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8600000015

第15章 迁徙的动力在东北亚高原地区聚集(2)

· 萨拉乌苏文化(河套人)。遗址位于蒙古高原南缘的鄂尔多斯高原。以旧石器为主,也有细石器存在。动物化石种群达45种。其中有古菱齿象、披毛犀、大角鹿、诺氏驼、啮齿类、羚羊、野驴、野马等。该遗址发现的河套人距今5万~3.5万年,近年也有的学者认为距今14万~7万年。动物化石种类和植物孢粉测定表明,阴山南麓河套一带古代地貌以草原为主,也有森林、河湖、沙漠等变迁。

· 扎赉诺尔人。遗址位于蒙古高原东部的满洲里市,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在煤层上部地层中发现的16个人头骨化石为1.1万年之前,已具有黄种人的特点。已会使用木棒加石矛、石斧等复合工具。大型草食动物化石主要有猛犸象、披毛犀、野牛、野马等。植物孢粉测定除草本植物外,有20%的木本植物和水生生物,说明当时具有湖沼广布、森林稀疏的草原自然景观。

· 阴山、贺兰山岩画群。位于蒙古高原南缘,分布范围达1千多公里,岩画总数达1万多组,数以10万计的个体形象。据考证,最远期的为距今4万年至1.7万年左右,较近期为1千多年前,以新石器时期较多。图形多以羊、马、牛、鹿等草食动物为主,前期大部分为狩猎题材,后期游牧题材数量最大。

· 贝加尔湖沿岸岩画群。分别由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铁器时代岩画群组成。题材有野牛、野马、鹿、天鹅、鱼、双峰驼、羊等。据考证有的岩画与南欧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岩画属于同期遗迹。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反映狩猎和游牧的题材最多。

· 西伯利亚与远东遗址。在贝加尔湖以北、以东的外贝加尔、雅库特、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北极圈地区发现大量古人类文化,证明从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直到铁器时代,一直有古人类生存繁衍,而且从遗存物件的形式到加工技术可见,与西方和东方都有联系。

· 金斯太洞穴遗址。它是在蒙古高原中部于21世纪初新发现的一处古人类活动的重要遗存,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蒙古高原大漠以东的典型草原上。向南侧距北京人(山顶洞人)、大窑文化和河套人(萨拉乌苏)遗址,向北侧距扎赉诺尔人、贝加尔湖文化遗址均为1000多公里。现发掘遗址共有3层:下层遗物中发掘石器1000多件,距今5万~10万年;中层遗物中发掘石器两千多件,距今1万~3万年;上层遗物中发掘出少量青铜器和大量陶器碎片,距今至少3000多年。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心地带的同一个洞穴中发现距今10万年至3000年的人类活动遗存,这可以说明东北亚高原地区古人类活动的连贯性和活跃程度。

猛犸象灭绝。猛犸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象。据考古研究,一头成熟的猛犸象身长约5米,体高约3米,门齿长1.5米。身体肥硕,体重可达6~8吨。猛犸象的皮很厚并具有弹性,皮下脂肪层可达9厘米,身披细密的长毛,因而抗寒能力极强,在亚洲、美洲和欧洲北部的寒冷地带都曾大量生存。现在有大量化石出土,而且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永冻层中,都发现过在冷冻条件下保存完整的尸体。科学家利用这些实物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猛犸象在300万年前即生活在北半球。经历过数次大冰期、冰期和间冰期,曾经是寒冷地区的古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考古证实,在1万年以前人类从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转变的时代猛犸象就已经接近灭绝了。5000年前留下来的遗迹极少。有研究认为,猛犸象在距今3700年前后最终灭绝。在北冰洋的一个小岛上曾生存过短小型(侏儒)猛犸象,但在距今6000年前爱斯基摩人到达后也未能逃脱灭绝的命运。

猛犸象有又厚又坚韧的皮肤层保护,石器时代的古人类的工具和武器——木棒和石器很难将其击毙。但是在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已经具有较高智力了,可以采取多种多样“巧妙”的方法捕获这些“美味佳肴”。据考古学家复原的场景,有的将猛犸象驱赶到沼泽地,以稀泥陷住四肢,然后分割全身;有的将猛犸象驱赶到悬崖峭壁上面,摔死后再割肉食用。但是这类有利条件在高原上是非常罕见的,因而能够用这些方法捕捉到猛犸象的机会也很少。我猜想有另外一种办法是可以普遍使用的,那就是捕获猛犸象的幼仔。因为一般动物在幼龄期都喜欢睡觉。已进化到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利用这一特点捕捉猛犸象幼仔是十分容易的,虽然幼仔

比成年后的庞然大物要小很多,但比一般种类的动物要大得多。按现代象的怀胎期为22个月来推算,猛犸象的繁殖率很低。失去后代育成来补充种群的猛犸象很快灭绝也就可想而知了。捕获幼仔对解决古人类食物来源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对猛犸象种群延续来说是毁灭性的。对野马、披毛犀等其他大型动物灭绝原因来说也是如此。

猛犸象在生存繁衍了300万年之后,终于在人类进化最快、人类文明兴起最为密集的距今1万年前后消失了。灭绝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自然生态问题,但人类捕猎是主因,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猛犸象的减少和灭绝,应当是和其他大型草食动物减少和灭绝同步发生的,这给古人类在采摘狩猎进化阶段的食物来源造成了重大冲击。

来自高原南侧的压力。距今1万多年前,发生在东北亚高原地区的古人类种群数量增加和食物来源减少,加剧了食物短缺的问题,促使古人类不得不向外迁徙。东北亚高原地区向北是极端严寒的北极,生物产出率极低,古人类面临极度严寒、冰雪覆盖、极夜漫长、食物短缺等多种不利条件,因而可承载的人口数量非常有限。向南扩散是理想的选择,那里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和草食动物的繁衍具有更好的条件。然而,这些地方古人类进化更为活跃,也是人类文明社会迅速兴起和形成的地方,相应的人口增加速度和捕猎导致的大型草食动物灭绝进程更快。

在东北亚高原地区的范围内,蒙古高原占据近300万平方公里,处于古人类活动范围的中心位置。蒙古高原南侧的黄河流域、西南方向的两河流域、恒河流域是世界文明发祥地。蒙古高原中部的南缘即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与北京人(包括山顶洞人)进化同步的阴山南侧的大窑人、萨拉乌苏人(河套人)即位于这条线上。蒙古高原西界的阿尔泰山,距两河流域和恒河流域不过三四千公里之遥。中间所隔的中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迁徙的通道。在印第安人的古代先民从东北亚高原迁徙美洲开始之前,可能与四大文明古国的先民就已经进行过多次互相交错式的或是拉锯式的迁徙了。在生存条件变化的压力下,向东跨洋迁徙和向南跨区域迁徙都应是开放式、波浪式和动态多次进行的。以中华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例,从距今1万多年至有文字可考的距今5000年前,曾经经历过几次大洪水。每次大洪水来临都会使古人类的生存地域被大大压缩,不得不沿山脉向北迁徙。大洪水过后,平原和浅海重新变为陆地草原,野生动物重新繁衍。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古人类必然要回来填补这大片无人区的“空白”。这样看来,黄河和长江流域与东北亚高原地区的古人类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双向迁徙交流是完全合理的推断。因而,美洲印第安人先民跨洋迁徙前的大本营在东北亚高原地区,但其中有多大成分是来自中华腹地和西亚、南亚地区就无从知晓了。

对印第安人的语言学研究也可以为上述判断提供佐证。现在世界上语言学研究分类基本完成,但也出现了一个困境,即印第安语尚无科学分类系统。亚、非、欧各民族语言的分类系统都已明确,共有9大语系37个语族,涵盖了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类语言,但对印第安语无法确定其分类系统和归属。因为印第安人部族林立,互不统一,各部落使用的语言各有不同,很多部族即使是近邻也不能互相正常地进行语言交流。印第安语文法复杂、词汇繁多,日常用的词汇总计两万多个,远远超过其他语言。学者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试图将印第安人的语言归纳为19个语系、67个语族,划分不可谓不细,但是还有不少部族使用的语言仍然不能包括进来。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推测,操不同语言的部落可能来自于亚洲的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他们的先民在离开亚洲前,语言还处于成熟定型之前的阶段,也就是说,语言发展处于早期阶段。这些未定型成熟的语言被不同的人群带到美洲后,在各自栖息的地方独立发展,自然形成了美洲大陆虽然人数比亚洲要少得多但语系和语族却要繁杂得多的局面。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谨慎(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珅,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珅?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珅,甚至不辨是非?忠臣、勋臣、佞臣、奸臣、这一顶顶帽子合不合体?恃才傲物、委曲求全、趋炎附势、颐指气使,这样的政治江湖谁才是赢家?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气质、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结局,三个人的命运扣人心弦;随着纪连海的讲述,数百年前的大戏再次开锣……
  • 权臣末路(下)

    权臣末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4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

    本书从现存的我国各民族的婚俗习惯出发,力求客观地加以介绍,使读者能粗略地了解、掌握我国婚姻有史以来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表现出的差异判断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趋势,以便于使我国婚俗礼仪向更简捷、更健康、更经济、更文明、更具民族特色的方面发展和确立。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南渡录

    南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渡劫师之神弃大陆

    渡劫师之神弃大陆

    你可曾听过,密林深处,那一声声凄哀悲惋的鸣叫,其实是一只灵兽,不甘一生为兽的怨吼;你可曾想过,每当天地暗淡,乌云漫天,惊雷遍地。那是神灵因为某只灵兽妄图忤逆天威而震怒;你可曾见过,神兽白虎,鬼魅双头蜥,七彩灵蛇,貔貅,麒麟,这些曾经横行古华夏的神魔异兽。让渡劫师江少伦带你走进,不一样的华夏古大陆。
  • 恶魔校草:宝贝儿给爷亲一亲

    恶魔校草:宝贝儿给爷亲一亲

    口耐的甜心嫁到圣舞。刚入学便和校草大大结下了不小的良缘。“宝贝儿,知道错了吗?”落唯依被壁咚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宝贝儿,你又和男生说话,该打!”这次是床咚,落唯依被压在床上‘惩罚’全校学生举牌抗议,落唯依和校草大大公然的秀恩爱,虐死单身狗哇!(??д?)b【PS:人格保证,绝对宠文!喜欢的亲们加群:124265774】
  • 怦然婚动

    怦然婚动

    跟相恋七年的男友一同走进婚礼殿堂的时候,甄百合才明白: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跟你一起走上红地毯,你是新郎,我却是伴娘!失恋不可怕,可怕的是,参加完前男友的婚礼却在陌生男人的房间醒来!更可怕的是,还遇到一个热心肠泛滥又没心没肺的二货闺蜜,二到卯足劲把她拐到了自己老爹的身边。她从不相信一见钟情,却渐渐在顶头上司霸道的爱情里沉沦。她不愿给最好的闺蜜当后妈,却始终挣脱不了他的温柔陷阱。她说:“我不会再相信承诺。”他笑:“你只要相信我就行!”是什么样的爱能让绝望的她怦然婚动?可却在全身心给予信任的时刻,再次坠入悬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人街球风云之重出江湖

    三人街球风云之重出江湖

    “有时决定比赛胜负的不光是赛场内,更重要的是赛场外”随着最后敌人的怒扣,他失去了冠军,失去了信心,但是当梦想再次点燃,他的选择是?!
  • 我睡醒就无敌

    我睡醒就无敌

    “没有什么是睡一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睡一觉!”——江小鑫灵气复苏,武道崛起,所有人都在努力修炼,唯有江小鑫在睡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江小鑫,唯有一觉,可惊天,动地,登峰,造极,举世,无敌!拳术课睡觉,解锁天马流星拳!修炼课睡觉,解锁少林易筋经!交际课睡觉,解锁钢铁直男术!(好像有哪里不对)…………这是一个“少年睡醒以后,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的故事。
  • 弈武侯

    弈武侯

    皇权不仁,以武侯为名,掀起江湖腥风血雨,多少豪客佳人没于血泊;北敌不善,唯妲跶为尊,至此家国两难再无安宁。镇北军大将入京面圣,奸臣昏帝暗藏杀机,却被神秘人刺杀,江湖朝堂由此大乱,再无安宁,道儒佛三门卷入天儆擒龙之争,逐鹿之战一触即发,北敌妲跶来侵,一把长剑,方戟娇扇,十卷话兵戈与花前月下,可惜铁蹄踏桃花,一曲离歌,一朝天子,终归了落幕。
  • 我们都在红尘中修行

    我们都在红尘中修行

    我们都生活在最深的红尘里,为了各自的使命优游人间。渴望青山碧水,也放不下长风浩荡。繁芜人世,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体悟,或是孤独痛苦,或是喜悦悲伤。我们渴望着被理解、被同情、被安慰、被抚摸,却不会轻易打开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无法诉说,就直面内心的那些柔软吧。短暂却又漫长的人生,充满了未知的喜乐与哀愁、施舍与获得、贫穷与富有、宽容与抱怨……这凡尘中的种种,我们到底要如何对待?是用极端之心迎接每一次无奈,还是打开心扉,让一切都徜徉在自然而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