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34900000072

第72章 饼饵

蓑衣饼,起于晚明的虎丘特产,乾隆《吴县志》卷二十三记道:“蓑衣饼,大而薄,层数最多,最松。又名眉公饼,云创自陈眉公也。虎丘山人皆能为之,人家亦有能为者,实饼中之上乘,他处所无也。”乾隆《元和县志》卷十六也记道:“蓑衣饼,脂油和面,一饼数层,惟虎丘制之。”蓑衣饼的皮层酥松,层次丰富,清晰不乱,与后来的苏式月饼相似,味道有甜有咸,或用椒盐,甜中带咸,很受食客欢迎。施闰章《虎丘偶题》曰:“虎丘茶试蓑衣饼,雀舫人争馄饨菱。欲待秋风问鲈鲙,五湖烟月弄渔罾。”赵沺《虎丘杂咏》曰:“红竹栏干碧幔垂,官窑茗盏泻天池。便应饱吃蓑衣饼,绝胜西山露白梨。”施於民《虎丘百咏·蓑衣饼》曰:“滴粉搓酥满案香,饼师捧出喜初尝。乍经折裂如梨雪,复自更番糁蔗霜。软异牢九难比并,脆同不托略相当。小鬟却解怜枯嚼,一碗新茶煮绿洋。”乾隆以后,就很少看到蓑衣饼的诗咏了,这与顾禄《桐桥倚棹录》的记载也相吻合,卷十二说:“今虎丘白云茶已萎,而山上蓑衣面饼亦如广陵散,绝响久矣。”《桐桥倚棹录》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如果此时已成“绝响”,那么它的开始消歇差不多是在乾隆初。袁枚《随园食单·点心单》记下了它的做法:“蓑衣饼,干面用冷水调,不可多,揉擀薄后,卷拢再擀薄了,用猪油、白糖铺匀,再卷拢擀成薄饼,用猪油熯黄。如要盐的,用葱椒盐亦可。”夏曾传《随园食单补证》说:“蓑衣饼与酥油饼间相近,当即一物。然吴山之酥油饼,纯用麻油起酥,两面松脆,如有千层,惟近心处稍软腻,馀则触手纷落,掺以白糖,食之颇妙,亦有作椒盐者。”

苏式月饼,乃烤制酥皮类糕点中的精品,历史颇为悠久,相传始于唐而盛于宋。苏轼官江浙,特别喜欢酥甜点心,《留别廉守》诗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咏。苏式月饼工艺有独到之处,形制或如满月,或如平鼓,金黄油润,香酥蜜甜,皮层酥松,馅心无水,久储则佳味不变。其花色品种繁多,以口味分为甜咸两种,以制法分为烤烙两种。甜者以烤为主,品种有大荤、小荤、特大、大素、小素、圈饼等,其味分玫瑰、百果、椒盐、豆沙四色四品,还有黑麻、薄荷、干菜、枣泥、金腿等。咸者以烙为主,品种有火腿猪油、香葱猪油、鲜肉等,其味各有千秋。徐珂《可言》卷十二说:“今苏州饼师所制,其馅曰鸡丝南腿,曰猪油洗沙,曰砂仁葱油,曰椒盐薄荷,曰五仁黑麻。”另外还有清水玫瑰、精制百果、白麻椒盐等。月饼皮酥用小麦粉,荤的用熟猪油,素的用植物油,甜的馅料有松子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仁、青梅干、玫瑰花、桂花、糖渍橙丁、赤豆等,咸的馅料有火腿、猪板油、猪腿肉、虾仁、香葱等,都肥而不腻。鲜肉月饼出现较晚,起先只有火腿猪油和香葱猪油两种,《苏州小食志》说:“火腿月饼有名无实,盖猪油居十之八,火腿居十之二,实与葱油月饼大同小异,且此两种月饼因猪油太多之故,热食则腻膈,冷食则滑肠,有碍卫生,非佳品也。”鲜肉月饼取长补短,后来居上,受到食客的喜爱。另有所谓宫饼和幢饼,宫饼,饼之大者也,其制本由宫中而来,《帝京景物略》卷二记道:“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幢饼者,叠饼为幢也,取石幢之义,每幢五只、七只、九只,均为单数。苏式月饼各处都有,城中以稻香村所制为最佳,也最有影响,各邑乡镇所制也各有特色,如光绪《周庄镇志》卷一记道:“月饼,油多而松,糖亦洁白,不亚于芦墟者,惟近年夹沙馅中多用洋糖,为嫌耳。”另如光绪《黎里续志》卷一也记道:“月饼随处都有,出黎里陆氏生禄斋者,制配精而蒸煎得法,驰名远省,都下名公有从轮舶寄购者。”注引李堂《寿朋侄惠黎里月饼》诗曰:“人来禊湖曲,路遇竹林贤。匆促苞苴寄,寒温书札芟。松疑冰解冻,圆似镜开函。相对楼头月,思余老更馋。”

枣泥麻饼,可称烤制浆皮类糕点的代表作,也是苏式糕点的传统品种,相传隋唐时由京师传入苏州,经不断变化改进,成为风味独特的一方名品。它采用白砂糖、饴糖、鸡蛋、猪油、小麦粉和油制作皮面,以枣泥、松仁、胡桃仁等为馅料,双面沾铺芝麻,精心焙烤,芝麻粒粒饱满,枣泥细腻醇郁,松仁肥嫩清香,玫瑰芬芳扑鼻,具有色香兼顾、形味并重的特色。枣泥麻饼有荤素两种,都香甜可口。苏州所出,有稻香村松子枣泥麻饼、木渎枣泥麻饼、湘城麻饼、苏州梅园三色大麻饼等,其配料、工艺、规格、风味各尽其妙,品种有松子枣泥、松桃枣泥、松子枣泥豆沙、枣泥猪油、玫瑰猪油、百果猪油等。稻香村所出,色泽金黄,表面油亮,周边腰箍微裂,滋味纯正,肥甜适口,且有麻香、枣香和松仁之香,堪称色香味形俱佳。木渎所出,形制精美,香而不焦,甜而不腻,油而不溢,吃口松脆,先后以费萃泰、乾生元两家所制最为著名,凡游山入湖,途经木渎,必买几筒归去,作为土宜,馈赠亲友。金孟远《吴门新竹枝》咏道:“春来一别几回肠,遗尔琼瑶湘竹筐。今日张盘无别物,枣泥麻饼脆松糖。”自注:“苏俗,亲戚间久缺音问者,每遣娘姨(女仆,吴语谓之娘姨)送时新礼物数式,储竹篮中,名曰张盘,以吴语称探望曰张也。枣泥麻饼,为木渎特产,而脆松糖,则采芝斋之名制也。”相城所出,以老大房历史最为悠久,迄今已逾九十年,选用黑枣、松仁、赤豆、板油、桂花、白糖、白麻为原料,外形圆整,皮薄松脆,馅多味美,清香可口,如果从中间切开,五个层次分明,各具色泽。

炸食,稻香村传统名品之一,以小麦粉、白糖、鸡蛋等调制面团,模印后入锅油汆,使之成金黄色后起锅。炸食造型繁多,小巧精致,松酥香甜,深受食客青睐。

酒酿饼,夏传曾《随园食单补证》说:“酒酿饼、酒酿糕,吴人以酒娘发面成饼,熯之。”不仅可口,且兼具药性,有活血行经、散肿消结之效。旧时苏州以同万兴、野荸荠所制最有名,其次是稻香村,品质柔软,颇耐咀嚼。酒酿饼的品种,有溲糖、包馅和荤素之分,包馅又有玫瑰、豆沙、薄荷诸品。酒酿饼以热吃为佳,甜肥软韧,油润晶亮,各式不同,滋味分明。苏式糕点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大约时序,酒酿饼即是春天上市的美食。

米风糕,又名米枫糕、碗枫糕,乃是以甜酒酿发酵的米粉制品,采用粳米粉、小麦粉、白糖、甜酒酿、松子仁、熟猪油等为原料。旧时苏州以周万兴、同万兴、同森泰所出最有名,有松子米风糕、红枣米风糕等,色泽白净,柔绵软糯,可堪咀嚼。

状元糕,由来已久,即火炙糕,属米粉制品,旧有创意者,印一状元像于糕上,因此得名。苏州科举兴盛,状元糕口彩极好,生意大佳。周瘦鹃《状元糕之艳史》记了一个故事:“吴门玄妙观前诸茶坊,时有负贩蹀躞往来以求售。有唤甜脆状元糕者,其人体削而声枯,其制亦平庸无佳味,故问价而易之者,儿童外绝罕。客为余言,其人二十年前,曾有得意之情史,书之可以溢一页楮。当时吴门盛行花烟,一榻横陈,低鬟体贴,芙蓉城中,别有天地。有金凤者,此中翘楚,倍受人怜。今之卖糕者,为奔走役,则独得金凤欢,虽裘马少年,殊不能一承颜色。其后烟禁厉行,花烟尽撤,金凤易帜以张艳于金阊亭畔。城中有三少年,皆豪奢相尚,争以金媚之,若赌胜。顾金凤落落,仅报以色笑,未能与卖糕者同其宠顾也。已而有贵介公子,以巨金攫金凤去,群为惘惘。而卖糕者顿失所凭依,坠欢难拾,知己谁为,又以癖烟霞,阮囊遂涩,于是业卖糕。客谓金凤曾膺花榜状元之选,其卖状元糕者,殆亦有馀念欤。前年,贵介公子为某省财政厅长,挈金凤来吴门。金凤眷念故人,轻车减从,微服以访之,与相值于茶坊,以十金予卖糕者,盖能不以式微见弃也。”

太师饼,太仓特产之一,形圆而薄,两面芝麻,油酥重,馅心软,馅心用白糖、椒盐、香葱等,吃口香甜酥肥。万历时邑人王锡爵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告老还乡,人称王太师,相传有邻人某君,幼时与王锡爵稔熟,正经营一家号为鸿发的糕饼小肆,生意清淡,王便买了些鸿发所制的小饼,凡来客拜望,便以此为饷,结果鸿发的生意便蒸蒸日上,人们便称这小饼为太师饼。

方脆饼和竹爿糕,也为太仓特产。清末民初时,崇明人蒋云卿在璜泾小石桥东首开设蒋天茂号糕饼坊,为适应老人孩子爱好松脆干点的要求,创制方脆饼,饼形长方,两面沾白芝麻,油酥轻薄如纸,一层层折叠,故又称经折饼。其制法有独到之处,将面团擀薄后,折叠再擀,然后在木炭炉中壁贴烘烤,出炉后并不应市,而把它放在箩内,利用炉内馀热再烘烤一夜,故就特别松脆。竹爿糕以面粉、白糖、猪油、鸡蛋、糖桂花拌和,做成状如竹片的小糕,入炉烘烤,色泽金黄,鲜香松脆。

盘香饼,常熟特产之一,由来已久。民国初年,以石梅新梅林茶馆内的沈兴记馒饼店所出最负盛名,故以石梅盘香饼作号召。相传盘香饼由烧饼改制而来,用面粉糅白糖、板油等擀为长条,另取玫瑰、香葱、椒盐、百果诸馅中之一品,再盘转为饼状,饼面刷饴糖水,沾白芝麻,入饼炉中以文火烘至熟,状如盘香,色泽黄霜,出炉装盒,外香里酥,糖甜油润,趁热食之,最为可口。唯亭也有盘香饼,取意略有不同,道光《元和唯亭志》卷三说:“盘香饼,脂油和糖,一并数盘。”

云片糕,因其形狭长如带,其色洁白如玉,又称玉带糕。旧时苏州有三层玉带糕,袁枚《随园食单·点心单》记道:“以纯糯米粉作糕,分作三层,一层粉,一层脂油白糖,夹好蒸之,蒸熟切开,苏州人法也。”晚近以来,云片糕以糯米粉、白砂糖、胡桃仁为原料,因其松脆可口、香甜不腻、风味独特而受人喜爱。云片糕制作甚精,关键有炒米、蒸煮、刀切三节,炒米使之色白,蒸煮使之松脆,刀切则使之精细美观也。据说云片糕长八寸,要切八十多刀,一片片既薄又匀,不断不散。沈云《盛泽竹枝词》咏道:“薄于蝉翼云片糕,争说饼师手段高。斤运成风丝不起,祖传惟有许湾刀。”自注:“云片糕一名雪片糕,处处有之,惟切糕之刀皆制于许家湾。相传湾前之水用以锻炼,刀锋犀利而糕不起丝云。”

光绪《盛湖志补》记载了这种特别的糕刀,卷一有曰:“糕刀,专切云片所用,以许家湾水琢磨制成,锋利而不胶糕,各处来贩,故有通省糕刀之称。”晚近以来,周庄所制云片糕独擅胜场,不但是当地茶食的常品,还作为一方土宜,远销各处。

四色片糕,苏州传统糕点名品,色泽美观,两边呈本色,中间分别为红、黄、绿、白四色,有四种不同滋味。红的为玫瑰片,黄的为松花片,绿的为苔菜片,白的为杏仁片。另外还有椒盐片,中为黑色,甜中带咸,实际为五色,但仍习称四色片糕。四色片糕由云片糕演变而来,先是软片糕,后为了便于存放,改为烘片糕。四色片糕除吃口香脆、风味不同外,还有一定的食疗功效,玫瑰片能利气行血、散淤止痛,松花片能养血祛风、益气平肝,苔菜片能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杏仁片能滋养缓和、止咳停喘。话虽如此说,但这种功效是很浅微的。

五香麻糕,以白芝麻、核桃仁、炒糯米粉、白糖等为原料,用文火炖糕,静置过夜,刀切后再文火烘烤,趁热整理包裹上柜。它片形小巧,色泽浅黄,松脆可口,能增进食欲。旧时诸多店肆都做五香麻糕,以稻香村所出最能销行。

椒盐桃片,为烘糕型代表品种,旧时以太仓鼎顺祥所出最有名。它以黑芝麻、核桃仁、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糕面乌黑,两边呈黄白色,镶嵌核桃仁,则为淡黄色,糕片平正,厚薄均匀,香脆爽口,甜中带咸,有核桃和芝麻之味。

八珍糕,苏式糕点中的食疗名品,稻香村参照民间验方,精心制作,驰名江南。相传这一验方经名医叶桂(天士)审定,用意颇为审慎,选用怀山药、白扁豆、南芡实、砂仁、党参等,故具有健脾运胃的功效,可以肥儿,可治疳积,可供调养,通辅兼顾,为儿童的强身食品。八珍糕制作,选用晚稻粳米,焙炒碾粉,和以白糖、素油,且以八味中药为辅料,由国药店研成粉末,与主料混和。制糕用模印,再进行烘烤。

杏仁酥,属烤制油酥类糕点的代表,相传唐宋时苏州糕点中已有此品。旧时制糕时在糕面中间镶嵌一颗杏仁,故以得名。杏仁酥有大有小,有荤油有素油,无论荤素,都用小麦粉、鸡蛋及白玉扁甜杏仁等作主辅料,用文火烘烤,待糕面自然开花后出炉。它的色泽金黄,花纹自然,吃口香酥松甜,且价格便宜,可放十数天而滋味不变,故深受食客欢迎。

松子酥,也是苏式糕点的传统名种,据说已有两百多年的产销历史,常年应市,造型美观,中心露出玫瑰红馅子,饼面曲线条纹,橙黄色彩鲜艳,象征吉祥如意。色泽橙黄,面底一致,外形圆整,微孔均匀,松酥爽口,滋味纯正。

袜底酥,乃昆山陈墓传统特产,相传本为宫中小食,南宋时传入当地。旧时织袜,以硬衬为底,此饼仿佛,故以名之。小小酥饼,一层层薄如蝉翼,吃口清香松脆,因有椒盐,故甜中带咸,是人们喜爱的传统茶食。

袜底酥精选配料,做工考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糅五六次至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制出来的袜底酥才一层层薄得透明,馅心制作更是精细,如椒盐的盐要在镬里煨熟,再用擀面杖擀得极细,小葱要捣成碎末,这样酥饼才不穿空、不露馅。另又有“三分料,七分烤”之说,烤制时炉火不能太旺,并要不时翻动,直到酥饼呈鲜亮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袜底酥本称为显饼,乾隆《陈墓镇志》卷四记道:“显饼,以面擦入荤素油,装入椒盐,熬盘炙熟,两面有芝麻,此系朱显章始置制,故名。”这应当是它的旧制,自百年前孙长隆南货店制销后,袜底酥的名气越来越响。

到口酥,也是昆山陈墓特产,乾隆《陈墓镇志》卷四记道:“到口酥,以面入荤素油、胡桃肉炙熟。”今已不得其详了。

芙蓉酥,不止一种。一是以糯米为原料,《苏州小食志》记道:“先以糯米淘净,浸透烧空,复以洁净白糖和熬熟荤油融化锅中,稍冷,于其欲凝未凝时,将烧米拌入起锅,印以模型,冷而倾出即成,入口松脆非常,亦隽品也。”另一是糯米粉为原料,浒墅关下塘北街味香村创制于一九三·年代,为时令性糕点,每年九月至来年三月上市。制法是取上好糯粉,和入白糖制成条糕,入荤油锅汆,加糖浆制成酥块,上面缀以棉白糖、玫瑰花、木樨花、猪油块等,色泽白中略显金黄,其味香甜沁人,且吃口松脆。这种芙蓉酥既为浒墅关所出,附近的望亭、东桥、通安等处也都来味香村进货。

小方酥,吴江传统糕点之一,已有近三百年产销历史。相传最早为芦墟开罗斋所制,传入京城,人们不详其名,见其形如官印,便称为“一颗印”,由是闻名遐迩。小方酥以糯米粉、麦芽粉为原料,辅以芝麻、白糖、糖桂花等,肥而不腻,松香脆甜,入口而化,馀意无穷,最为老人孩子喜爱。

东坡酥,也为吴江传统糕点,以莘塔所产最著名。其名由来,当与“苏”字有关,取与“酥”谐音也。东坡酥属米粉制品,辅以棉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芝麻等,作方形,小而薄,但分三色,每块糕上模压文字和花卉图案,如“进京贡品”、“福禄寿鼎”等。东坡酥的特点是糕小色美,味香而甘,入口酥化,齿颊留芳。

糖枣,昆山陆家浜特产,如红枣般大小,用糯米粉拌饴糖入油锅炸汆,再用白糖渍桂花拌制而成,也称为油梗,又称为金果,类乎枇杷梗,但又不同,相传是光绪间里中陈万兴茶食店创制。旧时每逢农历八月十八日龙王生日那天,陆家浜都要举行庙会,四邻八乡的男女老少都要到龙王庙进香,热闹非凡,所在成市,糖枣就是在那些糖果点心摊上出现的小食,因其甜而不腻、松而不粘、香脆而有回味,男女老少皆喜食之,轻轻咀嚼,满嘴桂花香味。以后不断改进工艺,口感逾佳,传播江浙沪,享有盛名,长销不衰。

麻雀蛋,太仓双凤特产,以其状呈椭圆形且色白,形如雀蛋,因而得名。麻雀蛋始创于晚清,距今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它以精白面粉和白砂糖为原料,加工炒焙而成,外敷桂花,故有香甜松脆、落地而碎的特点。相传麻雀蛋曾进呈宫中,为慈禧太后赏识。

枇杷梗,因形似枇杷之梗而得名,乃冬春时的极佳茶点。它用糯米粉、白砂糖、棉白糖、饴糖等为原料,调制成形后油炸,再上浆、拌糖,以形制一致,中不透油者为上。它的特点是金黄色泽,外敷白糖,内孔多汁,入口香脆,遇水松酥,为老幼皆宜的吃食。

肉饺,也称文饺、眉毛饺,夏传曾《随园食单补证》说:“文饺,苏州式也,以油酥和面,包肉为饺,熯熟之,杭俗则曰蛾眉饺。”其包馅卷边,长条形状,两端略狭,形似眉毛,乃茶食中的常见之品。肉饺是在苏式月饼基础上的创制,反映出苏式糕点酥皮点心制作的高超技艺。《苏州小食志》说:“茶食甜者居多,咸者绝少,只有肉饺及火腿月饼、葱油月饼而已,但月饼须七八月上市,肉饺则常年有之,以稻香村为最佳。其制法,先择上品猪肉,去净筋膜,刀剁如泥,加入顶好酱油,更用干面和以荤油作外衣,入炉烘之。如能趁热即食,则酥松鲜美,到口即融,别饶风味也;设冷后复烘,则其汁走入皮中,便无味矣。”以稻香村所出最有名,野荸荠亦为翘楚,香酥味嫩,鲜美可口。唯亭所出者称为金饺,道光《元和唯亭志》卷三记道:“金饺,金姓做者,故名,不减于郡中野荸荠”。

酥糖,苏州传统名品,为熟粉制品包屑折叠类的代表。它以用油的不同,分荤素两种,品种有玫瑰白麻酥糖、椒盐黑麻酥糖、玫瑰猪油酥糖、椒盐猪油酥糖等,夏天还有饴糖坯的夏酥糖。旧时以稻香村所制最负盛名,皮薄屑重,罗纹密细,凤眼心形,四小块为一小包。凡旅苏游人都要买些带回家去,馈赠亲友。

米花糖,苏州传统糕点,色泽洁白,质地疏松,香甜松脆,不油腻,不沾牙,入口而化,且价格低廉,尤得老人孩子喜欢。其品种有沙炒、爆米花、油汆等,从色香味各方面来看,以油汆者为佳。太仓鼎顺祥所出米花糖,用料讲究,米用常熟“统扁”糯米,油用太仓璜泾“大花脸”猪油,再加上广东白糖、苏州桂花,故远近闻名。

巧果,乃节令食品,旧时七夕风俗,家家吃巧果、巧酥。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卷七说:“吴中旧俗,七夕市上卖巧果,以面和糖,绾作苎结形,或剪作飞禽之式,油煮令脆,总名巧果。”可见市肆制买巧果由来已久。巧果用小麦粉、棉白糖、饴糖、芝麻仁、嫩豆腐等调制面团,然后压成极薄状,横向整齐折叠,纵向开切成形,入油锅炸汆。其特点是金黄色彩,黑麻镶嵌,薄松香脆,甜中带咸。每年农历四月初十后上市,七月初十后渐渐从市肆间失去踪影。

饭粢糕,各处都有,以常熟梅李陈日升茶食店所制最为佳妙。相传起盛于道光年间,配料十分讲究,在磨细的米粉中掺入赤砂糖,拌入松仁、青丁、橘皮、桂花等佐料,有搓拌、上黄、划糕、蒸糕、倒正、开糕、烘糕等工序。因其价廉物美,受到食客青睐。制作粢饭糕时,坯料发醇要足,炉火要旺,但又不能烧焦。这样烘制出来的干糕,甜香松脆,色泽焦黄,仿佛饭粢,故以得名。

拖炉饼,以杨舍所出最有名,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历史。拖炉饼烘烤需用两只炉子,下为底炉,上为顶炉,两炉同时加热,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颇有顶炉拖底炉之意,故称拖炉饼。它以上白面粉为原料,辅以白砂糖、净板油、荠菜、芝麻、桂花等,吃口油而不腻,甜而不粘,清香可口,集酥、甜、松、脆、香于一体,外形饱满,色泽金黄,酥层清晰。

千层饼,饼馒店或小食摊有卖,先将捏好的面团擀成阔带状,再将用盐拌好的胡葱平摊其上,卷好后捏拢入镬油汆,至微焦黄褐色时捞起。千层饼以热吃为佳,皮脆而葱香。

同类推荐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声律启蒙(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泾源神话传说

    泾源神话传说

    本书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10个故事,配以摄影、漫画等,生动再现了泾源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的渊源。
  •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神仙趣话

    这些故事传达了中国人心目中对一切美好的向往:追求万物平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逍遥飘逸的神仙境界、长生不老……这些故事的流传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长久不衰,让中国人在平凡生活中活出更多的乐趣。
  • 上海特色餐厅

    上海特色餐厅

    本书选取了59家地处上海最热门消费娱乐区域的特色餐厅,荟萃了中外不同菜系,囊括了传统和创新各种烹饪流派,是探寻上海风味餐厅的可靠依据,也是了解上海美食潮流的极佳指南。无论你是想了解上海的饮食文化还是想为旅游准备实用的参考书,这都是不错的选择。
热门推荐
  • THE GODS OF MARS

    THE GODS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辨斋偶存

    小辨斋偶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天万界始于超神学院

    诸天万界始于超神学院

    ——当南熙旭醉酒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身处异界,本以为重生的他,在发现天空中的大虫洞后,代表着他来到了超神学院的世界之中!——好在,在南熙旭的脑海中有着一道苍古的巨门可以带他穿梭诸天万界。——功夫世界,我拜老乞丐为师,得道号酒剑子,修习独孤九剑,初建寂灭阁,谋划天道得功法。——刺客伍六七中,入当暗影刺客,坐上暗影首席,与柒交好,与刺客首领为敌。——魔道祖师内,入云梦,识阿羡,修仙法,进云深,一人御剑江湖载酒行,一人威震岐山不敢出。——诛仙世界,我若正,天下无邪。我若魔,世间无仙,也无佛。——后续世界未定······
  • 有你

    有你

    “你是我的天,如果有谁让我的天塌了,我便会让他付出代价。”这句话,在脑海里一直回放。我没有说过,有你,就算是世界末日,我也不会害怕:有你,我便安心:有你,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我都很快乐幸福。。
  • 穿越之我的王妃太撩人

    穿越之我的王妃太撩人

    来自21世纪的少女,曾经是楚家大小姐,爸爸是楚氏集团的董事长,妈妈是医学博士,自己被世人称为天才少女,从小就学金融、医学、音乐等,却因被人嫉妒推下水中而穿越到一个被世人称为不知羞耻的丑女身上,被人看不起。而他是人人见了恭敬和害怕的战神冥王,十岁武功就可比自己的师傅,十六岁第一次上战场不到半月便使敌军大败被世人称为“战神冥王"。当他与她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本尊不是一个正常人

    本尊不是一个正常人

    唉反正我就不是一个正常人了你想咋地吧……作品介绍啥的,懒得太认真了,看起来都麻烦。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你们渴望暑假吗?本尊渴望早点开学啊啊啊!!!
  • 桃花流水:白色恋人系列07

    桃花流水:白色恋人系列07

    他们曾经的感情,炽烈的如锦似霞,盛炎若夏。却抵不过世事变迁和时间冷却。如果再不相见,那么或许在老去之后,值得怀念就只是那段时光。幸而有彼此的偏执眷恋,幸而有彼此的柔软坚持,谁又能说,清晰地让爱人看见自己的伤痛和挣扎,不是一种勇敢?不是一种骄傲?终是走过了那么一段阴霾的岁月,桃花流水,暖意缱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愿嫡妻

    凤愿嫡妻

    前世她魂飞了魄散了,当世人都以为她死了可她偏偏渡了一人有了那七级浮屠,救了天下生灵,更是无上功德,这一世她只想吃吃喝喝慢步修行路,不曾想渡了的人找了她要灵修,那不会有情的君帝竟然也要灵修,别人都说男子风流,可她的小伙伴们都说,若说风流不及凤家啊愿。凤愿一脸委屈,人家哪里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君帝:我明明知道她命中有那么一劫,明明知道她会魂飞魄散,可那一刻她魂飞魄散时,我好悔,若上天可以重来一次,我情愿她平平安安。原来我也会心疼。 丁长星:她度了我的心,我的人,魂归天地,若是上苍能够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日日夜夜伴她左右不离不弃。 长凤学院,天下第一学府,院长莫月宁甘愿护她周全,第一高手成为跟班,后来,一次次的暗杀,让她认为女主身份不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