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5600000050

第50章 中医帝用康复方法(1)

(第一节)毫针疗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

(一)毫针的构造

毫针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个部分。

针尖亦称针芒,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针身亦称针体,是针尖至针柄间的主体部分;针根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针柄是针根至针尾的部分;针尾亦称针顶,是针柄的末端部分。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的。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2号(0.38-0.28mm),长短为1-3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

(三)毫针的检查

1.检查针尖主要检查针尖有无卷毛或钩曲现象。

2.检查针身主要检查针身有无弯曲或斑驳现象。

二、针刺法的练习

针刺法的练习,主要包括指力练习、手法练习和实体练习。

(一)指力练习

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约8cm、宽约5cm、厚2-3cm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示、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示、中指父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

(二)手法练习

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

取棉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径为6-7cm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可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做提插练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入棉球,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勻,针身垂直。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要求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手法熟练的程度。

(三)实体练习

通过纸垫、棉团练针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自身练针时,要求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入顺利,提插、捻转自如,指力均勻,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

三、针刺前的准备

(一)针具选择

选择针具时,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痩、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二)体位选择

针刺时,患者体位的选择原则是要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不致疲劳。临床常用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指患者身体平卧于床,头面、胸腹朝上的体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腧穴仰卧位。

2.侧卧位指患者身体一侧着床,头面、胸腹朝向一侧的体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卧住。

3.俯卧位指患者身体俯伏于床,头面、胸腹朝下的体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指患者身体正坐,背靠于椅,头后仰,面朝上的体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指患者身体正坐,两臂屈伏于案上,头前倾或伏于臂上,面部朝下的体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指患者身体正坐,两臂侧屈伏于案上,头侧伏于臂,面部朝向一侧的体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在临床上除上述常用体位外,对某些腧穴则应根据腧穴的具体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处方所取腧穴的位置,尽可能用同一种体位针刺取穴。如因治疗要求和某些腧穴定位的特点而必须采用两种不同体位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有条件时应尽量采取卧位,以防患者感到疲劳或晕针等。

(三)消毒

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患者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

1.针具器械消毒目前国内外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使用一次性针具,对于普通针具、器械的消毒以高压蒸汽灭菌法较常用。

(1)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1—1.468/咖2的压力,115一123C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5一20分钟后,达到消毒目的时才能使用。经过消毒的毫针,必须放在消毒过的针盘内,并用消毒巾或消毒纱布遮盖好。

(3)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根据国际ISO标准,提倡使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一般多采用小型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条件为温度55—60°C,相对湿度60%一80%,浓度800m/L,时间6小时。

已消毒的毫针,应用时只能一针一穴,不能重复使用。

2.医者手指消毒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持针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如某些刺法需要触及针身时,必须用消毒干棉球作隔物,以确保针身无菌。

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

4.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

四、进针法

针刺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操作,紧密配合。《难经·七十八难》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信其右。”《标幽赋》更进一步阐述其义:“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图13一10),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1.刺手的作用刺手的作用主要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操作等。

2.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疼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

临床常用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右手拇、示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体中部,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法三指并用,尤适宜于双穴同时进针。此外,还有用拇、示指夹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示指所夹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示、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

13一11基本单手进针法

(二)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示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剌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剌人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剌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示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穴的位置,将针迅速剌人腧穴,然后将针捻转剌人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适当配合押手行针。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针剌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示二指的中间剌人。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针剌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剌人,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三)针管进针法

即备好塑料、玻璃或金属制成的针管,针管长度比毫针短2-3分,以便露出针柄。针管的直径,以能顺利通过针尾为宜。进针时左手持针管,将针装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应刺的腧穴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用右手示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再运用行针手法。

五、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一)针刺的方向

是指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一般依经脉循行的方向、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疗的需要而定。

1.依循行定方向即根据针刺补泻的需要,为达到“迎随补泻”的目的,在针刺时结合经脉循行的方向,或顺经而刺,或逆经而刺。一般认为,当行补法时,针尖与经脉循行的方向一致;行泻法时,针尖与经脉循行的方向相反。

2.依腧穴定方向为保证针刺安全。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某些部位必须朝向某一特定方向或部位。如针刺哑门穴时,针尖应朝向下领方向缓慢刺入;针刺廉泉穴时,针尖应朝向舌根方向缓慢刺入;针刺背部的某些腧穴,针尖要朝向脊柱等。

3.依病情方向即根据病情的治疗需要,为使针刺的感应到达病变所在的部位,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所,以使“气至病所”。

(二)针刺的角度

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1.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又称横刺、沿皮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腧穴等。

(三)针刺的深度

临床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等方面确定进针的深度。

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体质。形痩体弱者宜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六、行针与得气

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古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称为提插法(图13一18)。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不同灵活掌握。使用提插法时,指力一定要均勻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一般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称为捻转法(图13一19)。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勻,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小。

(二)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为了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循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其法是医者用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按揉或叩打。《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指出:“凡下针,若气不至,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勻,针下自然气至沉紧。”说明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2.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的方法。《针灸问对》曰:“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示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示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促使得气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的方法。《针灸问对》有“摇以行气”的记载。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示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医学入门·杂病穴法》载:“以大指次指捻针,连搓三下,如手颤之状,谓之飞。”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

6.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三)得气

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彳了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针下是否得气,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判断。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对刺手指下的感觉。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扩散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环性肌肤震颤等反应,有的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环性皮瘆带或红、白线等现象。当患者有自觉反应的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若针刺后未得气,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或反应,医者刺手亦感觉针下空松、虚滑。正如窦汉卿《标幽赋》所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这是对得气与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同类推荐
  • 内科疾病临床诊疗

    内科疾病临床诊疗

    内科学是利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及护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内科领域各专业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临床诊断各方面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临床医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为了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各类医科在校生、实习生以及社会各界医学爱好者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参考国内有关书籍和论文文献,详细总结、深入思索并加以汇总、提炼编写了此书。本书内容论述详尽、新颖,科学性与实用性强,有助于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师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恰当的处理。
  • 疾病防治技术

    疾病防治技术

    本书共三大部分,分别为家禽疾病防治,反刍动物疾病防治和猪的常见传染病。详细介绍了畜禽养殖中的常见病种和相应的救治方法,供当地畜牧兽医参考借鉴。
  •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简明手册

    本书列入了2009年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205种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以及102种中成药,共计307种药物。
  •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骨科疾病影像诊断及护理知识问答

    本书将常见骨骼疾病以及常见护理知识收纳其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利于医护人员随时方便查阅。分别对创伤、感染、肿瘤、肿瘤样病变等疾病进行简洁概述。
  • 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人参又名人侵、黄参、力参、棒槌,分为红参、生晒参、边条参、高丽参、别直参、白糖参、参须、人参水子(鲜品)等品规。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在深山老林中自然生长的称野山参;
热门推荐
  • 黑色警探

    黑色警探

    一个黑夜,发生了一个入室杀人案件,引出了后续的一件件案件。邹洛在追查中,慢慢的解开谜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帝神

    女帝神

    1、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吃饭、睡觉、炼丹药。2、更高尚的目标是什么?长生不老,做神仙!3、终极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有这个吗?稍等,我想一想……(一想三万年)人呢?瑶尊在凡间修仙……
  • 闲田逸事

    闲田逸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一路名山大川郎情妾意的马路文。——本文轻松言情,绝不苦大仇深。——文瘦字少作者懒,友情提醒,跳坑请谨慎。
  • 变形金刚:星辰之光

    变形金刚:星辰之光

    本是世界的守护者,却因为战斗时的背叛而误入时空裂缝中,到达了另一个新奇的世界,凌音璃月:新奇个鬼啊!谁能告诉她这一坨的机器人是什么鬼啊!d(?д??)……不过,还不赖啊……短篇,文笔略渣,有点烂尾,各位看官做好心理准备哈(/≧ω\)
  • 雷神村

    雷神村

    一场火灾,繁华富有的雷神村化为灰烬,为了恢复雷神村昔日的繁华,骆亭亭在雷神的帮助下,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穿越之旅……
  • 你是我灯火阑珊处的风景

    你是我灯火阑珊处的风景

    “我是许清风,清风拂杨柳的清风。”清风,清风啊,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惊艳了他沈离年的一生。“我叫沈离年,父亲姓沈,母亲名年,如你所知,我的出生就注定了离别。”许清风小心翼翼地爱着这个男孩,在她的眼里,他就是她的光啊。他们是彼此的救赎。只是身为私生子的沈离年,却不曾敢向许清风表白自己的心意,还一次次的伤害了许清风。他们都明白自己的心,只为那一个人。“Jevousaimebeaucoup.”
  • 王俊凯归暑

    王俊凯归暑

    你眼中静默却熠熠生辉的碎月让我陷得越来越深,怎样也逃不过。你是十月桃林的春风,漾得行人驻足观看。所谓「喜欢」也是在漩涡中找到归属。你逆光而来,温柔的任其泛滥着。你皱眉,眼眸中闪着清冷又令人猜不透的光,温柔的瞬间也透出凶狠,你眼眸对上我的那一刻,是我的宇宙在爆炸。您好,我是江漪,在岁月沉淀的那些过往我都要渐渐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那时眼眸闪着亮光的是我,那时的我叫沈清舟。
  • 妖精的十二夜祭

    妖精的十二夜祭

    她是顶尖杀手,一切按任务行事,只是为了寻找当年青梅竹马的男孩。他是黑道少主,冷酷无情,却惟独对记忆中的女孩温柔。两人相遇,却互不相识,导致兵戎相见。当妖精邂逅妖精,拉开的是一场血色舞台的序幕!
  •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

    本书着重分析每个家庭成员体质的特点和季节变化中的应急反应,对应温度、气压、饮食习惯、生物钟、情绪等随四季变化的规律,借四季更迭变化之力,调节人体身心两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