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44600000036

第36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趋势(2)

其次,党员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保障的关系问题。党员的民主动力与民主权利的享有和保障,是正比例的关系。但是,现实中两者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如果对这种实践中的不理想状态,从理论上寻根的话,主要还是在于:党的系列民主主张依然存在于原则和理念的状态,换句话说,党的民主主张(政策与策略)阻滞于“此岸性向”彼岸性“的通达。我们不难发现,现实中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不健全、党员维护权利渠道狭窄、党内权利主体错位等现象,而这些不能不说是党员民主动力不强乃至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理论上加强对党员民主动力和权利保障的”寻根求源“是很重要的,而理论指导下的相应有效改进措施则更为紧要。

再次,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从理论上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可以有效克服”应急型“制度建设与”纠错型“运行机制等现象。”应急型“制度建设在现实中较多地存在,对于解决实践中局部的、时段性的诸如侵犯党员权益的现象是有效的,而且针对性鲜明,但问题是,”应急型“制度建设中的”短视“必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动态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削弱甚至泯灭其制度效力。制度运行中的”纠错型“现象,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无疑是有用的,但毕竟属于”后位式“的问题解决方式,如同”应急型“制度建设一样,由于疲于”纠错“而大大折扣其实际效力,而且这种”打三掌再给糖吃“的方式,无益于党员权利的保护和党员民主动力的激发和凝聚。因此,深化党员主体地位为主导的制度构建和机制运行问题研究,力图从整体上、更高层次上以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来规范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2.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思考

“民主”一词,自其出现发展至今,有着不同层面的、不同角度的理解与界定。民主可以是一种思想理论、一种制度安排、一种实践运动,还可以是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状态。从政治层面讲,政党党内民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的党的党内民主对于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从政党党内民主的层面来看待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问题,而且更要从国家民主的体系下来认识。具体一点说,从政治民主层面深化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创新,首先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共同性上来认识,还要从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差别性上来把握,最后要从民主的一般发展规律上来认识。

党员主体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民主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具有很多相通、相同之处。把握两者的相通与相同之处,对于深化民主发展动力的认识、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互促共进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民主观上以党员和人民群众为民主主体、以党员和人民群众权利与利益的充分实现为民主的基本价值准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民主价值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民主主体与动力主体和利益主体的高度统一,实质上就是以共产党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源出”与“一体”的内在辩证关系为基础的,也是两者辩证关系的具体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原则、平等原则、选举原则、监督原则等,是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共同原则。对于政党,这些原则不是为了笼络人心、夺取选票、获得政权的手段或工具,而是政党内部始终如一的恒久性原则;对于国家,既不是平衡集团利益的一种工具,也不是利益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博弈的结果,而是人民民主政治的恒久性原则。

党员主体地位并不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简化套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的田改伟撰文指出,尽管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相同的地方,但人民民主不是党内民主的简单扩展和放大,党内民主也不是人民民主的简单照搬照抄。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政权机构,其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具有政治功能的不同、党的组织体制与同级政权的组织体制在形式上不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在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实施原则不同。党员主体地位,是党的生命力、影响力、战斗力的基本保证,是为了改善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民主体地位,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追求人类解放的规律性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理论表现。虽然通过选举和授权而体现“主体地位”,但党的组织机构与政府机构毕竟有不同的层级和不同的地位,而且同级党的组织与政府机构还存在着党的组织职能相同和政府机关职能的多样性的差别。从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来看,由于党员权利始于党员资格的获得,以党的章程与相关组织纪律保证民主集中制较为高效地运行;人民主权则被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和资格,现实地看,不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才产生了宪法和法律。因此,不能把党员主体和人民主体作为相同或互换的概念来对待,更不能以这种模糊的、错误的理论“认知”去指导相应领域或环节的实践活动。

民主早已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民主也并不仅仅作为政治领域的公认原则,在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诸多层面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民主更会成为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普遍选择,也必将会以不断创新的民主内容与民主形式而获得深入发展。在我国不断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民主更加地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两个重要判断及其所蕴含的人民主体地位和党员主体地位,已经被人们普遍熟知、普遍认同。因此,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与发展层面的规律性要求,在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中会有着更加显著的或者说核心的价值地位。民主的局面,“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正是如此,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示范和促进作用;也正是如此,“要以扩大的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就成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发展思路。总之,党内民主的发展要以党员为主体、以保证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不断发展的党内民主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力和重要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治的持久、稳定、和谐的发展。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制度保障,相比较思想教育、纪律规范等,其力度更为显著、其持续性更为鲜明,因此,制度保障被视为党内民主的根本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尊重与实现,同样需要制度保障。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党员主体意识的基础,而且是其主体性动力的重要依托。以制度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但更为关键的则在于,制度建设与权利保障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要不断创新制度的建设方式,要以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以制度运行中的合力,来保障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推动党内民主稳定、健康发展。在当前以及今后,着眼于党员主体地位的保障与落实,制度建设方面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与实际效力。

1.增强制度的保障力,进一步推动制度建设体系化

制度是民主的运行保障和实现形式,落实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同样需要制度保障。从党员主体地位的现状来看,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关键还是制度建设的整体性与实践性问题,这是制度保障力的决定性要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建设科学化”重要命题。王长江提出了一个判断“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党的活动的制度化”,他把党的活动制度化视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显然是有道理的。

谈制度保障力,首先就有一个制度化建设问题。制度的保障力来自于“制度化”,这里的“制度化”,就不仅仅是“要求”、“规定”与“条例”的形式存在,亦或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制度化”,也就是制度要素间的有机连接与协调互动,这样其保障力才能真实地显现出来。“所以可以说,有机连接,是制度的灵魂。没有连接的制度是死的制度,是没有灵魂的制度,是不能运行的制度。”从动态的制度间的“有机连接”来理解制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价值。现实中,与党员主体地位不相称的现象绝不少见,而侵犯党员权利的现象给人感官刺激最为强烈。很显然,这不是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党员权利保障的制度从党章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间的“有机连接”不够。制度,如果从单体形式存在,其本身可能是较为完善的,但从制度间的衔接看,却又会存在很多的“断口”。这些“断口”的存在,既说明以“规定”、“要求”以及“条例”形式的制度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又会因为彼此之间的“交叉”或“矛盾”,大大制约了或者抵消了制度保障力。

制度保障力,还要求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除了制度间的“有机衔接”以外,还要从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来看待制度的保障力。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以落实和保障党员“四权”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内“四项”民主制度建设。具体一点说,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选举权、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知情权、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保障党员参与权,以及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监督权。当然,党内选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意见表达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但是,这仍然属于单向的、局部的看待制度效力的方式。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身并不是孤立的所谓的“焦点”,它涉及到党内民主发展的理念、原则、动力等问题,并不能通过一项或几项制度就可以有效解决,必须坚持制度建设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以体系化制度的合力来落实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2.兼顾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进一步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

与制度建设体系化相适应,还有一个党内民主的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的兼顾与协调问题。从党员主体地位现状看,程序性制度建设则应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制度和程序(亦即制度的运行方式)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是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保证。实体性民主制度,重在对党内民主发展的目标确立和价值引导,如党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党组织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程序性民主制度,重在对民主过程的规范和促进,多以细则、条例、规定等形式体现,是实现实体性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也是党内民主真实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基本保证。然而,程序性民主制度在党内民主实践中最为缺失,是党内民主特别是基层民主发展中随意性增加、领导意志凸显、持续性缺乏等现象的制度性原因。

从逻辑关系上看,党内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的设计提供制度框架(或称之为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则为实体民主的实现提供程序保证。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实体民主为程序民主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依托,而程序民主保障了实体民主的制度效力。从党的建设与发展历程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注重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整体上也走出了一条依靠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的发展道路。但是,在党的制度体系化建设中,也还存在程序性民主制度明显不足的现象。与党内民主的实体性制度相比较,程序性制度其基本价值就在于对制度执行者“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控制和有效规范,以减少或避免制度执行中的随意性以及外来力量的干扰。

许耀桐在谈到今后党内民主发展的方向时,提出了一个判断:“在继续抓好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同时,要以制度的精细建设为重点。”这里的“精细化”是什么,“精细化”与“适用化”相联系,都是程序性民主制度的根本要求。制度作为对特定问题或现象的规范,其生命力在于“特定问题”的有效解决。现实中,制度沦为“嘴上制度”、“纸上制度”或“墙上制度”,排除制度执行者因素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制度本身的程序化不够、操作性不强,给制度执行者“变相执行”或“不执行”,留下了“操作空间”。因此,基于民主制度的“实践反馈”来看,在发展党内民主中、在党员主体地位落实中,在兼顾党内民主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程序性民主制度建设。

3.注重制度的建设方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制度的合法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对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是新的环境与条件下推进党的自身建设的要求。创新,当然包括制度创新;而在党的建设领域,制度创新也必然包括制度建设方式的创新。在制度建设方面,执政党与革命党的一个重要不同,在于制度建设方式的合法性问题。党的组织代表党员制定和颁布党内制度,其制度形成的合法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革新党内制度的建设方式,以增强其合法性,对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需要的。

同类推荐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研究

    十年前,在一次课堂教学上,同学们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却犯了一些错误,认为毛泽东是不主张对外开放的。一些同学认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上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是毛泽东是主张对外开放的,并且有其开放的思想和理论,只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没有能够得以实施罢了。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于当时备课不充分我也没能给同学们以满意的答案。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本书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
  •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逆境中的政策制定》出版于1986年,我们是根据原作者提供的1988年平装本译出的。我社请原作者、译者进一步修改后再次公开出版。作者在本书中总括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1)对逆境进行考查的方法论。(2)把高质量的政策制定作为应付逆境的重要手段。(3)逆境中政策制定的原则。(4)逆境中政策制定的素质要求和必要条件。(5)政策制定系统和统治方式改进与重建的方法论。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还向各国高层决策者提出了九点建议,使得本书的主题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作者在本书中所阐明的逆境中政策制定的方法论,以及对政策制定系统重建的方法论对我国是有现实意义的。
  •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所谓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团体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三岁花魁戏郎君

    穿越之三岁花魁戏郎君

    一个三岁宝宝只不过脑子智商太高,突发奇想的要去跟姐姐学游泳,可谁知,不小心脚打滑,掉了进去,姐姐想要去救她,可怎么也走不动……三岁宝宝就这样嗝屁喽,哈哈!竟然穿越到炎耀国,更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宝宝的灵魂居然……居然附在一个青楼花魁的身上!oh!no!让一个三岁的宝宝去做花魁?还不如让本作者我去呢!且看我们的宝宝是怎么样玩转青楼,玩转帅男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可

    李可

    新书《溯怨》已上线!欢迎大家收藏投资!——————————————————一个三十岁普通女人的玄幻生活看李可如何在形形色色的妖怪里找到真爱
  • 那么成功为什么

    那么成功为什么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随便翻一篇就可以了,如果你读到100遍,奇迹将发生在你身上。这是一本神奇的书,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与它结缘,凡是选择它的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成为人生中的导演主宰人生命运;如何快速创造生命的财富;如何利用爱与宽恕,化解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如何找到生命的真爱拥有幸福;如何利用成功法则,体验成功人生;如何发挥个人潜能打败挫折;如何让梦想跌进现实活出最完美最幸福的自己;如何原谅伤害你的人,祝福别人祝福自己,放下重担放下过去,拥有财富拥有幸福,走出迷茫走向成功。作者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描绘揭示出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 灵之依璐

    灵之依璐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高中生。朋友出卖我,你还是我的朋友。凯青讨厌我,我也不会讨厌你。杰不爱我,我爱你就够了。但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世界就没有我的容身之地吗?即使成为灵魂也没关系,我不会迁怒于任何人的。请别出卖我。
  • 穿越之农妇的幸福日子

    穿越之农妇的幸福日子

    沈雪带着奇异空间穿越到了中毒的绝世美女身上,本来贵不可及的千金小姐,却遭狠毒的二娘暗害,深重奇毒,流落他乡。穿越而来的她欣然接受了突然冒出来的丈夫,打算做个地主婆,种种田,经经商,可是眼前一看就是20年后的我是怎么回事儿啊???谁说自古红颜多薄命,且看她如何在这异世混的风生水起。女主腹黑、男主对女主宠上了天。
  • 破天风雨刀

    破天风雨刀

    雨夜,锦衣卫闯进寂静的千灯小镇,以缉拿反贼为名,将千灯镇的居民们屠光。六岁的伍南北被父母藏在床板之下,而逃过一劫。这一天也成为了伍南北毕生的噩梦,他发誓他要习得武林绝学,为父母报仇。
  • 英雄联盟之才不是代练呢

    英雄联盟之才不是代练呢

    下面是对我们国服神秘高玩ZmeDmm的独家采访,让我们来了解一番这位短短一个月便登顶国服的ZD大神的传奇经历。“ZmeDmm,请问你的游戏ID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相信许多玩家心中都有着和我一样的疑惑。”“嗯..其实这是一句缩写,全称是ZhuameDiemama。”“。。。。。。”---------------------------------------ps:联盟同人,风格搞笑轻松,望博君一笑~
  • 墨倾烟

    墨倾烟

    “在我的世界里,我说了算”“那可不一定”
  • 天御星空

    天御星空

    无尽星空之下,万国林立,强者争霸,御天之道,唯有不朽,亦或永恒!
  • 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

    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

    我曾无数次做过这样一个梦——绿色长发的恶魔猎手从高处看向我,她不知为何流着泪,我是恶魔,随后我死在了她的手中。一次次从梦中醒来,我从惊恐,到不解,最后麻木。我想,那只是我前世的终结而已。但是有一天,我在报纸上见到了她。时常闯入我梦境的她,竟然真的存在于世上!我打算亲自去找她一问究竟,关于我的身份,关于我的前世,以及……她为什么流着泪。于是我成为了一名冒险家。我要变得强大,才足以站在她面前。第一天,我便遇上了自称“神的后裔”的女孩,米莉莎。不是,我说,我可是恶魔啊。总之,以人类身份生活的恶魔,与想要转正为神的人类米莉莎,我们的冒险旅程,就这样开始了。(新人文,收藏推荐什么的有劳大家了,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