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39

第39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19)

【画医目疾】清代李方膺《杂花图册·竹》用印:“画医目疾。”(南通博物苑藏墨迹)目:中医学名词,主视觉。《灵枢·脉度》有“肝气通于目”,说明目与肝有内在联系,肝阴上濡,有滋养眼目的作用。五脏的精气皆上注于目,如五脏精气充盛,则目能保持正常的视觉功能;如肝阴不足,肝火上亢或五脏精气亏损,均可导致目疾。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云:“艺术为人类精神之食粮,即人类精神之营养品。音乐为养耳,绘画为养目,美味为养口。养耳、养目、养口,为养身心也。如有损于身心,是鸦片鸩酒,非艺术也。”故所谓“画医目疾”,即通过观画以养目,达到修养身心之目的。(王凤珠)

【净肺肠泥】清代李方膺自题《竹石图》轴:“人逢俗病便难医,岐伯良方竹最宜;墨汁未干才搁笔,清风已净肺肠泥。”净:洗除净尽。肺肠:指内心。泥:泥滓,喻尘俗。其意是说,画墨竹者和观墨竹者都能洗除净尽内心尘俗之气,讲的是绘画审美调剂功能。(王凤珠)

【养性情,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代王昱《东庄论画》:“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是说学画能滋养本性(人的禀赋和气质),可涤除胸襟烦恼、孤独苦闷、急躁情绪,迎来心地纯净之气。道家谓“却食吞气”,凭“烟云供养”可致长寿。明陈继儒《妮古录》:“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也。”米、黄是宋、元山水画大家。(周积寅王凤珠)

【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清代董棨《素养居画学钩深》:“或人谓仆嗜画,乐此不疲。仆曰:‘不然。我家贫而境苦,惟此腕底风情,陶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非外境之所可夺也’。”指嗜画者不仅从画中受到审美教育,以确立自己的志向、意志为乐,还可以保养身体,达到长寿的愿望。(王凤珠)

【画以养性】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画以养性,非以求名利。世俗每视其人名利之得失,而重轻其画,此大可鄙,莫为所惑。”指绘画能涵养人的朴质的本性,静默恬淡,具有审美调剂功能。(王凤珠)

【书画养心】清代张式《画谭》:“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相对于人生其他方面,书画是见性明心的重要修养途径,是静功。非俗虑、杂念、贪欲消除净尽,胸中宽快静气沛然,不能真正进入书画艺术的高级境界,得其妙谛。人生动多而静少,能尽可能长期地从事书法绘画艺术创作或欣赏活动,就是习静,在这个过程中,心得到适意、平和、愉快,这就是养心。”(《美术辞林·中国绘画卷上》)中国画学中常将读书和养性相结合,虽然读书不等于养性,但是读书往往有助于养性。朱熹曾教弟子“半日读书,半日静思”,就是读而养、养而读。清代松年在《颐园论画》中将读书和养性并列,以为读书乃是养性不可或缺之途径。张式论“书画以养心”,吸收了理学精髓,以静心养性为尚,认为书画唯在寄托性情、陶冶情操。不读书则无书卷之气,画中就必然缺少内蕴,缺少应有的生命涵量,这样就不可能使“余心有寄”。欲广画艺,务在心怡气和、去除内在冲突。如宋代姜白石所说:“思有窒碍,涵养未至也,当益其学。”可见,“益其学”是治心的重要途径。清代鉴画高手方士庶《天慵庵随笔》云:“要必读书养气以培其元,然后心醇而笔和,貌古而神逸,所谓溉其根将以食其实,此先贤之书所以善也。”这就如韩愈所说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一样。方士庶所说的“溉其根将以食其实”,以先贤之书陶淑自己、培其元气,与韩愈之论正相契合。

近人吴昌硕亦以读书为养气之途径:“我画非所长,而颇知画理。使笔撑槎桠,饮墨吐畏垒。山是古时山,水是古时水。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以。气充可意造,学力久相倚。”可见读书对养气至关重要。(参见朱良志《论儒学对中国画学涵养心性理论的影响》)(荆琦)

【矜平躁释,意气全消】黄宾虹《国画非无益》:“士夫之画,华滋浑厚,秀润天成,是为正宗。

得胸中千卷之书,又能泛览古今名迹,炉锤在手,矩矱从心,展观之余,自有一种静穆之致,扑人眉宇,能令睹者矜平躁释,意气全消。”其意是说观士夫之画者,能平娇矜,解除烦躁、不安静,全消由于主观偏激而产生的任性的情绪。意指绘画调剂功能。(王凤珠)

【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方法】黄宾虹《养生之道》:“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方法,不但足以养我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也。”养生:保养身体,指自身品德、才力等的保养。刘海粟云:“艺术至少可以养成巍然独立之人格,养成坚强不屈的气节。”(《艺术的革命观》)(王凤珠)

【舒畅郁积,陶冶性灵】徐悲鸿《中国今日急需提倡之美术》:“国家惟一奖励美术之道

可以增进人民的美感;舒畅其郁积,而陶冶其性灵。”舒畅:宽舒畅快。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然顾天窥地,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郁积:思虑烦冤,不得发舒之谓。张华《杂诗》:“怀思岂不隆,感物重郁积。”陶冶:娱情养性。杜甫《解闷》诗:“陶冶性灵存底物。”性灵:犹言性情。(王凤珠)

【画以慰天下之劳人】清代郑燮《板桥题画·靳秋田索画》:“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这里所指的劳人,即“惟劳苦贫病之人”,当然也包括“苦其身,勤其力”的“天地间第一等人”在内的农夫。在封建社会里,他能提出如是说,是非常了不起的,但这种思想和行为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靠“卖画以自给”的板桥,其买主仍逃脱不出“安享人”之范围,而绝不是连饭都吃不饱的“劳人”。然而,他毕竟还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其一,以书画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所谓“疑是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二,以书画售款接济劳动人民,将每次“所入润笔钱”放入囊中,系在身边,“遇故人子及乡人之贫者,随手取赠之”,“辄尽”为止。

这是当时一般书画家所不能理解,也是无法相比拟的。(周积寅)

中国画创作论

1.感物论

【感物】感物,是指画家对生活(造物、造化)

的感受,以“心”感“物”。感物是绘画创造的门径,它直接影响到画家创造感兴(“灵感”)的勃发,神思(“想象”)的展开,凝虑(“构思”)的深化,情感的渗透,意象的孕育等。感物又是绘画创造的基础和材料,画家由感物而获得审美体验,才可能进入艺术意象的创造,使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形象。

感物说最早见于《乐记》:“乐者,意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创造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画论十分重视感物对绘画创作的作用。自六朝以来,皆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南朝宋宗炳“应目会心”;南朝陈姚最“心师造化”;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北宋董逌“登临探索,遇物兴怀”;明代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清代龚贤“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等。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傅抱石、李可染等人对感物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画家如何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方面皆有深刻的论述。(周积寅)

【物化】《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此种“物化”状态是同庄子的“万物与我并生,而天地与我为一”的齐物论的思想是一致的,表明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浑然境界。庄子的“物化”理论对中国古代画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意与境、情与景、人与天的关系就体现出“物化”的精神,从而形成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意境、意象论。北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它直接通过“物化”,表现出艺术创作中主客体交流所创造的优美意境。(周积寅)

【应目会心】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俞剑华释曰:“应之于目,会之于心。作画是先由眼睛看见,然后把看见的反映在头脑里,头脑加以适当的取舍剪裁,然后把加过工的形象描写在画面上,就成了一幅画,这就是绘画的方法和原理。应目就是‘外师造化’,会心就是‘中得心源’。”(《中国画论选读·画山水序》)(王凤珠)

【心师造化】南朝陈姚最《续画品》:“湘东殿下:右天挺命世,幼禀生如,学穷性表,心师造化,非复景行,所能稀涉。”心:心思、心意。古人以为心是思想的器官,所谓“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造化:指天地、自然界。后泛指一切客观事物。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云:姚最“认为,画家进行绘画时,必须发挥主观情思对于绘画对象的感受,理解与熔铸的作用。他说,画家必须‘立万象于胸怀’,他赞美湘东王的‘心师造化’。不是赞美目师造化,手师造化,而是赞美‘心师造化’;不是主张直接写万象于笔下,而是主张‘万象’在反映到绢素上去之前,必须先立于画家的‘胸怀’(心中),这正是在强调以情融景,而致情景交融对于创造艺术形象的重大意义”。“心师造化”论在中国画论中首次提出,成为唐代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之先声。(周积寅)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传)唐代王维《学画秘诀》:“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画家的天性与自然万物的天性,感而相通,被称为窥造化之密,默契天真,冥周物理,这是绘画(包括一切艺术活动)产生的根源。这时,画家便具备了与自然造物者同样的资质,即所谓“造化在我”,“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画家创作的作品虽然不能与自然物及形象极为酷似,但二者所具有的“真”是相同的,即二者所给予观者的美的感受性是一样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意味的“值”相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优秀的绘画作品才可以称得上是“成造化之功”、“夺造化之真”、“功齐造化”、“得天真”。(荆琦)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张璪《绘境》:“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惟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宏于是阁笔。”指绘画创作要以自然天地为师,取之于自然生活,同时又要经过画家心灵的熔铸陶冶,方能表现出来。张璪所讲的“心源”主要指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由“外师造化”,最终归结到“中得心源”,两者不能分割,是相互依存的创造关系,是统一在创造过程之中的。这种主观能动性并非一般的感官和理智作用,而是艺术家内在生命力的整个调动,因为“外师造化”也要由主观的态度去实现,去充分体察万物的情状。只有主观与客观的无限融合,“心源”与“造化”的交流汇通,才能使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活动达到遗去机巧,心手相应,出神入化,进技于道的自由化境。唐代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中记载:“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已知夫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

完全是“心源”与“造化”的融合。白居易《记画》中也记载:“张氏得天之和,心之术;积为行,发为艺。艺尤者其画欤!画无常工,以似为工;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故其措一意,状一物,往往运思中与神会,仿佛焉若驱和役灵于其间者然后知学在骨髓者自心术得,工侔造化由天和来。张但得于心,传于手,亦不知其然而然也。”张璪强调的正是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统一,这是艺术创作上升为自由率真,得心应手的必经之路。所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由客观形象经由“心源”提炼,最终化为艺术形象的艺术创作过程,极具概括性,成为千古不朽的艺术理论命题,产生了巨大影响。(陈见东)

【触目会心】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山水》:“学写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寻生石,按形求法,触目会心,庶识古人立法不苟。更毋拘法失形,画虎类犬,甚至犬亦不成,不知何物,斯不足与语矣。”“触目会心”,即宗炳的“应目会心”。(荆琦、雷朝晖)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主持人形象塑造艺术(修订版)

    本丛书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筒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关于例证,力求在贴近现实、切合实际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反映当下的形势与特点。此外,系统地增补了原来没有详尽阐述到的主持人相关内容,以保证丛书在应用主持领域知识的覆盖面更系统、更全面。
  • 彭德自选集

    彭德自选集

    《彭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彭德自选集》分为五个部分:当代艺术论、个案解读、论批评、艺术随笔、艺术史论。作者全方位地阐述了当代艺术的流变,从中可见出我国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其独有的特性,详细解读了当代艺术中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作者在打捞历史和思索未来的同时,使当代艺术变得更有厚度。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如何写好规范字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如何写好规范字

    写字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还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铜镜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铜镜鉴赏及收藏

    我国是铜镜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千秋可鉴的艺术瑰宝。但由于某种原因,铜镜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地。而这恰好给铜镜爱好者留下了一个难得的收藏机遇和投资空间。
  •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热门推荐
  • 自娱自乐的游记

    自娱自乐的游记

    嚣张个毛线,神特么特种兵,吃个P软饭啊,一点也不胖以上是对标签的吐槽,按照标签找过来的少年们你们被骗了主角形象参考封面吧,用别人的图不太好,自己把之前画的一张截了个图,再插上两根犄角就是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前的,现在都成了故事

    以前的,现在都成了故事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都在各自生活,不知好坏,不好不坏,只是,为什么你要出现,打扰我所有生活,我恨你,可是,更多时候我恨的是我爱你,我忘不了你,那你呢?
  • 雾隐神

    雾隐神

    主人公:翟翎(原是雾隐森林里的一头灵鹿,被红衣主教萨瓦纳发现后带回了教堂,并且助其快速修炼成人。)顾青云(翟翎在雾隐国的好朋友,体质特殊。)李亦非(大唐王朝的太子)
  • 渣男朵朵开

    渣男朵朵开

    虐渣,不存在的。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当年那人为了修炼成仙,断情绝爱,抛妻弃子三千年后…空灵草,衍生界之灵植。可入凡梦,食之无味却超脱轮回。她只是一株普通的仙草,生长在一条金龙的巢穴旁。用生生世世的时间,来追寻他。
  • 桃花依旧笑春风你也笑春风

    桃花依旧笑春风你也笑春风

    一个超甜的故事,嘻嘻嘻,也许会断更,一切随缘
  • 快穿:腹黑boss要抱抱

    快穿:腹黑boss要抱抱

    “系统菌,你给本大爷滚粗来。”某高智商妖孽扶着腰,欲哭无泪,不就是转了个部门嘛~鬼知道有个男人整天装无辜“宝宝,别闹,过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门十规

    道门十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生一世:异世情缘

    一生一世:异世情缘

    东方木木在现代本是职场小白领,过着太阳不晒雨淋不着的幸福小日子,可是谁知一觉醒来却穿越到不为人知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