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29000000022

第22章 泰伯第八

【题解】

此篇赞古往贤达,讲为君治民及修身为政之道,为国君及欲为政治天下者立言。旧分二十一章,今删与《宪问》篇重出之“不在其位”章,别为二十三章。前篇论孔子,此章论贤达,故相次。泰伯可为代表,故做首章而以为篇名。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校】

其可谓至德也矣,“矣”前旧有“已”字,衍,据《史记·吴太伯世家》删。

【释】

泰伯:即吴太伯,周太王古公之长子。《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至德:至高无上的品德。

三以天下让:按相传太伯出走后季历两次往请而太伯不归,故曰三让。

民无得而称焉:“民”,周民。“无得”,不能也。“称”,称颂。不在周,故周民无得而称焉。

【训译】

先生说:“泰伯,他称得上是品德最高尚了呀!(他)三次拿天下让人,(而)百姓没有办法称颂他。”

【章旨】

此章论泰伯,言让德。三以天下让,且不接受称颂,故曰至德。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释】

恭而无礼则劳:“恭”,谦敬。“无礼”,不以礼法约制。“劳”,徒劳。

慎而无礼则葸:“慎”,谨慎。“葸”,音喜,胆怯、畏难。

勇而无礼则乱:“勇”,勇悍。“乱”,作乱,破坏社会秩序。

直而无礼则绞:“直”,耿直、刚直。“绞”,两相交、不合,谓与人闹矛盾、闹纠纷。或训剌,非。

【训译】

先生说:“谦恭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徒劳,谨慎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胆怯,勇悍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作乱,耿直而没有礼法节制就会与人闹纠纷。”

【章旨】

此章言为人须以礼法节制。

8·3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校】

按:旧本无“子曰”二字,与上合作一章,今据唐写郑本增二字,别为一章。

【释】

君子笃于亲:“君子”,指国君。“笃”,厚也。“亲”,亲人。笃于亲,爱之也。

兴于仁:“兴”,起、产生。

故旧不遗:“故旧”,老臣。“遗”,遗弃。

偷:偷懒、苟且。

【训译】

先生说:“国君对自己的亲人感情深厚,百姓就会产生仁德;不遗弃故旧老臣,百姓就不苟且。”【章旨】

此章论君德。上行下效,故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老而有望,故民不偷。

8·4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释】

有疾:指患重病、临终。

召:《说文》:“呼也。”不直面,故曰召。

启予足,启予手:“启”,打开、展开。曾子生平小心谨慎,养成习惯,手足未免有所蜷曲,故云启之。或作象征性,以教弟子。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句。“履”,践也。

而今而后:即从今往后。

吾知免夫:“免”,谓免于如《诗》所云。旧或释免于祸害刑戮,谬。

【训译】

曾先生病重,召告弟子们说:“展开我的脚,展开我的手!《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同面对深渊,如同脚踩薄冰。’从今往后,我知道(可以)免于那样了,小子们!”

【章旨】

此章勉人慎。曾子一生谨慎,临终,故曰知免。“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所谓死而后已。

8·5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校】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乎道”二字疑衍。旧或释“道”为礼,非,三事不为礼。

【释】

孟敬子问之:鲁大夫仲孙捷,鲁悼公时三桓之一。“问”,探望。

君子贵乎道者三:“君子”,指在上位、执政者。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动容貌”,发威严。“暴慢”,狂暴无礼。

正颜色,斯近信矣:“正颜色”,端正容色。“信”,诚信。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出辞气”,发号令也。“鄙倍”,同避背,躲避、背离。

笾豆之事: “笾豆”,祭奠时盛食物的礼器,竹曰笾,木曰豆。笾豆之事,指陈设礼器之事。

有司存:“有司”,主管人员。“存”,存在。

【训译】

曾先生病重,孟敬子(前去)探望。曾先生对他说:“鸟将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悲哀;人将死的时候,他的言辞良善。在上位的人,所看重的有三点:发威严,就能远离狂暴无礼了;正容貌,就能接近诚信了;发号令,就能远离躲避背叛了。(至于)陈设礼器之类的事,那有主管人员负责。”

【章旨】

此章讲为政临民之道。时孟敬子执国政,故曾子以此告诫。君有威严,则臣民不敢暴慢;容色端正,则臣民信任;能发号施令,则臣民不敢避背。

8·6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释】

以能问于不能:“能”,有能力、能做其事。“问”,请教。“不能”,无能力、不能做其事者。

以多问于寡:“多”、“寡”,指知识言。

有若无:亦以知识、才能言。

实若虚:亦以知识、才能言。

犯而不校:“犯”,冒犯、欺负。“校”,同“较”,计较、较量。

吾友:指颜回,马融说。

【训译】

曾先生说:“以会做向不会做的请教,以多向少的请教;有好像无,实好像虚,(受人)冒犯而不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章旨】

此章教人虚心务正。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是谦虚好学的表现;有若无、实若虚,是虚心不骄傲的表现。同事、朋友间相“犯”,只是日常生活中之小事而已,故不必计较,而学业、事业,方为正事。

8·7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校】

君子人欤,“欤”旧作“与”,改今字。

【释】

托六尺之孤:“托”,托付。“六尺之孤”,泛指幼小的君主。曾子之时鲁行周制,“人长八尺”,六尺约合1.2米,儿童之身也。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百里”,泛指国家。诸侯百里。“命”,命脉。

临大节而不可夺:“大节”,生死存亡之节。“夺”,剥夺、动摇。

君子人:称得上君子的人。

【训译】

曾子说:“可以托付幼主,可以寄托国命,生死关头不可动摇,(这样的人)是称得上君子的人吗?是称得上君子的人。”

【章旨】

此章论忠臣。

8·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任事之人。“弘”,读为“强”,借字,强壮,指体魄言。《说文》:“强,从虫弘声。”是强、弘本同声,故可借。《子路》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偲偲”即强力之貌。旧或如字释,谬。“毅”,意志坚定、有毅力。

仁以为己任:即以“仁”为己任。“仁”,指行仁、关爱人、献爱心。“任”,担子、负担。

死而后已:“已”,停止。

【训译】

曾先生说:“干事的人不能不强健而有毅力,(因为他肩上的)担子重,而且路途远。把仁做为自己的担子,这不是担子重吗?死了以后才停下,这不是路途远吗?”

【章旨】

此章劝青年人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以行仁为己任。天下人众,需要爱助者多,故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8·9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释】

兴于《诗》:“兴”,起,指起身。《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立于礼:“立”,指立身、立于世。《季氏》:“不学礼,无以立。”《尧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成于乐:“成”,指事业成功、完成。“乐”,礼乐之乐。

【训译】

先生说:“从《诗》起身,以礼立身,以乐成身。”

【章旨】

此章讲修身次第。不学《诗》无以言,故须兴于《诗》,幼学也。礼乃社会活动之必须,故立身需以礼。乐为庆幸之物,故成于乐。

8·10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

民可使由之:“民”,百姓。“由”,遵行,沿着所指之路走。

不可使知之:“知”,知其缘故、道理。

【训译】

先生说:“(必要的时候,)老百姓可以使(他们)沿着所指的路走,不可以使(他们)知道为什么。”

【章旨】

此章言非常使民之法。国家特殊政策,百姓未必一时皆能理解,若待全部理解而后执行,可能丧失时机,所以必要之时,可使先行。所谓“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始”,与此义近。此非愚民,而乃非常措施。孔子此言,当有特殊语境或背景。或有疑此章有愚民之嫌而作他解者,皆非。

十一

8·11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释】

好勇疾贫:“疾”,恨也。

乱:作乱。

人而不仁:“而”,若也。

疾之已甚:“已甚”,太甚。

【训译】

先生说:“(人若)好勇,又恨(自己)贫穷,(就会)作乱;人若不仁,(你)恨他太厉害,(他也会)作乱。”

【章旨】

此章言造成社会动乱的两种因素。好勇疾贫之乱虽民自乱,实亦社会财富不均所致;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之乱,虽在上者处置不当造成,实亦教化不力所致。

十二

8·12子曰:“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校】

如周公之才之美,“如”下旧有“有”字,从定州简本删。

【释】

如周公之才之美:“周公”,周公旦。“才”,才艺。《尚书·金縢》史代周公祝:“予仁若考(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才多艺。” 故曰如周公之才之美。

使骄且吝:“使”,假使、如果。“骄”,骄横。“吝”,吝啬。

【训译】

先生说:“(即使)像周公的才艺那样高美,如果(他)骄横又吝啬,剩下的就都不值得看了!”

【章旨】

此章戒骄吝,亦为在位君子言。在位当政者纵使有高才,若骄且吝,则不足观。骄则欺民,吝则无施,才有何用?

十三

8·13子曰:“三年学,不志于谷,不易得已!”

【校】

不志于谷,“志”旧作“至”,以音误,从朱熹《集注》说改。

不易得已,“已”旧作“也”,一本作“也已”,今从定州简本。

【释】

三年学:“三年”,正常学成之期。《周礼·乡大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

不志于谷:“志”,心之所在。“谷”,指俸禄,当官挣钱。

不易得已:“已”,同“矣”。

【训译】

先生说:“三年学习期满,心(还)不在当官挣钱(上面),难得呀!”

【章旨】

此章戒人莫急于谷。古代社会,学而不谷则不为社会所用,然学未成而急于谷,则未必真于社会有用,亦未必能有大作为,故有大志者不急于谷。

十四

8·1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释】

笃信好学:“笃”,固、坚也。“信”,相信。 “好”如字读。“好学”,谓好好学习。探下指笃信、好学善道。

守死善道:“守死”,守之至死。“善道”,好的思想主张。

危邦:有危险之国。

乱邦:动乱之国。

天下有道则见:“有道”,政治秩序正常,有正道。“见”,读为“现”,现身、出仕。

天下无道则隐:“无道”,政治秩序不正常,失去正道。“隐”,藏身不现。

【训译】

先生说:“坚定地相信好的思想主张,好好学习它,至死守着它。危险的邦国不进入,动乱的邦国不居住。天下秩序正常就现身,天下秩序不正常就藏身。邦国秩序正常,在那里贫穷而低贱是耻辱;邦国秩序不正常,在那里富裕而高贵(也)是耻辱。”

【章旨】

此章教人守道自保。善道为信仰,故当守死不变。邦有道贫且贱为耻,未从善道也;邦无道富且贵为耻,亦未从善道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皆以自保也。

十五

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释】

师挚之始:“师挚”,太师挚,鲁乐官,此指其所奏之乐。“始”,开头部分、前奏。

《关雎》之乱:“《关雎》”,指配其诗所奏之乐。“乱”,合奏。交响,故乱。《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或释终,恐不确,乐不得以《关雎》终。

洋洋乎盈耳:“洋洋乎”,盛大之貌。“盈”,满也。

【训译】

先生说:“太师挚的前奏、《关雎》的合奏,气势大得灌满了耳朵呀!”

【章旨】

此章赞师挚之始和《关雎》之乱。

十六

8·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释】

狂而不直:“狂”,疯狂、狂妄。“直”,直爽、直率。

侗而不愿:“侗”,借为“僮”。《说文》:“僮,未冠也。”引申指幼稚。“愿”,诚悫、老实。

悾悾而不信:“悾悾”,心中无物,无知之貌。“信”,谓守信。

不知之:不知其后也。

【训译】

先生说:“狂妄却不直率,幼稚却不老实,无知却不守信,我不知道他们(将会怎样)了!”

【章旨】

此章批评三者之人。狂妄者宜直率却不直率,幼稚者宜老实却不老实,无知者宜守信却不守信,如此之人,皆不能成为有用之人,故婉曰不知之矣。旧或释为不知其所以然,忽略“矣”字,不确。

十七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

学如不及: “不及”,赶不上。如不及,喻其急切,不松懈。

【训译】

先生说:“学习就像怕赶不上似地(追着学),还怕失掉它。”

【章旨】

此章劝人及时学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何况迟缓松懈?孔子此言,本当指某人实际说,辑录者断章,故义不完。

十八

8·18子曰:“巍巍乎!舜、禹有天下,而不与焉。”

【校】

舜禹有天下,旧作“舜禹之有天下也”,从定州简本及唐写郑本删“之”字、“也”字,写郑本并“禹”字亦无。

【释】

巍巍乎:高大之貌。

而不与焉:“与”,参与、与之在一起。“焉”,“于之”合音。“不与焉”,即不与天下在一起,言置身于权力之外,犹如天下与己无关。

【训译】

先生说:“多么高大呀!舜帝和大禹有天下,却不占有它。”

【章旨】

此章论舜、禹之伟大。舜、禹为天子,选贤举能以治天下,故曰不与焉。

十九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释】

唯尧则之:“则”,效法。

荡荡乎:浩大之貌。

民无能名焉:“无能”,莫能。“名”,命名、取谥号。《说文》:“尧,高也。”是“尧”不为名。

焕乎其有文章:“焕乎”,灿烂之貌。“文章”,指礼乐文明,所谓五典、五礼、五服、五刑之类。

【训译】

先生说:“伟大啊!尧当国君,就像一座山似地!(世间)只有天最大,只有尧能效法它。浩大啊!百姓没有人能给他起个(恰当的)名号。他的功绩高大如山啊,他的文明光辉灿烂!”

【章旨】

此章赞尧帝。尧帝事迹,见《尚书·尧典》。

二十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一妇人焉,九人而已。”

【校】

予有乱臣十人,今本《尚书·泰誓》同。朱熹《集解》引或曰:“乱,本或作‘’,古治字也。”近是。

于斯为盛,“盛”当作“甚”,以音误。武王有十人而舜只有五人,见人才愈古愈少,故曰于斯为甚。若作“盛”,义不可通。改之惊俗,权依旧。

有一妇人焉,“一”字旧脱,从敦煌两唐写本补。

【释】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五臣”,指禹、弃、契、皋陶、伯益,见《尚书·舜典》。

予有乱臣十人: 语出《尚书·泰誓》。“乱”,古治字之误,旧释治,以意训。治臣,能理事之臣。按:上二句亦孔子语。

才难,不其然乎:“才”,人才、勘可治国之才。

于斯为盛(甚):“斯”,此,承上指才难。“甚”,严重、厉害。

【训译】

虞舜有五个大臣就使天下大治,武王说“我有能办事的大臣十名”。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尧舜之交,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武王所说的十名,)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实际)只有九名而已。”

【章旨】

此章论治国人才难得。舜才五人,已见其少;上推至尧必更少,故曰甚。“有一妇人焉,九人而已”,就“乱臣十人”言。言九人而已,仍见才难。

二十一

8·21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

【校】

按:此章与上章旧作一章,义不伦,今别,章首以例当有“子曰”二字。

其可谓至德也矣,“也”后旧有“已”字,与“矣”义复,盖后人不知此“已”与“矣”同而复增“矣”,今删“已”存“矣”。

【释】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以,犹而。《逸周书·太子晋》:“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

至德:最高尚之德。不叛争天下,故称至德。

【训译】

(先生说:)“三份天下占有了两份,却(依然)服事殷商。周人的道德,大概可以算是最高尚的了!”

【章旨】

此章论周德,赞不叛。孔子反对犯上作乱,故以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不叛为至德。

二十二

8·22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释】

无间然:“间”,间隙、缝隙。此做动词,谓寻其间,找其毛病。“然”,用同“焉”,借字。焉,兼词,于之。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菲”,薄。“致孝”,指祭祀。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恶”,粗劣。“黼”,音伏,有一定纹样的礼服。“冕”,即冠,帝王曰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卑”,借为“庳”,低矮。“沟洫”,田间水道,此指田间。

【训译】

先生说:“大禹,我在他身上是找不出毛病的了。(他自己)吃粗饭,而(用节省下来的粮食)孝敬鬼神;(平时)穿粗衣服,而用好材料制做礼服;不盖高大的宫殿,而(把省下来的民力)全部用在田间。大禹,我在他身上真是找不出毛病了!”

【章旨】

此章论大禹之为完人。赞其勤俭,实亦批评后世君主之奢侈。

同类推荐
  •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否定的现代性——理解阿多诺

    本书所研究的是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多·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理论。内容包括:同一性哲学的消解、中介与否定的形而上学、自然对历史的参与、语言学转向的自负、否定的现代性等共八章内容。
  • 笛卡尔的智慧

    笛卡尔的智慧

    而在本书中,我们将对笛卡尔在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硕果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方法论,笛卡尔认为,方法论本身就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提出了笛卡尔“方法论”里的第一个内容——“普遍怀疑”。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进一步叙述了“直观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归纳与枚举”等具体的方法论原则。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热门推荐
  • 宿主她又又又掉线了

    宿主她又又又掉线了

    【快穿文1V1双洁!】躺在床上好好睡觉的沐苏苏,突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沐苏苏瞪着死鱼眼这灰不溜秋的灰色团子,最后放弃挣扎,佛系的闭上眼睛,心想:算了、算了,去就去,谁怕谁!系统灰团子以为自己绑定了一个可以任由他摆布的宿主,正偷着嘻嘻笑呢!.........可到了最后,谁说我家宿主软弱可欺、身娇体弱、谁都可以欺负的?这个成天一言不合就揍男主的人是谁?Σ(?д?|||)??现在换宿主还来得及么?(╥╯﹏╰╥)?
  • 无心剑豪

    无心剑豪

    穿越异界多少人的梦想,但你们只知异界的美好。我却知道了残酷。一次穿越,我无心。一次成长,为剑豪。异界纵横,不要。异界称霸,不想。(PS这是给你的奖励:二次元美女好感提升加成,哈哈哈,骚年加油吧!)(PPS本小说有毒,请自带超神级解毒剂,不然后果自负。)第五章有我想要对读者说的话,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下,尤其是对于《魔临二次元》的未来感到担忧的读者们
  • 星之恋花:你是我的蝶恋花

    星之恋花:你是我的蝶恋花

    (这是曦曦的处女文,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多多收藏,我在这先声明,我不会弃文的,但是我更新的比较慢)三个女孩梦境中的自己竟是彼岸使者,她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可一切又那么真实,一天她们去逛街,每人看中了一个奇怪的法杖,就买了下来,一个奇怪的老奶奶说自己是她们梦境里出现的预知长老,又再一次说她们是彼岸使者,给了她们一本奇怪的书,她们又先后遇见了不同的好使者和暗黑使者,遇上了自己的命中人,还搞出了什么生死契约,谎言、阴谋、背叛和即将到来的大战会将对这三个女孩带来怎样的伤害?由于我只会用电脑码字,又码的很慢,又爱偷懒,又很容易忘了更新,所以我是不定期更新的。
  • 美漫之人体强化

    美漫之人体强化

    意外进入漫威世界,行事作风低调的主角,凭借超强的实力开启了一场新的征程,篇幅包括x战警系列,复仇者联盟,美国队长,以及灭霸这样的反派!你将能从书中看到每一位超级英雄的身影!(尊重每一位网络作者,他们真的很辛苦!当然也把我包括进去。)
  • 遇见T

    遇见T

    这只是一个草稿。可能之后会更改。1234567
  • 阴阳师的一生

    阴阳师的一生

    我叫杜三金,我的祖上是阴阳师,而我又得开始阴阳师的一生!
  • 王俊凯之背影后的哭泣

    王俊凯之背影后的哭泣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我喜欢他,那他也喜欢我吗?每个人都在心底反复纠结过这个问题,忐忑忧心,徘徊不前。感谢你赠我一场空欢喜,我们有过的美好回忆,让泪水染得模糊不清了。偶尔想起,记忆犹新,就像当初,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王俊凯。
  • 南北史风云

    南北史风云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历史近乎尘封,鲜有文艺作品演义,这段岁月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本书将结合史实,以通俗小说之手法,为读者展现南北朝时期三百年的峥嵘岁月和铁血文明。
  • 覆雪心潭

    覆雪心潭

    一个身怀仇恨,以手刃仇人为目标的少年,慢慢蜕变心境的故事。神秘的身世,未知的敌人,惊天的阴谋,两个神秘光团,一把漆黑的剑。强大的拥有异血之力的对手,完全免疫自己属性的敌人,战斗智商极高的竞争者,废物体质所带来的嘲讽之声,他要如何破开这些阻挡......这是个划分为十二个界域的世界:青盘。这里有坚持,有梦想,有热血,有感情。奇特的创造师,强大的传承之力,奇异的灵界兽,是这个世界辉煌的符号。不一样的战斗:高智商战斗流!跟随主角,一起前进绽放精彩吧!
  • 融合大道

    融合大道

    地球变异,异兽横行。方焕却获得了融合异兽兽魂的能力。什么,你拉帮结派拼死拼活杀了一只兽王获得了一个兽王王魂,不好意思,我轻轻松松刷刷小怪兽融合出了十几个兽王王魂。而且还有……嘿嘿嘿嘿。且看主角如何用这逆天的能力爱情事业两不误,走上融合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