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7000000024

第24章 贺州的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1)

族群认同是族群关系的重要一环。它是各族群在长期的临界互动后产生的_种对内对外的心理认同意识,是族群互动的实现。

一般来说,族群认同包含各族群的自我认同及族群间的互相认同。自我认同是基础,是条件,相互认同是自我认同的继续和延伸,先有自我认同,后有相互认同,族群间的相互认同是族群自我认同的最终表现形式。贺州的族群认同也表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一、族源认同

族源认同是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因素。这种认同也许是真实的,也许是后天拟构而成的,真正实在也好,后天拟构也罢,各族群最终将它铭刻在心,教之子孙,传之弥远。

1.灵凤村的族源认同

贺州市灵凤村的各族群在族源认同上大而言之,一是各土着族群都共认其祖宗发源地是湖南珠玑巷;[1]二是广府、客家族群来自今广东各地。其实,广府、客家客居族群也好,都人、本地人、铺门人等土着族群也罢,他们都是来自现今的广东,只是迁徙的时间有先有后.先来者由于时间长,与周围族群互动多,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作外部认同较深,而成为今日之土着族群,而后来者则固守先日之文化,与外部互动不多,程度不深,其认同也较为浅显,故而成为今日之客居群体。针对各具体族群情形则不尽一致。

郑姓都人是灵凤村的望族,人口近千人,约占全村的1/4。他们自认其最早的发祥地为湖南的珠玑巷,然后来到广西贺州沙田镇的沙田街,最后到达现今的平安寨,现今部分居住在老平安寨,部分居住在新平安寨,另一部分分布在今湴塘天井脑。据传,其先祖郑虎、郑龙、郑彪三兄弟从湖南南下,郑虎来到现今的平安寨,另两兄弟一去桂林,一去广州,现今广东怀集的坳寨仍有几千人。[2]由此可知其迁徙路线,且广东怀集是其进入广西的最后一站。另一说法是郑氏祖先迁移路线为河南郑州——湖南祁东、祁阳的珠玑巷——广西贺州沙田镇——平安寨,清乾隆时来,至今已是25代。其字辈大致是:郑贤彩——郑文扬……——郑志兰——郑光显——郑行宗——郑的祖——郑水华——郑启恩——郑土养——郑杰怀等。[3]由此可见,郑氏都人的族源认同是铭心刻骨的,但由于年代的久远,有些方面讹误相传是在所难免的,此其一。

其二,从其几次重修宗祠,打醮做斋,“寻遍湖南老家”等活动来看,其寻根意识极为强烈。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思想相对更为自由,族群自我认同有了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其自我认同意识也就更加强烈。

再看其他几个族群的族源认同意识。

吴姓长乐客家人自认其根在四川。据载,公元936年,其先祖宣公自四川经湖南至江西抚州临川石井,再从竹家山金斗巢到南丰到达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再至永定至龙岩至大甫;明洪武三年(1370年)自福建上杭河湖村进入广东,定居一段时间自广东程乡大立堡黄泥塘鲤子湖经丰顺至丰顺大堪洞凤寨十居(又名上吴墩)至汤田乡,最后到达贺州。[4]笔者有幸目睹其近年修好的近百万字的族谱,谱中对其各支系的源流详情备至。据谱中所载,灵凤吴氏长乐客家人于清咸丰年间(1857年左右)来到贺州,至今仅只6代,约150年左右历史。

以上事实证明:较郑氏都人而言,灵凤村长乐客家人的族源认同意识更强烈,且这种意识是深入各辈子孙中从而贯穿始终的。值得一提的是,所谓长乐客家人,说的是其族群以长乐音为其族内母语,从而也就表明其最强烈的族源认同意识为:福建长乐为其发祥之地。不管其始源地在哪里,其被世人认可的最终且最具历史意义的地点乃是福建长乐。灵凤村松木岭吴姓长乐客家人的谱牒中没有提及福建长乐,其故值得进一步探讨。

邹姓河源客家人的族源认同意识是:祖先原居广东三多竹(其址不详)至广东河源县至广西贺州莲塘,最后到达灵凤村松木岭。[5]“广东河源县”一下子就道出了河源客家人的来历,并且毫无偏差的流传至今。

与邹姓相比,黄姓河源客家人的族源认同更准确、更具体。他们认为其老祖公原在广东紫金河源市中正镇的三多竹,来此仅有一百多年历史。带领这一族群人来灵凤的是其十五世开基祖黄恒钦,祖妣陆氏。因当时广东人多、地少,搬来广西谋生,谋生方式是租田租地,地位低下。其族人说,甚至连他们现在的地基也是向郑姓买来的。[6]

蔡姓连滩客家人认为其祖先原籍福建漳州府,然后从广东连滩下维到达贺州。据老人说,其先祖蔡冯元、蔡冯昌、蔡冯模及蔡冯桑四兄弟于清光绪十八至十九年来到贺州灵凤松木岭,至今共七代,约一百五十年左右历史,其字辈为:冯——祖——赵——永——仲——燕等。[7]从其认同意识来看,连滩人以广东连滩作为其族群发祥地,福建漳州府由于地域遥远,时代久远,与连滩几无来往,故而差不多从记忆中淡忘,而不作认同了。

德庆人在灵凤人数较少,时间也不长。据报导,1921年左右,因为下面(指广东德庆)打仗,地方乱,为逃避战争而从德庆搬来,同来的除祖父刘水华外,还有父亲及两个姑姑,其中一人在逃难途中走失,至今杳无音讯。其祖父初来时在八步一景桥做布生意,祖父去世后才搬来灵凤的。[8]由于时间短德庆人的族源认同意识较强.与其他族群的互动也就较少。

公会河婆客家人认为其族群的最重要来源地是广西贺州的公会镇,从而以这一地名而名其族名其声,故这一族群自称或被他称为说公会话的公会人。其实,其族群的原始发源地并不在广西贺州公会。据调查,其族群是二百多年前从广东丰顺启程前往贺州的,其在贺州的落脚点是公会镇田富村合昌,1952年才来到灵凤松木岭。[9]

理所当然,信都人自认其代表性的族群发源地为信都芙蓉。其实,信都人的最早发源地也并非信都。据最有限的记忆,黄姓铺门人认为其阿公黄胜左是四百多年前从鹅塘栗木来到信都芙蓉的。据传,其祖先原先并不在信都,也不讲信都话,而讲土拐话(即都话),[10]在信都讨个老婆生下两仔,因阿公整年在外跑挑夫,不在家,后代就跟妈妈讲信都话。[11]

铺门人的族源认同与信都人有些类似。据报导,其祖先原来也在栗木鹅塘讲都话,分支后有一支来到郑姓老平安寨,再来到松木岭,后又逃荒流浪到铺门,在此结婚后又回到松木岭。铺门人因在栗木住的时间长,迁往湖南、广东、南京一带的人很多,故记不清其历史来源。[12]但从总体上看,铺门人认定铺门是其族群发源地,从其语言(铺门话),从其族称(铺门人)都能辨出其详。陈姓铺门人自言其祖先于二百多年前从广东上来,距今约有八代,迁徙路线为广东——广西铺门兴田——贺州灵凤凤鹅塘。[13]梁姓铺门人的族源认同意识更强也更具体。族中知名人士言,其凤鹅塘始祖名梁授伯,生圣富、驿远二子,先在广东怀集某一乡,然后迁往梁村乡,再经广西信都到鹅塘.最后定居于今灵凤凤鹅塘,距今约二百五十年左右历史,共十代.其字辈如下:授(齐)——圣(至)——仁——恩——善——述——继——先——泽——宪——章(文)。这是距今有据可考的。在此之前尚有十三代,名日:大庆才用余,积德万朝尚,京(经)任世,各辈名讳无从考证。[14]

梁氏铺门人来信都之前已有12代,且沿路迁徙经由广东怀集等地,但这些并未在大多数人记忆之中,只存于个别谱碟。其族内都能认同的是信都铺门这一地域,其族称(铺门人)其语言(铺门话)便是明证。族人也对其先祖梁世贵因在信都时守甘蔗,失手打死偷蔗人而逃往鹅塘,然后同陈姓结伴来到凤鹅塘之事耳熟能详。[15]

本地人以梁、陈等为大姓,其他还有何姓等,主要聚居在车田寨。松木岭何姓本地人认为其先祖最早定居在贺州厦良村点灯寨,再到马蜂(其址不详),经沙田至三加,在这里学校旁做鱼塘有了钱后,最后到达松木岭,因此地鱼塘好,买了塘,便住了下来,时间约在1955年。[16]陈、梁二姓本地人聚居在车田寨,占本寨总人数的99%。车田寨,顾名思义,言其古时用水车作为农田灌溉之生产方式。据老人回忆,其祖先是从湖广楚州(?)来的,在贺州厦良的点灯寨只住一代就搬来车田寨,时间两姓不一。[17]具体而言,陈姓本地报导人言其太公是从湖南的珍珠巷(应为湖广的珠玑巷)来。老祖公时因为人太少,怕陈姓失传,便从珍珠巷(珠玑巷)买一姓毛的小孩作为养子,后改姓陈,繁衍至今。据记载,陈氏子孙起名无辈分,推算起来至今共有七代,约一百七十年左右历史,其祖先约于清道光年间迁来。[18]梁姓本地人自认其始祖梁启远是从湖南(湖广)珠玑巷来到贺州厦良点灯寨的。到点灯寨后生下四个儿子,分四房(一说六个儿子,分六房),其中三个在点灯寨;另一个名叫梁雄强,来到现今的车田寨。在点灯寨时讲九都话,来车田寨后则改讲本地话。据老人回忆,其字辈除现有的裕——泰——彩——廷——帮——鼎——雄——启几代外,前面尚有几辈不可知晓,估计共约十二三代,三百年左右历史。[19]从其“来(灵凤)时开荒,自开得自种”来看,梁姓本地人应为土着族群。同样是本地族群,同样居住在灵风车田寨同一地域,陈、梁二姓有着诸多差异,互不认同,个中缘由,值得进一步探讨。但总的说来,本地人以“本地”这一地域作为族源认同的终极指标。

2.三加村的族源认同

三加村的族群可划分为客家人和都人,其中客家人又可以再分为长乐、河源客家人两个族群。村内族群着姓主要有黄姓、蓝姓、李姓及曾姓,前三者为客家人,后者为都人。各族群在来源上又是怎样作自我认同的呢?

(1)黄姓。三加村最大的姓氏是黄姓,全部是客家人,除三加寨的旧屋、新屋、油榨下、下糖寮几个聚落全部为黄姓外,苏茅坪、东木园均有黄姓散居。

关于黄姓来历,碑石立于贺州市沙田镇民田村应昌公祠内。嘉庆十一年丙寅岁冬月镌《应昌祠遗碑志》说:

“忆我祖生原籍广东嘉兴州兴宁县,世居南厢水口中堡福头角。我祖庚龙公生我父兄弟三人,父居长日子煌,叔子华、子乾,而用权独往西蜀遂府乾维县赖陂乡,衣食颇饶。而我父壬申生,母蓝氏,岁亦同庚,生我兄弟四人,顾后躯育之恩,愧无以报。予居长日兴财,弟兴忠、兴洪、兴旺,俱成家室。时父命飧食,家中清淡。增值年富力强,遂有志游心乐志迁居。每见故乡人稠地窄,非子孙久远之谋,故常托业贸易,遍历江西、湖广、四川等处,多不如意。适闻粤西土旷人稀,风淳俗厚,即于乾隆年间携眷诣广西平乐府贺县芳林乡,获乎安身之所。”

其认同意识十分明显。

三加村另一支黄姓其最先迁到贺县的黄兴瑶,与黄兴财为共祖父之堂兄弟。黄兴瑶在黄兴财迁居贺县创业成功后亦追随而来。1983年重修的三加村新屋《黄氏族谱》记载:

“十三世祖子华公,乃庚龙公之次子也。仍在广东兴宁中堡。妣李老孺人。夫妇殁后,葬子广东原籍。公生三子,长子兴端公,迁居四川,次子兴玉,居原籍(绝祀)。潢(晚)子兴口公移居贺县三加寨创基业。十四世祖兴口公乃子华公晚男也。公兄弟三人,长兄兴端,移居西蜀,公曾亲至其地探望。以尽同胞骨肉之情,二兄兴玉公仍居广东原籍(绝嗣),其时公为主祀,并置祀田,以系数代祖墓,妣彭氏生一子,名恒珍未满月,彭氏故,公不再娶。综观公之孝友意笃,夫妇情深,盖天性然也。至恒珍公成立函为娶妇,遂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卒。恒珍公夫妇由广东兴宁中堡迁于广西贺县三嘉寨创业为本支之开基祖也。”

(2)蓝姓。蓝姓为三加村第二大姓氏,居住在东木园,亦为客家人。据道光四年甲申仲冬谷旦蓝斗南撰《蓝氏族谱》说:蓝氏祖先“原籍广东兴宁县埔头坝,于嘉庆壬申岁,立意迁移。二子早逝(逝)。惟携孙媳七人(即国俊公等)自东往西,不幸天不假寿,卒于中途。斯时也,俊公等少年处此作客他乡,举目无产,就地而殡(葬于五斗)。俊公兄弟始至广西贺县芳林乡东木园村以居住焉。”

(3)李姓。李姓为讲河源声的客家人,居住在苏茅坪,现约有三百余人。《李氏族谱》记载:“第十六世海公自广东惠州府河源县南湖坝率子媳迁于广西平乐府贺邑芳林南阳坪建宅居住(壬山丙向)。公乃西粤开基祖也,葬南阳坪屋。”现已传至26世,共10代人。其迁来约200年。从李氏老祖婆为道光六年所立推测,李氏迁往贺邑大约在清乾隆年中后期。

(4)曾姓。三加村中只有萝卜滩的曾姓不是讲客家话的。他们讲的话与厦良的八都话有些差异,也不完全与九都话相同,故有人认为他们讲的话是“八都半”。村中的许多人,都说不知道他们讲的到底是什么话。关于他们的来源,其祖先曾君义的墓碑是这样记载的: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教育,终究是成就生命的事业,是成就人的事业,除了知识与考试,应该让每个孩子学会体验美好、学会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学会思考……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而为人的自豪与幸福。”本书是一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人生体验的基层教研室主任,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记录自己童年以及教书、读书、旅行、与友人交会、沉潜思考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生发的对教育与人生的一些独有的思考和体悟。本书并非完全从教育的单一视角切入,而是从生命成长的宽度、从生命体验的高度,来思考教育到底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
  • 立德树人:一位大学党委书记的思与行

    立德树人:一位大学党委书记的思与行

    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关键时期。深入探索高教发展规律,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不仅成为知识的高地、人才的高地、创新的高地,而且成为精神的高地,成为追求真、善、美的殿堂,从而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切实担当起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本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重大课题,做了大量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针对加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开展了具体实践,并总结了相应的发展规律和宝贵经验。
  • 社会热点解读:2017

    社会热点解读:2017

    本书立足于最近几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展现2017年中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力的各种现象,力图发掘社会生活中的正在发生的的深刻变化与革新,以期在对比过往的同时,把握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向。作者均来自于高校老师,文笔干练,论述具有穿透力,知识性强。
  •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下)

    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下)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学校学生与课外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学生与课外的规范化管理(上)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热门推荐
  • 封烬之与灵尘埃

    封烬之与灵尘埃

    你的前途是星辰大海,但我却把你推入深渊。谢谢你。Withyourlife,formyfuture.
  • 天价二婚:总裁,别撩我

    天价二婚:总裁,别撩我

    宋谨,陆家的禁忌,商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心狠手辣,只手遮天。夏莳光一直警告自己不要靠近这个迷一样的危险男子,却又在他布下的温柔陷阱里步步沉沦。她失意潦倒,他寸步不离。她心有所属,他满腔柔情。她惶恐逃避,他霸道逼进,直至她避无可避。某晚,夏莳光被堵在储物间里,双手抵在他胸膛上,一脸惊慌:“你敢乱来,宋谨,我是你弟弟的老婆。”“哦?那你怎么解释昨晚的事情?我‘亲爱的’弟媳。”宋谨捏住她的下巴,笑得邪魅,眼里除了占有便是势在必得。她脸红,愤愤咬牙:“我醉了,什么都不记得。”“不记得?很好,我就帮‘弟媳’你好好回忆,回忆。”话落,宋谨俯身将她的抗议全都吞进了肚子里。
  • 西方上兵

    西方上兵

    故事背景黄巾之乱到三国归晋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约70年,是一部以武侠江湖为主题的三国时期小说。各种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纷呈迭起,仗剑游走江湖的名士侠隐和对现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三国政权更是在这个合纵连横的大时代中悉数登场。
  •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生意就是买和卖,做得好与坏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和金钱,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花费心思去琢磨对方的心思,因为买、卖是两种不同的学问。本书以专业的营销学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为读者解读生意场上的行业规则、行业禁忌,将营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做生意。
  • 穿越之追溯光年

    穿越之追溯光年

    莫名其妙的穿越,一穿来就死了?祈言,你的眼睛看见的就一定是真的吗,来自上古神器【千萦】的纠缠,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揭开封印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 诸界玉虹衣

    诸界玉虹衣

    至尊玉宿主:玉虹衣性别:女天赋:倾世无双心法(纯):蓬莱轻功(轻):临江仙武学(霸):太阴素手神兵(生):双生剑伞,神技1:芳华一瞬-杀生;神技2:醉墨重生-回生看着自己的系统界面,玉虹衣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行走诸天万界变身女侠或女魔头的故事。。。(啊,简介好难写啊!)
  • 还生之痛苦女王

    还生之痛苦女王

    九幽之下,万魂鬼骷,死人的聚集地!一条让死人疯狂的规定,亡灵为了还阳不惜灰飞烟灭力闯十九层地狱!佟雨薇,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子,同样为了还阳,踏上了还阳之路,摆在她面前的是万千鬼魂、幽灵等等凶残恐怖的恶魔!她究竟该怎样面对?地狱绝境,谁能闯过十九层地狱?从而还生?
  • 快穿攻略:boss带我飞

    快穿攻略:boss带我飞

    高难度快穿!每次女主的任务都难得不可思议。要不穿成充为军妓的官家小姐想洗冤,要不穿成亡国公主想复国,要不穿成敌国细作想成红颜祸水,要不穿成女乞丐却妄想被圣上收为义女……苍天啊,能不能给个轻松点的任务?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豪门蜜宠:宫少,别闹!

    豪门蜜宠:宫少,别闹!

    他是暗夜帝王,邪肆俊美却也危险无比;她是刚入社会,励志惩恶扬善的实习小警花;性格如此迥异的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一定要做!”某女怒,“嗯”某男淡定,“你同意了?”某女笑逐颜开……呃,只是那那双在她身上不规矩的大手是咋回事?于是某女的愤怒值又飙升到的了一个高度“你到底让不让做?”“老婆,别急,老公正在做”某男一脸淡定的做着羞羞事。某女顿时垮了脸,是做任务,做任务好吗?为嘛做着做着就爱爱了?一夜欺压过后,某女开启了反抗模式,而结果却是各种的……惨不忍睹!于是乎,某女经过惨烈的教训明白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惹谁都OK就是别惹闷骚腹黑的大尾巴狼!
  • 初见钟情于

    初见钟情于

    『短篇小说』江城清冷矜贵的苏家少爷,从小到大的淡漠,不近女色,对任何贴过来的女人要么冷冷拒绝,要么视而不见。有人就问他:“苏少,您为什么不喜欢接触女生?”被询问的苏少爷眸光温柔,语气缱绻:“我心里有个女孩,是我的小青梅,自儿时遇见,就不想再看其他女孩了,我怕她吃醋。”于是,江城的人都知道,苏家少爷有个小青梅,人美声音软。有一天,苏少爷带着自家的小青梅接受媒体采访,有媒体问:“苏太太,您和苏少谁在家里的地位高?”某小青梅看了他一眼,慢慢的说:“我一般都听他的。”苏大少爷笑着说:“我一般都是按我媳妇的话执行,她说什么我做什么。”于是,全江城的人又知道,苏少宠妻如命,整个江城的人都说,那个小青梅好福气。可苏少只是笑笑,不予回答。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自那个午后,他遇见她,便是此生最大的幸运。【甜文,温馨淡雅,全文无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