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54000000036

第36章 清代儒学(4)

两湖书院诸生按日上堂听课作笔记,分教按日查斋,严格管理。每学期大考一次,张之洞亲临主持。后改选调制为招考录取制,保证了生源质量。

两湖书院学制5年,合格者择优咨送请奖录用,不合格者令其归家。有一部分优秀学生还由官费送出国深造。自立军领导人唐才常、辛亥革命领袖黄兴等都曾是两湖书院学生。

经心书院

经心书院,位于湖北武昌,清代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所设。当时他见原有江汉书院规模太小,不足以容纳多土,乃于1869年商请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李鸿章,在武昌三道街学署别建精舍课士之所。后改为文昌书院,院址迁火星堂文昌宫。至李鸿章总督湖广时始定名经心书院。

经心书院肄业学生由学政在各县诸生中亲自选拔调取。书院学合分经、义、治、事四斋,每斋20人,人各一室。课程有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

经心书院培养出不少高材生,当贺人驹、陈作辅、傅廷浩、范昌埭4名高材生病故后,张之洞亲自作诗哭悼,称《四生哀》,足见其重视人才。

1891年,湖北前学政赵尚辅等捐廉俸复将经心书院迁回学署右舍,更名为经心精舍,规制仍旧。1897年书院改革,增设自然科学课程,叶青、姚炳奎、蒋克武、曹汝川等分任天文、舆地、兵法、算学分教。

曾在书院任山长者有李寿榕、谭仲修,曾任监督者有吴兆太、纪相聪、刘鸿烈等人。

1902年清朝廷下令书院改为学堂时,经心精舍与江汉书院一并改为勤成学堂。

二、儒学名家

清朝儒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尤其以清初儒学名家数量最多。

这一时期的儒学名家有前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到了后期,也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儒学名家,如王闿运、俞樾等。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他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也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一生著述大致依史学、经学、地理、律历、数学、诗文杂著为类,多至50余种,300多卷,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黄宗羲生前曾自己整理编定《南雷文案》,又删订为《南雷文定》、《文约》。

顾炎武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苏州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夫之学问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王夫之在明亡时投身救国军事行动中,失败后深山论学著书,其重新诠释周易哲学。

一反易学史上所有注易之作,建构他自己特有的乾坤并建的解易史观,另也遍注群经,可称中国儒学史上注经最多的一位,其创作量能不下于朱熹,且多有新论,王夫之学在当代研究及儒学史中尚待发掘的重要思想仍有极大空间。

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王夫之的思想对后世产生过很大影响。谭嗣同对王夫之作了高度评价,说,“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认为是500年来真正通天人之故者。

刘宗周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浙江山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明万历二十九年成进士,以行人司行人累官顺天府尹、工部侍郎。他为人清廉正直,操守甚严,立朝敢于抗疏直言,屡遭贬谪,不改其志。

明亡之次年乙酉,清军南下入浙,他在家乡绝食殉节。观其一生,他从政时间很短,多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故其弟子遍天下,而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刘宗周著作颇富,有《刘蕺山集》17卷,及《刘子全书》、《周易古文钞》、《论语学案》、《圣学宗要》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孙奇逢

孙奇逢(1584年~1675年),字启泰,号钟元。明末清初理学大家。清初孙奇逢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

孙奇逢在明万历二十八年中举人,他学识博大精深,气节高尚,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与阉党魏忠贤做过斗争。明亡后,清政府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

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学术思想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常伦为实效。认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

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读易大旨》5卷、《书经近指》。

方以智

方以智(1611年~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江南安庆府桐城人,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的批判总结者。

明亡后他更名吴石公,流亡岭南,出家后改称弘智、行远、无可、药地、墨历、极丸、浮庐等,人尊为木大师、青原尊者、四真子。

方以智出生在官宦、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7岁,就随父亲宦游蜀、闽、幽、燕、齐、鲁,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拓了眼界,并开始接触西学。

15岁时,由于父亲得罪权臣魏忠贤,被削职还乡,方以智也随之回家读书,曾先后就学于著名学者白瑜、王宣以及房师余扬、傅海峰。

崇祯十三年进士,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

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代表作品有《通雅》等。

傅山

傅山(1606年~1684年),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际思想家。

明亡后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他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

著有《霜红龛集》等。

张履祥

张履祥(1611年~1674年),字考夫,号念芝,号杨园。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清初朱子学的倡导者,同时对农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经正录》、《愿学记》、《问目》、《备忘录》、《初学备忘》、《训子语》、《言行见闻录》、《近鉴》、《读易笔记》等。

陆世仪

陆世仪(1611年~1672年)字道威,号刚斋,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江苏太仓人。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

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学校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

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100余卷。

熊伯龙

熊伯龙(1616年~1669年),字汉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湖北武汉人。

顺治五年由拔贡举顺天乡试,名列第一。顺治六年中一甲二名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侍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

撰有《无何集》、《熊学士诗文集》。

毛奇龄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毛奇龄画像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晚晴等,浙江萧山人。

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他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

所著《四诃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400余卷。

吕留良

吕留良(1629年~1683年),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桐乡人。

明末清初杰出的大儒、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明朝灭亡后,他矢志反清复明。

吕留良的作品有《吕晚村文集》8卷、《东庄诗存》7卷、《续集》四卷、《东庄诗存》6卷、《惭书》等。

李颙

李颙(1627年~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人。明清之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

他自小家贫,借书苦学,遍读经史诸子以及释道之书。为学主兼采朱熹、陆九渊两派,以为“朱之教人,循循有序”。他重视实学,提倡“明体适用”。力主自由讲学,与清王朝钳制思想政策对立。

所著有《四书反身录》、《二曲集》等。

朱彝尊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诗人、词人、儒学学者。

其学识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

著述甚丰,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陆陇其

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尤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代理学家。

康熙九年进士,以清正廉洁而著称。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等。离任时,只带了几卷图书和妻子的织布机。与陆世仪并称“二陆”。死谥清献,从祀孔庙。

著有《困勉录》、《读书志疑》、《三鱼堂文集》等。

胡渭

胡渭(1633年~1714年),初名渭生,字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清经学家、地理学家。

曾与阎若璩等帮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撰《易图明辨》、《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考定宋儒所称“河图”、“洛书”之误。又撰《禹贡锥指》,搜采方志舆图,阐释《尚书。禹贡》。

万斯大

万斯大(1633年~1683年),字充宗,别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号跛翁,浙江宁波人。清朝经学家。其《宗法》8篇,黄宗羲盛赞“为冠古绝今必传之作”。

著有《学礼质疑》2卷、《学礼偶笺》3卷、《仪礼商》2卷附录《庙寝图》、《庙寝图说》及《与陈令升书》等作品。

万斯同

万斯同(1638年~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他石园先生。浙江鄞州人。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

他博通诸史,尤精明史。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500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等。

熊赐履

熊赐履(1635年~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别号愚斋,现孝感市闵集乡人,世籍南昌。清代大臣、学者。

官至任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任修撰《圣训》、《平定朔漠方略》、《实录》、《方略》、《明史》的总裁官。熊赐履治程朱理学,主张“默识笃行”,曾建议“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以加强思想统治。

著有《经义斋集》18卷、《闲道录》3卷、《学统》56卷、《学辨》、《学规》、《学余》、《下学堂札记》3卷、《澡修堂集》16卷传于世。

颜元

颜元(1635年~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儒学学者、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他深刻地批判了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书本教育,竭力提倡“实学”和“实用”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革新的作用。

李塨

李塨(1659年~1733年),字刚主,号恕谷。清初哲学家。

他21岁时拜颜元为师,康熙二十九年曾中举人,60岁时被选授通州学政,但未及三月便母老告归辞官返乡。归乡后乃修学舍,讲学其中,著述终老。

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

阎若璩

阎若璩,字百诗,号潜丘,生于明崇祯十一年,故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清初著名学者,清代汉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敬刑录》、《计辽始末》诸书。

潘耒

潘耒(1646年~1708年),字次耕,又字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清初学者。

同类推荐
  • 道教一本通

    道教一本通

    本书从“道”字入手,详细讲述了道教的历史、教派、典籍、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的方方面面。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佛法就像一颗很硬的糖果,对没有牙齿的人来说,这颗糖放在口中含着,能够尝到糖的甜味;对有牙齿的人来说,在口中咀嚼更能尝到那份甜味的质感。但是若不会运用,就像没有牙齿的人却硬要一口咬下糖果,牙龈可能会受伤、流血。所以,要深深去思惟、体会。魔是一种障碍,它有两种。一种是外魔,他会运用外境来扰乱修行者的心。另一种魔是内心自起的无明烦恼,它会扰乱、障碍自己的道心。人人本具佛性,只因被烦恼遮蔽而无法外露。就如铁器的本质原本就很坚硬,只要去除杂质就能制成精纯的器物。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销售的艺术:最适合中国的销售方法

    李嘉诚、王永庆年轻时候都曾做过销售,各大公司的老板,其实都身兼另外一个职务——销售。销售是最基本的技能,销售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 销售的最高境界是先把自己销售出去。本书将西方现金的营销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大量销售一线的实战案例,给读者带来有趣又有用的阅读体验。
  • 凌晨夜夕

    凌晨夜夕

    一个平凡的初中女生,有一个不能再不平凡的生活,不能说她很惨,但也不能说她很好,恰恰,一群不能再特殊的班级中,她是而身处绝望,时而开心不已,面对一群奇葩老师,同学会如何,他的初中生活八成可以说是毁了,但八成也可以说给他的生活她了色彩。
  • 我的压寨美人们

    我的压寨美人们

    大宋,我来啦!莫问托着下巴色色的笑:御姐有木有,萝莉有木有?绝色妖娆的公主、英姿飒爽的杨门女将、惊采绝艳的万众偶像,一剑光寒的女侠……嗯,这些都是莫问的后宫宠妾。我来,我看见,我全收。一个小混混的大宋奇遇史。【存稿足更新爆发!!】
  • 征服2010

    征服2010

    一个男人的征服史,一代传奇的枭雄路。权力与财富交织, 激情与欲望共舞。波诡云谲,火中取粟。看张朋如何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商业帝国。………………以上纯粹瞎扯,本书主要描写一个融合了他人记忆的草根少年成长、崛起、征服的故事。作者洗心革面,从头再来。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自豪地说, 我已经做到了。
  • 这个假皇后马甲贼多

    这个假皇后马甲贼多

    十月十二号,全京城所有人都在传慕容王娶了个废柴。于是,外人以为。两个好欺负的软柿子到了一起。而实际上却是...两个笑面虎到了一家古代扒马甲文(别问我为什么脑洞这么大)[装傻白甜笑面虎女主]vs[腹黑装新萌男主]
  • 敛灵师

    敛灵师

    我们是敛灵师,我们是这个世界繁荣的根本!世界是由人间、天界、魔界、轮回界以及最晚诞生的灵域构成,灵域世界瑰丽华美同时又充满了黑暗,敛灵师是对维护这个世界的暮家的称呼,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这个繁荣的灵域。然而,这一世的暮家世子却没有那么幸运,他总是处于阴谋漩涡的核心,苦苦挣扎,不得解脱。
  • 大唐野心家

    大唐野心家

    穿越,本就无辜,当叶清睁开眼,发现自己重生在大唐开元年间,开元盛世,天宝风流,机缘巧合,混入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且看他如何翻云覆雨,依靠智计应对尔虞我诈的阴谋漩涡。战争有铁的法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官场的铁则是什么,是阴险狡诈,还是拉拢人心,是算无遗策,还是手眼通天。在叶清的眼里,智计是帷幕下的画笔,权谋便是手中之利剑,心之所向便是剑之所向!鸳鸯梦已碎,国色如惘然。君子有仇怨,十年磨一剑。京宦深似海,古冢累草积。天下皆为棋,谁掷棋子谁为棋!
  • 复仇:恶魔校草的器张丫头

    复仇:恶魔校草的器张丫头

    原本应该好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好好长大的女孩,因一场意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樱落时梦初醒

    樱落时梦初醒

    一八个人演绎的青春故事,他们姓名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