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8600000023

第23章 心中有佛,即为净土(2)

他始终放不下方会禅师的笑声,几日来,饭也无心吃,睡梦中也经常会无端惊醒。他实在忍受不了,就前往请求老师明示。

方会禅师听他诉说了几日来的苦恼,意味深长地说:“你看过庙前那些表演猴把戏的小丑吗?小丑使出浑身解数,只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我那天对你一笑,你不但不喜欢,反而不思茶饭,梦寐难安。像你对外境这么认真的人,连一个表演猴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如何参透无心无相的禅呢?”

随随便便的一个微笑,都能成为忧愁的理由,我们岂不是要被堆积如山的烦忧压垮?

不要太在乎生活里的是是非非。弘一法师曾说:“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心灯

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虚空中,有三千个大千世界,实际上不止三千大千世界,而是不可知、不可数、不可量的。

三千大千世界,无穷无尽,不可想象,有无数奥妙神奇的事物,其实,我们的内心更是一个极其神秘的世界。心灵的空间有无限大,穷尽一生之力,我们也不能探出个究竟。

我们心灵的空间既然像个小宇宙,是不是只能永远空虚呢?不,我们心灵的空间就像是一间小小的心房,一根火柴、一支蜡烛,都足以让亮光充满。

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三人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想办法用十文银子买来能装满一个巨大房间的东西。

第一位弟子反复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场上体积最大、价格最低的东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场上,买了很多棉花。但棉花买回来以后,只将这间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

第二位弟子与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复寻找市面上体积最大、价钱最便宜的货物。最终他挑选了最便宜的稻草,但十文银子的稻草也只能将房间填满三分之二。

轮到最后一位弟子了,前两位弟子和禅师都在等着看他的答案,只见他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拿就回来了。前两位师兄弟感到非常奇怪,禅师却在暗暗点头。这位弟子请禅师和另外两位师兄弟走进房间,然后将窗户和房门紧紧地关上。整个房间顿时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了。

这个时候,这个弟子从怀里取出他花一文钱买来的一支蜡烛。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顿时,漆黑的房间里亮起昏黄的烛光。这片烛光虽然微弱,但是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弟子成功地仅用一文钱就装满了整个房间。

禅就是我们内心的火柴和蜡烛,当我们用智慧点燃这盏禅灯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会被光明和温暖充满。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活泼的响应能力,是能克服烦恼、使人自在的积极心志,我们需要这样的温暖和光明。

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去光明的心智,渐渐被黑暗的罪恶包围;最可怕的是,走上贪婪、暴力和痴迷之路。这会使人失去理性和情性,最后心灵完全失去光亮。欲壑难填,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知足常乐,才是得平安、收获幸福果实的途径。不要被佛的精深博大吓倒,你所拥有的禅意禅感,足够让你欢喜快乐。赶快擦亮你心中的火柴吧,让自己发光,胜过埋怨一切黑暗。

禅思禅悟

欲壑难填,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知足常乐,才是得平安、收获幸福果实的途径。不要被佛的精深博大吓倒,你所拥有的禅意禅感,足够让你欢喜快乐。

§§§第三节 静坐思禅,自见本性清净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禅的最高境界是心外无物,人的最高境界是心灵的自由。若能在俗世之中,保持一颗超脱的心灵,不被尘世所染,才是真正的洒脱。

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不动心”是一个人修养和定力的体现,若一个人无此定力,则可能被外境左右,随外境而动摇。而想获得这种心境,就要做到不为财动、不为情动、不为名动、不为谤动、不为苦动、不为难动、不为力动、不为气动。

五色幢幡升空时迎风飘动,一僧说是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六祖惠能从旁边经过,笑谈,既非风动,也非幡动,乃二僧心动。风动、幡动,都不过是外境的变迁。星云大师说,不动心,才能时时与佛同在。面对诱惑时,不能动心;面对批评时,也应保持沉稳。

苏东坡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东坡做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做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东坡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东坡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宣纸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东坡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东坡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了。苏东坡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东坡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看,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东坡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东坡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苏东坡是古代名士,既有很深的文学造诣,同时也兼容了儒释道三家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而有时候,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感觉。

心动则生杂念,导致人很难认清自己。人难以认清自己,那真心就会像一面被灰尘遮蔽了的镜子,无法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人的主人。

只要我们有一颗不动的心,就不会生出杂念,也就能够安稳如山、明净如水、悠闲如云、自在如风。

佛不在外求,明心即见佛

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情况;只有当水平波静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清澈的水底。也就是说,静止的水才能照形鉴影。同样,人只有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够观照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禅定、静坐、止观、坐忘等方法,也就成了宗教修持所采取的手段了。只要放下心外一切,进入禅定境界,人生就能获得自在。

当人们万分疲惫的时候,只需静坐下来,闭上眼睛,打开心眼去看你内心存在的那个世界,疲劳就会渐渐消退,祥和空灵的境界也会随之而来。

传说,达摩祖师从西域来到中国,到广州登陆,先去见了梁武帝,但话不投机,便一苇渡江。到了少林寺静坐面壁,九年间不吃不喝,亦不曾移动分毫,久而久之,连石壁都映上了他的坐影,称作壁观婆罗门。后来,许多画家都画过达摩祖师的面壁图,表现出了达摩祖师对境无心,超然物外的风神。潇洒绝尘,令人无限向往。

修行就是想明心,但心不易明。达摩祖师说:“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时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这就是他的禅法。教人寻觅自己的心地,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不在外求,明心即见佛。人只要认识了自己心灵的本来面目,也就可以悟道而成佛了。

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从前有一位云水僧,他听说无相禅师禅道高深,便来找其论禅。

禅师有事外出,侍者便说:“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转告。”

云水僧说:“不行,你年龄太小。”

侍者说:“年龄虽小,可智能却不小!”

云水僧一听:“噢!果真如此吗?那我就考你一考。”说完便用手指比了个小圆圈,向前一指。

侍者看到后便摊开双手,划了个大圆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手指,侍者伸出五根手指。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却用手在眼睛上比划了一下。

云水僧看到后慌忙掉头就走。他边走边想:我用手比了个小圆圈,向前一指,是想问他你的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比了个大圆圈,说有天空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受戒五年;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在他眼中。一个侍者就如此高明,那无相禅师的禅道不知会有多深!所以我还是走吧。

后来,无相禅师回来了,侍者向师父讲述说:“师父,今天来了一位云水僧,他知道我俗家是卖饼的,就用手比了个小圆圈,说你家的饼只有这么一点大。我便用两手比划说,有这么大呢!他伸出一根手指说,一文钱一个吗?我伸出五根手指,说一个要五文钱。他又伸出三根手指说,那就三文钱吧,我指指眼睛说他太不识货了,没想到他却走了。”

无相禅师听后,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侍者,你懂吗?”

侍者摇摇头。

禅宗其实就这么简单,尽管你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禅理,但却在举手投足间体现了禅理。不要刻意地寻求禅宗,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

禅思禅悟

禅宗其实很简单,尽管你并不真正懂得其中的禅理,但却在举手投足间体现了禅理。不要刻意地寻求禅宗,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微笑千年(禅·心灵·灵性)

    本性禅师认为:至善,是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是一种天然的意志力,是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凝聚力、向上力,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强大力量,是世界的本源以及真理自身。这至善,是世俗伦理与道德向上抵近的方向,因之,世俗的真纯美也就有了判断的基本标准。人类,毕竟是世俗的。趋向善,抵近善,需要过程、形式、方法。佛家给我们的路很多,但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闻思修,戒定慧;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中,慈悲为先。而儒家,给出的道,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进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此间,以仁孝为先。而基督教给的径,则为——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你们也要怎么待人。此际,以博爱为先。本书以此种方式,探讨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事业,爱恋与婚姻。回归这一切的本源,衡量这一切的标准在于我们是否趋向善。我们从书中看到一位禅师在生活中的思考和修行。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热门推荐
  • 杀手冷妃别嚣张

    杀手冷妃别嚣张

    意外穿越,她现代杀手却变成了古代南宫家二小姐,花痴成性,以不择手段勾引自己的相公和跟他的侍妾争宠闻名天下。再次睁眼,她再非昨,花痴的命运,自然也将重新洗牌!敢惹她?吃不了,吃撑了也要让你吃下去!相公准备接招吧!
  • 水墨云清

    水墨云清

    一场唯美的游戏邂逅,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年华。当白默和易青再次在现实中相遇,误会解除,爱情种子重新开始萌芽。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期许,无数意外却接踵而来。一支奇怪钢笔的出现,搅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一项名为veisswert的药物实验,他们被卷入了无尽的斗争漩涡中。当黑暗和光明正面激烈碰撞,当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又是否还能坚守初心?书友群号:632655481敲门砖:书里任意一个人名
  • 傲神天帝

    傲神天帝

    浮尘乱世,百族竞出。隶属于天龙国将门世家,聂家,皆是英豪。聂陈,聂家少爷,一个纨绔至极的纨绔子弟,背地里受尽无数人的嘲讽。却在十六成年之礼,觉醒前世之识,正式掀起天下之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神学院之帝国倔起

    超神学院之帝国倔起

    元清穿越超神,成为宇航级文时天元帝国新王。请看元清如何带领自己的帝国成为新的传奇!
  • 网游之落寂诗人

    网游之落寂诗人

    从梦境中醒来,在空间中徘徊,无所谓虚拟,无所谓真实,我,无论在哪个位面经历了什么,依然还是最初的我,那个玩世不恭,始终反抗命运的我。以一个史诗级吟游诗人的脚步,踏遍那些未被探索过的道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神话宠物

    神话宠物

    宠物流,卡牌流大灾变两百五十年后,人类诞生了名为魂卡师的职业,驱使魂卡与天地异变、异界入侵的怪物进行抗争。王小雄带着前世自己制作的作弊器抽卡大师来到了这个世界。即便是再垃圾的魂卡,经过抽卡大师抽到的极品卡魂融合,也会被赋予强大的天赋。当金尾猴融合了【孙悟空】,当史莱姆融合了【独孤求败(仙化)】一切已然不同……
  • 儒源泗水乡刘邦传

    儒源泗水乡刘邦传

    是谁制造了秦始皇与汉高帝之间“水土不容”,“水火不容”的假象!?重新发现秦始皇与汉高帝之间的隐秘关系,还原一段不为人所知的“兄终弟及”般的“政权交接,思想继承”过程中的历史真相!!
  • 星义世界

    星义世界

    从异界传送来的失忆者“神射”,在迷茫中结交了黯伤,蛋蛋,楠,之后与他们展开了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