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65400000049

第49章 狭路上勇者未必能胜(1)

言明利害,让对手主动退出僵局

在春秋争霸时期,齐楚两个强国之间争斗。

当时齐桓公正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先后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帮助邢国打败狄人的侵犯。接着,狄人又侵犯卫国,齐桓公又帮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就因为这几件事,齐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想做中原霸主的欲望也就更加坚定了。而南方的楚国不但不服齐国,还跟齐国对立起来,要跟齐国比高低。齐国如果要称霸中原的话,就必须收服楚国,这样,齐楚就形成了斗鸡的局面。楚国在中国南部,向来不和中原诸侯来往。

那时候,中原诸侯把楚国当做“蛮子”看待。但是,楚国人励精图治、开垦土地,慢慢地变成了大国,后来,楚王倚仗自己的强大就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里了。最重要的是,它也不把齐国放在眼里,这就成了齐国称霸中原的最大阻碍。

齐楚两国相隔很远,本来是不容易发生战争的。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空间上的距离就被利益上的交错而拉近了,更何况齐桓公是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来实现他的霸主地位的,那么楚国对周天子的不敬,就是对他的不敬。所以最终齐国要对楚国动手了。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约了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联合进攻楚国。楚国也开始组织抵抗,但楚成王仔细分析后认为。真要打起来只能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他内心里还是希望齐国退兵。因此他一边积极备战,一边又派了使者去见齐桓公。楚国的使者对齐桓公说:“我们大王叫我来问问,你们齐国在北面,我们楚困在南面,两国素不往来,真的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你们的兵马要跑到我们这儿来呢?”楚国使者说得本来是事实,但他忘了此时的楚、齐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而是以政治利益来划分的。

听了楚国使者这一番话后,管仲立刻反击说:“我们两国虽然相隔很远,但都是周天子封的。当初齐国太公姜尚受封的时候,曾经接受了一个命令:谁要是不服从周天子,齐国就有权去征讨它。你们楚国本来每年向天子进贡包茅(用来滤酒的一种青茅),为什么现在不进贡呢?”管仲的意思再明白不过,齐国不是自己要来征讨你们,而是周天子派来的。齐国真是师出有名吗?不进贡能够成为攻打楚国的理由吗?其实当时诸侯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秦国和晋国也不进贡,齐国为什么不攻打它们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管仲话语逻辑上的错误,是一个有很多破绽的理由。

但楚国使者不知是给吓住了,还是由于太希望齐国退兵,抑或本身口才就不行,竟然说:“没进贡包茅,这是我们的不是,以后一定进贡。”楚国虽然已经承认了错误,但齐国依然不能撤退,如果仅凭使者一句话就撤退了,那这场战争就没有意义了。最主要的是斗鸡场上,齐国这只斗鸡还不能接受这样的距离,也还没有到楚国那只斗鸡不能忍受的距离。理所当然,齐国会选择斗鸡定律中的继续前进了。这虽然有两败俱伤的可能,但如果不前进,也就不能完全使楚国屈服。所以要获得最理想的未来收益值也就只有冒风险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和策略,在使者走后,齐国和诸侯联军又拔营前进,一直打到陉。

这种形势下,楚国只好出兵应战。这年夏天,楚王派大将屈完带兵抵御齐军,由于齐军远道征伐,趋于疲惫,相比之下楚军以逸待劳,军事上占有明显优势。齐军在楚军的反击下,一度退回召陵。这时楚国派出了屈完前来谈判,没有讨到便宜的齐桓公也感到了这样僵持下去对自己也没有好处,于是就同意了和谈。一见面,屈完就对桓公说:“你讲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么楚用方城山作为城墙,长江汉水作为护城河,和你决战,你还能打赢吗?”桓公想想,如果在当时的情形下和楚国硬碰硬,胜负真的难以预料,于是就和屈完讲和退兵了。由此,齐楚两国间的斗鸡博弈也就随之破解了。

其实,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齐国的放弃是明智的;而楚国的言明利害,让强势中的齐国先行退出,对自身而言也是避免损失的一种极好的策略。

历史经验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现实中的人们,有时过于自负,总觉得自己会在竞争中取胜,结果失败的一方免不了遭受到损失,更有甚者会两败俱伤。

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一方可以事先把“两虎相争”的形势说明,让对方觉得自己相持下去并没有好处,从而主动退出,这样僵持不下的局面就得以化解了。

权衡利弊,该出手时就出手

与别人交涉,必须根据情况选择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策略,如果瞻前顾后,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那留给你的肯定是死路一条了。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初,齐王炯决定发兵讨伐夺取晋惠帝皇位的赵王伦,于是,四处联络各地势力,争取共同讨伐。当时的扬州刺史郗隆也接到了齐王发来的檄文。可是,这让他很为难,因为他的很多亲属都在赵王伦所在的洛京,他的侄子还是赵王的手下,他担心自己发兵会使亲属受到伤害。但如果他对齐王的檄文不表态,一旦日后齐王得势,他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所以他不知道该如何决策,于是招来手下商议。

主簿赵诱在权衡利弊后,给郗隆提出了三条对策:上策是率众亲赴京师;中策是派精兵猛将帮助齐王;下策是只发表讨伐赵王的檄文,而按兵不动,观望局势。但别驾顾彦却认为赵诱的下策是上策,劝郗隆不必插手,坐观成败。

而大部分人都认为讨伐赵王伦是人心所向,应该赶快发表檄文,派遣精兵帮助齐王讨伐逆贼,如果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大难临头。听了众将的言论,郗隆还是拿不定主意,就这样把齐王的文告放了六天,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样一来,一些主张讨伐的将领按捺不住了,他们觉得郗隆是支持赵王伦的,于是纷纷私出军营,转投到宁远将军王邃的营下,准备为齐王效力。郗隆听到这件事后,派人在路中拦截,凡是被抓到的人格杀勿论。命令一发布,立即触怒了主张讨伐的将士,这些人于是联合王邃转过头来把郗隆父子杀了,然后把首级交给了齐王。

郗隆事实上是什么策略都没采取。很多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策略,而是因为手中的策略太多了。学会分析策略,敏锐地找出最优策略是决策的前提。该出手时,犹豫不决,丧失了主动的先机,等到优势变成劣势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犹豫不决,该出手时不出手还表现在做决策后还忽左忽右,这样不但损耗自己的力量,还使人心不定,最后没等敌人攻击,自己先把自己折腾得筋疲力尽了。

清朝末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对这伙专杀洋人不杀官的“暴民”,西太后一直拿不定主意,一边不敢得罪外国人,撤了主抚的山东巡抚毓贤,派袁世凯去血腥镇压;一边又想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配合义和团攻击外国使馆。最后,义和团边杀洋人边砍清军;八国联军既打义和团又打清军,吓得西太后一口气逃到西安。

抛开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单从西太后的个人利益来分析,她的策略显然是糟糕透顶的。

需要决策时,要清醒地分析利弊,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作出决策后就要贯彻下去。策略当然不是不可以改变,只是不可频繁改变。否则,只会让对手更快地击败自己。

历史经验

物之损耗,滞大于流。犹豫不决的害处要甚于执行不力的害处,因为在你犹豫的时候,你所处的有利时机就会丧失,在你无所事事的时候,你的对手正在做着全力以赴的攻击准备。在不知所措时,一定要明晰利害,找出最主要的矛盾,根据主要矛盾选择最佳策略。

斩断退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公元前205年,齐王田荣叛楚,项羽出兵击齐,向英布征兵,英布托病,只派将领率几千人前往。刘邦在彭城击败项羽,英布也托病不救,这就引起了项羽对英布的怨恨。项羽数次派人去召英布,英布害怕,不敢前往。项羽因担心北边齐、赵和西边刘邦的军队,又因为爱才心切,所以没有发兵攻打他。

后来,刘邦攻楚,大战于彭城,汉大败而退。刘邦对左右说:“像你们这班人,实在不值得共商天下事。”隋何问他为什么,刘邦说:“要是有一人能替我出使九江,让九江王发兵背叛楚国,牵制在齐地的项王数月,我便可稳获天下了。”隋何于是请求前往九江。

英布据有九江、庐江二郡,实力很强。隋何经过一番游说终于使英布决定帮助刘邦,但他只是答应暗中叛楚归汉,暂时不敢泄露风声。

此时,项羽的使者也来到九江,再次催英布发兵救援楚军,在传舍中与英布会见。隋何听说后直接闯入传舍,坐到楚使者的上座,说:“九江王已归附汉王,楚王凭什么让他发兵?”英布听后十分愕然,楚使者更是大吃一惊,起身准备离开。隋何立即拔剑上前,刺杀了他,回头劝说英布:“大王您既然决定归汉,事已至此,请尽快与汉军联手吧。”英布无奈,听了隋何的话,起兵攻楚。

在楚强汉弱,特别是刘邦新败的情况下,隋何在英布的地盘上刺杀楚使者是十分危险的,这样极有可能激怒英布,断了自己的活路,但这也断了英布的后路。而如果他不采取行动,就不能排除英布重新归降项羽的可能。当不得不冒险时,尽早冒险就是上策。

历史经验

做事切断后路,带着压力义无反顾地进行斗争,就会拥有意想不到的能量。破釜沉舟是冒险策略,但不是盲目地毫无希望的冒险,是可以看到预期收益的风险性策略。

一笑泯千仇。化干戈为玉帛

苏不韦是东汉人,他的父亲做司隶校尉时得罪了同僚李皓,被李皓借机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年仅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草草下葬后,又把母亲隐匿起来,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发誓复仇。但几次行刺都没有成功,这期间李皓反而青云直上,最后官至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卧室下。一天,苏不韦从李皓的床底下冲了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设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因一点儿个人私怨就将人置于死地,结果不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倒霉,甚至是死去的父亲也未能幸免于难。而苏不韦从18岁开始就谋划复仇,此外什么也没做成。如果他父亲泉下有知,一定也不会赞成他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吧。

人不可能都像鲁滨逊那样独居,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难免与人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也难免会意外地与对手狭路相逢。在你所谓的对手中,不可否认有总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小人,但其实大多数都是由于阴差阳错而产生的误会。因为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知道,挡住别人的路,自己没法走路。

同类推荐
  • 猎冰者

    猎冰者

    本书通过新猎冰者艾文的历险故事,阐述了怎样协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以及新人如何职业化成长的主旨,对职场菜鸟和管理者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农村青年文明知识读本

    农村青年文明知识读本

    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是那些渴望成才、就业、致富、创业,渴望精神和情感、文化生活丰富的农村青年,乡镇青年;以及从事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县乡镇村领导、共青团干部;研究农村问题的学者和专家;关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社会各阶层人士。
  • 商务礼仪全书

    商务礼仪全书

    注重礼仪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本书全面介绍了现代商务交往中的每一个环节所应注意的礼仪细节和基本原则。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经理以及想在职场和其他社交场合有所作为的人士阅读,还可以用作商务礼仪培训教材。希望本书能有助于您在商务场合中事事合乎礼仪,处处表现自如、得体,从而使商务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情操篇

    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情操篇

    这是一部青少年道德修养的百科全书。她用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那么枯燥乏味的人生哲理讲得趣味盎然。把那些名人成功的秘诀剖析得令人恍然大悟,一目了然。
  • 成大事的帝王学

    成大事的帝王学

    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帝王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分析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内容,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热门推荐
  • 通向世界的死战

    通向世界的死战

    作为无数个世界的起点:“世界中心”,聚集着大量的种族,每一个种族都围绕着自己的生存而厮杀。主人公白承,就是处于这样的一个世界。没有穿越的福利,他只能作为一个愚昧而毫无理想的原住民,在神赐予的梦境的指引下,与生命中强大数倍于己的宿敌展开死战。然而,这一切却只是世界之神的......
  • NZND那些事

    NZND那些事

    NZND冒险队那些事,探险,(作者正在学习如何写和查理九世差不多的东西不喜勿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东欧现代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主要根据语文新课标指定的中小学生阅读书目,在参考和借鉴许多译本优点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内容概述和欣赏与评析等全面性指导阅读,可谓是高度浓缩,既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又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把握。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靠谱大陆

    不靠谱大陆

    一篇篇来自地球人脑洞的故事,或勇气,或感动,或中二,都……没有!有的,只是为了共同理想执着到二的一群不可理喻的家伙!
  • 非正常人类旅行团

    非正常人类旅行团

    “不管是成神还是修仙不都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去让自己开心吗?”“非也,吾等修士历经苦难、修身养性、不畏艰辛以求证道超脱!”“道长,超脱完了呢?又要继续超脱吗?世界本质是套娃吗?”“此为诡辩论,修真之路何其漫长,唯有大智慧、大毅力、大气运者方能成功,又岂是尔等泛泛之言便可踏足巅峰;凡人有言:旅行的目的不在于终点,而是路途中美丽的风景。”“那我们加入!”“什么?”“还请道长教我修长生,我不求超脱,只想一步步慢慢走看看沿途的风景”..............这是个旅行日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We Two

    We Tw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停的吃吧

    不停的吃吧

    大自然的铁律,弱肉强食,食物链从低微的微生物到强大的肉食动物,只有不断的吞噬,进化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