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5700000010

第10章 东方香韵(4)

据说,众香中以“兰奢待”最为名贵,最有价值,是天下第一名香,其长一·五公尺,重十二公斤。“兰奢待”其实就是沉香木的一种,品级还达不到唐人追崇的沉水香。但这“兰奢待”非凡的价值,主要为曾经深受日本圣武帝的喜爱,日本光明皇后于天平胜宝八年(公元756年)圣武帝驾崩后,将其遗爱品送入东大寺的正仓院秘藏。直至足利义政、织田信长、德川家康及明治天皇慕其名,曾将其截成小段,焚香闻味,评赏一番。而香木上的缺口因留有这些权势人物所写的字笺,更成为最可贵的珍宝,目前“兰奢待”仍被妥善的安置正仓院中。

六世纪左右,“香”文化从寺院走入王宫贵族,乃至平安时期衍生出“薰物”(所谓薰物是混合各种香料而成),成为人人以闻香为乐的流行风尚,“香”文化于是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镰仓时代(1192~1333年)香木的自然香取代“薰物”,尤其将士们出征打仗前,皆以沉香作为定神的宝物,甚至将其薰入盔甲,帮助醒脑提神,有利于征战沙场,因此“香”也成为权势者的玩物。室町时代(1333~1467年),有许多权势者,爱香如命,为了搜集各式各样的名香,藉著权利之便,从中得到不少价值非凡的香。甚至于聚会时,彼此将搜集的名香,一一点燃,并互相评监香味的胜劣,这就是香道的雏型。及至东山文化时期,香道品监风气更盛,此时与茶道、华道并列为重要的社交活动文化。

及至江户时代(1625~1868年),人们流行结合数种香木,表现古典诗歌、故事、传说的文学性,及四季风景意境的“组香”,因此“香道具”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讲究,而此时的香道才算是进入完备期。

不过事实上,古人宴请宾客时,必须要插花、焚香、茶点三样具足,才算是合乎待客的礼节。现今,香道、茶道、华道虽然各自发展出一套细致高深的礼仪轨则,各有各的流派,但从其所表现出“沉”、“静”、“定”的品味看来,这三种传统文化的精神意境,受到佛教禅宗很大的影响。

“香”是一种嗅觉文化,它的深度及美学是一种超越国界、心灵共通的语言,也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理解的文化。正因为如此,它也是最能够得到人类的共鸣。所以当我们闻香时,透过纯净的香气,无形中可以净化心灵的杂质。

香道来自于天然,香道充满人情味,它告诉我们如何去享受和爱护自然的美,又启迪我们如何运用她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天然芳香花草茶、芳香食品、芳香天然洗涤剂、芳香贴花、用芳香植物制作的各种艺术品,都让人们在美的自由空间尽情享受,尽情发挥。

香道的“道”包含了道德、道路等含义,她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芳香的道路,健康我们的身体,美化我们的肌肤,明亮我们的心灵,高尚我们的情操。与人宽厚善良、创造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理能力;给环境以呵护与培育,培养人与自然环境的感情,使人性得以提升。

“香道”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是品香、斗香的概念,而是一种以天然芳香原料作为载体,融汇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为一体的,感受和美化自然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人的外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的香的文化。正如同人们熟知的“茶道”的概念,“茶道”的含义远远超越了喝茶和茶制品本身,而是通过茶这个载体达到修养身心,培养高尚情操,追求人性完美的茶的文化。

(四)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国家与唐通使,至唐太宗李世民时设“关市”扬州、洪昌等地,都有商贾足迹,朝廷接朝贡也增加,公元647~762年间波斯遣来使就有28次之多,外来输入香药、有乳香、没药、沉香、木香、砂仁、诃黎勒、芦荟、琥珀、荜拨、苏合香、乌片(鸦片)、底野迦(含鸦片的膏丸)、牛黄、犀角、海狗肾等。此时胡芦巴也传人了中国(此外还有象牙)

南方的越南输入中原的有白老藤、庵摩勒、黎勒、丁香、詹糖香、诃黎勒、白茅香、榈木、白花、沉香、琥珀、真珠、槟榔、蛇胆甚至驯象,其中以苏方木输入量最大。

与印度往来也多起来,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接纳火珠、郁金香、菩提树、龙脑香。随交往中将已传入中国的佛教经书等前后翻译有十一部,其中包括《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

公元542年中国医师到朝鲜进行医疗活动,促进了双方医疗、经济、文化的交流,朝鲜的人参、五味子、昆布、芜荑等传人中国。

唐代香药(料)在医药中的应用极广,《外台秘要》为唐王焘所著,对于养颜悦色、祛斑洁面、增香润肤、乌发生须、固齿健身、延年益寿等尽数收入、特别在美容专卷中对面部、面脂、头膏、发鬓、衣香、腋臭、口臭、风齿口臭、以及令人体香、澡豆(现在的肥皂)等等都有配方,全书共收有430首配方,所有的香药(料)离不开带有辛味的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能的香料,如:白芷、防风、细辛、当归、藁本、生姜、辛夷,还加进增香添色的龙脑、丁香、麝香、藿香、零陵香等甚至有的配方全部都用上香料。

其中卷23中的腋臭方37首,令人体香方4首,杂疗止汗方10首。卷32中的221首配方中,面膏中脂兼疗面,面色悦方共有18首,生发、秃发、令发不生方26首,颇有启发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则纪录了美容香身香药(料)的应用,中从卷十五卷二十一专有治七窍病方,具体来说有香膏鼻塞、治口中臭、身体臭令香、七孔臭令香、薰衣香、洗、手、面。令白净、悦泽澡豆。面膏去风寒、令人面光悦、却老、去皱等等的内容。

1.面光悦却老去皱方

青木香、白附子。白蠟、白芷、芎、零陵香、香附子各二两,茯苓、甘松香各一两、羊髓一斤半錬石为十味咀以酒水各半浸药经宿次日前三上、三下候酒水尽膏成去滓(敷)面如壮,为去风寒,面光悦却老去皱。

2.香口香体方

桂心、青木香、豆蔻、藿香、零陵香各1份,甘松香、当归各5份,香附子20份,槟榔宜量,共末和蜜成丸,豆大,日含三夜一,咽汁为芳香辟秽香口香体。

3.甲煮口脂方

檀香、零陵香、苏合香、熏陆香、丁香、甲香、沉香、藿香、甘松香、泽兰香各1份加入胡麻油15份。甲香须与酒蜜炼制方可用、作为合香之用、胡麻油加热煮后制成。方中除甲香当时作为动物香外,其余都为现在应用的天然香料。

《备急千金要方》收载唐代以前例方81首,《千金翼方》卷五也收集美容诸方80多首,“妇人面药”内用者14首,外用的“面脂”、“悦泽”、“面药”、“白膏”、“涂面”、“令面生光”、“澡豆”等25首,应用药物125种,植物药76种。其中含挥发油的芳香动植物有麝香、细辛、白芷、白附子、川芎等多数的配方都却不了;丁香、当归、藁本、龙脑等也广泛地用于配方中。这些最常用的香药(料),既有芳香,又具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有些还含有营养肌肤的维生素成分。因此,现代美容、尊古今制、返璞归真、标本兼治,芳香物质,重现价值。

外伤科与兽药从古与香药(料)也结缘,因为芳香药多数具有抗菌消炎,对真菌有强烈的抑制活性作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活络、驱风解痉也是其独有的特点。对于气滞积聚、时感瘟疫也颇见效。唐代蔺道人撰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匀气散”等香药(料)的芳香透骨活血化瘀功能非香料药莫属,且剂型多种多样……。唐李石等撰《司牧安骥集》方面的“木香散”等也都有香药(料)的揉合而发挥其治疗的功能。

唐代医药空前发展,《旧唐书?经籍志》载各类医家医籍有110家共3589卷,标志着医药学已发展达到相当水平,而当时的香药(料)的应用都广泛分布与潜在于相关的行业之中。

(五)

社会进入唐代之后,芳香文化视野更为开阔,又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推进多种文化的迸发,进步举世瞩目。

随着香文化的演进,生活中的香制品也多了起来。

据唐代王焘撰《外台秘要》卷22记载用柳枝作为揩齿牙刷,并附有配方“升麻半两,白芷、藁本、细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三分研碎,筛为散。每朝杨柳头咬软点取药(牙粉)揩齿,香且光洁”。另一配方“石膏、贝齿、麝香尤妙”。这是最早的香药牙粉。

文房四宝的香墨,唐玄宗时以芙蓉花汁调香粉作御墨,曰龙香剂。较为贵重的墨非加香不可,如用麝香、龙脑、甘松、藿香、白檀香、丁香、零陵香、陈皮、卷柏、郁金、苏木、牧皮、黄蘖等香料和中药的复合物。高级的书画墨,清雅芬芳,具有“坚如玉,纹如犀,紫玉光泽,真有写千幅纸不耗三分墨苑等优良特点,书画质量经久不变,着水不化,防腐不蛀等的特殊作用”,真个“蜀纸麝煤添笔媚”道出了唐代研精麝墨远思龙章的史实。

唐末,民间已普遍用艾叶揉制成绳状的蚊香熏驱蚊子。《孙公谈圃》,《琐碎录》、《夷坚志?乙志》载有蚊香的配方。制作、销售情况,如配方应用苍术、菖蒲、柏子、樟树叶、辣蓼等等都为芳香物质,诗曰:“木鳖芳香分两亭,雄黄少许也须称,每到黄昏烧一炷,安床高枕至天明”。

澡豆、胰子是肥皂的前身,直至二十世纪初还在应用,由于加工过程加入猪胰后捣匀制成豆粒状故得名。古代澡豆加工十分考究,晋葛洪撰《肘后备急方》的荜豆香藻法,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洗手面令白净,悦泽澡豆方。到了唐德宗年间(公元780年~782年)宫廷应用的澡豆(相当于现在的保健香皂),如配方中用白芷、白芨、白附子、白蔹、白茯苓、白术等六种香药(料)加入桃仁、杏仁、沉香、麝香、皂荚等合和制成,用于沐浴、洗手之用,此方具有辛香发散祛风之功能,香气浓郁且能祛垢润肤。

唐人冯贽撰《云仙杂记》引用《好事集》载“柳宗元得韩愈所寄诗,先以蔷薇露灌手薰玉蕤香后发读”。“言出自西域,凡鲜花之衣以洒之则不浣而复,郁烈之香连岁不歇”。《天宝遗书》载唐明皇正宠妃子不视朝政,安禄山初承圣睠,因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色红,每当寝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觔力不倦……。杨贵妃生活上相当考究,衣食住行。沐浴与香连在一起。香沐浴、香奁、香宫粉、沉香亭、帏中衙香、贵妃香囊、香荔枝甚至与宾客议论时先含嚼沉麝方启口。宠妃之事可以联系到其兄长杨国忠,造四香阁,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璧,每以春时木芍药盛开聚宾友于此阁上赏花……。“冬日燃炉乃先以白檀香末铺于炉底,余炭不能掺杂……”。可见杨国忠与贵妃一样以香为醉。

宋代儒雅的芳香

宋代是文人的社会,宋人比唐人更懂得生活品位,更懂得精神上的追求。正因如此,芳香文化已经不是贵族文化,它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走向普通百姓家中,并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中国香文化步入了鼎盛时期。

(一)

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出现了《洪氏香谱》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中国香文化步入了鼎盛时期。

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都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

从宋代的史书到明清小说的描述都可看到,宋之后的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已十分密切。

这一时期,合香的配方种类不断增加,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香饼、香丸、线香等,还已广泛使用“印香”(也称“篆香”,用模具把调配好的香粉压成回环往复的图案或文字),既便于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还被用作计时的工具。

在中国,有很多用香来祭祀及举行典礼用香的记载,例如祭天地、祖先、亲耕礼等。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于河南开封地区发生早灾,仁宗就在西太乙宫焚香祝祷求雨,仪式中曾焚烧龙脑香十七斤。此外如南宋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皇太后圣诞,从十天以前,皇后、皇太子、太子妃以下至各级官员,及宫内人吏都要依序进香贺寿。

与“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也较为流行: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或合制的炭团),把它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炭上隔上一层传热的薄片(如云母片),最后在薄片上面放上香品(单一的香料或调制的香丸),如此慢慢“熏”烤,既可消除烟气,又能使香味散发更加舒缓。

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铜器,或是另有创新。由于瓷炉比铜炉价格低,所以很适宜民间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瓷炉虽然不能象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对宋代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苏轼出神入化的咏叹,到曾巩、黄庭坚、陈去非、邵康节、朱熹、丁渭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香不仅渗入了文人的生活,而且已有相当高的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品。

宋人善书画,文房四宝必不可少,墨中添香,更显风雅。宋代李考梅撰《墨谱法式》中提到的冀公墨(松烟);仲将墨(醇烟)少不了麝香的存在。庭圭墨、油烟墨配方中都用栀子仁、黄蘖、秦皮、苏木、白檀以及甘松香、零陵香等。李庭圭之墨到南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有云“黄金可得而李墨不可得矣”,为世所贵,因为“质量上乘,墨色不褪,坚如犀石,莹泽丰腴、腻理可爱”。加工过程惟加入蔷薇露者其香经久不歇,其次则九杆之时旋入脑麝。

《墨法集要》载,墨谱法式中的配方加入叙药一份,叙药实际上是一种多品种合和香料。又载“文房精鉴至用,苏合香点烟制墨,可谓穷幽极胜矣,兹复致力于粉泽香膏使嫔妃辈云鬓益芳,莲踪增馥”,可想像当时人尽如花,花尽皆香,风华旖旎。

在《宋史》中记载,宋代有一个叫梅询的人,在晨起时必定焚香两炉来薰香衣服,穿上之后再刻意摆型袖子,使满室浓香,当时人称之为“梅香”。北宋徽宗时蔡京招待访客,也曾焚香数十两,香云从别室飘出,蒙蒙满座,来访的宾客衣冠都沾上芳馥的气习,数日不散。

在中国南宋官府的宴会中,香更是不可缺少的。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细节繁琐,因此官府特别差拨“四司六局”的人员专司。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六局”之中就有所谓的“香药局”,掌管“龙涎、沈脑、清和、清福异香、香叠、香炉、香球”及“装香簇细灰”等事务,专司香的使用。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王朝更替(下)

    王朝更替(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国人的文化是崇尚和平的文化,奉行中庸的理想人格。在多种文化相汇时,善于融合,不偏颇、不怨尤,尚调和、主平衡,使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淼无垠。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中华圣贤经典——仁

    中华圣贤经典——仁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热门推荐
  • 都市之王者在人间

    都市之王者在人间

    罗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朋友背叛,他无奈。强者伤他,他忍耐。但是,如果一个人触碰到他的逆鳞,就会跟你欲以死相拼。都市之王者在人间,欢迎收藏。
  • 池瑜思顾渊

    池瑜思顾渊

    她,长眠于阴山之北。他,追随至阴山之南。池瑜思顾渊。
  • 南明遗命

    南明遗命

    南明风雨飘摇的那些年,我们熟知与不熟知的故事罢了
  • 逆天神道传

    逆天神道传

    凌言脸容洽谈,神色无怒无喜,深邃的眼眸似乎蕴含着一切,轻声道:“天地本为一混沌,谁高谁低,究之何处?大道有情,奈何人性不足;神也好,仙也罢,你们不过是经过功法的修炼拥有了强大力量的人而已,俯瞰世情何以独然?”
  • 豪门蜜宠男神的独家溺爱

    豪门蜜宠男神的独家溺爱

    她原本是千金大小姐,但是她的父母出了一次车祸,她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一份契约让她在他家呆了三年,但三年到了,她却不愿意走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剧情发展吧!
  • 命运长夜之混沌降生

    命运长夜之混沌降生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来自天朝的大学生,被不知名原因卷入了那场残酷的圣杯战争之中,眼前的一切就是动漫场景的具现化,知晓剧情发展的他能否改变这场命运的仪式。
  • 逃往南方

    逃往南方

    你好啊,再见啊。如果有下一次,我会有选择性故意错过你。
  • 挚爱王俊凯

    挚爱王俊凯

    “小凯,我一生只爱你一人!”“宝贝,我一生只宠你一人!”他们从小就认识,当一次误会他还会相信她吗?
  • 网游之骷髅召唤师

    网游之骷髅召唤师

    孤儿院长大的主角想有朋友,可当发现自己的出生神器被动后,欲哭无泪。“亡魂之心,出生神器碎片,主动技能:召唤骷髅。被动效果一:与所有非死灵阵营生物初始好感度为‘敌对’;被动效果二:无法获得正义阵营声望;被动效果三:非正义阵营声望获取量单次最高值为1点;被动效果四:与玩家组队时,其他玩家无法获得经验,并且所有属性大幅度降低;被动效果五:无法雇佣随从;被动效果六:幸运值永久降为负10,装备任何品阶提升幸运装备都无效;被动效果七……”
  • 星辰战神在都市

    星辰战神在都市

    六年前,他是豪门大少,却在结婚当晚痛失亲人,他抛弃所有,销声匿迹。六年后,他是北境第一大将,号封星辰战神!王者归来,他发誓要讨回属于他的一切,找到当年至亲逝去的真相,还有......补偿那个让他内疚六年的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