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002

第2章 千奇百怪话茶史

美丽的传说——“神农尝百草”

在我国古代,民间盛传着关于神农的故事。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载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尚无“茶”字,曾有人考证,“茶”字就是“茶”字的古体字之一。此外,《尔雅》中亦载有“茶”的古体字“槚”等。据古书记载,神农即神农氏,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上古时期氏族部落的首领,他带领部落的人们种百谷,植桑树,从事农业耕作。

为了治疗人们的疾病,神农氏经常寻草药于深山大川之中。传说神农氏有着透明的身体,草药入肚后,药行到何处,药效及治病机制明晰无疑。他每日口尝数种草药,有的含剧毒,使他口干舌燥,五内若焚,每当遇到此种情形,神农氏就找寻茶叶放在口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涩而后甜,随之舌底生津,身体诸种不适便逐渐消失,且神志愈发清醒。有一天,神农氏尝了一种草后,肚肠突然一节节断了,而茶叶又找寻不到,于是就断肠而死。

神农氏的传说,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历史的真实性。可以说,神农氏是传说中世界上对茶叶最早发现、认识和利用的第一人,是中国古代农业和医学的创始者。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奉神农氏为“三皇五帝”中的“炎帝”。

巴蜀——茶的起源之地

《茶经·一之源》载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最早产于滇、贵、川,那里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肥沃的土壤,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约100万年前地球进入冰川时期,大部分亚热带作物被冻死,而滇、贵、川特有的温湿地理环境,使这一地域中的许多植物,包括茶树得以幸存下来。据考证,滇、贵、川地域有着众多的野生茶树。其中,在滇南勐海县大黑山原始丛林中发现的高达32.12米的野生大茶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茶树。

据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茶的传播以滇、贵、川为中心,向外辐射。南迁因气温变暖,则向乔木化、大叶种发展;北迁因气温变寒,则向灌木化、小叶种进化。有人认为,地球上北纬45°以南,南纬30°以北区域内的50多个国家所种植的茶,全部源于滇、贵、川。同时,茶的饮用也最早从滇、贵、川开始。

汉代《华阳国志·巴志》中有确凿的文字记载,曰:“自西汉至晋,二百年间,涪陵、什邡、南安(今剑阁)、武阳皆出名茶。”还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且园有芳翡、香茗。”文字表明,巴蜀地区远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有人工种植的茶园,茶已经是生活中的重要饮品和朝贡给天子的礼物。

对于茶树的人工种植,虽然文字记载始于周,但茶学界公认是在汉代,即蒙山茶的种植。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载曰:“西汉有僧从表岭来,以茶实蒙山。”《四川通志》载曰:“汉代甘露祖师姓吴名理真手植,至今不长不灭,共八小株。”蒙山是位于四川雅安县和名山县之间的历史名山。“蒙顶山上茶,扬子江中水。”这是后人对蒙顶茶的最好赞誉。

“以茶养廉”的故事

茶之饮,始于周,盛于汉。两汉时期,社会崇尚简约、朴素和节俭,传世的汉代艺术品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马、汉隶碑刻、铜印等,均向我们展示其古拙、雄强、浑厚、阳刚的气息,折射出汉代社会俭朴的时代特征。

自汉入两晋南北朝,时尚去汉甚远,官吏士人皆好奢侈,聚敛财物,夸豪斗富。《晋书》卷三十三载曰:“何曾性奢,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于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提出力纠奢靡、恢复两汉清廉之风的主张。

至南朝齐世祖武帝,下旨其死后灵位前只以干饼、蔬果和茶祭之。“以茶代酒”,且“以茶养廉”,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化起了重要的作用。茶,第一次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了积极而重要的角色,实现了茶由简单的物质功能上升至文化功能的飞跃。鉴于此,“以茶养廉”标志着中国茶文化史的起源。

陆羽与《茶经》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宁翁,又号竞陵子,湖北竞陵人。

竞陵,即今湖北省天门县。唐代时,竞陵宛如江南,为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诗人皮日休在《送从弟皮崇归复州》有诗赞曰“竞陵烟月似吴天”、“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等。宋代欧阳修撰《新唐书·隐逸·陆羽传》载曰:“陆羽为弃儿,由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唐代寺院多植茶树,寺院众僧以茶助禅,故陆羽自幼熟练茶树种植、制茶、烹茶之道,虽年幼已是一等茶艺高手。面对晨钟暮鼓,黄卷青灯,陆羽志不在佛,终于在智积禅师欲为其剃度皈依佛门时,跑离了寺院。陆羽时年约12岁,此后浪迹江湖。

天宝五年(公元764年),陆羽得识竞陵太守李齐物,为太守府座上客。李齐物欣赏其诗书,勉其学业,劝其弃杂戏。陆羽又与礼部员外郎崔国辅结为忘年之交,而崔国辅与杜甫友善,长于五言古诗,陆羽受其指授,学问大进。在其22岁时,陆羽拜别崔国辅,告别家乡,开始了云游天下、结交四方挚友、立志茶学的研究生涯。

公元755年,陆羽住乌程苕溪(今湖州),结识了许多著名文人,如大书法家颜真卿、诗僧皎然、诗人孟郊、皇甫冉等。多年的云游生活使他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各地茶的资料,江南清丽宜雅的山林水郭,友人的倾力支持,都使他从心底萌发出写就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的激情。经过一年多的整理构思,即公元763年,陆羽时年28岁,人类历史上关于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诞生了。

《茶经》对茶的起源传说、历史记载,采摘、加工、煮烹、品饮之法,水质、茶器,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习俗等内容皆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从而使茶学升华为一门全新的、自然与人文紧密结合的崭新学科。《茶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茶文化步入成熟时期。

宋人斗茶

斗茶亦名“茗战”、“点茶”,其法承传唐朝烹茶技艺。唐人用釜煮茶,宋人则改用茶末置碗中,注沸水,用“茶筅”搅拌、和匀,使茶汤成乳液状,表面泛起白色泡沫,茶碗内沿与汤面沫花相接天然,无水痕,沫花持久不散,称之“咬盏”;直到花散水出,称之“云脚散”,由此评定茶的胜负高下。

蔡襄《茶录》记载斗茶之风出自贡茶之地建安北苑山(今福建省建瓯县凤凰山麓北苑)。因产制进贡,需定高低,则日久形成品评之道,蔡襄称之“试茶”。此法大得文人雅士喜爱,是以宋徽宗《大观茶论·序》载曰:“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策之精,争鉴别裁之。”

著名词人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曰:

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可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斗茶初创于民间茶区,其技巧性强,过程富于趣味,故为文人士大夫接受,乃至皇帝也加入到斗茶行列。几乎漫及各阶层的斗茶之风,促使宋代饮茶之风更胜于唐代。器具的讲究、技艺的精湛是宋代茶文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朝纲凌乱,社会反复动荡,茶人也只能寄情与此。但此时与唐代陆羽时那种炉火旺红,釜中汤沸,茶气弥漫升腾,至人以潜心静虑,问茶悟禅,充分享其天人合一、宇宙大同而道法自然的情景相比,斗茶的格局意蕴要逊色得多。当然,宋人士大夫尚意式的品茗,追求茶饮与自然环境的契合,以山水泉壑佐茶思,抒胸中浩然之气,融茶于文学、书画艺术之间,可说是茶文化发展的新亮点。

宋人的另一种烹茶技艺是“分茶”。这种茶艺形式初创于北宋时期,人们在斗茶评定茶的优劣之暇,尚进行着分茶观汤的游戏。同斗茶一样,分茶即用釜煮茶末,汤沸时产生无数白色泡沫汤花,再倒入茶碗中,用小勺搅拌茶汤,宋人茶碗多为黑釉建盏,而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汤花与茶碗之黑色、茶汤的嫩黄浅绿相映成趣,共同组成许多不可名状的图案,宋人称之为“水丹青”。陆游在其《临安春雨初霁》诗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茶禅一味

茶的饮用在唐代得到了迅猛发展,起源在于佛教禅宗的流行。禅,意为坐禅静虑,讲究的是参禅悟道,正所谓“顿悟”。坐禅入定,茶可破睡提神,茶味之先苦而后甘的过程似与问禅的渐入佳境相似。当然,茶味之苦更多与佛教的青灯苦寂吻合,或者说茶的本性与佛理有诸多贯通之处。唐代赵州观音寺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和尚。《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那里,禅师问僧人:“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去吃茶去,不曾到也去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这便是日后禅林法语“吃茶去”的由来。吃茶就是坐禅、问佛乃至顿悟,故后世有“茶禅一味”之说,茶饮之法正式列入禅宗《百丈清规》。赵朴初先生曾作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启功先生又有诗云:“七碗神功说玉川,生风枉讫地行仙。赵州一语吃茶去,截断群流三字禅。”

书斋品茗与世俗清饮

元代蒙古人主朝,与豪放粗犷、以酒为饮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性相比,过于细腻精致甚至繁复的茶艺自然沦落到前所未有的低谷期。文人士大夫有感于山河破碎、国朝倾覆,加上汉人备受歧视,文人地位低下,故而纷纷隐于书斋,隐于山林,“推开世尘事,不在五行中。”先朝热闹异常的茶艺也逐渐成为文人书斋中更趋雅致的品茗活动。这一变革,恰好修正宋代因茶技的穷极精致而导致茶文化出现的弱化之势,进一步发展了宋代尚意式的文人饮茶之法,为茶文化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人文和物质的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明清文人书斋式典雅的饮茶方式。

明清时期,统治者对文人实行高压政策,文人士大夫虽胸怀大志却无处施展,只能寄情于山川泉壑、琴棋书画。这些文人士大夫大多为饱学之士,其爱茶,艺茶,以茶雅志,“养吾胸中浩然之气,涤心中之块垒。”“吴门四才子”中的文征明、唐寅以及“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金冬心、丁敬、汪士慎等,他们于绘画、书法、琴棋之艺,可以说是无所不精,同时于茶饮一道又极为嗜好,茶饮题材成了他们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内容。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唐寅的《事茗图》、郑板桥的《墨竹图》、金冬心的《双井茶饮隶书轴》、汪士慎的《墨梅茶熟图》、丁敬的《茶荈相对册页》等,皆以茶融自然与自身情感为一体,以慰藉他们以及无数文人的心灵,在归隐的生活中,昭示他们一片绿色的憧憬。

公元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这种用沸水冲泡整叶茶的瀹饮法,简便异常,尽茶之真味,可谓天趣悉备。散茶的饮用、书斋式品茗的特定环境及文人对茶艺的钟情,促使紫砂壶制作有了崭新的变革,壶制更宜于把玩,更宜于雅赏。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明清茶饮从文人书斋到平民大众的普及,使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又被人们认同为高洁的民族情操。人们不断通过茶事活动,完善茶艺、茶礼、茶俗在各阶层、各地域的发展,这一品饮的世俗化在茶馆的历史变迁中得以显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市井茶肆;宋人的《梦粱录》对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遍及大街小巷的茶馆、茶坊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绘写清末市井生活,其中茶坊百业之态是其笔墨重彩之处。

今江南某地的湖心亭茶室是旧式茶馆的典范,馆堂布置、器具饮式均让人品味到传统茶馆的深厚历史积淀。上海“南香茗茶行”则是现代茶庄的代表,其连锁经营已形成茶业新的品牌。店内不仅有各地名茶,并以专营安溪铁观音和云南普洱茶为其特色,且展示茶庄收藏丰富的陈茶及茶具,间以名人书画,客人可三五小聚,相约品茗。尤其是店内珍藏近百年历史的古董普洱茶可赏可尝,茶汤甘滋醇厚,妙不可言,堪称一绝,在此可赏鉴茶艺历史的雪泥鸿爪。

茶馆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文人雅士可以高谈阔论,山野村夫也可以说古道今。茶馆是民间人际交流的室所,是百姓大众抒发情感的场地,是打发人们闲暇时光的空间,是滋养培育朴实民风、民俗的摇篮,是社会生活历史留痕的窗口。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只有经过后天培养,这种文化基因的积极作用才会明显。所以学习中国文化应该是现代人的分内之事。其意义小可从个人学识修养,大可从民族文化上讲。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拥有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这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后人。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深入理解《格言联璧》,作者在本书中对原典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和悖凶类这十一个大类的内容逐句进行翻译,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对文中的名言名句进行了精彩解读,进一步让读者体会本书的内涵。
  •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曾仕强说中国家庭关系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教授于2018年11月11日19时54分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为了纪念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我们特推出了曾仕强经典语录及系列国学经典珍藏版图书。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孝经》有着深刻的研读和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以建立良好家庭关系为要义,从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将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曾仕强教授认为:天地是我们的根,父母是我们的本。做人不能忘本,饮水才会思源。相信大家的烦恼、痛苦、恐惧和困惑,或多或少都和家庭关系有关,希望你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探索中国式家庭伦理关系,建立更加和谐、友爱的家庭。
  • 蝶间道

    蝶间道

    蝶间道路如同一条没有名字的土路,一条不知道来自何处,也不知道伸向何处的土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坎坎坷坷望不见尽头。但他们奋斗,拼搏,永不言弃地走了下去。蝶间道路拥有真情的相伴,他们多次跌倒也不再感觉疼痛。蝶间情爱不单单只是风花雪月,而是一种心灵的守候。如同莎士比亚所说:“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蝶间道上的这份真何尝不是道出了人世间最朴素的东西,而蓦然回首,这些正在一步一步远离我们人类,是被我们久埋在了心底,还是从未真正的唤醒过,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人类究竟该何去何从?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
热门推荐
  • 重生后对家把我宠上天

    重生后对家把我宠上天

    从来胆小懦弱,不敢大声说话的秦家少女佣,妖冶嚣张令人目眩神迷,根本就不像传说的那般!向来对秦少避之不及的她,一觉醒来,竟敢主动招惹他?秦少冷着脸表示,好,很好!所有人都觉得——秦少会把身上八爪鱼缠着的女人扔出去时,就连凌柒本人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眼前这个把她宠上天的秦少,该不会是假的吧!待我寻你之日,必是宠你之时。
  • 田园小食记

    田园小食记

    农家有女苏小小,能干懂事能挣钱。有哥有姐有爹娘,和和美美过日子。王家小哥王珵美,天生神力有本事。无爹无娘无亲人,苦苦等待苏小小。小剧场一:苏大姑联合高氏和苏老头逼上门来要凉粉方子,林氏着急上火,心急如焚,怒气冲天。苏文面露难色,神色不明,脸色难看。唯有苏瑶,丝毫不惧,淡淡摆手,爹,断亲吧!苏大姑:“……”(差点噎死自己)奶奶高氏:“……”苏老头:“……”小剧场二:苏瑶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圆满,爹娘尚在,兄长疼爱,姐姐溺爱,生活美满,此生在无所求了。王珵美:“……”内流满面,心里的小人呐喊:媳妇,你是不是忘记了自己还需要一个男人啊?苏瑶:“男人?那是什么东西?我不需要。”王珵美:"……"王珵美:“钱我挣,饭我做,碗我刷,衣我洗,地我擦,要不要我做男人?”苏瑶沉默良久,眼睛一亮:“要!”
  •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三国之奇幻人生

    一段三国的奇幻历程一段热血而不失搞笑的旅行一段回忆一段真实人生新书《一缕烟波》武侠,有兴趣不妨过来看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飞.雨

    飞.雨

    女主角江雨晴对上汪东城,姐妹们对上飞轮海
  • 楚汉英雄记

    楚汉英雄记

    他是一个被秦兵迫害而成为孤儿的人,一心,只是想着要报仇。身为冰心诀的传人,他遇到了教导他火龙决的项羽,从此内功心法,不再有任何的缺陷。他想要成为剑客,却出现了教他墨子剑法的舅舅,即使这个人只是他母亲的师兄。没有轻功,却按照虞姬教他的步伐自创了新的轻功。与韩信,英布,张良,田横等人深交,最后却走上了不同的阵营。刘邦建立汉朝,他一直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最后培养刘盈,成为暗中最大的赢家。看一代枭雄,如可慢慢崛起
  • 左道之门

    左道之门

    左道之门,打开之门。一切皆有可能。
  • 快穿之大反派男神

    快穿之大反派男神

    白陌是一个孤儿,但是他为什么混得那么好?在孤儿院中问最受宠的人是谁,不用提醒那一定是白陌,白陌人长的帅,人也好。上学的时候也是校草级别的人,几百万少男少女的白月光和偶像。直到有一天,反派男神系统找上了他……大反派有三好,有钱,有势,有相貌。大反派有三坏,被负,痴情,被炮灰。让我们一起改变大反派们的命运吧。
  • 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一生那么长又那么短

    每个人一生都有无数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后面都有不一样的结局。
  • 歧奕

    歧奕

    千般劫,累世哀,浊流荡荡;永无乡,流魇梦,歧命缠缠;纵心从情,畅我意,遨明天!少年的路,荆棘丛生;少年的情,恶阻难寄!且看风云激荡,天地乱,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