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0500000068

第68章 处世智慧(1)

如果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愿意并且能够做到眼光远大、容忍别人的话,那我们会发现获益匪浅,否则目光短浅会使我们蒙受损失和伤害,而不能容忍异己会使我们陷入争论和口角当中。

Δ以他人为鉴

人在承受自己的体重时是毫无感觉的,但是如果有其他物体负荷在自己身上,那它的重量立刻就会被感觉到了。同样地,人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但别人的短处和恶习却尽收眼底。上帝这样安排是别有用意的:他人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面明镜,从中我们可以照出自己本性之中那些恶劣、粗俗、毫无教养、可厌的种种恶习。只是,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却是狗对着自己的影子狂吼的惯例,实际上他看见的是他自己,而非他所想象的是另外一只狗。

如果说我们会被他人的看法所影响的话,那只会在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上表现出来,而且还得要是我们跟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或者是我们不得不跟他们打交道的情况之下。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完全是仰仗整个社会,我们才得以在文明的状态下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不管怎样,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他人愿意跟我们交往,也要靠我们能让他们信赖。这样看,尽管他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并不会直接或者是立刻影响到我们,但在间接上却对我们关系重大。

Δ尊重长者

我们之所以要敬重老人,是因为老人在其一生中已经明明白白地显示了他是否具有荣誉;而年轻人只是被假定具有荣誉,他还尚未通过这一考验。活得长久(有些低等动物照样也活得久,有的甚至活得更久)和经验丰富(只是更加熟悉这世界),都不足以对年轻人应该敬重老人的原因做出说明。假如只是活得长久,我们需要对老人有所体谅,因为他们的身体衰弱,但却并不需要敬重。显然,苍苍白发总会使人不由得产生敬意——这种敬意是真正内在的和发自本能的。皱纹只是说明年老的一种更可靠的表象,但却不能激发敬意:我们很少从人家嘴里听到“皱纹可敬”,不过“白发可敬”却是很常用的。

Δ荣誉与侮辱

“遭人侮辱为耻辱,侮辱他人乃光荣。”我来举个例子吧。我的对手站在自己一方说的是实话,而且正确有理。不过这并不妨事。只要我对他进行侮辱,公正和荣誉马上就会从他身边离开,转到我这一方;而要夺回公正和荣誉,他只能还以粗暴。在公正和荣誉被夺回之前,他是失去它们的,而且所采用的手段也并不公正合理。这样来看待荣誉,粗鲁就能取代一切,而且其重要性甚于其他一切。最粗鲁的总是正确的一方。我们还能有别的要求吗?无论某人是多么愚蠢、下流或卑劣,只要他采取粗鲁手段,那么他的一切错误都可原谅和合法化。

若是你害怕有什么不好的后果,或者没法确定挑衅人是否尊奉武士之道,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胜人一筹”。其具体做法是:对方粗鲁你更粗鲁;要是侮辱没有效果,你可以动手,使我们在挽救荣誉中掀起高潮。比如说,对方打你一耳光,你可以拿起棍子还击;如果人家用棍子,你就上马鞭;向对方吐口水是最高明的一招,这是某些人建议的。如果这些通通都不管用,那你就一定要让对方见红。

无论在什么讨论或谈话中,如果另一人表现得比我们更有知识、更热爱真理、判断力更为健全、更为了解事物,或者他在整体上所体现出来的理智气质,令得我们黯然无光,那我们只需对他进行污辱或攻击,马上就可以使自己的浅薄和对方的优越都消失殆尽,而且我们反而会显得比他优越。原因就是任何辩论都比不上粗鲁,理智的光芒全部被它所掩盖。要是对方对我们的攻击模式不太喜欢,没有更加粗鲁地还手的话,那我们就能保持“胜人一筹”,胜利者仍然是我们。荣誉属于我们这一方,什么真理、知识、理解、才智、机灵都得闪得远远的,让全能的傲慢大显其威。

Δ苏格拉底和克莱特斯

时常有人在讨论会之后,对苏格拉底动粗,他总是淡然承受。比如说有一次,他被人踢了一脚,而他对于侮辱的忍耐程度之高,令他的一个朋友大为吃惊。苏格拉底说:“有一头驴子踢我,难道你认为我应该对它表示憎恨吗?”还有一次,有人问他:“那家伙不是在辱骂你、侮辱你吗?”他回答说:“你错了,他的话并不是针对我而言。”

有一次,著名的哲学家克莱特斯(Crates),被音乐家尼可德罗姆斯扇了一记耳光,他的脸变得肿胀,又黑又紫,于是他就在额头贴上标记:“这是尼可德罗姆斯打伤的”,使得这位笛手大失颜面,因为他竟然敢对这位在雅典赫赫有名的哲学大师下重手。戴奥基尼斯(Dopgenes)在写给美莱西普斯(Melesippus)的一封信中,告诉我们,雅典一位醉酒的年轻人打了他,不过他补充说只是一件小事。塞尼加说:“聪明人挨打了,应该怎么办?卡托(Dato)被人打了一巴掌,他既没有生气,也不想对这种侮辱进行报复,甚至于连手都不想还,他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对其不予理睬。”

Δ每个人的位置

如若不能远离人群,对每个人我们都不应该断然弃绝,因为任何人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其应有的地位,无论他是多么邪恶、可鄙或可笑。我们必须接受他,当他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事实是不会改变的,因为那是一条永恒的基本原则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当情况恶劣时,我们应该将恶魔梅费斯托斐兹说的话记住:世上总有愚人和恶徒(见歌德著《浮士德》卷1)。假使我们不这么做,那就有违公正,无异于与我们所弃绝之人做一番生死对决。任何人都不能令自己的独特个性、道义性格、智慧能力,以及自己的脾气或体形得以改变。要是我们对别人处处挑剔,那毫无疑问,他们都会被迫成为我们的死对头,因为我们实际上是在给别人开出条件:他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个条件根本不可能做到,因为他的性格不允许。

Δ容忍异己

假如我们要与他人共同生活,那就必须允许任何人都有按照自身性格生存的权利,不管他的性格怎样。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的,是善用他的性格,当然要采用其本性所许可的方式,而非寄希望于他的个性有所改变,或是直接对人家性格的缺陷进行指责。这也就是格言“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真实内涵。不过这话虽然含有至理,要做到却极为困难。一个人若能够永远避免同若干人打交道,那么他将快乐无比。

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倘若我们愿意并且能够做到两点:一是放眼前途,一是容忍异己,那我们将会获益匪浅。前者令我们免受损失和伤害,后者令我们远离争论和口角。

我们可以通过用无生命的物体来练习我们的忍耐力,以提高容忍他人的艺术。对于我们的肆意所为,那些无生命的物体,由于其某种机械的或一般物理上的必然性,会对此做出坚决对抗——这种形式的忍耐力我们每天都需要。通过此种方式所获得的容忍力,在与人交往时经常可以得到应用。对于他人的反对,我们从此会变得习惯,不管是在哪遇到,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别人的性格使然。由于丝毫不变的必然律,他们的性格蓄意要对我们进行反对,这就与无生命物体对我们做出抵抗的情况毫无二致。对别人的行为感到气愤是愚蠢之举,就跟冲着滚到我们面前的石头发火差不多。“我不要改变他们,我要善用他们。”这是我们对于很多人所能提供的最明智的想法。

Δ排斥与共鸣

一旦两个人开始交谈,他们马上就能感觉到彼此在思想和性情上的相同或相异之处,每一个细节都能有所体现,人们往往对如此容易和快速地就能感觉到表现得异常惊讶。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一起谈话,哪怕是讨论无关紧要的话题,或者话题与双方都没有真正的利害关系,但是任何一方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多少令对方不快,很多时候简直会使对方极度厌恶;而另一方面,性格相似的人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共鸣。假如他们就像由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那他们交往后有望达成完全和谐或一致。

Δ两个坏蛋或两个傻瓜

为了实现某一具体目标,一大群人组成了一个团体。假设其中有两个坏蛋,那这两个人就好像佩戴了相同的徽章一样,立刻就能将对方认出来,而且马上就会在一起密谋诡计。同样地,你可以试想一下,在一大群异常明智聪慧的人(当然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里,只有两个傻瓜混迹其中。由于同情心的驱使,这两个人一定会聚集到一起,并且暗自高兴不已,他们都认为在一大群人之中,至少发现了一个跟自己一样聪明的人。我们可以对这两个人进行观察,特别是假如他们在操守和智慧上都低人一筹,他们如何在初次见面就认出对方,如何迫切地想结为至交,如何亲热和高兴地跑去同对方打招呼,就好像他们以前就是老朋友。这些情景的确值得一看——其动人的程度,甚至有可能会诱导我们接受佛教关于轮回的说法,认为他们在前世就已经认识了。

Δ一致的心情

两个人的心境完全一样,是很难看到的。我们的生活状况、职业、环境、健康、个人偶尔的思绪等等,都会影响我们心境的变化。这些不同使两个性情最为投契的人之间,也会产生不和。要能够随时对此做出必须的校正,使这种扰乱力去除,并且将一致温度那样的要素引进来,这将是一项涉及到高度教养的成就。从一致心情对于一大群人的影响上,我们极易测定一致心情对导致亲密友谊的相关程度。比如说,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假使出现某一客体性的有关事物,无论是什么,共同的危险或希望也好,某个好消息、某种奇观也好,一出戏曲、一首音乐也好,或其他任何类似的东西,那些能够以相似的方式影响他们的事物,你就会发现他们都会倾心于某一想法的相互表达、某种由衷地关心的表露。一种共有的愉快感受在他们之间存在。那些使他们的注意力为之吸引的有关事物,克服了一切隐私的和个人的兴趣之后,产生了心情上的一致。

我们在各个社会都可见到,因为有关人士一时的心情不同而引起的不和睦。这类不和睦还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我们的记忆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都会加以理想化,有时甚至使它完全改观——之所以会有这种改变,是因为对于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我们无法全部记得。从这一点来说,记忆力跟照相机的透镜很像,会缩小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所以才会创制出远远精致于原来景色的图像。对于一般人来讲,无法相聚总是可以获得几分这样的好处,虽然完成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不过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马上就开始进行的。明智的做法是,一定要过一段时间再去探望新朋旧友。这时,你的记忆已经开始理想化了,当你再次见到他们时,你就会发觉这一点。

Δ无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无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我来解释解释这句话吧:

你在他人之中所能看到的,仅仅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范围之内。你自身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地决定了你了解别人的程度。倘若我们的智慧很低,那他人的智慧力,就算是最高超的那一类,也不会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除了他个性之中最卑劣的那一面之外——换句话说,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东西,除了其人格和个性中存有缺点的那些部分。我们对于他的整个评价仅限于其缺点,对我们来说,他的比较高超的才智是不存在的,就好像盲人与色彩的关系一样。

Δ委屈自己

与人交往就要牵涉到一个“拉低”自己的过程。在两人相见时,如果某个品质仅是其中一个人所具有,而另一个人却缺乏,那这个品质不会发生作用。前者必然遭受的损失,并不会被另一人所察觉。

世人大多是如此世俗、低劣和平庸,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暂时使自己变得平庸,否则便无法与之交流。下面有句话,你会充分欣赏它的真实和妥当性:有时做人需要委屈自己,某些人与你交往的惟一接触点,就是你性格中最不喜欢的那部分。如果不用跟他们交往,那将是莫大的幸事。很快你就会明白一点,对付愚人的方法,同时也是惟一能显现出你的智力的方法,就是不跟他们来往。这就是说,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时常会感觉自己很像一个擅长跳舞的人应邀参加舞会,但是到场之后,却发现所有人都是跛子,那我们到底该跟谁跳舞呢?

Δ爱与敬意

拉劳士福古曾经说过一句话,令人深思:同一个人,我们很难同时对他又崇敬又热爱。倘若此话可信,那我们对于世人所可能要求的,就只能在敬与爱之间进行选择。

人们不会轻易敬重他人,也正由于如此,敬意大多是隐藏着的。故而,“敬”比爱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因为“敬”关系到个人价值。而“爱”就不能直接这么说,其性质是主观的,“敬”的性质却是客观的。说实在的,与受到敬重相比,被爱更为实惠。

人们的爱总是自私的,虽然爱的方式不同。我们并不总以他们用来获得爱的手段而感到自豪。我们要获得他人的爱意,是对于他人的智力和善意,不做出过分的要求。但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真心诚意,不带任何伪装——不能仅仅是出于容忍,容忍说到底只能算是一种轻视。这令我们想起艾尔维修的一句体察入微的话:我们通常可以从能够令我们欣喜的那些才智中,准确地估计出我们所拥有的才智的分量。以此为前提,很容易得出结论。

英译者注:艾尔维修(1715-1771)是叔本华敬重的一位法国哲学家,其主要著作《论机智》,由于对唯物观点明确推崇,当时出版就曾引起热烈的兴趣和反对。

Δ正确的见解

不论是在公众场合、或在社团、或在书中,有什么不当的意见发表了,并且被大众所接受——不管怎样,并未受到批驳——我们都没有理由失望,或者认为事情到此终结。为了使自己心安,我们应该这样想:有关问题会在以后被人所注意;会有新的看法加上去;会有人对该问题进行质疑、深思、讨论,并且最后通常会得出正确结论。经过一段时期之后(时间的长短似乎要视困难程度而定),大家都会了解那些早就被明眼人看出的答案。

Δ适当的藐视

人们跟孩子差不多,你要是对他们宠爱,他们就会调皮不已。所以,我们不能纵容每个人,或是对其都宽宏大量。一般说来,你不把钱借给某人不会使一个朋友丧失,你把钱借给他反倒有可能失去这个朋友。同样地,我们会由于举止有些高傲和粗心,立刻就使朋友与自己疏远;可要是我们对人极为和蔼殷勤,对方就常会变得傲慢而令人难以忍受,终致分手。

同类推荐
  • 成功科学心理

    成功科学心理

    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科学与价值理论,本书在马斯洛著作《科学心理学》和《存在心理学探索》的基础上,根据一般阅读习惯,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科学价值的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当然,马斯洛的整个思想非常博大精深,本书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如有不正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相信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并能很好地指导自己的动机与行为,指导自己的认识与创造,指导自己的科学与心理,指导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交际经商厚灰学

    交际经商厚灰学

    无论是交际还是经商,历来都有已被大家默认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就是“厚灰学”的用武之地。比如,“人脉即财脉”早就是大家认可的真理了,商场上的生意人谁没几个互相帮衬的朋友?有人说“做生意就是做关系”,这其中的关系不只包括与朋友的关系,还包括与顾客、下属,甚至是与对手的关系。只有与更多的人保持和谐,生意才能财源滚滚。除了和气生财,防范之心也不可无,毕竟商场如战场,虽没有硝烟,却是一样的残酷。
  •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言”是老祖宗用鲜血和脑浆写下来的忠告。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为什么他们会落得如此境地?究其原因,还是对老祖宗留下来的处世之道悟得不深。有句常常在我们耳边响起的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们经过的事多,走过的路多,接受过的历练多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深刻得多了。这些口耳相传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去领会。
  • 会说话好办事

    会说话好办事

    社会虽然错综复杂,人事虽然盘根错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透过纷繁的万象寻找到办成事的有效方法。只要会说话,这就是你成事的通行证。“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为《战国策》开卷之语。好口才不仅仅是语言的措辞,事件的描述,更多的是沟通艺术的融合,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驾驭整体形象的能力。会说话,你便能以少胜多,以弱敌强。扭转乾坤,以不变应万变。
  • 有出息成大器

    有出息成大器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迷茫、彷徨、困惑、孤单、挫折和泪水,也会体验到激情、信心、勇气、力量、憧憬和欢笑,就这样,我们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我们一路收获着、品味着成长的果实。青春的成长不需要“软垫”式的援助,因为这是阻止我们成长的绊脚石,只有把它踢开,我们才能真正体味到成长的甘苦。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这本启迪成长智慧的书籍认真阅读吧!
热门推荐
  • 那是你的记忆

    那是你的记忆

    十七岁的唐芊芊睡梦中穿越到了宋沂的高中时代,没想到温文尔雅的他在十七岁居然是个混混少年。唐芊芊在跟他经历种种事情后,和他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帮他追到了喜欢的人,也走上了正途。
  • 月圆之日的修车人

    月圆之日的修车人

    三年前丧生车祸的漂亮女孩,在毕业照上笑靥如花。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母亲,却要为杀死独生爱子的凶手做无罪辩护……世事难料,唯有人性向善,才能给予我们彼此的温暖;而保存在心底的那一点温暖,便是走出逆境的曙光和动力。这也是作者出这本故事专辑的初衷。
  • 我真不想成厨神啊

    我真不想成厨神啊

    穿越异界,竟以厨艺论英雄,想我堂堂国际新北方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 阿猪猪的小店

    阿猪猪的小店

    市面上,流通了一种雕刻着猪猪头像的金币...各种交易场合上,都有它的存在…它是人类法师随身必备品、精灵族酒馆的身份象征、是巨龙独一无二的珍宝,是矮人一族的铁匠铺诚信的代表…猪猪金币的兴起,标志着一个魔法文明的发展。一个名为“阿猪猪的小店”的势力,悄然在这片魔法大陆上崛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Nicomachean Ethics

    Nicomachean Ethic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她的咖啡不加糖

    她的咖啡不加糖

    关注九零后爱情与婚姻,婚姻里除了爱情,还有责任与担当。
  • 君思扣

    君思扣

    私生女的她不但没受尽欺辱,反而家人对她关怀备至。她却始终无法释怀自己的身份,家人的好就像是利剑,深深插在她的胸口上,这样的她竟然穿越来到了古代。在路上被人调戏不说,还被卖去妓院,她那连死的心,都有了。在生死关头的那一刻,她抓住了改写她一生,命运的男人……从此她不再孤寂……
  • 谜之印记

    谜之印记

    只因一个特殊的印记,他们聚在了一起,像是偶遇,又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未经世事的少年少女们,又是否能解开印记之谜?
  • 关于我想女装却变成美少女这档事

    关于我想女装却变成美少女这档事

    本来只是想普普通通来个女装而已,一觉醒来后却发现变成了真正的女孩子!怎么办?在线等!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