能保证你的清楚明白不出错呢?你少年时接受的许多东西当时不也是非常清楚明白吗?后来不也证明是错了吗?“就我是一个思维着的东西而言,并不是什么被完整地、完满地领会了的完整的存在体的观念或概念,而不过是一个被领会得不完满并且是带有某种精神抽象和思想的限制的存在体的观念或概念。”阿尔诺的这一招无疑是对笛卡尔的根本支点的拆解,笛卡尔把物质和精神分得如此对立,人由于他的分析而变得不完整、不完满。笛卡尔你是个思维的东西,你怎么敢肯定没有一个物质,“除了和其他有广延的东西有着共同的特性,比如可动、可以具有形状,等等而外,它还有这种特殊的思维能力和功能”,“这种思维的能力似乎是和肉体器官结合在一起的”。尽管阿尔诺并不完全赞成这样的观点,但他还是无意中说出了真理性的东西,而且这个思想也将被未来的科学所证实。

笛卡尔对阿尔诺的反驳作出了反应,两人的智斗是在微笑中展开的。笛卡尔说,我们看两个事物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是看当他们分离开时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如果各自都能够独立存在,双方就不存在相互包含的问题。同样,如果精神性是人的本质,就不管它是否与肉体结合。不能说它与肉体结合了就不是人的本质。同样,肉体也不会因其与精神相结合就可以变成人的本质。

动物是否有灵魂?如果有,它是否也是不灭的?阿尔诺说,听说“笛卡尔先生从事于论证灵魂不死”,那么,依你对灵魂和肉体的区别是否可以推出灵魂不死。因为在一般人看来,动物的灵魂总是随着肉体的消亡而消亡。你怎么看呢?阿尔诺把球踢给了笛卡尔,他希望依此验证一下他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像他在书名中所许诺的那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是麦尔塞纳对他有意见的地方。

“我不想回答阿尔诺先生在这里关于灵魂不死的话,因为他的话和我说的是一致的。”这是笛卡尔的一贯态度,对于这些敏感而有风险的题目,他宁愿让神学家自己说去,而不愿在这里耗费更多的精力,因为他是个科学家,在科学结论与宗教无法调和时,这也不失为一种自保的办法。不这样又能怎样呢?难道也让他像布鲁诺那样在火中抗争吗?这不符合笛卡尔的信仰和性格,他似乎觉得有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事在等着他去做,人生苦短,何必把时间耗在这对己对人都无益的争辩上呢!现在既然阿尔诺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就不能不表明态度,“关于动物灵魂,虽然这里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地方,而且如果没有全部物理学上的解释,除了我已经在我的《方法谈》一书的第五部分说过的那些,我不能再多说什么”。

这段话表明,笛卡尔是个既坚持原则而又很注意把握分寸的人。他委婉地批评阿尔诺不该在此提出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紧接着就表明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是尊重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言外之意也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不会从教会和《圣经》那里寻找答案,也就是说,笛卡尔已经把灵魂问题当作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宗教问题来看待,在人与动物身上,如果物理学能够揭示清楚的,决不让宗教去插手。他说,所谓的动物精神,只不过是些“非常稀薄的这种液体的流动”,动物的运动就像“一架机器里所要求的同样的办法来产生这个运动,用不着精神去干涉”。人体也不过是一架自动的机器,当灵魂与它相分离时,在机械结构中一样可以做自己的运动。笛卡尔的这些观点在我们现在人看来有些可笑,但在当时,这正是科学力求摆脱宗教和经院哲学束缚的挣扎和努力,因为在当时这种做法是要冒风险的,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上帝的讨论也是个让笛卡尔头疼的事,这可不像动物灵魂那样好拒绝,但笛卡尔采取的策略也一样,尽量与正统的观点保持一致,这也与他的天主教徒身份相一致。阿尔诺对笛卡尔关=F上帝存在的动力因问题提出异议,“上帝关于他自己,在某种意义上,和动力因对他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对我来说有点生硬,不真实”。“对笛卡尔先生所说的,自然的光明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东西是不许问它为什么存在,或者不能追寻它的动力因的,或者,假如它没有动力因,那么问它为什么不需要动力因。”笛卡尔这样大胆的追问自然让宗教界人士不安,因为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个只能在信仰中供奉而不能在理性中思考的上帝,上帝给了人自然之光,人却用它洞照心灵的黑暗,直到发现上帝自己。于是,阿尔诺赶忙出来为笛卡尔做起了示范,他说,如果有人追问上帝的动力因问题,“我回答说,如果问上帝为什么存在,不应该用动力因回答,而只能这样地回答:因为他是上帝,也就是说,一个无限的存在体。如果问他的动力因是什么,就应该这样回答:他不需要动力因。最后如果问他为什么不需要动力因,就必须回答说:因为他是一个无限的存在体,他的存在性就是他的本质;因为只有这样的一些东西才需要动力因,在这些东西里,允许把现实的存在性同本质分别开”。与笛卡尔的豪迈、自信相比,阿尔诺的回答是那么的迂腐而没有智慧,然而这正是教会所需要人们遵循的。

对阿尔诺的回答,笛卡尔当然不满意,他说:“对动力因的考虑是我们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性所具有的如果不说是惟一的方法的话,那么至少是第一的、主要的方法,我想这是人人皆知的。”“如果我们不放任我们的精神去追寻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动力因,就连上帝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就不能使用它;因为在我们证明上帝存在之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追寻上帝存在的动力因呢?”笛卡尔好大胆,连上帝也敢追问,也要在理性的证明之后才去信仰。这里不在于说上帝的在不在问题,而是说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确立上帝的存在,或者我们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上帝的存在和能力。难怪连态度一向温文尔雅的阿尔诺也要对笛卡尔提出忠告和警告,自己希望笛卡尔能明白奥古斯丁提出的:理解、信仰、发谬论。而且特别指出发谬论的原因:“第一,因为他强不知以为知,他就不能再学习了;第二,因为狂妄自大本身就是无耻之徒的标志。”笛卡尔是个明白人,他不能不清楚这是阿尔诺在指桑骂槐,笛卡尔也当即还以颜色,既然如此,我笛卡尔也只好把我本“不想说的真话”说出来,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不相信罗马教会吗?因为,他们总是“强迫我们采取这一意见而不采取另外一个意见”,“他们惯于说那种意见跟信仰的真理矛盾,以便企图用权威来废除他们用理性反对不了的东西。但是我提请把他们的宣判上诉给善良的、正统的神学家们,我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判断和审查”。笛卡尔前半部分的话是发自肺腑的,表达了他对那些“恶意中伤”、“想要显示比其他人知识渊博,不能忍受别人提出的任何与他们不同的意见”人的愤怒,至于后半部分,那就有点托辞了,因为在他的眼里,连上帝都得接受理性的审判,更何况,“善良、正统的神学家们”,笛卡尔接受他们判断和审查的前提大概也是要看他们的审查程序和结果是否合乎“理性规则”。

不过,我们并不否认阿尔诺个人的道德涵养和对笛卡尔的一片好意,但笛卡尔这时似乎是与阿尔诺犟上了劲。他说,我不是怀疑你的信仰和忠诚,我是怕你的普遍怀疑使“那些有些倾向于不信神的人能够利用你的话来反对信仰和我们信之不疑的真理”。笛卡尔说,请你放心,我的书就是写给像你这样“有才华的人看的”。不过,“不能说这些东西既然不是对大家都合适、都有用,我就最好不要写;因为我认为这些东西非常必要,我相信如果没有它们,人们就决不能在哲学上建立任何坚实可靠的东西”。

阿尔诺说,神学家害怕,如果根据你的那一套原则,“圣体秘密的一些东西不能继续存在,不能保持它们的完整性”。笛卡尔回答,那好啊,不妨就按我说的办,“我的意见对神学家来说要得当的多”。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世界上名人千千万万出“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新发明、新理论造福于人类而英名远播、流芳百世;有的因地位显耀、政绩卓著、战功赫赫而威震四海、世人敬仰;有的则因暴殄、反动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等等不一而足。
  • 弥盖朗琪罗传

    弥盖朗琪罗传

    《弥盖朗琪罗》是罗曼·罗兰《巨人三传》(又译《名人传》)之一,谱写了一曲“愈受苦愈使我喜欢”的英雄之歌。弥盖朗琪罗的风格几乎影响了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他的出现使得佛罗伦萨的艺术天空重新焕发光彩。罗曼·罗兰高度赞扬了弥盖朗琪罗的艺术成就,对其进行了剖析,从而将一个具有无与伦比艺术天赋和创造力的弥盖朗琪罗展现在读者面前。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重建大王坪内寿夫

    坪内寿夫是一个相当特异的事业家。第一,他不象一般事业家,一心只追求“创业”的成就与名誉。来岛集团180家公司,除了二三家以外,大部分都是他人创业后,面临倒闭或业绩不振的状况下,由他接收重建的。第二,他所接收的公司职业种类不胜枚举。第三,他超越了一般性概念,忏然以独裁者自居,并以其个人的“人性”与“金钱”支配集团。第四,他置身于当代经济的褒贬漩涡,却愈见其毅力。第五,他同时拥有经营大战略的头脑,及注意细节小事的敏锐。这样特异的企业家是如何造成的呢?其特异所具意义如何?这种特异的创意与手法,是否可以运用在一般的企业上?这正是本书将解开的疑惑。一般人视坪内为重义理的“四国大将”,但在同业、同时代人眼中,他却是一个无视于达官显要、看法见解不同于常人的异类。
  • 人生智慧和勇气四书(全4册)

    人生智慧和勇气四书(全4册)

    《国外人文传记·珍藏》共包括四本书《亲爱的提奥:凡·高自传》《甘地自传:我追求真理的历程》《拿破仑传》《特斯拉自传:被世界遗忘的天才》。精选甘地、凡·高、特斯拉、拿破仑四位国外大师的传记。他们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建树在四个不同的领域;他们一生享受着孤独,为世人留下了神秘的幻想;他们一生追求真理和热爱,让无数人感叹飞蛾扑火的热情。他们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他们传奇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主题:唯有真正的信念,才能打败世间的孤独!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读大师的人生,寻找自己的辉煌。
热门推荐
  • 匠门仙

    匠门仙

    燕赵之地,有一奇世匠家——弗氏,它晓知投石器打铁器,神臂弩穿天刺无一不精,然天妒英才,不知多少年后被地摇动乱阻隔外世与大山内,渐渐的,弗氏淡出乱世的视野,只有神臂弩和投石器图纸流传于世。期间,宗门嫡女弗晓跌落悬崖,一跌跌入千万年前。这里的凡人都有灵根,她没有,为了不被仙人当作异类扔入亡灵谷深处,她只能当乞丐捡灵石融合投石器,自创仙器,自制装备。仙灵时代,魔与幻由她终结。造就另一个匠门弗氏!ps:这还是一个乖戾嫡女成功晋级狂妄凶残毒舌腹黑大匠仙的故事~~血腥慎入哟~
  • 社会常识全知道

    社会常识全知道

    什么是社会常识?“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曾说:“社会常识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必须掌握且行之有效的知识,对于一个人而言,社会常识往往比知识更重要。”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社会常识,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自然也不可能成就什么事业了。
  • 去丽江疗伤

    去丽江疗伤

    丽江是一首湿漉漉的诗,带着纯朴、清雅和绝美,从玉龙雪山飞流而下,蜿蜒流过你尘封已久的心,洗濯你的浮躁、倦怠、市侩和平庸。在丽江,抛开负重已久的都市生活,邂逅云淡风轻。15个隐居故事,与你共享眷恋丽江的私密心情。如果你愿意泡上一壶茶,静静聆听。
  • 大秦联盟

    大秦联盟

    “世人谁能相信朕能得天下?扫六国?就算是朕自己也不相信!”“凭秦国一国之力,何以得天下?朕向来不是迷信之人何以相信长生之说?”看秦始皇嬴政重临2000多年后的中国玩网游,建势力。
  • 九天皇座

    九天皇座

    以天之名,赐尔等以座,天之下,众生之上,替天征战。天有八,千年一排名,一天一座,一战一福缘。一个拥有变态体质“源体”的少年秋子道,为救其被囚禁的母亲和找到其身世不俗的妹妹,带着父亲的愿望,走上了修炼之途。而拥有皇座的他,又该如何拯救天下与异魔作斗争?传说中的“天之九”又是否存在,拥有何等惊天秘密,天之排名又是否与其有关,与秋子道又有何因果关系?一切答案皆在《九天皇座》
  • 我的刁蛮校花

    我的刁蛮校花

    为了寻找师父而下山的杨晨,阴差阳错成为了首富千金的小保镖。从此开启了另一番旖旎人生路。在杨晨脚下,没有不敢踩的人,只有不屑踩的人!
  • 血海漫步

    血海漫步

    愁啊!别人因为没有秘籍修炼而发愁,其实哥也愁!哥愁的是秘籍太多,不知道用哪本好,会不会过于打击人?忧啊!别人因为无法参透功法而忧虑,其实哥也忧!哥忧的是大圆满境界太容易领悟了,会不会太过于嚣张了?当然,哥也有别人所没有的烦恼,哥的绝世体质太难修炼了,不吃天材地宝完全停步不前。你说,哥惨不惨……(哎,别急啊!哥还没说完呢,记得收藏推荐啊!)
  • 陷入匪窝

    陷入匪窝

    想我这一生与海度日,与浪并肩,岂会被那周家丫头绊住了脚?“寨…寨主,周家小姐正打算跳海自尽……”“什么,人在哪里,快带我去!”嗯,真香。 —————————— 男主盗匪,女主镖师。
  •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痞妃不好惹:王爷看招

    痞妃不好惹:王爷看招

    她无意偷窥了他人爱爱,竟然离奇悲催地穿越了。一穿却穿到了一个傻不拉几的废材公主身上,然而摇身一变竟然又痞又精,腹黑难缠……他,一代邪恶摄政王,又邪魅又霸道,时而温柔款款,时而阴险毒辣……当绝色痞妃遇上黑暗王爷,又会掀起怎样的惊天狂澜,谁可以降服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