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5600000052

第52章 中医帝用康复方法(3)

(2)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施灸,以给施灸局部一个变量的刺激,一般每穴灸5-10min,至皮肤红晕为度。

(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反复旋转地施灸或向左右方向移动。以上方法一般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回旋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2.实按灸施灸时,先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数层布或纸,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在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以布6-7层包裹艾火褽于穴位或患处,若火熄灭,再点再褽。最常用的为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和虚寒证。

太乙神针的药物处方(《太乙神针心法》):艾绒三两,硫黄二钱,麝香、乳香、没药、松香、桂枝、杜仲、枳壳、皂角、细辛、川芎、独活、穿山甲、雄黄、白芷、全蝎各一钱。上药研成细末,和勻。以桑皮纸一张,宽约一尺见方,摊平,先取艾绒八钱,均勻铺在纸上,次取药末二钱,均勻掺在艾绒里,然后卷紧如爆竹状,再用木板搓捻卷紧,外用鸡蛋清涂抹,再糊上桑皮纸一层,两头留空一寸许,捻紧即成。

雷火神针的药物处方(《针灸大成》卷九):艾绒二两,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三钱,研为细末,加入麝香少许。其制法与太乙神针相同。

(三)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在针刺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cm的艾卷施灸,或在针尾上搓捏少许艾绒点燃施灸,直待燃尽,除去灰烬,每穴每次可施灸壮,施灸完毕再将针取出。此法是一种简而易行的针灸并用的方法,其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入体内,使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应用此法更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四)温灸器灸

温灸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有温灸盒、灸架和温灸筒等。

1.温灸盒灸将适量的艾绒置于灸盒的金属网上,点燃后将灸盒放于施灸部位灸治即可。适用于腹、腰等面积较大部位的治疗。

2.灸架灸将艾条点燃后,燃烧端插人灸架的顶孔中,对准选定穴位施灸,并用橡皮带给予固定,施灸完毕将剩余艾条插人灭火管中。适用于全身体表穴位的治疗。

3.温灸筒灸将适量的艾绒置于温灸筒内,点燃后盖上灸筒盖,执筒柄于患处施灸即可。

(五)其他灸法

又称非艾灸法,是指以艾绒以外的物品作为施灸材料的灸治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灯火灸又称灯草灸、灯草悴、打灯火、油捻灸,是民间沿用已久的简便灸法。取10-15cm长的灯心草或纸绳,蘸麻油或其他植物油,浸渍长3-4cm,燃火前用软棉纸吸去灯草上的浮油,以防止点火后油滴下烫伤皮肤,医者以拇、示二指捏住灯芯草上1/3处,即可点火,火焰不要过大,将点火一端向穴位移动,垂直接触穴位,动作快速,一触即离,灯心草随即发出清脆的“啪”响,火亦随之熄灭。如无爆悴之声可重复1次。灸后皮肤略有发黄,偶尔也会起小泡。此法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痄腮、喉蛾、吐泻、麻瘆、惊风等病证。

2.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它是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促使局部皮肤起泡的方法。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白芥子灸、细辛灸、天南星灸、蒜泥灸等数十种。

(1)白芥子灸。取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贴于腧穴或患处。敷贴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一般可用于治疗咳喘、关节痹痛、口眼啮斜等病证。

(2)细辛灸。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敷贴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涌泉或神阙穴治小儿口腔炎等。

(3)天南星灸。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敷贴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颊车、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4)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g贴敷于穴位上。敷贴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穴治疗扁桃体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等。

四、灸感及灸法补泻

(一)灸感

灸感是指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由于灸法主要是靠灸火直接或间接地在体表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除瘢痕灸外,一般以患者感觉灸处局部皮肤及皮下温热或有灼热为主,温热刺激可直达深部,经久不消,或可出现循经感传现象。

(二)灸法补泻

艾灸的补泻,始载于《内经》。《灵枢·背腧》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灸法的补泻亦需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艾灸补法,无须吹其艾火,让其自然缓缓燃尽为止,以补其虚;艾灸泻法,应当快速吹艾火至燃尽,使艾火的热力迅速透达穴位深层,以泻邪气。

五、施灸的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地论述,如《备急千金要方·灸例第六》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即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就壮数而言,一般先灸少而后灸多。就艾炷大小而言,先灸小而后灸大。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临床上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泥不变。如脱肛的灸治,则应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此外,施灸应注意在通风环境中进行。

(二)施灸的禁忌

(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对于体弱患者,灸治时艾炷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并作出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同“晕针”。

(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4)施灸过程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三)灸后的处理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疱,放出水液,再涂以甲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疮面局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汤方旺张晓晓)

(第三节)针刺疗法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针刺治病虽然比较安全,但如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犯刺禁,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临床上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常见者有以下几种。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厥的现象。

1.原因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渴、大吐、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

2.现象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3.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刺水沟、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4.预防晕针重在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色,询问患者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行针、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觉疼痛的现象。

1.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致。若留针时间过长,患者体位移动,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2.现象针在体内,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痛不可忍。

3.处理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嘱咐患者不要紧张;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肌肉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即可消除滞针。

4.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弯针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1.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患者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2.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3.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针断入体内。

4.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变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受外物硬碰和压迫。

四、断针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的现象。

1.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随意变更体位,或弯针、滞针未能进行及时地正确处理等,均可造成断针。

2.现象行针时或出针后发现针身折断,其断端部分针身尚露于皮肤外,或断端全部没入皮肤之下。

3.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示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4.预防应认真仔细地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过强的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更换体位。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应留部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断折时取针。在进针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时,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行针。对于滞针等亦应及时正确地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五、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肿痛的现象。

1.原因针尖弯曲带钩,刺伤血管所致。

2.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紫色。

3.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致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4.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六、气胸

气胸是指由于针刺伤及肺组织,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1.原因由于针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时,直刺过深,伤及肺脏,引起创伤性气胸。

2.现象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严重者则见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胸部叩诊呈过清音,气管向健侧移位,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有部分病例针刺当时并无明显异常现象,隔数小时后才逐渐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3.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翻转体位。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行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4.预防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

七、刺伤内脏

刺伤内脏是指由于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不正确而造成的相应内脏损伤。

1.原因主要是医者缺乏解剖学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加之针刺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造成相应的脏器损伤。

2.现象刺伤肝、脾,可引起内出血,肝区或脾区疼痛,有的可向背部放射。如出血不止,腹腔聚血过多,会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及反跳痛等急腹症症状。刺伤心脏时,轻者可出现刺痛,重者有剧烈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导致休克等危重情况。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等空腔脏器时,可引起疼痛、腹膜刺激征或急腹症等症状。

3.处理损伤轻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即可自愈。如损伤较重,或继续有出血倾向者,应加用止血药,或局部作冷敷止血处理,并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及血压变化。若损伤严重,出血较多,出现休克时,则必须迅速进行输血等急救措施。

4.预防医者要学好解剖学、腧穴学;掌握腧穴结构,明确腧穴下的脏器组织。针刺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时,应控制针刺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

八、刺伤脑或脊髓

刺伤脑或脊髓是指由于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不正确而引起的脑或脊髓损伤。

1.原因针刺后头部上的一些腧穴,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以及背部第1腰椎以上督脉穴和华佗夹脊穴时,若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角度不当,均可伤及脑或脊髓,造成严重后果。

2.现象如误伤延髓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等。如刺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3.处理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出针。轻者,需安静休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则应及时邀请神经外科等有关科室会诊、抢救。

4.预防凡针刺督脉第12胸椎以上腧穴及华佗夹脊穴,都要认真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如针刺风府、哑门穴,针尖方向不可上斜,不可过深;悬枢穴以上的督脉腧穴及华佗夹脊穴,均不可深刺。上述腧穴在行针时只宜用捻转手法,避免提插手法,禁用捣刺手法。

(韩同卫汤方旺)

(第四节)拔罐法

同类推荐
  • 专家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专家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详细从发病机制讲到诊断治疗康复的一本全民好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大多数问题都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被反复询问的,限于临床工作的繁忙,平时常常回答得比较简短。该书内容上层层深入,基本上完整地介绍了目前医学界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的认识,同时也包括了最新的治疗手段和康复方法。希望病员朋友们不论什么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有所收获,这也是我们全体编者的心愿。
  • 涉江采薇

    涉江采薇

    本书主要收集了百余篇医院护士的工作日志、工作体会和散文,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情感,除涉及临床一线工作外,还有行政管理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思考,内容丰满、充实,可读性强;表达了护理人员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也希望凭借此书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护士、关心护士,更好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可根据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三方面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病因分类说明疾病的本质,预示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是最重要的分类方法;根据病理解剖变化可分为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病或血管病;根据病理生理可分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本草纲目(家庭健康生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穷毕生之力撰著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珍贵的科学遗产。它以精深的学术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和其他学术界的珍视,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对治疗疾病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起到了重大作用。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热门推荐
  • 红颜:极品小花妲

    红颜:极品小花妲

    一代影后不幸穿越,是穿越就罢了,怎么还似个狐狸精,遇到闷骚王爷怎么办求解(急急急)白莲花,绿茶婊...世道太复杂,想逃!(一个逗比闯荡江湖的故事)但结局却是:烟花易冷,酒尽杯空,曲终人散.
  • 喊声道长

    喊声道长

    你道一袖清风灵光月这是一位穿越后当道长的日常系故事,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好的话,求推荐求收藏
  • 《腹黑太子宠妖妃》

    《腹黑太子宠妖妃》

    娘的,穿越就穿越了,但。。。。但穿越到肚子里去了。好吧,就这样吧。但居然还遇上了一个,一个身份高贵的无赖。她认栽了·····
  • 牡丹梦

    牡丹梦

    小说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有古有今、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哭有笑。《牡丹梦》的创作源泉,是兴洲那株鲜活的白牡丹,奇迹般地在塞外度过了三百二十八个春夏秋冬,引来无数的传说与梦幻。《牡丹梦》中有简有繁地写了满族历史和文化的孕育、兴起、强盛、衰落及传承中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参考和采集了一些史料,既有正史,也有野史,还有民间传说。这些人和事,都与兴州牡丹有着不解之缘。把他们写进《牡丹梦》,就当故事或是笑话看吧。
  • 我养了个绝美外挂

    我养了个绝美外挂

    “哥,你还要去算卦?我用第六感算的都比你准!”张一玄闻言双手扶额,苍天啊救救我吧,把我妹收了吧!。别人都是开局金手指,张一玄不一样开局养外挂,活宝妹妹张巧巧。张一玄一个平平无奇长相俊俏的少年,因为一次意外的血光之灾走上人生巅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之异能行者

    都市之异能行者

    何为异能?抬手探月,伸手擒星;衣袖一拂,风起云涌。放眼全球,百人之中成为异能行者的屈指可数。而一个来自偏远山村的土小子,却偏偏成为了其中一员。。。
  • 这是我与他的爱情

    这是我与他的爱情

    学校竟然还给她戴手铐?只是因为犯了一点小错就遭到如此对待。让她这个问题学生怎么呆的下去?呃,那个传说中的蝎子,平时虽然讨人厌,多管闲事了一点,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很有男人气概。她,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孩,父母离异,从小养成男人性格,只要遇见不公的事情,定会插上一脚,只要她认为的事情是对的,就不会有错。他一个家境富裕,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眼里的骄傲,女生眼里的白马,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因为一次偶然的转学,让两个性格原本差异的人相遇,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封仙魔

    封仙魔

    九州正阳一脉以除魔为己任,牺牲后辈子孙性命化作封印之鼎困魔王魔天,岂料魔天最终逃脱,可他肉身被毁,神识不固,只能依附弱小之身得以存活,正阳后裔身困魔王,是顺从吞噬,还是逆反自救,且看他如何封魔,封仙,封大道!《没有模仿,没有跟风,踏踏实实写一本自己心中的仙侠故事!》
  • 水镜录

    水镜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