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4000000037

第37章 清代儒学(5)

他自小过目成诵,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

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

方苞

方苞(1668年~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康熙四十五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后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等书。

江永

江永(1681年~1762年),字慎修,又字慎斋,江西婺源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

江永少年读书过目成诵。江永服承朱熹之学,取阳儒阴释各家之说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让”为先。

惠栋

惠栋(1697年~1758年)字定宇,号松。江苏元和人。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的代表人物。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

早年惠栋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故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惠栋治学沿顾炎武,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

著作有《易汉学》、《易例》、《周易述》等。

全祖望

全祖望(1705年~1755年),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浙江宁波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

庄存与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江南武进人,清朝官吏。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

他官至礼部左侍郎,他治经虽然并未完全排斥古文经学,但他不着重于名物训诂考据,而专力于阐抉经典义理,尤精于春秋公羊学,所著《春秋正辞》一书,为清代今文经学的第一部著作。

王鸣盛

王鸣盛(1722年~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上海嘉定人。清史学家、儒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

他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戴震

戴震(1724年~1777年),字东源,一字慎修,号杲溪。安徽黄山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二十七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

乾隆四十年会试下第,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

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作为我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戴震本人也被梁启超、胡适称为我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纪昀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朝中期政治家、大学士、大儒。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受宠,去世时享年82岁。

代表作品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

钱大昕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著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

钱大昕是我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

毕沅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传世。

姚鼐

姚鼐(1731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40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40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书。

段玉裁

段玉裁(1735年~1815年),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念孙

王念孙(1744年~1832年),字怀祖,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

他自幼聪慧,8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

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之称誉。

主要著述有《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道河议》、《河源纪略》等。

章学诚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

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

崔述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乾隆二十八年举人。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他发愤自励,专心撰写《考信录》。

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东壁遗书》,内以《考信录》32卷最令学者注目。

汪中

汪中(1745年~1794年),字容甫,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他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

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孔广森

孔广森(1753年~1787年),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山东曲阜人。清朝学者。孔子第七十代孙。

尤精《公羊春秋》,多独到之见。擅骈文,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14卷、《礼学·厄言》6卷、《经学·厄言》6卷、《诗声类》13卷。

焦循

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扬州人。焦循一生著书数百卷,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

《周易》方面,著有《易章句》12卷、《易图略》8卷,《易通释》20卷、《易广记》3卷、《易话》2卷。

《论语》《孟子》方面,著《论语通释》1卷计12篇,又推衍《通释》的含义为《论语补疏》2卷等。经学以外,又精天算、考古。

阮元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人。阮元是乾嘉大学者,清代名臣。

他历任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衔。

阮元著述甚丰,曾组织编撰《经籍诂》106卷,编刻《十三经注疏》416卷、《皇清经解》1400余卷,这些都是清代的重要典籍,其个人文集《揅经室集》也是比较重要的清人别集。

阮元比较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主持编撰了历代天算家传记《畴人》,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天文学史、数学史的巨著,为中外科学史家所瞩目。

此外,他还有许多个人著述与编刻、辑录之作。阮元不满于士人只顾埋头八股时艺,毕生倡导实学。他提倡的实学不仅包括经史、政事、诗赋等,还包括天文、算学、地理等科学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识。他自己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阮元在浙江开办诂经精舍,在清代儒学书院里有较高的地位,同时他编撰《诂经精舍文集》。此后,他在广东又创办了学海堂书院,使之成为广东文化学术的中心。死后,阮元被人尊为一代文宗。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曾经成功镇压过太平天国,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

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卷,名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胡培翚

胡培翚(1782年~1849年),字载屏,一字竹村、紫蒙。清安徽绩溪人。清代“礼学三胡”之一。

嘉庆十五年二十四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实录馆详校,擢户部广东司主事。为官清正,一丝不苟。

后以亲老而告归,从事教育,创建东山书院。曾主讲于钟山、惜阴书院和徽州、江宁、云间、庐州、泾川书院。

著成《仪礼正议》40卷。晚年患疯痹病,以左手写作,著《燕寝考》3卷、《研六室文钞》10卷,刊行于世。

唐鉴

唐鉴(1778年~1861年),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晚清理学大师。

他自幼就勤奋上进,学习如饥似渴。嘉庆十二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内召为太常寺卿。

唐鉴学宗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唐鉴潜心研究人性理学,继承了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派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创立的闽学派,和清代大学士倭仁同以理学相号召,有“理学大师”之美誉。

当时许多知名学者都曾问学于他。对曾国藩一生行事、修身、做学问都有深刻的影响。著有《朱子年谱考异》、《学案小识》、《畿辅水利备览》等。

陈奂

陈奂(1786年~1863年),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苏州人。

他先后师事江沅、段玉裁,又曾问学高邮王念孙、王引之学。毕生殚精竭虑,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最勤。

著有《毛诗传疏》、《毛诗说》、《毛诗九谷考》、《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征》及《公羊逸礼考征》,另有《三百堂文集》。

陈澧

陈澧(1810年~1882年),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清代著名学者。清道光十二年举人,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

他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

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俞樾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俞樾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每天懂一点佛门居家修持法(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子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一“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子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作为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著名高僧。弘一法师苦心向佛。过年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弘一法师开示居家修行妙法。
  •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厚道:星云大师的人生成功课

    星云大师的著述涵盖甚广,包罗万象,从佛心禅意出发,启发世俗人生的精进与和谐。继《宽心》、《舍得》之后,推出本书,内容涉及自身修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哲辩思语,以使读者在工作生活同时在心灵上获得教益和抚慰。
  • 星云日记38:低下头

    星云日记38:低下头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八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自我教育”、“点亮心灯”、“低下头”、“彩色世界”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热门推荐
  • 四时云阙

    四时云阙

    大乾二公主荣芷,天之骄女,聪明而有大谋略。腹黑心冷的西北豪强N代沈宪,俊美无双的顶级世家N代萧翼,比帅斗狠顺便捧个女帝。架空王朝继承者们的故事,有爱情、有阴谋诡计、有江湖、有朝堂,看他们如何玩转前一辈人。女主外表慢热,内里狡黠,原本想写个男一男二,结果剧情推进两人不相上下,静待女主最后和谁并肩站在大乾最高位置吧。
  • 酒味橙

    酒味橙

    原以为只要静静看着你开心,无论是谁站在你身边,我都无所谓。可是你哭了,即使那人是我最好的兄弟,我也不会再退让,甚至是义无反顾地把你抢过来。
  • 深知柾安

    深知柾安

    朴槿安和田柾国,四岁相识,八岁相约,十二岁相诉,十六岁相恋。看似轻松美好,其实坎坷不平。朦胧的12年,她为他倾尽一切。19岁开始直至永久,他会给她坚实怀抱。他是她的光芒,她是他的暖阳。他们互相照耀,要携手至白头。——深知柾安
  • 桑榆传

    桑榆传

    流落在外的苦命林家女,本以为今生全无指望。却不想突然有了个疼爱自已的祖母、外冷内热的父亲、性格爽朗的嫡母,还有了性情不一的姐妹兄弟,这小日子这样过下去也不错。可一眨眼又碰上了个欢喜冤家,可我的青梅竹马怎么办?哪料到冤家路窄,青梅竹马靠边站。好吧!那就往后余生,“冤家”请多关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齐天之最强大圣

    齐天之最强大圣

    我若成魔,天下无魔,我若成魔,天下无佛…
  • 书信少年

    书信少年

    李裕白的飞驰青春。那些年,一个梦与另一个梦交织,曾经执迷不悟,也曾撞过南墙,摸着一颗又一颗稚嫩的良心,跳起一支又一支热闹又无悔的舞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琉璃凤

    琉璃凤

    别人穿越,要么成为魅惑江山的妖姬,要么成了一商贾大户,要么流芳百世。为何,她林萱萱穿越就成了一个又哑又瘫的废物,人人厌弃之。她从此,问不得,说不得,只能听;动不得,跳不得,只能傻傻坐着。穿越女主,如何的大智大勇,如何的魅惑江山,她不想,更不奢望。不过,她难道,就要这么在这异世里过一辈子?-----------------------------------------------------------人生如戏,一出又一出,可是身为主角的我们,却永远不知道下一出会演什么!当时为了写论文,整个人都昏了,没有灵感继续。。但是写完现在这篇,会继续的。女主的幸福定然要我来为她负责的,O(∩_∩)O哈哈~
  • 爆笑穿越:方家有女闲的慌

    爆笑穿越:方家有女闲的慌

    新婚之夜:“咳咳、爱妃、时候、咳咳不早了、咳咳、还是早点歇息吧、咳咳、一个面容无时无刻不显示着我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红衣男子对着端坐在床边的新娘说话。“王爷、人都走了、你就不用再装这么厉害了吧。”“咳咳、你看本王像是在装病?”“就算是真的病人也不会像你这样明显的吧?”新娘抬头看着自己嫁的男人。她不否认、这个男人还真是好看、可惜就是一个病秧子、她都怀疑那个所谓的国师是不是喝醉了酒乱说话了才让倒霉的她嫁给这么个不长命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