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7400000010

第10章 知足才能常乐(1)

只留必要的,放下该放下的

消除生活的压力

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包括不可缺少的东西与无关紧要的东西。为了能够有意义地活着,我们一定要把这两者区分开来,否则生活会很辛苦。

接下去我将探讨的思想,内容简单,但对生活很重要。大家若能认真记住,或许人生从此变得幸福;若能理解,也能摆脱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麻烦。

事实上,我们都是生活在各种麻烦交织的环境之中,但这些所谓的“麻烦”大多都可以摆脱。为了能帮助大家达到这样的程度,接下来我说些简单的思想,大家最好思考一下。

大家若能理解,便能轻松消除压力,开启智慧。

压力太大带来劳累与疾病

现代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压力带来劳累和疾病,既有身体和生理上的,也有精神和心理上的。于是人们便不能正确去看待、思考事物,也不能作出正确明晰的判断。我的意思不是说那些人还处于公司培训阶段不能胜任工作,而是被别人拜托了工作之后不知如何是好,无法完成。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缺乏智慧。为什么人们会没有智慧呢?因为背负了太大的压力。

接下来我将说一些重要的内容,若大家能好好理解,便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为不但对自己,而且对周围的人都能有益处的人。

人所不可或缺的四样东西

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一共只有四样:

(1)食物

(2)衣服

(3)居所

(4)药

请不要因为它们看上去很普通就掉以轻心。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学问——生活的学问,幸福的学问。缺了这四样东西的话,你一定会很困扰吧?这是支撑生命绝对必需的四根柱子。

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药

同时这些东西也是出家人所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东西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在巴利语中,对出家人来说,下面这些词表示的意思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稍有不同。

第一个是“食”。这里是“托着饭钵得到的食物”的意思,因为这是“别人往我的饭钵里扔,或者丢的事物”。

第二个是“衣服”,但出家人就称其为“衣”。

第三个是“居所,夜归之宿”,虽说是“居所”,对出家人来说并不代表雄伟的寺院,只是“夜归之宿”而已。因为出家人早上四处活动,晚上为了休息必须住在某个地方。所以“夜里睡觉的地方”这层意思很明显,出家人只要满足这个要求就行了。

第四个是“药”。所谓“药”,就是“得病时能起到帮助作用的东西”,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仅仅是指“药”这一类东西。

不是更多就会更好

出家之时,首先要举行一个出家的认定仪式,仪式结束后便会告诉新僧这以上四样必不可缺的东西。释迦牟尼所说的都是最低标准,并且他说:“你的人生就此改变,一定要记住这些。”

关于“食”,即手托饭钵,不论别人扔什么进来,都要觉得满足。如果是别人特别为自己做的饭,那就应当特别对待。确定了这个最低标准,日后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一定要努力做到。

释迦牟尼也曾说过,“日食一餐,七日不食亦不会死。应将生命维持在一种将死未死的状态”。这些代表着最低限度,并不等同于其他宗教里那些“要活得穷”的教诲。出家人要学会明白“有这些便足够了”这个想法,而不能抱有“再多一些的话会更好”这种没有限制的想法。

知足才能快乐

“食”的最低限度是“日食一餐”便觉得幸福,便觉得这是一种恩赐。“日食一餐”,但在这一餐上吃得很饱,这样也是不对的。虽然释迦牟尼不禁止吃得很饱,但是他也曾说过:“有智慧的人不会吃成这样。”若能吃到两顿,出家人便要觉得这是个意外收获,但又不能因为这个意外收获而得意扬扬。释迦牟尼也说过:“已经没有不满了,便无须多言,专心修行吧。”

这样的言说并非小气,亦非妄自尊大,而是告诉人们如何使内心充实,并指引人们走向成功。所以佛陀的说教显得严密而具体。

“衣”的最低限度是“到处都有散落的碎布片,将这些碎布片捡拾起来,做成衣服便够了”。如果有信徒捐赠布料,并说“就用这些做衣服吧”的话,出家人应该觉得那是意外收获。

“住”的最低限度是树下的一小片阴凉,或是崖石间一小处空隙。这种地方便足够住了。若有人邀请自己住在他的房子里面,那对自己来说又是十分幸运的事情。

“药”的最低限度是牛的尿。释迦牟尼曾教诲:“若是生病了,取一些牛尿(1),喝了就好了。”若有医生专门为自己调药,就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就是这样,佛教之人不能指望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如果得到了,就当成是意外收获。因为出家人绝不能跨入奢侈的行列中。佛陀设定了最低限度的东西,修行之人得到了便要满足并为此而高兴。

轻松又充实的生活

我们出家之际,都会被告知“衣”“食”“住”“药”这四个最低限度。而我接下去要说的,似乎是与这四样东西无关的内容了。

比方说,我问大家:“你希望能得到多少钱?”结果听到的答案都让我无法认同。不少人回答说:“多多益善。”但这是无知的人,或者说愚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

虽说钱是必要的,但若能确定了满足生活最低限度的货币金额,便能减少很多无谓的欲望。人们会过得既轻松又充实。

过去想着“月收入十万日元就足够”的人,若获得十五万,便会因多出的五万日元而欢呼雀跃。若持续这样,他们一生都能生活在幸福喜悦之中。

若是月收入十五万日元的人整天想着过月收入百万的生活,每个月都因为“这也想买,那也想买,不过区区十五万能买些什么”而心生不满,这样他们的一生终将在不满之中度过。在佛陀的眼中,这是错误的,是完全被破坏了的活法。

所以我认为,设定最低限度是简单但重要的活法。因为这种活法有很大的可行性,所以我们若是理性地考虑问题,就必须认真思索,设定好这个最低限度。

能够吃饱就很快乐

食物的最低限度

下面我再来说一说在家时的衣、食、住、药。

首先是食物。

就如同我之前说的,出家时所说的“食”是指“日食一餐”这个最低限度。但是,对于在家人的情况,释迦牟尼没有一一严格要求。在家的规定只是根据出家的规定推导而来的。

饭只吃刚好饱

对于在家的人,饭吃多少才是正好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人们每天劳动之后新陈代谢的情况,然后确定必需的摄入量。这样做才对吧!

一般而言,成年男性一天必须摄取两千五百卡路里的热量,但实际上的摄入量还是因人而异的。

大家想象一下汽车的耗油情况吧。同样是走一百公里,并不是每辆车所耗费的汽油量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制造商生产的同一款汽车,由于组装上的工艺不同,每辆车之间也都会有细微的差别。

我们人的身体与汽车一样,需要多少“汽油”也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吃一个饭团能撑八个小时,有些人吃了之后一个小时肚子又饿了。而且,摄入量的多少也与那个人的年龄有关,孩子如果吃得少,生长发育就会放缓甚至停止。

我希望大家绝不依靠感情,而依靠知识去明白这个道理。有些新陈代谢功能很强的人想减肥,便每天只吃很少的东西,结果可能会得病。

此外,每人每天的劳动总量不同,食量当然也会各不相同。今天做得多,就多吃一点。若一整天在家无所事事,那么少吃一顿也无大碍。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考虑这个“正好”的问题,并加以控制使生活变得平衡。

切不可为食物行恶事

即使是为了吃到适量的饭,也不能据此理由做恶事;即使饭菜量已经减少到勉强不影响身体健康,我们也绝不能以此为依据做恶事。进入自己身体的东西,必须是遵循正道来获得。

即使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或者家人吃饱肚子,也不能开做恶事的先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家人,所以做了坏事也是被逼无奈!”这种解释在佛教中不能被认可。即使由于生活窘迫,没钱买吃的,这样下去会营养不良,必死无疑的情况下,也绝不能做偷窃的勾当。

即使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即使有营养不足的危险,也必须遵循正道。佛陀不认可任何恶行。

这里有一件事,我希望大家能理解。如果一个饱受饥饿之苦的人偷了我的食物,我也不会去责备他!因为我本人是怀着一种给他食物的想法的。但是,这还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并不代表我认同那个人的行为。若是认同了那种行为,那么“没钱了大家都去偷吧”这样的道理也都说得通了。很明显,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无法成立。给没有钱的人一些钱物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是任何人都没有抢夺他人财物的权利。所以,如果别人不给自己,我们也不能强取豪夺。

例如,自己肚子饿的时候,恰巧旁边的人手里有一个饭团。但是他已经吃饱了,正想把这个饭团扔掉。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趁着他聊天不注意时便自作主张。记住,不论自己有多饿,不论身边的人是不是真的准备扔掉手中的饭团,我们都不能偷走这个饭团。

但是如果那个人说“如果你肚子饿的话就请吃吧”,那你就可以拿来吃了。这才是遵循正道。另外,如果那个人已经把饭团弃于一旁,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对那个饭团的所有权。这时候我们把饭团捡来吃也是可以的。

但是,在那个人丢弃饭团之前,我们都不能拿走饭团。即使会死,也绝不能行恶事,佛教禁止行恶事。

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活得更轻松一些

看到上述如此严格的教义之后,可能会有人觉得“佛教的活法根本不轻松”。但是我认为,若是能遵循佛教的活法,可以活得比任何人都轻松快乐。

只是,佛陀并不是教人“要轻松地活”,而只是教人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断精进努力”。因为,成天只想着轻松生活的人最后都可能成为懒汉。所以,佛教之中对于“莫求人施舍自己物品,因为这不是正道”以及“没有食物时,要忍饥挨饿,没有办法”等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但是,事实上大家不用太担心。因为严守正道与守护道德的人不会行恶事。此外,若是每个人都能依照正道来行事,便不会有饥饿这种事情发生了。释迦牟尼曾说过:“守‘法’之人,由‘法’来守护!”严格践行正道的人,正道也同样会守护他。

为了让自己活得不脱离正道,有一个“我要活得正确”这样的觉悟是非常必要的。有了不论面对什么诱惑,都不能把我从正道上拉开的觉悟,“正道”便会自然而然地守护你,从此以后你的人生就不会再有危险。

“正道”就是佛陀的教诲

在此,我要先解释一下“正道”这个词语。

这个词语在佛教上则是“释迦牟尼祖师所传授的教诲”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在佛教中谈论到释迦牟尼所传授的教诲,里面都包含着“正确的教诲、无误的言说、普遍的真理、道德的方式与不造恶业的活法”等含义。这些都是经常提及的概念。

吃太多就是偏离“食的正道”

人无论如何都离不开“食”,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食的正道”。若是我们这样做了,便会把不可或缺的食物变成无用之物。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早餐会与午餐会便是无用之物。虽然是同一时间完成两件事,看上去效率很高,但若是注意力集中在会议上的话,便会分心而不能好好吃饭;反之,若是注意力集中在吃饭这件事上,便不能专心开会,反而会拖后腿。因此,实际的效率可能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高。政要们因为没有时间,所以大多选择与别国的政治家边用餐边开会。因为一直都是如此,所以政要之间召开的国际会议或国际调停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有人被食物诱惑继而被利用的情形发生。政治家们或是商人们常常会算计,如何利用食物让自己在交谈中处于主动地位。比如说,某国总统最喜欢的食物是蟹类料理,那么他国政要就要为他准备最高级的蟹类料理,趁着他大快朵颐之时一口气将话题推进。日本政要通常对这样的策略毫无抵抗力,这样就会在国际会议中失去主动。

但日本天皇并没有被食物所诱惑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天皇不参政,即使到了外国也不会带有政治目的,只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而努力。相反,首相、大臣及议员们就很有可能受到影响。晚餐会等,在我看来,也并非是为了摄取营养而举办的聚会。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很明显这些也是没用的东西。

那么,所谓晚餐会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晚餐会不过是自我炫耀、骄傲自大、徒劳浪费,或者是情感与欲望的陷阱,获得刺激兴奋感受的机会,给邪恶行为制造可乘之机,让别人背上人情债等,这些才是它的本质。为了这些目的,才有了晚餐会的举办。无论多么盛大的晚餐会,在我看来目的都只有这些,所以是无用之物。

饮食过量不会幸福

于是,我又必须要问到下面这个问题了:“你只是为了避免死亡而吃饭吗?”

这个问题必须认真考虑。也就是说,你现在吃的东西,不吃就会活不了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吃确实活不了,那就是正道。比方说,一个人一整天都没吃东西了,那就必须得吃。好好考虑自己的年龄层次、劳动量与新陈代谢的程度,每次都吃正好适量的食物才是正道。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吃也还能活下去,那就是邪道了。比如说,某人刚吃午饭,又马上吃了一个大冰激凌。不吃这个冰激凌,你会死吗?不是吧?那只是你为了额外享乐而做的事情而已。这样一来,便意味着你进入了无用之物的世界。

释迦牟尼曾说过:“邪道便是罪过之道。”这一点规定非常严格。许多人吃过午饭之后还吃蛋糕或者冻糕,看似没有恶业,实际上已经对自己的身体做了多余的事情。不是为了避免死亡而吃食物,这便是偏离“食的正道”,也就是邪道。邪道即恶道。虽说吃区区一个冻糕并不能算是什么恶业,但若是按照必要性来考虑的话,这也已经属于恶业的范畴了。

笃信佛祖,戒掉饭后吃冻糕的人会幸福吗?当然幸福!这样的人会生病吗?当然不会!这样的人钱会不够用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人是守“法”的。

美食节目诱使人们饮食过量

世间众人所受诸苦,皆因他们偏离“食的正道”而起。

世界各国之中,数日本集中了最多的料理美食家。每天人们看电视时,都能看到不同的料理美食家轮番上电视节目,教大家各种料理的做法。还有一些节目,内容就是在一些地方吃个不停。说是个旅游节目,其实就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

按照他们的吃法,一天吃了不下四五顿饭。我看了这些节目,心情很不好。这种流着口水,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节目,本身就是邪道。

所以我边看这类节目就会边考虑:

“只要吃了这个牛排,到了晚上肚子肯定还不饿。可是偏偏眼下不可能立即吃到牛排。”

因为摄制组花钱让人制作料理,不可能稍稍吃一下就结束拍摄。所以他们多半之前会花很多时间取材、整理,然后用一天的时间去编辑以便完成一期旅游节目。

但是,观众们都被欺骗了。“那家店在哪儿?世田谷?去吃不?”他们会怀着这样的想法,追随着电视节目的脚步搜寻美食,终于被拖入了“不必要”的世界之中。

礼节过多的饮食无法产生幸福感

另外,还有一些人满心想着要吃法国料理。

同类推荐
  • 读《鬼谷子》学生活

    读《鬼谷子》学生活

    如果考察古今历史,就可以知道: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就是做大众的先导。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做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事物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他们能精心策划各种事件的开头和结尾,洞察人们共同认可的道理,预见事物变化的征兆和形迹,从而掌握其关键之所在。所以,圣人在世界上作用是一样的,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并以此驾驭万物的。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因此,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明辨其中的来龙去脉和先后次序,并以此来衡量他人的权谋和才干,比较他们的才艺的长短。
  • 内向的力量

    内向的力量

    或许大家并不知道,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因为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内向优势,从而让自己在浮躁的社会里沉静下来,独立思考、富于创意,最终迈向成功。了解自己的性格,开放自己的人生,加强自己的钝感九提升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挖掘内向的力量,迎接成功的明天。
  •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

    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激励人心,催人上进的力量。他们成功的人生之路,能够激发我们更高的人生追求。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教训,能够使我们事半功倍。在成长之路上,天赋固然重要,但人生的磨炼、社会的感染、环境的熏陶,自身的努力等,都影响着人生智力的发展和才能的表现。人与人的天生智力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但随着后天的学习与培养,不同的人就表现出不同的才智,只有把这种才智积极地运用于实践和创造活动中,才能发挥神奇的作用,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社会财富。
  •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彷徨的时候,这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一句话指一个支点,让阅读者时时心有磐石和灵犀。本书从畅销杂志中选文,智慧,励志,给人正能量,一篇文,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耀读者的心。
  • 年轻人必知的160条处世老经验

    年轻人必知的160条处世老经验

    "做人和做事是年轻人的两大要务,无论是哪一项,都需要智慧的支撑。智慧的来源在哪里?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就是其中之一。精心选取的160个生动鲜活的事例,真实地、细致入微地为您解读为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一套生存规则,全面透彻地向您揭示在复杂社会中欲获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另类规律,告诉您游刃于人性丛林的圆融之道、保全自我的糊涂之法、隐藏实力的韬晦之术、忍辱负重的屈伸之功、随机应变的变通之策、掌握好进退的分寸以及“以低就高”的曲线成功之路……同时,它们还将告诉您那些人生博弈里的制胜关键、弱势状态下的生存策略,以及职场、商场、人脉、爱情、婚姻等人生各个领域的潜智慧。"
热门推荐
  • 最强神话归来

    最强神话归来

    一个看似普通,只会打打游戏的宅男少年成为志愿者,参加了蓝星的保卫战,与星际大敌血色耀阳的战斗中。作为血色耀阳的实验品蓝星,似乎没有任何的翻盘机会,但这个少年竟然带着无限的可能出现了。看似普通少年,却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当最强神话在现实中登场归来,划开一道道迷障,这场战争又会何去何从。
  • 满城风雨看潮生

    满城风雨看潮生

    重生前谢潮生是谢家最尊贵的女儿,也是谢家唯一的女将军,那时谢风雨还只是谢家一个侍卫。谢家灭门之时他用生命护着她,却还是双双离世。重生后萧潮生改了姓氏,谢风雨却成了谢家的宗子。前世的谢家灰飞烟灭,作为陪葬品的谢潮生却始终未曾想得通是为什么。成了萧潮生的她却想要为了他找到那个原因。是为了谢家,却更是为了他。
  • 绝不放过你

    绝不放过你

    本书精选作者近年发表在《今古传奇故事版》、《山海经》、《百花故事》等刊物上的故事作品,作品针砭时弊、抨击邪恶,讴歌真善美,题材、类型多样,或轻松幽默,或辛酸感人。
  • 深蓝色梦影

    深蓝色梦影

    青春匆匆而过,留下的只是回忆。而在苏禾雨灿烂的青春记忆里,始终挥之不去的是一个眼神,那是属于自己最甜蜜的回忆。许蓝星,是她永远不想再接近,却也不想忘记的一个名字。青梅竹马的剧情,现实生活下淡淡的忧伤。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争吵,淡淡的分手后却是永恒的陌生。再见是再也不见!深情地回望只能在心底唤起忧伤,见面寒暄的话语,说出来却那么言不由衷。
  • 牧仙山传奇

    牧仙山传奇

    湖的彼岸有座妖山,山中鬼怪横行,靠近妖山的湖边更是蛟龙出没,天界遭受五百年之大劫,地府更是鬼门关失守,人间表面天下太平,实则和天界,地府一样四分五裂,群雄并起,三界之中究竟鹿死谁手,谁又能救三界黎民与水深火热之中……
  • 原来是竹马

    原来是竹马

    就因为一颗大白兔糖,他就把自己卖了,而且这一卖就是一辈子,无怨无悔,在以后的漫漫岁月中,每当想起,都是一段最美好的记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灵士

    战灵士

    简介:一个无穷没有极限的世界,一个拥有雷火双系的少年将要展开他与三大邪恶家族的斗争。他将会使整个战灵世界为之颤斗,成为这世界上最出色的战灵士。
  • 鹞鹰归来第二部之少年集结

    鹞鹰归来第二部之少年集结

    童心、俊一历尽艰险与天才少年们组团成功,开始和TheTop集团的战斗模式。
  • 晚眺

    晚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