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100000012

第12章 (决定之错)做出正确的决定(1)

“很多人做出的选择不但不明智,而且简直糟糕得很。成长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有人会逃避成长。我们不光会热爱自己最好的机会,同时也会对这些机会感到恐惧。我们都毫无例外地对真理、美、美德怀有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对它们既爱又怕。”

1、平均数的作用有限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反复思考、权衡再三,在心里的天平上反复衡量。但是,思考就是权衡吗?一个正确的决定只是来自于权衡吗?权衡就是做出选择的依据吗?如果权衡是正确的,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悔恨当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呢?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已经习惯于用学校学过的那种做题的分析方法来思考生活了:

首先,列举所有可能性,然后,评价每一个可能性的优劣,接着,把每件事情出现的概率和去实行的难易也考虑进去,最后,得出一个在逻辑上看起来无懈可击的完美结论。于是,你认为这就是事实的真相,你的答案就应该是从中拣选出综合方面最有利的那个。

多年来我也曾经认为这就是关于思考的一切。然而,这就如同在问:“在一个平均水深为一点七五米的游泳池里,身高多高的人会被淹死”一样,是没有答案的。

因为,这种左右权衡帮你做选择的方法,最后做决定依据的是:事情发生的概率的大小。但我们的生活则是由一个个单一的事件构成的,我们所遭遇的事件可以是大概率的,也可以是小概率的,可以是符合平均数的,也可以是很罕见的。打个比方说,有个学生正在为填报高校志愿而发愁,如果他认为报考A学校被录取的几率是30%,报考B学校被录取的几率是80%,他自然权衡之下选择B是更稳妥的方式。基于这种权衡,他只是在捡最容易的路走,捡最稳妥的路走,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捡最没有挑战性的路走。

可是,这真就是最正确的选择吗?稳妥就代表正确吗?降低难度就代表正确吗?你的思考只是在告诉你一般性统计数据,假如你一方面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经历一些不同和奇迹,而一方面又在全部按数据做决定,那么奇迹这回事将不大可能和你产生半点关系。

专注的代价总是放弃其他的东西。

我们常说,做决定要全面考虑,什么都要想到,但是实际上在行动的时候,你脑海中的信念只可能存在一种,你最终只可能记得支持一方的证据,要么是有利,要么是不利;要么是进取,要么是退守。否则的话,在你什么都想得到的情况下,你是无法做出决定的,你只会感到愈发的纠结,愈发的不知如何是好,而无法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如果想行动,就要去看好的一面,如果想放弃,就用不好的一面来说服自己放弃,这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事情。也许一开始我们就拼命想做到客观,可是不久我们就会发现,你无法仅仅用趋利避害的标准来做出那些相对重要的决定。有时候,用自己幻想着的标准会得出来非常惹人发笑的答案,这种类似的笑话我们一定都听说过:

一个机电系的同学去应聘,要求一要专业对口,二是要有间独立的办公室,三要有一部专门的电话。老板想想说,好吧你第二天可以来上班,我们确实可以提供这样的岗位。第二天他去上班时,发现工作是开电梯。还有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调侃一些迈入婚姻有困难的人的笑话:一位女子在网络上开出征婚条件,一要帅,二要有车,三要大房子,四要有六位数存款,五要长得酷,六要能给人安全感。结果她搜寻的结果是——在银行里下象棋的奥特曼。

我们的标准怎么可以这么来呢?当我们在选择专业,选择恋人,选择工作,选择人生发展道路时,如果这是你常用的思考套路,如果对你来说,权衡利弊就是一切,那么我们就该先暂且关掉这数学化的头脑,好好听听来自心灵的声音。

有些事情看似可以折衷,而事实上很多更重要的事情恰恰就是非此即彼。在一些要么“1”、要么“2”的无法相容的问题上,想要全面考虑顾忌,弄个“1.5”出来往往是最糟糕的。比如在婚姻的问题上,你一次只能选择一个人做你的丈夫或是妻子。可是现在两个人都很好,你都很喜欢,你很难抉择,放弃谁都会显得很可惜。于是有的人说,我同时和你们两个人结婚吧,一三五和你在一起,二四六和他在一起,这样我就可以谁都不失去了。不要惊讶!对于一些把中立奉为人生信条的老好人来说,在面临折衷情况时,他们真的不止一次这样做了。他折衷了,但是这个事情成了什么样子呢?那只会成为一个荒唐的闹剧。

在你必须做出取舍的问题上,你必须明确的选择一个,放弃一个。我们常常被教导凡事全面考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思想必须被坚持己见、敢于行动的思想来代替。有些伤害是注定要发生的,有些损失我们也必须接受,因为不如此的话,我们牺牲掉的将是未来幸福的权力。

有人说我们要全面考虑,既要相信又不能全信,既要自信又要保持忧虑。可是相反的两面是无法同时塑造同一个人的,因为相反的两面无法共存。因为当你不确定的时候,那即是怀疑;当你担忧的时候,必然没有自信。如果我们不做出唯一选择,那么留下的就只有纠结,于是这个人就无法知道该往哪儿去。

生活有时会像一位慈父,他虽然什么也不说,但是却让我们最终都学到一个事实:我们终将不得不成长为敢于面对困难和做出牺牲的勇士,以便去追求那些对我们更为重要的东西。

2、梦中情人只在梦中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焦头烂额的母亲,她的孩子正面临着高考,而且是第三次高考了。她说她的孩子真是让人不省心,他每天都要打篮球,而不把那时间用来复习功课。即使写作业也写的太久,分数考的太少,字也写的太小……我问,你的孩子难道没有优点吗?她说,他哪有什么优点。

其实,并非孩子没有优点,而是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她会问,我那么爱他,天天盯着他,我怎么可能不了解他呢?

她不了解他,是因为她并不是真的愿意了解他,而只有当他符合了她心目中的样子的时候,她才愿意去了解他。她无法接受他真实的样子,所以她也不可能真的尊重他。

对于很多女孩来说,在看了不少有关浪漫爱情的文学和电视作品之后,心中都会形成一个梦中情人的样子。而现在,这位母亲的头脑中一定也有一个梦中孩子。她可以去了解他,但因为她根本不愿意去了解他,所以她会对事实视而不见,她不希望看到和梦中孩子不一样的孩子,她会下意识忽略掉任何她的评价体系以外的东西。于是她的真实孩子,开始和她心中的完美孩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落差一次次地挫败她自己,也折磨她的孩子。而她如果不愿反思的话,或许将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等到梦中的那个形象褪色和消失。

如果我们也不愿意反思的话,也许直到年老,我们才会成熟,才会洒脱,而在这之前,我们不仅将被这种痛苦困扰,还会失去采取适合行为的大量机会。

在生活中,这种“梦中情人”的典型思维大量存在着。只看过青春偶像剧的人,他们对爱情的印象就必然来自于电视里的男女主角。只关注被教育成天才的神童新闻的家长,默认那就应该是成功教育的样子。看太多的成功励志书的人,也是如此。你在没成功之前,看书教你怎样成功;你在没恋爱之前,看电视剧教你怎样恋爱,然而经验一定要来自于现实。

这个世界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吗?在我看来,很多事情确实是的。

在心理学中,“沙盘游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个游戏是由一组体验者在一个盛满沙子的沙盘上进行的。心理学家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玩具:有花朵、房屋、树木、武器、怪物、洋娃娃等等的小模型,体验者每次可以在沙盘上的任意位置上摆放一个玩具,也可以把沙子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个人轮流进行。

在游戏结束后,体验者需要逐个说出自己对这个沙盘的理解,以及自己为什么要摆放某个玩具,还要说出他们对别人在沙盘上的动作的看法。而在所有人都说完之后,他们会发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别人完全不同,有的人眼里的一次友善之举却成为别人眼中对自己的威胁。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寻找浪漫的故事”;

“这是关于保护家园”;

“这难道不是对人性的思考吗”

……

而大家获得的同样的震撼将是:原来这一切都只是我的一场臆想。

回到刚开始的那位母亲,她说:“从小学开始我就开始给他找家教,初中也是,高中也是,你说我为了我的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却仍然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仍然完不成作业,仍然不注意听讲,仍然跟不上课程,仍然考不了更多的分数,他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班上的前十名呢!”

是的,他大概就是永远也不会成为班里的前十名。虽然你不愿面对它,但是事实不是还在一次次地重复吗?一个考试辅导机构永远不会对你说这种残酷的话。但是,为什么不试试让他去做点别的呢?那个对高等学府最渴慕的人到底是谁呢?

只用记忆和做题的能力来评价,当然只能选出最具有记忆和做题能力的学生。本来任何一种考试都是要选出只符合那一种标准的人,为此就总是要让那另一大部分人落榜,那一大部分人的命运就注定要在这件事情上失败。就算参加再多的培训,就算教育专家承诺的再好,不是那块料谁也没有办法。

然而我们又干嘛要在一个地方死磕呢?会有那么一种考试的标准是完全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它。这比在不适合的事情上去不断自虐,妄自菲薄有意义的多。如果家长做不到独立的思考,不摆脱世俗流言的折磨,不能有正确的认识和洞察,那他们就必将在折磨孩子的同时自我折磨。

有些事情就是注定无法满足人的单纯幻想的,而这种事情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永恒的市场。比如,永远幸福的爱情,每个孩子都可以考上重点大学,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富豪等等。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满足人们幻想的东西被创造出来,不管是一本书,一首歌,一部电影,还是一门课程。这种生意是稳妥的,因为总会有人愿意去沉迷,因为这样他们的幻想可以永远不被现实打破。他们可以永远活在自己的梦中而无视现实。

但是,真理却总是朴实的,甚至朴实到让一颗颗躁动的头脑不屑一顾。这个社会极尽一切地发展着,仿佛被一群精英所引领的世界已经无所不能,无所不克。但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我们总是会受着某些制约的,自然的规律在冥冥之中让我们无法超越。梦中情人只能存在于梦中,如果你不先清醒过来,那么你做的任何一种决定,都只会让你在错误的选择上越走越远。

3、敢放弃对别人来说重要的东西吗

当我们在嘲笑一些荷包已经瘪了,却仍然要在外人面前摆阔气的人是在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迎合别人的规则而让自己受煎熬,仅仅是为了让别人看着你很“正常”而非不可理喻,难道不是另一种迎合、另一种“打肿脸充胖子”吗?然而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做呢?这还要从“价值条件化”说起。

“价值的条件化”观念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求助者提出的:“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好评,被别人赞赏时,人们就会感到自尊。然而,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标准常常取决于别人。比如,父母总是根据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来推断决定能否给予孩子关怀和尊重,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尊重的积极评价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孩子的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标准。”

人在自我人格的形成过程中,会因为这些外在的价值条件化而扭曲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了得到尊重,人们会把外在的期待替代为自己的期待,久而久之,我就会开始变得习惯于取悦别人,用自己的迎合行为来换取所需要的尊严。

“价值条件化”有助于我们融入集体,获得认同,但是如果过度使用的话,也就会迷失掉真实的自己。有相当一部人就是因为过度地使用“价值的条件化”,而使自己处处为别人着想、为他人而活,整天为了讨得别人的欢心而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最终使得自己身心疲惫、心力憔悴。

价值条件化是一种框框,它更像是一种封闭的概念,或一种单一的规则和命令。一个人的价值条件化越多,那么属于他自己的自由和真实就会越少,因为价值的条件化常常以外在的固定条件出现。比如,提到追女朋友这件事,一个人如果想到的全是诸如1.65米以上,本科以上学历,家是本地的等等,那么他就是只会用价值条件化作为自己的思考工具,而并不会真的了解一个女友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究竟需要从爱情中得到什么,什么样的关系对我是最适合的。一个人的“价值条件化”越多,他被管束的就越多,他的限制就越多,那么他的创造力就必然会越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包容能力也就会大打折扣,这样的话,他对自己的了解也就会越少。

价值条件化的过程就是失去自我的过程。心理治疗的一方面任务,就是不断让求助者意识到他们自己的“价值条件化”,让他们意识到他们还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帮助他们逐渐摆脱那些错误的“价值条件化”束缚。

如果我们没能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那么我们就会习惯性地用“价值条件化”去为难自己。

同类推荐
  • 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本书一共提炼了22个《易经》的预测智慧,即因果预测、全息预测、忧患预测、危机预测、转机预测、灾难预测、应变预测、寻求机遇预测、见微知著预测、隐显预测、开合预测、阴阳预测、类推预测、感应预测、梦境预测、气功预测、运气预测、变数预测、心理预测、观象预测、五行预测、经络预测。每一个预测智慧都蕴含着一个趋吉避祸的哲理,让人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顺利避开险境,而到达成功的彼岸。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共涵盖了“劝人改错”、“闻错即改”、“改错纳谏”、“教子感亲”等多方面内容,精选了数不胜数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书中的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
  • 处理问题能力培训教程

    处理问题能力培训教程

    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就需要处理问题,活着就有无数问题等着处理,活着就要不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中,有的人潇潇洒洒,谈笑间问题迎刃而解;有的人忙忙碌碌,到头来还是问题成堆;所以然者何?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而已矣!本书科学地阐释了提高处理问题能力的基本原则和实战技巧,介绍了古今中外200多个实际问题的处理案例,以供读者在今后处理问题时学习借鉴。
  • 弱点的根本转换

    弱点的根本转换

    现在活着的美国人中,每20人就有一人在某一段时间得过精神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的美国年轻人中,每6人中就有一人因为精神失常而不能服役。年纪轻轻为什么会精神失常了呢?没有人知道确切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极可能是由恐惧和忧虑造成的。
  • 拿破仑成功之道全书

    拿破仑成功之道全书

    希尔从事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工作,并利用私谊写信给美国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取得卓越成绩的高层人士,积极与他们结识。在以后的20年间,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拿破仑·希尔访问了包括福特、罗福斯、洛克菲勒、爱迪生、贝尔在内的500多名成功人士,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书是对拿破仑希尔成功学的详细阐释。
热门推荐
  • 亲爱的谢谢你

    亲爱的谢谢你

    从渣男到暖男的调教历程,亲爱的谢谢你,像我这样的无赖,一辈子只做对一件事,那就是和你在一起。
  • 重生之最强神龙无敌升级系统

    重生之最强神龙无敌升级系统

    一名少年,重生以后,竟然成了一条蛇!辛好他获得了系统,且看他征霸万界!
  • 卿卿陌上花

    卿卿陌上花

    秋殇寄语不自知,奈何桥上心难耐……有谁,在对她浅浅一笑,嗜她心魂有谁,费劲心血只为取她一笑……多少次轮回皆伤,多少期待皆幻等了多久的爱,不过是梦一场。————————“为什么每一次都要伤我?”“……”“不爱我就不要给我希望”“……”“呵呵”……“她若死,我要天下为她陪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逐鹿英雄

    逐鹿英雄

    这是一个关于阳界武夫,误入冥界。在地狱中展开不一样的修行路。最终成就鬼神,成就不死之身,登临九穹,与昔日师尊魔道新晋魔尊展开激烈角逐的故事!
  • 时光倒流,残留的记忆还在

    时光倒流,残留的记忆还在

    墨寒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会因为一场赌约爱上一位一生都不会见到的人。伊园从来也就没有想过,她会喜欢上一位因为赌约被迫接近喜欢的人。一场赌约,一次相逢。两个世界,不同的人。红绳的缠绕,真的能将两人一起吗?
  • 上海滩之惊蛰

    上海滩之惊蛰

    “谍战悬疑“(谍战悬疑影视剧类型)征文比赛参赛作品”一个梦想成为上海滩最大的流氓的男人,在进入上海滩之后,卷入了一起走私白银的风波之中,当他自以为将这场风波平息之后,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三个神秘女人报着不同的目的开始闯进他的生活,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恨游戏。
  • 春风十里,不如吻你

    春风十里,不如吻你

    讲述了萧逸然和苏黎的相识,相知,相爱,分离,重逢的一系列故事,从最初的懵懂无知,到后来的现实所迫,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快乐以及痛苦,最后终于放下了心里的芥蒂走在了一起。
  • 战到世界之巅

    战到世界之巅

    莫逸南在江城的某职高,因为朋友的重伤,使得他不得不顶替他,完成他的电竞梦。唯一要注意的是捂好自己小马甲。
  • 龙魂剑圣

    龙魂剑圣

    谜一般的穿越让他重生,为了摆脱废柴的头衔,在新的世界他踏上了崭新的修炼!带着圣剑轩辕的他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会有一段如何的人生呢?凭借着龙魂幻的他能够手执轩辕站在世界的巅峰笑傲三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