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就经常反唇相讥:“说起卖弄的鼻祖还得算你,当年你酒喝多了用英文大段背诵孟姜女哭长城,那卖弄得才叫令人发指呢。”
是有这么件事,但我一直没承认的是那天之所以卖弄、情绪高涨,主要是在座的有一位刚刚认识的舞蹈学院的美女。
如何从喝酒讲到了孟姜女,这种过渡我实在不记得了,但需要强调的是,大段地背诵完整的作品,是学英文的一个基本捷径。
学英文有几层境界:第一层的标志是夸张地模仿外国人对语气的处理,比如说,OK不说OK,要将K字用汉语拼音的二声并拖一个长音,或者用鼻子发出那个“嗯痕”,尾音也用二声并拖长。
第二层境界是讲中文时大量夹杂英文。今天天气真hot,我要赶快赶到office,上午我的boss要听我一个presentation,明天我要去holiday了,做不完proposal我走不了,怎么样,中午吃一个quick lunch?
第三层境界是可以讲比较连贯的英文,但忍不住使用一些无法克服的口头禅,比如说,Well,well,you know…之类。我原来有一个同事就疯狂地使用“You see”,see字用汉语拼音的二声。“明天天气不错,you see”;“我们应该早点完成工作,you see?”“多吃西瓜可以防止拉稀,you see?”
我后来请教过英国人这么用“You see?”行不行,英国人说这样不礼貌,你的意思就是“You don"t see”或“Don"t you see?”意思是你连这个也不懂吗?
第四层境界就是能够完整地讲一个故事,要多少酒壮胆不管,就是你要把故事,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完整地讲下来。
说实话,你现在让我不借点酒劲就讲孟姜女基本没可能。我有一个朋友也跟我一样,是酒壮忪人胆儿,他一般酒过三巡开始满嘴跑唐诗;酒过六巡开始讲英文,比较连贯、非常连贯的那种;等快趴下的时候,这也是令我至今五体投地的,就是在倒地前用英文背唐诗。
不是每个人都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向人家学习的,一些朋友反而将人家的表达方式作为衡量酒态的标志。“喂弟兄们,我有点事晚到一会儿,到什么分儿上了你们?”“别急,刚开始用中文背唐诗,还得有一阵子呢。”“喂哥们,快点了,你丫还来不来,我们这边已经全是英文了。”
要学会卖弄,卖弄是学习英文的最佳捷径。换句话说,你要不断地找英文不如你的人去显摆和卖弄,上英文班你要是中级水平就报初级班,要是高级水平就报中级班,保证你在班上最好,这样才方便卖弄。
多年来我一直在潜心研究一个现象,就是去非英语国家留学和工作比去英语国家留学和工作英文提高得快,去英语为官方语言的非英美澳国家比去英美澳英文提高得快。中国人要是不想学好英文,就去英国吧,英国人英文说得太好,你根本没有机会卖弄,所以根本没机会提高。
早在跟爱卖弄的朋友和美女一起喝酒之前,我其实就深谙孟姜女哭长城之精髓。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暑假带旅游团,一次带一个30多人的英国团从长城乘车下山,在大巴上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完后全车鸦雀无声,英国朋友们仿佛沉浸在对中国古人创造的灿烂文化的遐思之中。我也静静地坐下来,关上麦克风,让全车的思绪随着窗外的风声回到长城,回到孟姜女魂灵的故土。
忽然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是一个一路上一直沉默寡言的英国人。“李,你的故事讲得真好,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不过,有一个小问题,你说孟姜女的先生为躲避抓劳工藏在一个村子里,你用hide(藏)不对,应该是过去式hid。”
你说,这样还怎么卖弄,不让卖弄,英文又怎么提高?
后来,我有机会去英国工作了三年,公家派去的,结果是英文明显倒退。
找英文不如你的人去卖弄吧,去塞内加尔马达加斯加秘鲁阿根廷,只要是英文不地道的国家就行。今天就开始努力,成功时不我待。
面试暗藏玄机
这是一个折磨人和被折磨的必要过程
在职场混迹多年,深感面试这一古老的相人方式玄机无穷。也奇了怪了,十年前大家升学入职,再大的事也无非是考个分数查查档案,现在倒好,连找个小时工都要正儿八经地约个时间面试。
在公司前台旁边的访客等候区,你可以看到多彩的众生相。穿标志明显、颜色夸张制服的是快递公司的职员;提着塑料袋眯缝着眼仔细读着手里粉红色单子但半天念不出收件人名字,因为收件人是国人但用的是洋名,最后只好让前台小姐或保安哥哥帮着念的那位是送盒饭的;跷着二郎腿在沙发上有些不耐烦,直到里边出来一位三步并两步迎上前谄媚地说“张总真不好意思啊让您久等了”之后眉头才略微平展了一下的那位,是这家公司的大客户。
而那些坐得笔直决不靠在沙发背上,小伙子领带打得紧绷领结难免有些歪,小姑娘双膝并拢一丝不苟双眼直视前方,既忐忑不安又大义凛然,一副摆好了打一场人生大战架势的,就是来公司面试的。
每个在公司的人都走过这一步,同样的人生舞台而不一样的平凡或传奇的故事,又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上演。
面试的种种玄机,也许只有你在从反反复复被人挑选的位置,上升到逐渐拥有面试别人的机会之后,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我们公司有一个全球副总裁,有一次问我们这些部门经理:“你们做招聘,面试一个候选人需要多长时间?”
大家都在想,有人说一小时,有人说一个半小时,我咬了咬牙说四十五分钟。副总裁微微一笑说:“我看准一个人只需要——二十分钟。”
大家纷纷说佩服佩服。我后来问了一些搞人力资源的,他们说理论上前三秒就应该有感觉。不过,有时短平快也会引起致命的判断误差,特别是现在大家都上过那些传授面试技巧的课,读过《500强面试宝典》一类的书,都会制造完美假象,所以发现问题有时还得深谈。
至于像专家杨照卿之辈提出的什么“30秒精准判定法”,我觉得实用性不强,这些理论跟他们的个人经历有关。比如杨照卿在成名之前经常感到自己失败的许多面试都是输在前30秒上,诸如与低矮的面试官握手,使面试官“明显地感到压抑”。总之,30秒可以感觉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人,但是选拔人才还是要有耐心。
面试中有时你感到玄机起兮,其实非也,人家只不过在考你的专业能力。我曾经去应聘一家著名IT公司的传播沟通经理,总监大人很有激情地问我:“我们在全国有22个工厂和办事处,300多名经理,我怎样才能用最好的方式跟他们最有效地沟通?”
我当时土鳖一个,也跟着激动,“其实啊,最好的沟通还是面对面的,最好是见面。打电话是必要的,你不能怕麻烦,要给他们打电话,沟通是没有捷径的。”
毫无疑问,谁都不会用这种天天在办公室给300多人打电话的土鳖沟通经理。还有一次,我去面试一个500强公司的公关经理职位,公司的中国区总裁问我:“假设我们的工厂出了点小问题,有一家电视台到了门口非要闯进来拍摄,而我们不希望他们拍摄,你作为公关经理,怎么处理?”
“跟他们说这是我们工厂,要采访事先联系,请他们走。”
“他们不走,他们一定要进来,保安已经快跟他们打起来了,他们说要把保安不让他们进门的镜头全部在新闻里播出去,你公关经理怎么办?”
这其实就是考专业技能,您问我当时怎么答的,我不能告诉您,告诉了你们都来抢我饭碗,我怎么办?总之我得到了那份工作。
面试官的任务是招到人并招对人,做到这一步的难度跟我们找工作的难度一样大。我们公司以前快速扩展业务,销售代表成百上千地招,我们一个招聘经理那次一天在南方某城市面试了70个人,招聘目标是20个。他说面试面得都要吐。我说,你一天下来是不是思维都乱了,只要见了双眼皮儿的就划钩说要你了。他说,一天70个下来,见了老母猪都是双眼皮儿的。
我不赞成做事这样草率,但作为招人的一方,我一直在讨教如何看准人,特别是尽量不要把脑子有问题的人招进来。
我们公司老孙说,面试人要看他的眼神,他要是跟你说着话眼神跑别处去了或者游离走了,这样的人就有问题。
我问一个招聘专家:“面试真的能看出人有自闭狂乱自虐受虐这些毛病吗?”专家不正面回答我,只是说确实有人跟别人不同。比如说一只蚊子在你身边飞,有人把它赶走,有人要把它打死,有人打死还不够,还要把蚊子腿揪下来再用火烧。
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次面试别人要提的问题。
“咱们现在随便聊聊吧。”要注意,“随便聊聊”就是准备下套的信号。
“如果现在一只蚊子围着你飞来飞去,你会怎么办?”
“赶走它呗!”
“如果它叮了你,而且还准备叮你,你怎么办?”
“把蚊子打死。”
“那打死以后呢?”
“打死就打死了呗!”
“它咬了你,你打死了它,你就不想进一步处置它?”我靠难道你非让我问你有没有撕大腿点火烧的邪念?
面试真正的玄机,就在于谁先绷不住劲。不过到了这个地步,您作为弱势一方,绷不住也罢,留下一句“你们公司的人是不是都有毛病”之后走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玛丽、乔治和约翰
已经出名的人,人家记你的名字;想出名的人,起个简单的名字方便人记
给自己起个洋名字这股风是从给外国人打工的圈子刮起的,现在竟愈刮愈烈,大有席卷全民之势。
人人都起洋名字的好处是倡导民主风气,不管您的资历多老,级别多高,在公司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玛丽、乔治或约翰”。
在那些没有洋名字的地方,称呼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知难而进者深谙其道,游刃有余;不明戏者屡遭挫折,临死不知谁下的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