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8700000030

第30章 东北写生杂忆

傅抱石

今年六月,我因创作任务得到一次去东北旅行的机会。先后访问、游览了长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哈尔滨、镜泊湖、沈阳、旅大等地。九月底返回北京,为期近四个月。回来以后,深深感谢同志们的关怀和鼓励,把我带回的几十幅不成熟的素材性的东西,作为工作汇报在南京展出,真是既光荣又惭愧,感到很大的不安。

一路上,匆匆忙忙画了百来幅画,观摩、座谈约十来次。不少的同志问我:“这些画是怎样画成的?”“现场画的?”“回到旅馆画的?”“画稿勾的仔细吗?”“有没有色彩稿子?”“先画浓的还是先画淡的?”“先用墨还是先敷色?”“勾稿子用什么样的笔?”“‘雨’是怎样‘下’的?”等等有关笔墨、技法的问题。

我初步的、浅薄的体会是,这些全不成问题。各人随自己的方便行事就行。据我所知,有的人喜欢并强调现场写生,有的人就不习惯;有的人画底稿特别仔细,有的人就画得粗糙些,有的就像“张天师的符”,只有自己明白。譬如我自己,显然是属于后一类。我从来没有在现场画过,我的稿子很少完整的,有时比“张天师的符”还要草率,要是日子稍久,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

那么,问题在哪儿呢?我想起了古人说过“意在笔先”的一句话。

我认为这句话对画山水的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知道对不对?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比较深,我也喜欢到处谈谈。什么是“意在笔先”呢?就是先要立“意”——首先考虑的是应该画什么?什么主题,内容是什么?把主题内容初步地确定下来,然后动“笔”,才去考虑形式、技法——怎样去画它的问题。一幅画从立“意”到动“笔”的全部过程里面,对画家说来,应该相当鲜明地经过这两个——酝酿和制作的阶段。很大程度上它们的主次是相当分明的。先后是不容颠倒的。但必须注意,“意”和“笔”又是不容分割的完整体,是两者的高度统一。既具新“意”,又出以妙“笔”,“笔”“意”相发,才有可能画出满意的作品来。

所谓应该画什么?绝不是说有什么规定,有哪些题目。今天的画家们,谁不一管在手,挥洒自如的呢?我的意思是:当画家们深入到生活里面,面对着今天日新又新、气象万千的现实生活,能够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感受?不能,这是绝对不会的,也是不合常情的。我认为,画家的这种激动和感受,就是画家对现实生活所表示的热情和态度,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另一面也是画家赖以创作,赖以大做“文章”,大显身手的无限契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的素养、兴趣、爱好乃至笔墨基础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也各有差别,正因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擅长和每个人的创造力量。

至于怎样去画它,乃是指的从现实生活中在酝酿、确定了主题内容之后,所考虑采取的形式、风格、技法的问题。也就是艺术处理的过程。这个过程,从一幅作品的样式构成来看,仿佛它是独立的、完整的一个处理过程。若是正确的予以理解,那末它不过仅仅是构成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从属并决定于主题、内容的需要和与之相适应的。绘画究竟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之所以成为绘画,就是依靠通过形象的艺术加工,其重要性是不待言的。古人为了画一株松树,尚不惜在深山幽谷中往来多少年。很显然,笔墨不高,还谈什么艺术呢?但是,它必须从生活出发,从主题内容的要求出发。仅仅认为只有掌握了传统的笔墨技巧便走遍天下画什么也有办法,果真有此人的话,我想此公的笔墨,也就不容易提高的了。

上面接触到的,是我近年来在外面跑跑所感到的点滴体会。是极不成熟的。为了更好地就教于同志们,顾意借这次东北之行的某些画稿,扼要地谈谈制作当时的一些情况。

先谈谈长白山吧。长白山是祖国东北的名山之一,海拔二千七百四十四米。最高处有驰名世界的“天池”,稍下有瀑布,瀑布之雄伟,远在一二百里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它又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根据地。我永远不会忘记,在高约二千二百米“冰场”附近,一棵苍老的松树表皮上,留下当时抗日英雄金银松刻的“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革命豪语。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六月十三日从延边出发,当晚宿旧安图县城。这一天,只感到边走山势边高,还没有看到连绵不断的林区,也没有看到长白山。第二天就不同了,出发不久即进入了林区。过了“二道白河”,汽车在浓荫蔽天的森林中连跑几个小时,“真是走不完的‘松树胡同’(同行画家史怡公老先生语。他是老北京,因北京有‘松树胡同’)”;下午五、六时,才到距“天池”十公里的冰场歇下来。大家虽经受了整天的劳顿,却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准备明天攀登过去所不敢梦想的长白山巅,一览“天池”、“林海”之胜。可是,据陪我们同游的安图县委林业部长联系,山上昨天还下了一次雪。

第二天,天气好得很,霭霭朝,闪烁着霞光万道,大家兴奋极了,肯定可以上“天池”了。冰场距“天池”虽不过短短的十公里,却费了近两个小时。这天的天气实在好,据说一年之中难得有这样的几天。刚走了不久,只见两边山上的白桦树,屈曲夭矫,奇态横生,远远望去,好像盆景展览一般。原来这是高山气候变化的关系。再走几里,又突然一根草也看不到了。而脚底下铺满了云锦般的带嫩黄色的杜鹃花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又软又厚。大家说这张“地毯”太舒服,太美丽了。将近“天池”的时候,满地积雪,间着大大小小的石块。主人解释着,这些石块,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每一块全是蜂窝似的小洞,可以说是玲珑剔透,但拿在手上,又好像纸糊的那么轻。为了难得的纪念,大家带了不少回来。谁知,当天夜里,天气突然变了,风雨交加,还杂着雪子似的。第二天怎么办呢,不能出去做任何活动,只有穿着皮大衣坐在房间里烘火、谈话、下棋,同时,更担心下不了山。

我们后来知道,上“天池”那天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而端午节,却是大家穿着厚羊皮大衣围着火炉子过的。记得头一天将要接近“天池”的时候,青壮年同志兴奋得在积雪上乱跑,古人“振衣千仞岗”的诗句,到这儿也觉得并不稀奇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雄壮、奇特而又嶙嶙峋峋的“天池”和无边无际郁郁苍苍、浩浩瀚瀚的“林海”。同志们禁不住高呼:“祖国真伟大啊!”“富饶美丽的东北呀!”于是作画的作画,摄影的摄影。

游长白山确不容易,能到“天池”更不容易。对我来讲,真是“兹游奇绝冠平生”。饮水思源,不是解放后的今天,能有如此的幸福吗?我从这天开始,老是琢磨着“长白山!”“天池!”“林海!”……的问题,也就是我应该画什么的问题。很肯定,“长白山”我是要画的,“天池”、“林海”,我也是要画的。

怎样画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白山”是不以峰峦取胜的。雄浑阔大,山顶积雪,的确气象非凡。主山以外,尽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孤立地来突出它,我觉得应该考虑。因为山的起伏不大,曲折不多,加上寸草不生,除了白的积雪,无非是黝黑的石块,恐怕画起来画面易流于干枯,流于琐碎。“天池”原是个火山口,若处理不当,则又画成一个“破脸盆”。我曾经画了好几次以“天池”为主的画面,为了避免画面上摆个完整的“椭圆形”,画过左一半,也画过右一半,全部失败了。不但表现不出“天池”的气概,反而连长白山的雄浑也被大大削弱了。但是我还不死心,回到长春,把我的愿望请教吉林省委到过长白山的同志,得到不少的帮助与鼓励,经过不断商量讨论,思想上明确了许多问题。为了及时征求同志们的意见,决定用长卷形式(大约一比七)来尝试经营。“天池”位置在偏左方较高的地方,满山积雪,作为主峰;顺势经“气象站”向右下倾,作次峰一二,以资拱卫,在位置上渐渐接近全画的右边,同时,也就渐渐露出森林的顶部,将到靠边处,紧紧地和整个山峰背后的苍翠的“林海”相接。这样,“林海”既环抱着“长白山”,而“长白山”又突出了“天池”。大家觉得,这幅画,长白山的气势是有一点点了。历时五天,这就是《天池林海》(图卷)那一幅。此外,还先后画了《天池飞瀑》、《呵!长白山》、《白山林海》、《长白山冰场》、《长白山再见》(因在京制版未能展出)、《白山温泉》、《林海雪原》等等。

“镜泊湖”的那一段创作生活,也是令人难忘的。湖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旧宁古塔)境,作不规则的狭长形,南北有一二百里,屈曲盘回,中多小岛,也是东北抗联的根据地。这儿接待客人,虽还是近一二年的事,但有些地区已经建设的可观了。我一到哈尔滨,主人就介绍,不几日前,陈叔通先生等几位去游过一次,并写下了不少的好诗。可想它的风景之胜了。叔老有一首诗是这样的四句:抱水皆山水抱山,置身如在翠屏间,莫忘此乐从何得,游击当年历百艰。

镜泊湖从前也是个火山口,形势曲折,水平如镜,好似群山抱着一块透明的碧玉;又好似碧玉盘中摆着大小苍翠的宝石。叔老第一二句,道出了镜泊湖山之美。这美丽的湖山之中,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也流传着许多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游击时期抗敌斗争的故事,“莫忘此乐从何得”,又是大家心里的话了。

它和洞庭、鄱阳、太湖、西湖都不同。远看看,有些地方疑是江南,而江南无此雄壮;某些山峰很像四川成都一带,而它们下面却又衬托着清澄碧绿的湖水。时而林业局的汽艇上下往来,所过之处,静静的湖面上闪着一道道的白光。时间正是关内大热天的七月中旬,而这里早晚却非穿毛衫不可,难怪同志们个个都说:“我们做了神仙了。”

我游过一次湖,游过一次“飞泉”。镜泊湖的自然景色之美,对一个喜欢画山水的人来说,是寤寐求之的。我在那里完成了近十来幅小画,目的是试图通过美丽湖山的描写来反映今天的新的面貌。如有关生产的《运木场》和《水产养殖场》;有关建设的《水电站进水口》和《在建设中》;有关生活的《镜泊夏日》、《镜泊一角》等等。当然这样来画都是个人的主观企图,效果如何,还有待于广大读者的鉴定。

这几幅小品,基本上是得自真山水的。但又不是如实地把真山水搬上画面。一般说,或隐或现,或成或败,我都动了几下手的。所以这样干,无非想尝试尝试、练习练习怎样把兀然不动的“山”和流转不已的“水”,变做我的“代言人”,或者说我是它的“代言人”。如《水电站进水口》

的那一幅,因为游湖的时候,距离较远,画的并不仔细。左下角那只小汽艇当时是没有的。然而有了它,我觉得既不是“空山无人”,而且工业化的气息也有了一点。又如《镜泊湖在建设中》的一幅,这是半截大型建筑物,静静地躺在明秀的山水之间。通过主人的介绍,那是一所未完成的疗养所。现在我把它画成工程正在进行的情景,看来忙的不得了。谁说这不是即将到来的“镜头”呢?

《镜泊飞泉》画过两幅,这是第一幅,是游了“飞泉”以后两三天完成的。我们去游的那天,正是雨后初晴,又是下午三点多钟,金色的阳光,正对着“飞泉”,澎湃雄壮,银花四溅,恍如雷霆万钧之势的冲岩而下。通过一段狭谷,水面开阔了许多,形成了深潭。潭边尽是石块,不少同志或坐或立,目送手挥,沉浸在那汹涌咆哮滚滚流入牡丹江的水声中。我则站在中间黝黑苔石之上,左右看看。实际是:向左,只看到上面的瀑布,看不到右边下面的深潭;向右,看到大部分的深潭,却又看不到主要的瀑布。我分别记录几个草稿。回到住处,怎么办呢?分别画,很自然的是两个画面(瀑布和深潭),稍加剪裁,便可拿出来见人。可是对于“镜泊飞泉”这样的主题来要求,分开来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经营了两张稿子,一是横幅(一比二点五),把我当时所能看到的构为一图,“飞泉”仍是一幅之主。我以为这样处理或者比较完整些。

一是直幅,把“飞泉”位置上半部,中隔崖壁,把瀑布转个弯从崖壁下面,注入下部的深潭。可惜因时间关系,直幅这张,始终未曾着笔。

其次,想谈谈关于煤都(抚顺)、钢都(鞍山)和海滨(旅大)的几幅作品。

煤都画了两幅,即《煤都壮观》和《煤都一瞥》;钢都只有《绿满钢都》一幅。我全不满意。特别是钢都,还有待今后付出更多的劳动,更多的体验来提高它。但是从酝酿制作的过程回顾一下,煤都和钢都都是我此行费心血最多、伤脑筋最深的两个题材。有的同志说:“吃力不讨好的事,少碰些”,有的同志说:“不入画的东西,是画不好的。”

抚顺我只去了一天,自然谈不上什么生活的体会,连感性认识也是极不完整的。我是仅凭那雄伟的西露天煤矿给我的震动,结合现场的一些草图来进行构思,进行创作的。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党委书记告诉我:这个矿的发展经过,******以来每年不断增长的生产数字,一天能出多少煤,有多少工人,范围多宽……如数家珍地边走边讲,边讲边指,忽然指着对面一层层正在开采的煤层对我说:“您看,这颜色多美呀!”我禁不住心里一怔!心想,这位书记同志实在不愧为一位高明的画家。谁不知道煤炭的颜色黑黝黝的,几十万人的露天矿,真是黑烟弥漫,尘土飞扬,而在我们党委书记的眼里会觉得它是多美的。我能不画吗?所以一回到沈阳,就动它的心思了。最初是技法上有困难,墨已是黑的,用墨去画煤炭,好像很方便,实则大大不然。由于我没有丝毫经验,暗地里糟掉了不少的纸头。就是《煤都壮观》这一幅,中间也动摇了几次,实在画不下去。可是我一想到“您看,这颜色多美呀!”这句话,我又摸起笔来,坚持画完了它。虽然,这几幅,我始终不满意。

大连(旅大市)是我访问东北最后的一个城市。由于一路上羁延过久,预定只停留几天,看看市容,看看博物馆,便取海道一绕崂山再经青岛回北京的。感谢主人的盛意,结果住了二十三天。

大连是我国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我大部分时间住在棒槌岛(现名东山村),从我住的房间内,就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络绎不绝的进出大连港的世界各国的商船。对我这个和“海”没有多大因缘的人,一切都是新鲜的。八月下旬,还是游泳的好季节,可是我,只打湿过一次脚,下水没有超过十厘米,引起了同志们的大笑。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观海图屏风》),问题在于我这个没有“海”的生活的人,怎样去画海和海边的生活呢?刚刚天气好的风平浪静日子居多,我就更少办法了。回忆一下,约三十年前坐过几次海船,几年前,到过黑海之滨的“康士坦查”,碰上罗马尼亚海军节,画过几张海景。而这次一到大连,大连的老虎滩、星海公园……旅顺的许多胜景……都足以令人不断描写的。

在老虎滩,我采取了渔港的那一角(公园和疗养院也自可画),并且把它位置在傍晚的时分,一天的劳动,大家都归来了。在星海公园那天,正遇着旅大市教育工会组织的教师休养活动。老年、青年的老师们,携着爱人、小孩,来这儿度过幸福的休假。我画上所点缀的人物,可能不清楚,而我是从他们来的。

有关旅顺海港的几幅,可以说是我的新尝试。非常可能在某些具体的东西上面,弄错了或者画错了。希望指出来将来可以纠正。

最后,还想提一下《将到延边》和《丰满道上》(因在京制版未能展出)这两幅小画。

这两幅都是捕捉旅途中刹那间的印象酝酿而成的。当我从吉林市乘火车去延边时,记得是六月十一日上午三时左右,天已有点亮了,我起来刚推开房门,只见霞光灿烂,满天满地一片红光,近处有几位朝鲜族妇女出来在水田边汲水。太动人了!原来这里多种水稻,由于季节较迟,绝大部分还没有插秧,所以天上的红霞把田里的水也照红了。我问列车员同志:“这是什么地方?”“将到延边了!”这印象深深感动了我,但画起来确有不少的顾虑。首先,满纸鲜红,怎样处理呢?特别是我这个过去极少用红色、不太会用红色的人,思想上一直摇摇摆摆,没有决心下手。可是那强烈的动人的形象我又忘怀不了。于是暗地里试试,在延边,在长春,都失败过几次。就是展出的这幅,我也到处请教,很不放心。

《丰满道上》则是构图上的尝试问题,也是我不放心的一幅。还是在去延边之前的六月四日,我去参观丰满水电站,听了有关工人同志们在解放时英勇机智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的介绍,又游了风景宜人的松花湖。大约下午四时左右,我们一行在归途中汽车驰过水坝蜿蜒下坡的时候,我坐在驾驶员右边,我们向前(下)一看,山势起伏,风景绝胜,前面(小山岗上)和右边点缀了几座新型的建筑物;平坦的公路,曲曲折折地向前(下)伸展……;抬头向窗外一看,无数的高压电线交织在我的头顶上。……看着,想着,同时汽车在飞驰着……这一刹那,我觉得它告诉了我东北山水的雄壮美丽,同时,也在我面前展示出东北电气化的雄姿。于是在车上我就用笔在小本子上画了几道“符”,以后,几乎我每天都要翻翻,总觉得无法下手,像我这个本钱薄,框框多的人,想到这,想到那,也就算了。后来终于在镜泊湖的一天,和几位搞国画的青年同志谈到国画的构图问题,把我向前(下)看的景色画了出来。时间大约是七月中旬。但是交织在我头顶上的那些钢架电线怎么办呢?我一路上记录着各种不同型式的电架,总想试它一试,哪怕闹笑话,却非冒一冒险不可。

话虽如此说,一路上,哈尔滨、沈阳我都多次拿出来考虑过,先用木炭条在原画上打好位置,似乎还可以,换枝毛笔,我又踟蹰了,又把它卷起来了。后来到了九月上旬快要离开大连,尽可能不带半成品回来,于是横下心肠,用秃笔蘸墨,画上了交错在我头顶上的高压电线。才完成了这幅《丰满道上》。

1961年11月8日南京

同类推荐
  • 孤鸿寒啸

    孤鸿寒啸

    人生当有许多梦,大多在时光之箭的猛烈袭击下零落成泥、烟消云散了,实现者寥寥。于我,缪斯之梦却一直“噩梦缠身”,难以解脱。
  • 两宋诗词简史

    两宋诗词简史

    两宋是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诗突破了唐诗的藩篱,开辟出奇崛苍劲的新境界;宋词从小令发展至慢词,跃而成为一代文学的标杆。本书作者戴建业,从流传至今的数十万首两宋诗歌作品中千里挑一,收录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0多位名家,精选272首诗歌讲述两宋诗词发展轨迹。阅读本书,不仅能重温伟大的诗词作品,更能一窥300年两宋诗词发展全貌。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

    本书是作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第六部文学评论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作者的一部文学评论选集。这部文学评论选集,也可以看作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从事文学评论活动的一个小结,一个小小的展示。收入这部评论集的四十三篇文章,一半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版的五部评论集之中,一半则选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发表的长长短短的上百篇文学评论。按文章的评论对象和性质,分为四辑:第一辑,是关于文学思潮的论文或某一专题的评论。这方面写得不多,只收入七篇,聊供参阅;第二辑,是关于文体学研究与文体批评的文字;第三辑,是关于长篇小说的评论;第四辑,是关于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或青年作家创作活动的评论。
  • 无声的角落:被隐匿的日本校园之恶

    无声的角落:被隐匿的日本校园之恶

    日本共同通信社记者10年追踪让日本全民陷入反思的校园性侵事件,披露日本校园隐形规则和深层隐患,剖析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危机,打破沉默,打开角落:光有爱远远不够,还要给孩子无处不在的保护。本书整理自共同通信社于2013年发往全国各地报社的系列报道《无声的悲鸣——学校里特有的事件》,成书之际经过大幅增减修订。书中内容是记者池谷孝司10多年来的深度考察,与日本唯一专门处理此类事件的非营利组织“防止校园性骚扰全国网络“(SSHP)携手,协助被害人勇于说出真相。
热门推荐
  • 完美校草的甜心校花

    完美校草的甜心校花

    圣顿莱斯的完美校草,于其同校的甜心校花。校草太完美,校花不敢高攀,但还是抵不住完美的诱惑。当他们在一起后,又能否通过爱情的考验
  • 弥禁之域

    弥禁之域

    为了找回离奇失踪的人,身陷危境的冷毅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不仅仅是那些活在黑暗里的东西。而要找回失踪的人,得到线索也远远不够......
  • 今世永安

    今世永安

    永念是一个刚出道的演员,对工作认真,希望对得起戏里的每一个角色。沉安性格有些奇怪,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导致不太接触人群。他在遇到她之前从不知道缘分的奇妙,而她也因为他变的越来越好。他们从相识相知相爱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 清天一梦

    清天一梦

    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熟知一切历史的我只能默默看待一切沿着该有的轨迹前行,改变不了任何事情。那么就这样默默陪伴着你,默默帮助你。有一天你能够看到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 最后一块黑巧克力

    最后一块黑巧克力

    我,叫陈雯,来自2016,却不小心爱上了3017年的,正旸。一次次流出的眼泪,一次次发出的欢笑,最后,还是要分离。一切,终究是宿命的开始,也是宿命的结束。我,叫陈雯,我,来了。朝前走,不回头。
  • 魂之玉重生篇

    魂之玉重生篇

    传说真的只是传说吗?一群来自古代的少年们,又将如何在现代生存?随着魂之玉的降临,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世界,也是……黑暗的复苏。
  • 我的零食有异能

    我的零食有异能

    魂穿异世,少年身怀夷族血脉,被人族所排斥受尽人情冷暖,看尽世间人心开启系统,以恶制恶,以善待善一边忽悠、一边碰瓷、顺带敲诈用尽手段守护族人、亲人、爱人我的人没有下限,但我的心有根红线PS:这是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正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守护心中的挚爱。PS:此书已经没有推荐,所以我也可以不为数据所困,静下心来,认真写好每个情节,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 防晒技巧(下)

    防晒技巧(下)

    防晒不仅是一种爱美的表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提前的预防、晒伤后的补救办法、护肤的小诀窍。只有护肤与防晒措施充分结合,方可起到优化防晒措施的效果。本书将帮助大家从源头上解决皮肤的防晒困扰。通过阅读本书,你会详细地了解到关于紫外线及皮肤防护措施的具体内容。本书将帮助大家从源头上解决皮肤的防晒困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诛天凌云

    诛天凌云

    潇潇风雨,何处忘忧?青笙杨柳,吹一曲往事沉浮。一叶小舟,只想与你同乘。诛天灭地,却找不回你的笑容。若有来生,甘愿平庸。新人新书,糟蹋一下大家的眼睛,如果觉得写得不好请一定指出,觉得可以看的,就不要吝啬手里的推荐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