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63

第63章 论语通检(21)

涅而不缁/17·6//

十二画十二画

如琢如磨/1·14//

君子博学于文/6·27//

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6·30//

博学而无所成名/9·2//

博我以文/9·11//

不有博弈者乎/17·21//

博学而笃志/19·6//

人不堪其忧/6·11//

龟玉毁于椟中/16·1//

韫椟而藏诸/9·13//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11·7//

有棺而无椁/11·7//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11·7//

有棺而无椁/11·7//

唐棣之华/9·30//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12·8//

先王之道斯为美/1·11//

其斯之谓欤/1·14//

斯害也已/2·16//

其如示诸斯乎/3·11//

君子之至于斯者/3·24//

观过斯知人矣/4·7//

事君数斯辱矣/4·26//

朋友数斯疏矣/4·26//

斯焉取斯/5·3//

吾斯之未能信/5·6//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何莫由斯道也/6·17//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7·26//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我欲仁斯仁至矣/7·31//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8·5//

正颜色斯近信矣/8·5//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8·5//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8·6//

于斯为盛/8·20//

天之将丧斯文也/9·5//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天之未丧斯文也/9·5//

有美玉于斯/9·13//

逝者如斯夫/9·17//

斯亦不足畏也已/9·22//

杖者出斯出矣/10·13//

色斯举矣/10·32//

闻斯行诸/11·20//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11·20//

闻斯行诸/11·20//

闻斯行之/11·20//

由也问闻斯行诸/11·20//

求也问闻斯行诸/11·20//

子曰闻斯行之/11·20//

请事斯语矣/12·1//

请事斯语矣/12·2//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12·3//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12·4//

于斯三者何先/12·7//

于斯二者何先/12·7//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0//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13·28//

斯己而已矣/14·41//

如斯而已乎/14·44//

如斯而已乎/14·44//

小人穷斯滥矣/15·2//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某在斯某在斯/15·42//

困而不学斯为下矣/16·9//

其斯之谓欤/16·12//

闻斯二者/16·13//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8·6//

其斯而已矣/18·8//

所谓立之斯立/19·25//

导之斯行/19·25//

绥之斯来/19·25//

动之斯和/19·25//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20·9//

斯可以从政矣/20·9//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9//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20·9//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9//

揖巫马期而进之/7·32//

巫马期以告/7·32//

期月而已可也/13·10//

期已久矣乎/17·20//

期可已矣/17·20//

慢令致期谓之贼/20·9//

可欺也/6·26//

吾谁欺/9·12//

欺天乎/9·12//

勿欺之/14·23//

民散久矣/19·19//

敬事而信/1·4//

不敬何以别/2·7//

使民敬忠以劝/2·20//

临之以庄则敬/2·20//

为礼不敬/3·26//

又敬不违/4·18//

其事上也敬/5·16//

久而人敬之/5·17//

居敬而行简/6·2//

敬鬼神而远之/6·22//

孟敬子问之/8·5//

门人不敬子路/11·14//

君子敬而无佚/12·5//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执事敬/13·19//

修己以敬人/14·44//

行笃敬/15·6//

行不笃敬/15·6//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敬其事而后其食/15·38//

事思敬/16·10//

祭思敬/19·1//

朝闻道夕死可矣/4·8//

束带立于朝/5·8//

而有宋朝之美/6·16//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10·1//

朝/10·2//

吉月必朝服而朝/10·6//

朝服而立于阼阶/10·14//

子退朝/10·17//

加朝服/10·20//

一朝之忿忘其身/12·21//

冉有退朝/13·14//

孔子沐浴而朝/14·22//

吾力犹能肆诸市朝/14·38//

三日不朝/18·4//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19·22//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19·23//

窃比我于老彭/7·1//

一则以喜/4·21//

子路闻之喜/5·7//

无喜色/5·19//

陈亢退而喜曰/16·13//

则哀矜而勿喜/19·19//

葬之以礼/2·5//

且予纵不得大葬/9·12//

门人欲厚葬之/11·10//

门人厚葬之/11·10//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慎而无礼则葸/8·2//

冉子为其母请粟/6·4//

冉子与之粟五秉/6·4//

与之粟九百/6·5//

虽有粟/12·11//

厩焚/10·17//

曾皙后/11·24//

曾皙曰/11·24//

小人怀惠/4·11//

其养民也惠/5·16//

惠人也/14·10//

恭宽信敏惠/17·5//

惠则足以使人/17·5//

君子惠而不费/20·9//

何谓惠而不费/20·9//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9//

(又见“柳下惠”)

四十而不惑/2·4//

门人惑/7·30//

智者不惑/9·28//

赤也惑/11·20//

子张问崇德辨惑/12·10//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10//

敢问崇德修慝辨惑/12·21//

非惑欤/12·21//

智者不惑/14·30//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14·38//

吾不知所以裁之/5·22//

过之必趋/9·10//

趋进/10·3//

没阶趋/10·4//

鲤趋而过庭/16·13//

鲤趋而过庭/16·13//

趋而避之/18·5//

揖让而升/3·7//

揖巫马期而进之/7·32//

揖所与立/10·3//

上如揖/10·5//

浅则揭/14·41//

櫌而不辍/18·6//

子所雅言诗书/7·18//

执礼皆雅言也/7·18//

雅颂各得其所/9·15//

恶郑声之乱雅乐/17·17//

红紫不以为亵服/10·6//

恶紫之夺朱/17·17//

孺悲欲见孔子/17·19//

虽赏之不窃/12·18//

指其掌/3·11//

颜渊喟然叹曰/9·11//

夫子喟然叹曰/11·24//

君子喻于义/4·16//

小人喻于利/4·16//

由也喭/11·17//

可使治其赋也/5·8//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14//

赐也/3·17//

赐也何如/5·4//

赐也何敢望回/5·9//

赐也闻一以知二/5·9//

赐也/5·12//

赐也可使从政也欤/6·8//

赐也达/6·8//

君赐食/10·18//

君赐腥/10·18//

君赐牲/10·18//

赐不受命/11·17//

民到于今受其赐/14·18//

赐也贤乎哉/14·31//

赐也/15·3//

赐也亦有恶也/17·23//

赐之墙也及肩/19·23//

不践迹/11·18//

当暑/10·6//

惟酒无量/10·8//

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谨权量/20·5//

景(见“齐景公”“子服景伯”)

遇诸途/17·1//

遇丈人以杖荷蓧/18·7//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不幸短命死矣/6·3//

短右袂/10·6//

不幸短命死矣/11·6//

杀鸡为黍而食之/18·7//

降一等/10·4//

策其马/6·15//

夫子不答/14·6//

焉得智/4·1//

何如其智也/5·18//

未智焉得仁/5·19//

未智焉得仁/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其智可及也/5·21//

樊迟问智/6·22//

可谓智矣/6·22//

问智/12·22//

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12·22//

若臧武仲之智/14·13//

智及之/15·33//

智及之/15·33//

智及之/15·33//

可谓智乎/17·1//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好智不好学/17·7//

恶绞以为智者/17·23//

君子一言以为智/19·25//

一言以为不智/19·25//

智者

智者利仁/4·2//

智者乐水/6·23//

智者动/6·23//

智者乐/6·23//

智者不惑/9·28//

乡人傩/10·14//

翔而后集/10·32//

与其媚于奥/3·13//

樊迟御/2·5//

御人以口给/5·5//

执御乎/9·2//

吾执御矣/9·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9·11//

足蹜蹜如有循/10·5//

崔子弑齐君/5·19//

弑父与君/11·22//

陈成子弑简公/14·22//

陈恒弑其君/14·22//

翕如也/3·23//

子禽问于子贡曰/1·9//

陈子禽谓子贡曰/19·25//

尧舜其犹病诸/6·30//

舜禹有天下/8·18//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8//

舜有天下/12·22//

尧舜其犹病诸/14·44//

其舜也欤/15·5//

咨尔舜/20·1//

舜亦以命禹/20·1//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4//

大德不逾闲/19·11//

犹可逾也/19·24//

无得而逾焉/19·24//

康子馈药/10·16//

朋友之馈/10·24//

馈孔子豚/17·1//

齐人馈女乐/18·4//

觚不觚/6·25//

觚哉觚哉/6·25//

子语鲁太师乐曰/3·23//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5·3//

齐一变至于鲁/6·24//

鲁一变至于道/6·24//

吾自卫返于鲁然后乐正/9·15//

鲁人为长府/11·13//

参也鲁/11·17//

鲁卫之政/13·7//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14·15//

是鲁孔丘欤/18·6//

是鲁孔丘之徒欤/18·6//

周公谓鲁公曰/18·10//

不然/3·13//

然则管仲知礼乎/3·22//

斐然成章/5·22//

雍之言然/6·2//

何为其然也/6·26//

才难不其然乎/8·20//

禹吾无间然矣/8·22//

禹吾无间然矣/8·22//

颜渊喟然叹曰/9·1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9·11//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2//

然则师愈欤/11·15//

季子然问/11·22//

然则从之者欤/11·22//

夫子喟然叹曰/11·24//

硁硁然小人也/13·20//

俱不得其死然/14·6//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其然/14·14//

岂其然乎/14·14//

古之人皆然/14·42//

然/15·3//

然/15·42//

然/17·6//

对曰然/18·6//

子怃然曰/18·6//

望之俨然/19·9//

然而未仁/19·15//

俨然人望而畏之/20·9//

然后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18//

吾自卫返于鲁然后乐正/9·1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27//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11·23//

夫子时然后言/14·14//

乐然后笑/14·14//

义然后取/14·14//

夫然后行/15·6//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7·20//

就有道而正焉/1·13//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

陈力就列/16·1//

红紫不以为亵服/10·6//

亵裘长/10·6//

虽亵必以貌/10·26//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7·30//

童子六七人/11·24//

阙党童子将命/14·46//

夫人自称曰小童/16·14//

虽蛮貊之邦行矣/15·6//

人焉廋哉/2·10//

人焉廋哉/2·10//

翔而后集/10·32//

君子尊贤而容众/19·3//

尊五美/20·9//

尊其瞻视/20·9//

曾是以为孝乎/2·8//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6//

曾由与求之问/11·22//

曾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1·3//

曾子曰慎终追远/1·8//

曾子曰唯/4·15//

曾子曰夫子之道//

曾子有疾/8·4//

曾子有疾/8·5//

曾子言曰/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8·8//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12·24//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19·16//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19·18//

问于曾子/19·19//

曾子曰上失其道/19·19//

曾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1·24//

曾皙后/11·24//

曾皙曰/11·24//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又尽善矣/3·25//

未尽善也/3·25//

晏平仲善与人交/5·17//

愿无伐善/5·26//

善为我辞焉/6·9//

不善不能改/7·3//

择其善者而从之/7·22//

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7//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7·29//

子与人歌而善/7·33//

其言也善/8·5//

守死善道/8·14//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文/9·11//

求善价而沽诸/9·13//

子张问善人之道/11·18//

善哉/12·11//

子欲善而民善矣/12·19//

善哉问/12·21//

忠告而善导之/12·23//

善居室/13·8//

善人为邦百年/13·11//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13·15//

不亦善乎/13·15//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13·15//

善夫/13·22//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13·24//

其不善者恶之/13·24//

善人教民七年/13·29//

羿善射/14·6//

工欲善其事/15·10//

未善也/15·33//

友善柔/16·4//

乐道人之善/16·5//

见善如不及/16·11//

见不善如探汤/16·11//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17·6//

嘉善而矜不能/19·3//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19·20//

善人是富/20·3//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5·10//

本立而道生/1·2//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10//

先王之道斯为美/1·11//

就有道而正焉/1·13//

未若贫而乐道/1·14//

古之道也/3·16//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3·24//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4·5//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4·5//

朝闻道夕死可矣/4·8//

士志于道/4·9//

吾道一以贯之/4·15//

夫子之道/4·15//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4·20//

邦有道不废/5·2//

邦无道免于刑戮/5·2//

道不行/5·7//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5·13//

有君子之道四焉/5·16//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邦无道则愚/5·21//

非不悦子之道/6·12//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6·12//

何莫由斯道也/6·17//

鲁一变至于道/6·24//

志于道/7·6//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8·5//

任重而道远/8·8//

守死善道/8·14//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8·14//

邦有道贫且贱焉/8·14//

邦无道富且贵焉/8·14//

予死于道路乎/9·12//

是道也/9·26//

未可与适道/9·29//

可与适道/9·29//

子张问善人之道/11·18//

以道事君/11·22//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12·19//

悦之不以道不悦也/13·25//

悦之虽不以道悦也/13·25//

邦有道/14·1//

邦无道/14·1//

邦有道/14·4//

邦无道/14·4//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14·20//

君子道者三/14·30//

夫子自道也/14·30//

道之将行也欤/14·38//

道之将废也欤/14·38//

邦有道如矢/15·7//

邦无道如矢/15·7//

邦有道则仕/15·7//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15·7//

斯亦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5//

人能弘道/15·29//

非道弘人/15·29//

君子谋道不谋食/15·32//

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与师言之道欤/15·4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16·2//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6·2//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乐道人之善/16·5//

行义以达其道/16·11//

君子学道则爱人/17·3//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7·3//

道听而途说/17·13//

直道而事人/18·2//

枉道而事人/18·2//

天下有道/18·6//

道之不行/18·7//

信道不笃/19·2//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19·4//

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19·12//

君子之道焉可诬也/19·12//

上失其道/19·19//

文武之道/19·22//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遂事不谏/3·21//

明日遂行/15·1//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1·9//

温故而知新/2·11//

子温而厉/7·39//

色思温/16·10//

即之也温/19·9//

父母在不远游/4·19//

游必有方/4·19//

游于艺/7·6//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12·21//

乐佚游/16·5//

言游过矣/19·12//

(又见“子游”)

不愤不启/7·8//

发愤忘食/7·19//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欤/9·19//

人不知而不愠/1·1//

无愠色/5·19//

子路愠见曰/15·2//

愉愉如也/10·5//

割不正不食/10·8//

割鸡焉用牛刀/17·3//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

    《生活中的逻辑学》一书主要是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成功与失误的许多典型事例,进行逻辑分析,用具体事例说明逻辑推理的无穷妙用,深入浅出地教会我们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规则,提高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热门推荐
  • 念君舞

    念君舞

    “我若是把刀,便拿你做磨刀石;我若是想渡过大河,就拿你来做船和划船的桨;若是碰到天大旱,便拿你来做霖雨;打开你的心,用你心的甘露浇灌我的心!”念修者数不尽的道路之中,有一条早已被人为的堵塞——念魂师,曾经强大到足以与龙语法师争锋的一群人,就此消失在了这片天地。萧麒,一出生便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的他,在他只有这一种已经被称作是废物的修炼天赋时,是会颓废?还是会重新开创一条新的盛世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毒火

    末世毒火

    生灵涂炭,无光无暗,愿这末世如你所盼。这是一个有关末世的故事,喜欢暗黑风格的朋友开卷有益。希望能为朋友们勾勒出一个鹏翼不再徘徊天高任飞,强龙不被拘束渊海遨跃的故事世界。
  • 失忆纯妻很诱人

    失忆纯妻很诱人

    “你哥哥的未婚妻是你晋的亲妹妹,她是怎么死的,你回去好好问问你爸爸和你哥哥!”新婚夜,情敌出现在新房里,她的老公为了报复她与情敌在隔壁缠绵一整夜,翌日醒来,情敌把真相告诉她,还设计了一场车祸!当无辜的新婚妻子因车祸失忆,心怀报复的总裁老公终于明白自己心中真正所爱之人是谁,然而痴情的情敌岂会善罢甘休……
  • 我真不想要神器了

    我真不想要神器了

    普通武器到魏小渊手中自动转化成神器,想要在游戏里赚钱的魏小渊不得不走上大佬的道路。手握千万神器的魏小渊从此脚踏第一公会,赚得声名无数。
  • 邪君绝宠:废材小姐

    邪君绝宠:废材小姐

    现代古武家族家主外加第一佣兵风溪影穿越到异世大陆成为废材会怎么样?当然是收的神兽大军,练得绝世丹药,建个无人敢欺的势力。不过,这个没脸没皮的妖孽真的是传说中狠辣无比的邪君?难道是被换了内芯?我是新手,不喜勿喷哦
  • 宝可梦猎人

    宝可梦猎人

    将宝可梦与铠甲联系在一起,并作为其主题而围绕展开的故事。
  • 快穿之永久的旅程

    快穿之永久的旅程

    她死后绑定了系统,系统带着她穿梭各个世界,完成各个委托者的愿望。
  • 从养妖怪开始

    从养妖怪开始

    在都市里养妖怪是怎样一种体验?当这些妖怪都自带怪癖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一支喜欢写别人秘密的笔……一张喜欢变成大字报贴在明显处的纸……一把喊着我是你永远都追不上的爸爸的椅子……而这仅仅是开始!谁能告诉我,这日子怎么过?!都市仙灵战斗群:1018593931已完本《老衲要还俗》《万界直播之大土豪》。即将完本《兔子必须死》。一梦黄粱出品,更新有保障,这么多年从未断更过!
  • 守望先锋之最强懦夫

    守望先锋之最强懦夫

    电子竞技就是战场,没有硝烟,没有鲜血,可一旦退缩了就犹如一具尸体,埋在黄沙中,等待的只有慢慢腐烂……曾经距离巅峰只有一步之遥的江南,缺席了最终之战。背上了懦夫的骂名。但是,这个世界,仍然需要英雄。《Owerwatch》的出现,为江南带来了光明。且看江南是浴血在战场上,倾力搏杀,还是就此沉沦,慢慢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