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600000024

第24章 心中有天籁,但奏无弦琴

§§§第一节 自在自适不求人

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诱惑,不断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纯朴天性。而学习佛法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回到淳朴、纯真的状态。

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便是佛家的“得大自在”。称为大者,是指自我充分实现,圆满至极,彻底断尽痛苦烦恼,满足生命的需要。

悟来悟去终是空

风从竹林中穿行,风过之时,竹叶随风而舞自然簌簌有声;雁从清潭上飞过,雁过之时,清澈潭水中必倒映雁群身影。但风落、雁过之后呢?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无论喜怒哀乐,还是悲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来,无遮无碍,是为空。

福州市鼓山涌泉寺被称为“闽刹之冠”,这座寺庙的山门上有一副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副对联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关。在该寺的山门外有一条青砖铺砌的小路,路旁是参天大树,路上常常会有很多落叶,但由于山门直接对着山坡口,所以山风直吹过来,路上的落叶就会被吹走,而不需要寺中僧人打扫;福州地区,夏秋交际台风频发,寺中的山门经常会被狂风吹垮,几经修葺之后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索性后来就不再设寺门,而以空门迎接四方信徒。

正像涌泉寺以空门笑迎万千信徒,佛门亦是如此,佛门即空门,悟极返空,既然众生都在苦苦求索着“空门”的真谛,佛祖自然不会将门关闭,而是会大开佛门,只待有缘人。空是悟后所抵达的一种境界,悟来悟去终是空。

心无邪,人生得大自在

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一日,长沙景岑禅师到山上去散步,回来的时候碰到了住持长老。

住持问他:“你今天去了哪里?”

长沙禅师:“我到山上去散步了。”

住持追问:“去哪里了?”

长沙禅师:“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圣严法师非常欣赏长沙禅师达到的这一番境界,“禅师所怀抱的心境一片和风煦日,没有狂风暴雨;禅师所体验的世界一片光天化日,没有黑暗罪恶。并不是这世界没有狂风暴雨和黑暗罪恶,而是他的心不受外在环境影响,永远安详、稳定、慈悲、宁静、光明磊落。所以,不论他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他的心境始终自在安闲”。

世人常常觉得不自由,即使禅定也往往只是为了求“禅”而刻意入定,虽然稳坐如钟,心却如风中摇曳的枯草,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过多的执著造成过多的苦恼,执著于其中不能自拔的人又怎么了解禅者的自有境界呢?

心境坦然,悠然无滞,眼前自然是海阔天空,到处都会是盎然的芳草,遍地都是缤纷的落花,徜徉其中,天高云淡,鸟语花香,神奇的造物,悠然的心灵,一切如诗画般和谐动人。心无邪,人生便得大自在。

自我就是佛

德山自幼出家,博览律藏,精通《金刚经》,并呕心沥血写成《青龙疏抄》。但德山对慧能的“即心即佛”的说法不以为然,他愤愤地说:“不知有多少出家人,花了多少年的工夫,去学佛的威仪和戒行,都未必能成佛。南方这些小厮,居然敢说心就是佛,真是大逆不道。我一定要去捣毁他们的老窝,杀尽他们的子孙,以报佛恩。”

于是,德山就挑起《青龙疏抄》南下。当他走到澧州(今湖南澧县)时,路遇一位老婆婆正在卖烧饼。饥肠辘辘的德山放下担子,向老婆婆买点心。只见老婆婆指着地上的那担《青龙疏抄》问:“这是什么书?”

德山回答道:“是《青龙疏抄》。”

老婆婆又问:“是讲哪一部经的?”

德山道:“《金刚经》。”

老婆婆慢悠悠地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答得出,免费给点心;如果回答不出,请到别处买。”

于是老婆婆问:“《金刚经》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你的点心是哪个?”

德山竟被问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老婆婆问德山要哪个“点心”,而能够点出来的只是有形之心,也就是妄心。妄心不可得,真心不可说。

德山悟道后,把《青龙疏抄》付之一炬,慨然叹曰:“穷尽无数思辨玄论,也不过像放在太空中的一根毫毛;用尽天下计谋巧智,也不过像投入山谷里的一滴水珠。”

德山悟道后才明白佛法其实只在心中,很多人祈求看书看成佛,不是在缘木求鱼吗?佛就是自我,自我就是佛。

禅思禅悟

心境坦然,悠然无滞,眼前自然是海阔天空,到处都会是盎然的芳草,遍地都是缤纷的落花,徜徉其中,天高云淡,鸟语花香,神奇的造物,悠然的心灵,一切如诗画般和谐动人。心无邪,人生便得大自在。

§§§第二节 繁花落尽见真淳

淡定从容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是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平淡,是一种笑对人生风雨的沉着,是一种历经岁月沧桑的智慧。人人若都能保持如此之心境,定能于纷繁复杂的世俗之中独享人生的惬意。

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世人喜日出,而厌日落;世人喜生生不易,而不知生灭不已。佛法则不然,观日落可以得定,可以发慧,落日柔和清凉有慈悲相,并可提醒是日已过的无常无我相。其实日出也是无常,落日不异永恒;生生的相对即是灭灭,生灭现象是世界常态,若能洞察生灭现象,便是智者。

药山禅师在庭院中打坐,身边有云岩和道吾两名弟子相伴。禅师坐禅之后,看两名弟子仍然若有所思,便指着院中的两棵老树问道:“你们看这两棵老树,已经在寺中经历了上百个年头,如今,这两棵树一枯一荣,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荣的好。”

云岩答道:“枯的好。”

药山禅师看着他们,并未讲话,恰逢一位侍者从旁边路过,于是药山禅师便将他喊了过来,问他道:“你看院中的这两棵树,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

药山禅师面露微笑,赞许地朝侍者点了点头。

同一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答案:“荣的好”这表示一个人的性格热忱进取;“枯的好”这表示清净淡泊;“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这是顺应自然,各有因缘。

花草树木的枯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都像昼夜的交替、四季的转换一样,是自然界里极其平常的事情,而一旦与人的个人际遇联系,便会生发出无限感慨,大多数人都会因为美好事物的逝去而感伤慨叹,但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

枯有枯的道理,荣有荣的理由,本无好坏之分,荣枯都好,不好只是个人根据主观感受作出的评判而已。事无好坏,唯人拣择,就像是红尘中的我们,每一天的起卧作息皆顺其自然,饥来张口困来眠,看似平常,却正是无限风光!

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心境无界,智慧无穷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禅师们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常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所以“万里无云万里天”。这是很好的境界,许许多多的学禅者都是因为这些境界而悟道的。

唐朝有一位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个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人类虽然渺小、人生虽然有限,心境却是没有界的。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词叫作无师智,也叫作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境界非身临其境者不能体会。

心自由,自解脱

唐朝时期,宣州刺史陆亘大夫心中有个疑问,整天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于是前来向南泉禅师求教。

陆亘问道:“请问禅师,有一个人在一个玻璃瓶中养了一只小鹅,后来小鹅慢慢长大,无法从瓶子中钻出来了,他想将鹅平安取出,又不想打碎瓶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南泉禅师面无表情,突然大喝一声:“陆大人!”

陆亘毫无防备,下意识地应了一声。

南泉禅师哈哈一笑:“出来了!”

陆亘顿时大悟,脸上再无阴霾之色。

陆亘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将自己的念头装进了他内心的瓶子,南泉禅师喊他的名字,他一答应,念头就离开了瓶中鹅,心就自由了。心自由了,才可能以平常心去对待身边的事物,才可能以超脱的目光去注视世间的无常。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自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的树下看经。他虽知太守来,但并无起迎之意。侍者在一旁给予提示,但他仍然专注于经卷。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严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一大境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心的修持达到了哪种境界,我们的人生境界就有多么开阔。

禅思禅悟

只有真正做到“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的人才能够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第三节 万法本闲人自闹

人生总会有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佛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能保持淡定从容,那么何来烦恼?淡定从容是一种智慧,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付之一笑。

身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

中国禅宗的傅大士,南北朝时期人,弥勒佛的化身,与达摩祖师见过面。他写了一首颠倒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南怀瑾先生用一首通俗的打油诗来解读这句偈子:“半夜起来贼咬狗,捡个狗来打石头,从来不说颠倒话,阳沟踏在脚里头。”

在佛眼里,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颠倒的。

卢梭说:“10岁时被点心、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纷纷扰扰的世界,总有无尽的诱惑,如果一味地追求名利,沉迷于花花世界之中,心中所求太多,只能使自己疲惫不堪,寝食难安。

这又何苦?生不满百,再好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灭却心灵各种欲望之火,让心灵在无物无我之中,看透世间诸多颠倒呢?身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畅游青山绿水,沐浴徐徐清风,人生何等惬意!

不珍惜现在,即浪费未来

灵佑住持沩山,收了两位徒弟,即仰山与香严。

在禅堂内,沩山对他俩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佛理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解脱之道。”

仰山就问:“什么是解脱之道?”

沩山回头看看香严说:“寂子提问,你为什么不回答他?”

香严说:“如果说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倒是有个说法。”

沩山问:“你有个什么说法?”

香严打了一声招呼就走出去了。

沩山又问仰山:“他这样回答,合你的意吗?”

仰山回答:“不合。”

沩山又问:“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仰山也告别一声就出去了。

沩山呵呵大笑,叹道:“真是水乳交融啊!”

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流逝,今日很快会变成昨日,明日也将成为今日。珍惜当下,才能活在当下。不珍惜现在,便是浪费未来。

过程也美丽

有一位禅师门下有很多弟子,他们都是极为虔诚的信徒。有一天清晨,禅师吩咐弟子们每人去庙前的山上砍一担柴,晚饭过后再来禀报这一天的修行。

众弟子匆忙上路了,走到半路,却只见一条鸿沟截断了山路,根本无法越过,便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寺中,只有一个小和尚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

晚饭时分,弟子们互相推搡着,谁也不好意思直接去向师父说明情况。只有这个小和尚走到前排,与禅师坦然相对,小和尚从怀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禅师说:“师父,山路被断,我寻了一个下午也没有找到上山的路,我见路边有一棵苹果树,就顺手摘了一个苹果回来。”

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禅师的衣钵传人。

虽然有时候迫于种种外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达成最初的梦想,但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有所收获,因为我们的心一直都在佛法的指引下自觉修行,绝不会一无所获,最起码,我们还经历了过程。

禅思禅悟

虽然有时候迫于种种外界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达成最初的梦想,但是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有所收获,因为我们的心一直都在佛法的指引下自觉修行,绝不会一无所获,最起码,我们还经历了过程。

同类推荐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第一卷)(方立天文集)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
  •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星云日记36:学徒性格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不生气”、“讲清楚、说明白”、“学徒性格”、“欣赏欢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舍得的艺术

    舍得的艺术

    本书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待人接物的人生修养、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对社会知恩图报等等。
  • 莲心禅韵

    莲心禅韵

    一位印度智者追寻禅宗智慧,探求人生哲理的心路历程,带你走向心灵自由之路,文化没有国界,思想没有疆界,智慧的激情碰撞,文化的和谐沟通。
热门推荐
  • 武修传人之都市封魔录

    武修传人之都市封魔录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场飞来横祸彻底改变了罗武的命运。机缘巧合之下得修真功法,从此入商界诛魔物红颜在侧软玉在怀睥睨天下问鼎三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木叶之我能融合血继限界

    木叶之我能融合血继限界

    主角王景阳稀里糊涂穿越到火影世界,并且获得了能融合所有忍者血脉之力的特殊天赋,且看这只蝴蝶,将会在这忍界之中,掀起怎样的时空效应。“二楞子佐助,你的血继限界我要了。”“漩涡鸣人,把你那怎么都打不死的体质给我吧,最好把九尾也给我。”“重吾,做我的小弟吧,实话实说,我看上你的仙人体质了。”.....(当王景阳将宇智波写轮眼开发极致,融合千手一族,重吾仙人体,日向白眼,漩涡体质,大筒木辉夜等忍界有名的血继限界,他将会达到怎样的世界高度,敬请关注——火影之我能融合血继限界!)
  • 换脑烈女夺爱

    换脑烈女夺爱

    一次事故夺去了魏紫寒的挚爱,一场车祸让俞茉莉丧失未来……把他不幸死掉的女人的灵魂放进她的大脑?当“让挚爱复活”与“重塑光明未来”达成交易,两个天壤之别的人纠结在了一起——明知道这个是个典型的高富帅啊,又是学校的理事,跟他合作一无所有的自己是断然不会吃亏的,她真的真的很需要他的钱……于是俞茉莉义无反顾。他的女友的生命体出现在自己身上,俞茉莉慌了,因为她已经可救药地爱上他……既然忘不掉他,干脆就夺过来好了,反正自己还是他名义上的未婚妻呢。冷美人,赶快投入本姑娘的怀抱吧……
  • 星际营救

    星际营救

    一支来自远古第五宇宙的外星家族,由于地球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他们也深受其害,必需的能量也即将耗尽,外星家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于是,他们与一群地球人相互帮助,共同进化,把人类引向更高的星际文明阶段。
  • 生命里的甲乙丙

    生命里的甲乙丙

    真正的爱情是甜蜜永恒幸福的,然而,现实社会中“某男”和“某女”自己流行走快捷方式,随心所欲地承诺爱情,反悔爱情,不敢奢望天长地久,精神变得更加虚无,究竟是“谁强奸了爱情?”,社会风气有一定的责任,而社会风气又是迷失自爱的人推动出来的,到底该责怪谁,只是谁比谁表现得更为隐蔽更善于伪装罢了。
  • 关山明月夜

    关山明月夜

    纷争乱世,金戈铁马;风卷狂沙,兵临城下。落尽多少残花,醉看几度晚霞。关山明月,苍茫云海;流星白羽,剑花秋莲。提三尺长剑,斩尽世间不公。且问苍生,谁能一统天下?
  • 指尖流光清浅

    指尖流光清浅

    成人的世界那么不易,浮华诱惑太多,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留有一方淳净初心。南月听到声音抬起头来,只见宋子言穿着一身银灰色西装,脖颈处扣着一个米黄色绅士领结,剑眉星目,温润出尘,颜如朗月,正是潇洒美少年,谈笑间染尽半壁春色。南月低低的说了一句:“真是只野火鸡。”
  • 类西游

    类西游

    是谁在暗中布局?棋子真的是棋子吗?棋手是否也是别人中的棋子?洪荒真的是我们所熟知的洪荒吗?各位看官敬请期待!西游路不会很久的,我将与你诉说西游之后的故事。欢迎加入《类西游》书友群,群号码:549411315!本书为玄幻仙侠类小说,不是历史,只是因类型搞错了!
  • 签到系统之争霸异界

    签到系统之争霸异界

    (前几章不在主线,大场面随后就有哦,幽默风玄幻战争文,你不看等什么呢)又是网文里熟悉的穿越,来到异界的李文卓开启了签到系统,开局一座能源之城,这谁顶的住?十万大军?电影动漫的人物来当我随从,区区十万能打过我李文卓的部队?“战舰,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