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6700000022

第22章 拯救,还是教育(1)

1.拯救,还是教育

所以,像李圣珍这样的老师,说她“伟大”一点都不为过。当我读到她给马月的母亲说的那句话:她要下地狱,我跟着她一起下,她要上天堂,我跟她一起上时,我真的感动得不得了。她对孩子的那份爱,那种无私,那种奋不顾身,那种慈悲、怜悯,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出来的,大概只有菩萨才能达到。李圣珍老师说:真正的教育者,如同艺术家、哲学家、殉道者,他与别人相比,更接近于上帝,更接近于人性中美好的彼岸。我觉得这话等于给“教师”这个职业下了最好的定义。

但是,在谈到李圣珍现象之际,我们不禁要想:李圣珍老师的出现,是中国教育的某种希望,因为居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有着如此的厚爱,但是,她的出现更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悲哀,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发展到由一个母亲来挽救那么多孩子的局面呢?为什么等待着她挽救的苦海无边的孩子会排队到一万多名呢……数不清的孩子在挣扎,数不清的父母在哭号!要是一个国家里出现了千千万万个孩子到了需要拯救、而且我们把这个拯救者当作菩萨、当作救星一样看待甚至供奉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呢?

教育是什么呢?教育自古以来肩负着两个伟大的使命,就是塑造人的高尚灵魂和生成智慧的脑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光要把塑造高尚灵魂的“道理”与生成智慧脑袋的“知识”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使这样的道理与知识有个“实体化”的过程。

实体化,就是落实,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知道”这样的层面,而是要深入到人的心中、血液里、灵魂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换一个说法就是,实体化就是将所学变成个人的实在经验。让品格融入心灵,也就是成为“人”,品格心灵化;让知识化为智慧,也就是成为“才”,知识智慧化。这就是古人讲的“知行合一”,“知道”与“行为”合二为一。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操作,才能达到“知”与“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一?我认为这正是现行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圣珍老师,她是在拯救呢,还是在教育?

我们看到,李圣珍老师考虑的是“人”的部分,很少涉及“才”的部分,在知识的传达方面,她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中国教育要“人”与“才”一起改变才行,要是只有“人”没有“才”,这个教育还是无法完成它的使命。我们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五十多年中连一个世界级的人文与科学方面的“才”都没培养出来,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

现在中国真正的教育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让战争不再发生,不让孩子成为“病人”,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找到幸福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者彻底认清知识与智慧的本来面目,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地学习而不是痛苦地学习。我认为教育的先锋应该做这样的事,而不是把传统教育整坏了的孩子治好,再去让他重新受那种教育。中国现行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任何小手术都不起作用了,必须推倒重来。不只是拯救,重要的是让“拯救”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二二为什么得四

怎样才能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呢?比如,“1×1=1”这样的知识,我们先教孩子认识1认识2等数字,再让背诵“一一得一”、“二二得四”这样的口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孩子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被成人“教”着。老师说:你们要举一反三!你们要创造性运用!但是,你怎能要求一个一直“唯记忆是从”的孩子举一反三、创造性运用呢?如果孩子反过来这样问老师的话,他也会张口结舌,因为老师、老师的老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的确,当我们告诉孩子“二二得四”时,他们最多两秒就可记住,而我们就会得到成就感。但是当我们问:从“二二为什么得四”中你发现了什么时,他们就会一脸茫然。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先将结果直接告诉孩子,从而剥夺了他们探索、思考与发现的权利!

请问:有多少教育者在施教时鼓励孩子大胆出错?有多少教育者不是在喊口号,而是真正从心里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道理?有多少孩子经历过由自己做主的探索--失败--再探索直至成功这样的过程?他们中有几人饱尝着过程之后的欣喜,以及欣喜所带来的无穷动力?我们的教育者几乎全都患上了难以治愈的“教学癌症”:喜欢学生一秒之内答对问题,而且必须是标准答案……

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输入清晰的概念,在不破坏认知程序的基础上,要让他们具有提取概念、形成概念以及使用概念的能力。孩子的特性是依靠感知认知世界的,建立1的概念必须要用1的实物。1的概念来自于实物,1的实物要有2的实物来做比较,在比较中产生认知;2×2=4这样的结果最好由孩子自己推导出来,这样,知识就不再是“教”会、“学”会,而是“自己发明”,“自己找到”。在发明与寻找的过程中,知识转化成为经验,肉体化了,智慧化了,真正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油水分离的东西。

想想看,在这样的情景里孩子们学习起来是一种什么滋味啊!不但会乐意地学,还会乐意地想,轻而易举地学到了知识,这样的学习不但不会封闭他们的心灵,还会把知识转化成为智慧,知识等于智慧了……

这就是知识发生的过程,也可以说,智慧发生的过程。知识的发生,渗透在智慧里、经验里,是与智慧、与经验共同成长的。

将知识转化成智慧,其实就是以知识为手段,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发展出各种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捕捉心灵感受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知识对于能力来说永远是第二位的,永远只是工具。

再说数学,什么是数学呢?数学不光是计数和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世界、处理问题的能力。说一个人数学好,不应仅仅狭义地理解,比如,如何如何地会计算、会做题,更要从广义上理解,比如,在人的内心建立起一套面对世界的数理逻辑的思维能力。建立这个内在的逻辑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把一个单位管理得极其混乱,换上另一个人,三两下就整顿得井井有条,那么,前者就是个没有数学能力的人,后者是个有数学能力的人。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也是这样,我们学校里道德教育很失败,失败在哪里呢?失败在孩子没有体验,没有真正把道德规则植入他们的心中。道德教育不能光靠归纳出一些规则就能解决问题,要在人的心灵深处下功夫。先要解决审美问题。我说的审美不是狭义的,是广义的,包括对于所有事物的美的判断。道德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解决道德判断问题,只有有了判断能力才能进行道德实施,而审美则是道德判断的基础。一旦到了那样的高度,就会站在这个高度处理问题。

其次解决实施问题。我们说了,道德教育不能光靠知道了规则就能达到目的,许多规则人们大都知道,是不是按照规则去做呢?“知道了”不是“做到了”,道理无法代替行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就失败在这里,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知识去“教”,教出的孩子道德的规则与个人的行为是油水分离的。

孩子是什么?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我问孩子上课可不可以吃零嘴?他们说不可以。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吃零嘴注意力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就不能听老师的讲课,这样老师的辛苦全都白费了。说得头头是道。我就给每人发了一些零食,让他们放进抽屉里,说好下了课才能吃,可是,我看见,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是一会儿抓一点塞进嘴里,偷偷地塞。

这就是孩子,他内在的那个自我跟他听来的那个道理是分离的,不能统一。

有次我翻看我儿子的《思想政治》,第一章是“增强自尊自信”。什么是自尊?书中说:自尊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什么是自信呢?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这话说得很对。但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是不给孩子自尊、自信的,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怎么搞的?真笨!真不知当初父母怎么把你生出来的!这就等于把孩子的尊严剥光,把自信毁掉,之后,翻开课文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学习新的一课,“增强自尊自信”。再往后,考试了,考卷上写着: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

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是问他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时,他可能说得头头是道,唯独内心没有这样的东西,自尊、自信对他们而言就像假牙与假发。

再看看“同步练习”里的填空题:

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心理品质,凡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良好的自尊自信为--的。

正确的自尊心,良好的自信心,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促使人不断进取。这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既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又是一种强大的自我--。

这有点像知识竞赛,就像死记一个数学公式一样,设计这种问题的人把人心当成了木头,你给它刻上什么就是什么。以为只要把自尊、自信这种心灵的东西当作一种知识、一种技术教给孩子,孩子就“学会”自尊、自信了。

再看这个选择题:

人人都有自尊的需要,但归根到底,自尊是通过社会的承认取得的,这是因为社会的承认比自我承认更:

A.重要;B.准确;C.科学;D.全面。

这道题:你要是选择了“重要”,那么该不该在人们不理解的时候坚持自己的主见?你要是选择“准确”,我们说“人心隔肚皮”怎么解释?你选择“科学”,像自尊这样代表心灵的东西是不是还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你选择“全面”,不要说对于人,就是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也有“见仁见智”的问题,怎么全面?一个人的自尊需要社会的承认,这一点是很重要,但是我们做老师的承认不承认?做父母的承认不承认?一个孩子是不是拥有自尊和自信,不是通过填空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的。

再看这道题:

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自信的人,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

A.自己不行了,于是便放弃努力;B.没关系,下次再努力;C.失败是成功之母;D.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有信心的人。

前提是“缺乏自信的人”,既然缺乏自信,怎么会冒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有信心的人”这样的念头来呢?要是能够产生这种念头,这个人怎么能没有自信呢?

所以,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活得灰溜溜的,在一些老师的观念当中,孩子是不可信任的,都是犯罪嫌疑人。老师是警察,抓来嫌疑犯,不管犯没犯罪,先让你靠墙蹲着。如果你是个绅士,是个品德很高尚的人,他怀疑你了,不听你辩解,把你抓去,先踢你两脚,让你蹲在那儿,你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2.天职

天职

所以,道德的培养必须从实体化入手,从道德的体验入手,这样做的前提是道德的判断。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有这样一课,我讲了一个故事:在波兰的布拉沙市,有一位名叫海尔曼的医生,他的医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他的性格也很倔犟,就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有天夜里,一个小偷到他的诊所去偷东西,把里面翻得乱七八糟,把找到的钱和一些很珍贵的药装在包里往外走,因为心里太慌,一下撞倒了吊瓶的支架,接着又被氧气罐绊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躺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海尔曼医生听见小偷的呻吟声,就与助手从楼上跑了下来,发现了他……

我问孩子:你们说应该怎么办?他们说:打110,交给警察。我说那个助手也是这种观点……但是,海尔曼医生却不同意,大家能不能推断一下,海尔曼医生会怎么做?

除了两个孩子,其他全都认为会送到警察局。那两个孩子……一个说:这个小偷当时一定很疼的,我的胳膊断过,这个医生肯定会给小偷打上止痛针,教育一番,让他发誓不再偷东西后放他回家。另一个说:不给他打止痛针,就给他接骨头,让他好好疼一疼,使他再不敢到别人家偷东西。

全班开始争论,主要是对那两个认为应该放了小偷的同学进行抨击,说他俩的观点不对,说要是做了坏事不把他抓到警察局,恶人就会越来越多。甚至还有孩子说,不光送到警察局,而且,送之前还要把他打上一顿。现实中确实就是这样,大家见了小偷都要打一顿,好像惩罚小偷是人们的职责似的。那两个认为放了小偷的孩子这时候也开始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在那样的气氛中,一般人是很难坚持自己主见的。

我看争论得差不多了,就说:提出把小偷送给警察的同学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作为公民,每个人都有义务将抓到的小偷扭送公安机关,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保护大家的安全。说到这儿,持有另外观点的孩子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我接着说:提出治疗并放了小偷的同学的想法让老师很感动,因为他们的内心具有作为人类的最伟大品质--同情心,这个小偷虽然干了坏事,但是现在他成了一个弱者,他在经历着苦难,需要同情。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应该采用哪种呢?

同类推荐
  • 最好的健康给孩子:5~13岁儿童健康手册

    最好的健康给孩子:5~13岁儿童健康手册

    本书针对5~13岁儿童的健康现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解儿童生活习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家庭安全等健康知识,从孩子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调养知识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梳理、解疑和精心的指导。
  •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的100招(实践版)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孩子的100招(实践版)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这种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妈妈是如何教导孩子的。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做到知行合一却很难。江洁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子过程中有感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创建了博冠国际家长学校,目前已经成功帮助数千名家长成为优秀的父母。在大量接触各类父母的过程中,她总结出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为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性格、智能优势,抓住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 如何明智培养孩子成长

    如何明智培养孩子成长

    本书是一本有关于培养孩子成长的经典著作,主题全面深刻,囊括了孩子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安全感受、心理需求、快乐成长等方面的内容,广泛适用于家庭培养和学校教育,旨在启发和引导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避免与孩子形成对抗的关系,却要努力帮助孩子选择并从事正确的事。
  • 怀孕分娩大全

    怀孕分娩大全

    这本精心编写的《怀孕分娩大全》就是新妈妈的“私家护理医生”。本书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权威的孕期指导,伴随准妈妈从妊娠前三个月直到临产分娩,提供了全面的怀孕信息,告诉准妈妈自身的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的日常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告诉准妈妈在孕期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一切。
热门推荐
  • 就是喜欢你

    就是喜欢你

    总是失恋,总是被老板娘炒鱿鱼,宋佳薇的人生,真的是一片灰暗吗?上天赐给她的美貌,不是幸运,反而是灾难吗?东川彦,似乎是上天的宠儿。无懈可击的外貌,拥有一切的人生。可是,他居然,想要娶一个丑陋的妻子?对美女有偏见的男人,被世人的偏见伤害的女人,他们的人生交汇在一起,会演绎出怎样的浪漫故事呢?
  • 大主宰之主宰天外天

    大主宰之主宰天外天

    之前看过斗破和武动乾坤跟大主宰的伙伴可以来看看。
  • 小猫寻仙记

    小猫寻仙记

    花小猫,一嘴可断世间奇案,一手可握天地伟力,一眼可上飞九天,下通幽冥。有人问,那你的脚呢?花小猫笑,回家啊,兄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在最见不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空窗期,郝心进入高端创意婚礼公司成为一名菜鸟策划师,以便一边赚钱一边在悔婚的客户中捡个漏儿。谁知第一笔单,她就碰到了工作上的死对头——爱情规划师李明朗。各谋其利,各为其主,高端的馊主意碰撞后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笑到肚疼,拽到抽筋,酸到流泪。毒舌傲娇女携手犀利腹黑男,拯救徘徊在婚姻门外的男女,爱情神攻略完美破解婚礼前的所有BUG,写尽爱情中所有的美好和挣扎!
  • 我去山村支教的那半年

    我去山村支教的那半年

    一个三观太正的直男大学生为了逃避现实来到山村支教,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山村孩子的同时自己也一步步成熟起来,并在这里收获喧嚣城市可望而不可求的爱情。
  • 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交际是要动点心眼儿、用点儿手腕的。但如何动、如何用?如何动得灵活、用得巧妙,才能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为此,水中鱼借我国传统的“三十六计”的形式,精选了对交际至关重要的三十六个智谋,形成了这部《交际三十六计大全集(超值金版)》。
  • 将军吟

    将军吟

    本书由莫应丰所著,是一部直面上世纪十年浩劫的长篇小说,它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员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三位将军的命运遭际,颂扬了老一代革命家在生死考验下的原则性和斗争性。小说不仅以诗意化的理想表达了一位正直将军在特定年代的内心动荡,而且通过生动人物群像塑造,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本书曾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华世泉元录

    华世泉元录

    自然有灵。一眼厉经几万年朝拜的灵泉化形,成灵了。这恰好对应了世界的预言。神界,人间,鬼界和世界之外的地方都开始出现变故。于是泉灵踏上了“逆天”的旅途,但他却和另一个人的命运碰撞在一起。也许那个人就是命运的边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