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030

第30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10)

元代柯九思《丹邱题跋》:“写竹干用篆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八分:魏晋时也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以示区别。关于“八分”的解释,唐代张怀瓘《书断》引王愔说:“字方八分,言有模楷。”又引萧子良说:“饰隶为八分。”张怀瓘解释为:“若八字八散名之为八分。”清代包世臣说:“八,背也,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唐六典》:“四曰八分,谓《石经》碑碣所用。”同意张说的人较多。鲁公:指唐书法家颜真卿,封鲁郡公,人以“鲁公”称之。撇笔法,指画竹叶的用笔像“颜体”撇笔方法。撇:即“永字八法”之“掠”。(周积寅王凤珠)

【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元代柯九思《丹邱题跋》:“写竹干用篆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折钗股:书法上对转折点笔画,要求笔毫平铺而锋正圆不扭戾,如钗股虽经曲折而其体仍圆,故以此作比喻。南宋姜夔《序书谱》:“折钗股者,欲其屈折圆而有力。”屋漏痕:书法术语。以写竖画为比喻,要求行笔时不可一泻直下,须手腕时左时右、顿挫行笔,如屋漏痕之蜿蜒下注,则笔画圆活生动。(周积寅)

【写竹还于八法通】元代赵孟頫自题《秀石疏林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八法:即“永字八法”。

以“永”字八笔为例,阐述正楷点画用笔的一种方法。其来源旧有三说:张旭说,见《墨池篇》;僧智永说,见《书苑菁华》;蔡邕、王羲之说,见李溥光《雪庵八法》。其法称点为“侧”,须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为“勒”,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应顺峰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须驻锋提笔,突然趯起,其力才集中在笔头;仰横为“策”,用力在发笔,得力在画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画,出锋要稍肥,力要送到,如一往不收,易犯飘荡不稳之毛病;短撇为“啄”,落笔左出,要快而峻利;捺笔为“磔”,要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后人亦将“八法”两字引申为“书法”之代称。(周积寅王凤珠)

【画即是书之理,书即是画之法】清代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书成而学画,则变其体不易其法,盖画即是书之理,书即是画之法。如悬针垂露、奔露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临危据槁,种种奇异不测之法,书家无所不有,画家亦无所不有,然则画道得而可通于书,书道得而可通于画,殊途同归,书画无二。”指中国绘画具有书法的理法,书法相通于画法,故书画无二,殊途同归。(陶陶陶明君)

【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明代朱谋垔《画史会要》载明代唐寅论画:“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工画:指工笔画。写意:指写意画。楷书:指正书,亦称正楷、真书。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元·管道昇《水竹图》一种字体。笔画平整,形体方正,故名。草圣:有二义:①善草书者称“草圣”。如唐代张旭善草书,人称“草圣”。②草书作品之佳者亦称“草圣”。唐代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本条目之“草圣”,指草书。是谓工笔画用楷书笔法,写意画用草书的笔法,所谓书画用笔同法,都要求执笔转腕灵妙而不滞。(周积寅)

【一合相】明代陈继儒《眉公论画山水》:“画者,六书象形之一。故古人金石钟鼎隶篆往往如画,而画家写山水、写兰、写梅、写葡萄,多兼书法,正是禅家一合相也。”“一合相”,佛家用语。《华严经大疏演义钞》曰:“一合相者,众缘和合故。揽众微以成于色,合五阴等以成于人,名一合相。”佛家认为世界为微尘之集合者,故称世界为一合相。

陈继儒此处言“一合相”意在说明书画用笔同法的道理。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中便有“书画用笔同法”一说。近代陈子庄《石壶画语录要》曰:“如果笔笔是画,就不是画;笔笔不是画,而是书法,那才是画。一幅画如能做到分而观之笔笔是书法,合而观之则是一幅画,就算好作品了。”都是在强调书法的用笔规律与绘画的线条运用之间有着共通性。需要注意的是“画法虽通书法,但画自有法,在画法中,书法只是材料以书法入画,一定要经过加工,使之成为自己所用的材料。艺术总要有自己的血脉在内”。

如此,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才更具有辩证的意味,才更透彻完善。(荆琦)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明代张岱《琅嬛文集·跋徐青藤小品画》:“唐太宗曰:人言魏徵倔强,朕视之更觉妩媚耳。倔强与之妩媚,天壤不同,太宗合而言之,余蓄疑颇久。今见青藤诸画,离奇超脱,苍劲中姿媚跃出,与其书法奇崛略同。

太宗之言,为不妄矣!故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青藤即明代着名画家、书法家、戏剧家、文学家徐渭,徐渭擅长狂草,常常把狂草的笔法引入花鸟画的创作中,画风恣肆旷放。书法与绘画历来被画家学者认为是用笔同法,所以,善画者必善书。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云:“陆探微亦作一笔画,线条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国朝吴道玄授笔法于张旭,又知书画用笔同矣。”(陈见东)

【只一写字尽之】清代王学浩《山南论画》:“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中国画与书法密切,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卷二,从理论上肯定了书画用笔同法,这是以人物画论证的,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也有同样的思想,他认为绘画用笔,可以“近取诸书法”,则是以山水画论证的。元代赵孟頫题《秀石疏林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他将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扩大到花卉中去,其影响远远超过张、郭之论。为了强调书画用笔的共同性,便把作画不叫画、绘、制,而叫写。明代董其昌《容台集》有一段记载:“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尔’,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堕邪道,愈工愈远”明清一些理论家们对此做了深刻的解析。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论画》云:“观其曰写不曰描者,欲脱画工院气故尔。”清代钱杜《松壶画忆》云:“隶者,有异于描,故书画皆曰写,本无二也。”因此,所谓“隶体”,可以理解为以书法笔法作画,它表明到了元代,书画用笔的融合已经成熟,隶书正是具有士气画即文人画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征。在这里,绘画之“绘”或“画”,已经被“写”字所代替,成为文人画创作的一大特色。(周积寅)

【以画之关纽入于书,以书之关纽入于画】

清代郑燮《郑板桥集·板桥题画·竹》:“酋北善画不画,而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燮又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关纽:关键。此指书画之笔法。是说以画之笔法入书,以书之笔法入画。书画用笔同法,要求善画者必善书,做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双绝”,可谓上乘。(王凤珠)

【书画有离纸镇纸两法】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尝论书画有离纸镇纸两法。离纸者笔墨俱在,空中飞舞跌宕,有神龙不测之机。镇纸者则笔墨端凝,力透纸背,纤悉不苟,有泰山岩岩严重难犯之象。镇纸者须有天分,否则必近板滞;离纸者须有学力,否则必近油滑。”“离纸”、“镇纸”指的是两种用笔用墨方法。“离纸”画法,笔墨在宣纸上灵巧飞动,变化丰富活泼。“镇纸”画法,笔墨沉着凝练,厚重有拙趣,其力有扛鼎之势。两种笔墨方法都要求画家有高超的功夫,要把握好其中的度。“离纸”画法,要避免轻浮油滑的毛病。“镇纸”画法,要避免呆板凝滞的毛病。(李芹)

【作画以篆、隶、真、草之笔随宜互用】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作画以篆、隶、真、草之笔随宜互用,古人精六法无不精于八法者也。不备诸体而成画,无有是处。”作画笔法运用到书法中的篆、隶、真、草的用笔方法。中国画创作尤其是文人画,注重用笔的重要性,借鉴各种书法中的用笔来作画。(李芹)

【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伤局】明代沈颢《画麈》:“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失之则伤局。”题款是画面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所描绘的事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题款位置不当,则会破坏整个画面的艺术效果,正所谓“一幅中有天然候款处”。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画有一定落款处,失其所,则有伤画局。”方薰《山静居画论》:“一图必有一题款处。”都是说明在画面上恰当处题款的重要性。(荆琦)

【画好时防俗手题】清代邵梅臣《画耕偶录》:“近人诗曰:‘画好时防俗手题。’古人佳画,往往被俗手题坏,真大恨事。”一些古代佳画,被其后的收藏家或所谓文人题上了字,题得最多的竟达四五十家,将画题得无边无缝,十分拥挤。还有清代的乾隆皇帝,几乎是每画必题,甚至一题再题,十题八题,诗既无聊,字亦庸俗,顿使一幅佳画,不是佛头着粪,便是遍体生疥,严重地破坏了画面的章法美。(王凤珠)

【书为画之本】尤无曲《我的艺术观》云:“书为画之本。书法为绘画之根基,书法功力的深浅直接影响着画家的最终成就。”(王凤珠)

【四全】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我国唐宋以后之绘画,是综合文章、诗词、书法、印章而成者。其丰富多彩,非西洋画所能比拟故吾曰:画事不须三绝,而须四全,四全者诗、书、画、印章是也。”(王凤珠)

中国画起源发展论

1.中国画起源论

【中国画起源】中国画从何而来?历代画家和美术史论家们多有论述,说法有三:其一,引用先秦以来古籍记载之神灵启发、圣贤创造说。所谓“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古先圣王,受命应箓”,“天地圣人之意也”。诸如黄帝时有“大鱼献图”、“龟字效灵,龙图呈宝”、“河出图,洛出书”、“史皇作图,仓颉作书”、“舜妹敤首堪作画祖”云云,言之极简,多托诸想象,臆造神话,近于荒唐,切不可当历史看。其二,长期流行书画同源于八卦、象形文字说。据说“八卦”是伏羲氏观天地万物的象迹而创造,其八种卦象各有象征,既有文字的含义,又是绘画的雏形;商、周遗址出土的甲骨、青铜器上的象形文字,正是一些概括而具有鲜明特征的简笔画,故认为绘画与书法均由此演变而来。由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仰韶文化的发现,对于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研究资料,近年考古学家用碳素测定年代,这些彩陶制作于公元前四千年至三千年之间。证实中国画起源早于书法、八卦及象形文字。其三,“起源于劳动”说。

近现代中国画史论家认为中国画与一切艺术相同,起源于劳动,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绘画、书法、八卦、象形文字如果说是同源的话,当同源于天地间的物象,也即同源于生活。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中的人形、动物形象及植物花叶纹之图案,充分展示出原始公社先民们的艺术创造才能,用匀整的细线或用黑色平涂描绘形象,其笔法或粗壮朴实,或自由流利,含有更多的绘画因素,故张安治先生指出:“中国绘画的发展应起源于彩陶。”(《“书画同源”辨》)(周积寅)

【河出图,洛出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出图,指河图。传说上古时期,黄河里的神龙背着上天赐给的河图从水里出来,伏羲氏便据此画成八卦。《周易·系辞下》则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八卦”既有文字的含义,又是绘画的雏形,这是中国绘画同源于八卦之说。洛出书,指洛书,传说黄帝(也有说是大禹)东巡至洛水,有灵龟从洛水中出来,将带有红色纹理文字的东西献给轩辕黄帝,这就是所谓的洛书。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图”“洛书”的传说从河水中产生,并有龙马龟负图,这体现了古时人们对灵异动物的崇拜,“龙图”、“龙马负图”都是指“河图”,龙、马、龟在古时崇拜的动物图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方面古人臆造出这些神话传说,大多是为了歌颂远古传说中一些杰出的领袖人物,把文化始创的功绩归属于他们;另一方面古人传说早期绘画起源于天地神灵的恩赐所献,正如郑午昌认为的“河有图,而龙马出之,天地自然之图画,莫先于此,是说附会怪诞,不足辨诘”。这是古代人们的想象、传说、臆造,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观念,但“不能当作历史对待”。(王宗英蒋丹)

同类推荐
  • 闲情艺致

    闲情艺致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你真的看得懂吗?欧洲顶级收藏家是如何创业的?艺术的就是美的吗?我们希望能找一种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和生活带给人们的原始感动,产生共鸣并且更为珍惜。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怎样听一首名曲

    怎样听一首名曲

    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最好的“庇护所”。
  • 银幕春秋

    银幕春秋

    自童年在清华校园两棵树间的一块白布上,第一次观赏过光与影的艺术后,至此终生追逐于银幕之间,乐此不疲。每闻佳作,必先观之,后藏之。半个多世纪来,每遇寂寞,总有影片陪伴。李翰祥、侯孝贤、吴宇森、杜琪峰、成龙、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陆川、徐峥,早成心中之爱。从好莱坞到横店,从华纳到华谊,从奥斯卡到百花,从南加大到北影学院,从斯皮尔伯格到李安,从玛丽莲梦露到刘晓庆……本书以一个观影人大半生的体验,讲述了许多关于梦想、关于忧伤、关于欢乐的那些人生故事。黑暗的影院,永远是一片创造梦想并收录记忆的地方。
热门推荐
  • 跃入罗布泊

    跃入罗布泊

    这是一部以玄幻形式撰写的“思维空间”分析猜想性论文小说。 源于罗布泊、化身现代人的准汉族小伙,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纵身跃入罗布泊,他与维吾尔族姑娘又期相会,他们的结局将是怎样?我们拭目期待。玄幻、跨纪,血与火的奋斗,讴歌出一层层、一幕幕、一簇簇毁灭地球、保护地球的暴风火的故事。
  • 异界最强装蒜系统

    异界最强装蒜系统

    人未尽,蒜莫停。装蒜万界不留名。通天路,踏歌行。唯我蒜帝能称雄。天地悠悠,万域重重。元龙老矣!不妨高卧。人不装蒜终成空。你有天道神功,我有装蒜系统;你有斩仙魔兵,我有装蒜系统;你有沧海圣丹,我有装蒜系统;你能转世重生,抱歉,我还有装蒜系统。什么?你问我何为装蒜系统,那我偷偷告诉你:虐到你挂机的东西!什么是挂机?额......要不先跟我打一场体会一下?
  • 只有神知道的CLANNAD

    只有神知道的CLANNAD

    人,是神创造世界时最得意的作品。肉体脆弱,却拥有着神也无法完全预知的丰富且复杂的感情。并能利用感情去创造无限的可能,从原始动物一直到繁荣的文明社会。也许是宿命吧,最初神用无生命的物质启蒙了人,数千年后人开始因物质而退化,为了肉体上的享受,摒弃了亲情,爱情,友情。金钱至上的观念让人们的感情不断变质一直到腐臭。神开始厌恶起了这个被物欲横流的社会糟蹋得不成样子的世界。尽管神是万能的,但人的感情却是神给自己设下的不可能。神选中了他,一个为了感情而放弃逐渐崩坏的世界的少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陨落花开陨落爱

    陨落花开陨落爱

    陨落花开,陨落相思,陨落爱。云相之女痴念敌对离将军之子,本就错了,奈何云暮雪还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一错再错,爱一个人究竟爱到什么地步,云暮雪完美的诠释了卑微到尘埃,疼痛到骨髓,为了爱情,丢掉了所有的高傲,所有的自尊,剩下的只是卑躬屈膝,然,痴恋总是抵不过一次次的锥心刺骨,当有一日云暮雪放弃了,却是离澈彻底陷进之时,两人的感情终是在纠错中不断地发生着偏颇。
  • 青春那点事情

    青春那点事情

    狗血剧情,奇葩相遇,危险邂逅,少年,与她
  • 遇见,既是美丽

    遇见,既是美丽

    遇见你,是我生命中的一场美丽。所有的故事都在继续,你要的旅行正在路途之中。所有美好之物皆因爱上你开始。青春正好,相爱无罪。
  • TFboys皇家之恋

    TFboys皇家之恋

    帅气的tfboys这次会化身皇室贵族王子,和从小和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长大的公主擦除了爱情的火花
  • 帝骑的世界之旅

    帝骑的世界之旅

    作为世界的破坏者的帝骑开始了新世界的旅程,继续寻找自己的世界,在此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故事,四处旅行的帝骑究竟会不会找到自己的世界,他会是破坏者,还会是创造世界的创始者?帝骑没有尽头的旅程开始了……
  • 彩云里

    彩云里

    仙途之上,人材辈出,诸子风华掩映千人。------------第一次写文,写得不是太好,开局第一章以反派视觉展开了,凤离才是主角……想了老半天,没想到怎么去写简介,文笔有限,这就是一篇修仙文(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