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0400000108

第108章 中国画论词句篇(88)

【好事者与赏鉴家】北宋米芾《画史》:“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赏鉴家谓其笃好,遍阅记录,又复心得,或自能画,故所收皆精品。近世人或有资力,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此谓之好事者。置锦囊玉轴以为珍秘,开之或笑倒,余辄抚案大叫曰‘惭惶杀人’。”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出了“好事者”:“夫识书人多识画。自古蓄聚宝玩之家,固亦多矣。则有收藏而未能鉴识,鉴识而不善阅玩者;阅玩而不能装褫,装褫而殊亡铨次者,此皆好事者之病也。”元代汤垕《画鉴》指出:“好事家与赏鉴家自是两家”。何楚雄《中国画论研究》释云:“那些凭着财资、贪名好胜,看画人云亦云(‘不过听声’),附庸风雅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的人,谓之看画的好事者。鉴赏家则是‘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宝玩,如对古人。

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汤垕区分好事家与鉴赏家的理论,是对米芾关于看画划分‘好事者与赏鉴之家为二等’之说的继承和发展。”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书中多次使用“真赏者”与“好事者”之称呼:“赏鉴二意,本自不同。赏以定其高下,鉴以辨其真伪,有分属也。当局者苟能于真笔中力排草率,独取神奇,此为真赏者也。又须于风尘内屏斥临模,游扬名迹,此为真鉴者也。是在当局者顾名思义焉,斯可矣。”很明显是受到米芾的影响。(荆琦)

【习相近】明代沈颢《画麈》:“世人遇世人画则赏,解人遇解人画则赏,习相近也。”世人:一般的人、世俗之人。解人:谓通达语言或文词意趣的人。不同修养的人有不同的欣赏味趣,与自己趣味相合的绘画作品就会尽情地赞赏,这是人们习性相近的缘故。(陈见东)

【实诣】明代沈颢《画麈》:“今见画之简洁高逸,曰:士大夫画也,以为无实诣也。实诣指行家法耳。不知王维、李成、范宽、米氏父子、苏子瞻、晁无咎、李伯时辈,皆士大夫也,无实诣乎?行家乎?”实诣是指职业画家有扎实的艺术造诣。把文人画看作没有扎实的艺术造诣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绘画大家都是士大夫文人画家,但他们的作品是不能看作没有完整的技法的。(陈见东)

【画可观人之性,而即可验人之行】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画可观人之性,而即可验人之行,行不立,工画无益,纵加绫锦装池未可入端人正士之室。”“画可观人性”、“可验人行”说的是人品与画品关系的问题。中国画论始终认为画品是和人品休戚相关的。因为笔随心动,作品往往是作者心性、性格的反应。一个日常生活中品格低劣的人,其作品的格调是很难达到高程度的,反之亦然。(蒋宁宁)

【皮相】清代张式《画谭》:“故着色画亦以水墨画定,然后设色,而皮相者遂以水墨、着色分雅俗。殊不知雅俗在笔,笔不雅者,虽着墨无多,亦污人目。”皮相,即表面。此处指从表面看;只看表面。(周积寅)

【眼力】语见《潘天寿谈艺录》并释云:“要‘取法乎上’,多看格调高的作品。眼力很重要。

要想画出好画,首先要能看懂好画,要能体会画格的高低。眼高了手才能高,眼不高手也不会高。

有的人学画多年,而对画的雅俗高度仍少体会,调子就提不高。画画,一要靠勤练,二要靠解悟。眼力,也就是对艺术的解悟力、鉴赏力,须要才情学养,才能理解艺术的高深。”(荆琦)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世上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游可居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

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李一《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郭熙在这里将山水及山水画的境界分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四种。可行、可望固然也可以进入妙品,但不是理想的境界,理想的境界是可游、可居。为什么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因为可游、可居的山水更利于君子的修身养性,更利于精神的愉悦,所以才是佳处,而不可游、不可居的山水,缺少人间气息,其恐怖感不利于人的心性修养。郭熙将可游、可居作为山水画的本意,要求创作者和观画者都应以此境界为标准,实际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亲切关系。中国的山水画多以房舍、人物点缀,所强调的也正是可游、可居,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特点。”(荆琦)

【体味】见“欣赏”条。

【妙悟】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工用拓写》卷二:“惟顾生画古贤凝神遐想,妙悟自然。”谓超越寻常的感悟。妙悟又称禅悟,是中国禅宗重要范围之一。耿剑《禅宗与中国画论》云:“唐张彦远借‘妙悟’以论画,虽没有‘禅’字出现,但将禅宗思想引入了绘画理论,可以说是以禅论画的开端。’”唐皎然《诗式》开以禅喻诗的先河:“世事喧喧,非禅者之意禅坐相对,无言而道合所着《诗式》及诸文字,并寝而不记。”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后附《答出继叔吴景仙书》提出“以禅喻诗”说,认为以禅理来说明诗歌理论是最为贴切的。其《沧浪诗话·诗辨》云:“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画道亦然。(周积寅)

【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遍观众画,唯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释云:“张彦远指出,绘画欣赏的心理特点是‘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这十六个字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凝神遐想’,说明审美观照既是审美主体的精神的高度集中,同时又是审美主体的想象的高度的活跃。主体精神的集中并不排斥主体想象的活跃,二者恰是相反相成的。‘妙悟自然’,是说通过感性的、直觉的方式(‘妙悟’)来把握自然之道。这大概是美学史上第一次用‘妙悟’这个词来概括审美观照的心理特点。‘物我两忘’,是说在审美观照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这里是审美意象)融合无间。‘离形去智’以及‘槁木死灰’,是说在审美观照时,必然排除、超越自我的欲念、成见和逻辑思考。审美观照的这种特点,和老子的‘玄鉴’、庄子的‘心斋’、‘坐忘’显然是相通的。魏晋南北朝的宗炳提出了‘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命题,对审美观照的心理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张彦远提出的‘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的命题,在宗炳的基础上,对审美观照的心理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后来的严羽、王夫之、王国维等着名美学家的身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张彦远这个命题的影响。”(荆琦)

【含英咀华】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专家既分,趋向亦异,故山水之点缀,人物之意界,必辨明其工拙,学之始无歧途之惑,含英咀华,合而成之也。”谓细细体会画中之精华。(周积寅)

【观画易,作画难】清代薛雪《一瓢诗话》:“画于绢素上观之,观画也。于未到绢素上观之,作画也。观画易,作画难。试看余写此一幅墨兰,汲水涤砚洗笔磨墨时,何事非兰?及至伸纸拂拭,未经落手,兰在何许?一经下笔,兰在纸上,间不容发。其风晴雨露之态,向背远近之情,无不一一具在。乃至添荆棘,缀白石,苍苔紫芝,绿竹芳草,随意点染,无不相宜。若汲水涤砚时无此兰,及至伸纸下笔时有此兰,必不得之数也。假饶用尽苦工,极力描写,不过如今之攒根倒插接叶小花之派,岂能有宋、元之郑所南、赵吴兴,有明之文待诏、陈古白之流风余韵耶?”指的是绘画鉴赏与创作的难易关系问题。“观画易,作画难”,主要是指绘画鉴赏体味容易,绘画构思创作过程艰难。构思过程中,画家当先凝神静思,观察对象,同时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作画时,画家要把头脑中构思成熟的审美意象物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这一过程,需要“意匠惨淡经营中”,故难。(陶明君)

【观画十尚】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大抵观释教者,尚庄严慈觉;观罗汉者尚四象归依,观道流者尚孤闲清古;观人物者尚精神体态;观畜兽者尚驯扰犷厉;观花竹者尚艳丽闲冶;观禽鸟者尚毛羽翔举;观山水者尚平远旷荡;观鬼神者尚筋力变异;观屋木者尚壮丽深远。”(王凤珠)

【参灵】唐代李嗣真《续画品录》“孙尚子”条:“孙则魑魅魍魉,参灵酌妙。”谓与神灵相通。(周积寅)

【趣】指趣味、意味、旨趣、志趣、兴趣。表现在画上要活泼有趣,耐人寻味,而不呆板枯燥。中国画论中,“趣”字单用很少,多为联用,如骨趣、灵趣、风趣、情趣、雅趣、逸趣、巧趣、妙趣、清趣、天趣、物趣、人趣、美趣等。俞剑华说:“绘画固须有趣味,但过于追求趣味,则流于轻佻狂放,更不可迎合一般低级的趣味,以自堕其品格。以卖画为生的画家,多不免此弊。”(周积寅)

【意趣】因论及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其含义略有变化。①北宋米芾《画史》:“余家董源《雾景》横披全幅,山骨隐现,林梢出没,意趣高古。”此指作品的意味情趣。②清代黄钺《二十四画品·超脱》:“腕有古人,机无停留。意趣高妙,纵其性灵。”这里的“意趣”与“性灵”对举,侧重指作品的立意或思想倾向。手法可以借鉴古人,但立意的机轴全在于个人。(周积寅)

【天趣】东晋顾恺之《论画嵇轻车诗》:“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指自然的神情趣味。“天趣”在画论中首次出现。葛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云:“道家提倡归真返朴,任自然。从审美观来说,就是尚‘天趣’。晋人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把‘天趣’作为一种审美尺度,是有时代审美意识的必然性。”“天趣”一词在其后画论中常用之。元代汤垕《画鉴》:“元章尝称华亭李甲字景元,作翎毛有天趣。”明代屠隆《画笺》:“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盖士气画者画品全法气韵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高。”认为:“唐解元墨花游戏,虢国夫人马上淡妆,以天趣胜耶。”可见,绘画作品重“天趣”是东晋至明清一脉传承下来的审美理想。(周积寅)

【情趣】南朝陈姚最《叙画品》:“沈灿笔迹调媚,专攻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调媚:调和秀美。绮罗:平纹底上起花纹的丝织品。此指传绮罗的仕女。情趣:意味。其意思是说,沈灿笔迹调和秀美,专长画绮罗,所绘屏障,很有意味。“情趣”在画论中第一次出现。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云:“东晋南朝提出趣这个审美范畴。与趣密切相连的还有情这个审美评价范畴。这两个范畴的含义有内在的联系,当它们同时出现时,自然而然的会让人理解为情趣、趣味。事实上,也是由情生趣,有趣方动情。”(周积寅)

【灵趣】一作“趣灵”。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摹古》:“惟以古人之矩镬,运我之性灵,纵未能便到古人地位,犹不失自家灵趣也。”此指具有灵妙之情趣。(周积寅)

【雅趣】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萧悦”条:“协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宣和画谱·花鸟二》卷十六云:“宗师士雷作花竹多在于风雪荒寒之中,盖胸次洗尽绮纨之习,故幽寻雅趣,落笔便与画工背驰。”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避俗》:“若夫通人才士,寄情托兴,非不雅趣有余。”雅趣,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一种高尚风雅而不庸俗的审美情趣。(周积寅)

【奇趣】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王默”条:“平生大有奇事。顾着作知新亭监时,默请为海中都巡。问其意,云要见海中山水耳。为职半年解去,尔后落笔有奇趣。”明代张岱《琅嬛文集·与包严介》:“画如小李将军,楼台殿阁,界画写摹,细入毫发,自不若元人之画,点染依稀,烟云灭没,反得奇趣。”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水墨罗汉一卷松石位置,别有奇趣。”清代松年《颐园论画》:“评论古今名家画,不可一见好,即许为真迹;亦不可见不好,即定为不真。以诗文论,凡大家之作,一时兴到,文如流泉,滔滔不竭,往往不暇修句,则有小疵,而气势乃高超气绝作画亦同此理,观者必须独具慧眼,理路深求,全幅讲理,忽有一处不讲理,无理之中却有偏理奇趣,此大家之作无疑。”所谓奇趣,即指作品中之艺术表现特殊、罕见、不同寻常而获得的审美情趣。(周积寅)

【巧趣】北宋米芾《画史》:“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在毕宏上,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张宏梁《中国趣美学》释云:“所谓‘巧趣’,侧重指通过偶然性的机缘自觉或不自觉地使作品显现出来的审美情趣。”董源的山水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所产生的巧趣,绝无人工装饰、造作之痕迹,有着天然真实之美。(周积寅)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舒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舒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空,欢喜

    空,欢喜

    本书为《新周刊》副主编胡赳赳第一本系统论述当代艺术的批评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似引非引、万象、众生。其中“似引非引”向大众解释“何为当代艺术”以及“如何欣赏当代艺术”的问题;“万象”将对三十年来的当代艺术种种行状进行剖析和深入思考;“众生”则遴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肖像、作品及重要评论。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包豪斯理想

    包豪斯理想

    本书中著名设计师、插画师威廉·斯莫克阐述了包豪斯的设计主义如何对当代艺术,不论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方面,还是在工业设计、现代美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学写小篆

    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热门推荐
  • 十年三月三十日

    十年三月三十日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长?城市里烟火缭绕,从萍水相逢,到生死纠缠;当爱情遇见背叛,当亲情遭遇危机,当友情掺杂欺骗,爱恨生死两难,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十年三月三十日,我该如何缅怀你,以沉默?以眼泪?
  • 浣世刀心录

    浣世刀心录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希望,每一个希望都应该被尊重,我们的世界,只因为自己而精彩。那个人成了神的禁忌,他就是希望!
  • 幼稚完好吗

    幼稚完好吗

    这只是我的故事,没有狗血,没有很大的夸张,曾经在其他地方分三段发布,反响热烈,很多人都支持我。而本文所表述的思想我认为是健康,积极的,所以想让更多人看见。
  • 我就是未来开创者

    我就是未来开创者

    从那以后,秦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冷酷殿下的睡美人

    冷酷殿下的睡美人

    凌霄是国王指定的继承人,以修行的借口离开岛屿,只是想要在被重任禁锢之前赠自己一段自由。欧阳萌萌坦言内心疑问:“你爱羽音尔公主吗?还有,她爱你吗?”凌霄顿了三秒:“羽音尔公主曾说她欣赏我的音乐才华。”喂,那到底爱不爱啊!?政治婚姻要说爱,好有难度啊!
  • 久寻桃花决

    久寻桃花决

    太监“皇上!皇上!叶公子他!他!”皇上“他怎么了?”太监“他会写字了!”叶久寻不能识字,不会言语,准确来说,他什么都不会。可当今圣上可是喜欢得紧。
  • 无卿不江山

    无卿不江山

    西凉大将白兆庭,一生征战无数,运筹帷幄。唯独府中三个女儿的婚事成了他的心头大患,每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大女殷月,西凉第一美人,才学堪比状元郎,却成为太子肖旭手中的温柔刀。二女光莹,温柔似水,三个女儿里最听话,却在大婚当日被土匪劫走,成了压寨夫人,逼着她给山大王生孩子!三女朝阳,本是个古灵精怪的小丫头,大姐宠,二姐惯,也本可以不谙世事的度过此生,却偏偏要嫁给当朝二皇子,死皮赖脸追求人家!关键是,生在帝王家,哪位不是狠绝色!
  • 一世情,三生债

    一世情,三生债

    爱恨情仇!只为我一人!我愿一匹红骑,随君去,但是,世俗的纷愁,又有谁理的清呢?莫说君为权,只恐,责任在身无法随,但我愿和他厮守,安度一生……三生情,三世还,待到缘起你我厮守,缘落则离……穿越时空经历三生三世,那一世的他,一身紫饰,冠扎黑发,眉宇间的英气,那双英眼,让我无法忘记,他,从此在我心中烙下印记,从此与他踏上征战沙场之路。百千轮回,回魂千转,斩不断那一丝情分。
  • 滴血成茧

    滴血成茧

    云心诺是公认的天才少年,但是却在一次与血族的战斗中失去了记忆。在贵人的帮助下,他以一个菜鸟的身份重新开始。而云心诺在寻找记忆的过程中却发现,他的真实身份远比他想象的要可怕的多。
  • 我能镇压整个世界

    我能镇压整个世界

    逗比简历:我很高冷,可系统却让我逗别人开心,这可不行,你说什么?能变强?这我可以考虑一下!从今往后杨嵌从高冷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逗别人开心的人,他的族人开心他就变强,不开心负面情绪过多,就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可操控的事情。正经简历:神陆之上人族从强胜开始衰败,躲避灾难被万族奴隶。荒站了出来带领族人,成了神陆最强的种族,并镇压了三洲万年。万年后他老了,人族荒废练武,企图用阵法刻阵镇压万族,万族不甘被奴隶,战火席卷三大洲。在种族存亡之际,荒的儿子杨嵌站了出来,他背负了全族的希望,如当初的荒一样!简历无力,可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