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900000027

第27章 现实中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人和事(2)

这一场面相当生动,也相当惊险和血腥。吕四娘杀雍正的举动,经此描绘,完全如在目前。这里面有一句吕四娘的自陈,即为爷爷、爹爹报仇了。这句话是大有来历的。传说吕四娘是清初文人吕留良的孙女、吕葆中的女儿。吕留良因为著名文字狱曾静案的牵连,在雍正时,不仅已死多年的自己和长子吕葆中被戮尸,且次子吕毅中也被斩立决,所有亲族、弟子都被充军边疆。

这个大仇恨,就是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梁羽生的这一说法并不是无中生有。因为,在清朝的野史笔记中,就有这方面的描述。比如,《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代述异》等野史就有关于吕四娘的记载。

这一说法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我想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时满汉对立的情绪比较浓郁,敷衍出吕四娘刺杀雍正这一段故事,可以满足汉族知识分子和群众的排满情绪;二是人们大多有猎奇心理,雍正的死因一直不清不白,用吕四娘行刺这样一个段子,完全可以引起众人的“围观”。

这些,大概就是吕四娘刺杀雍正的传说为什么长盛不衰、经久不息了。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历史学家在吕四娘刺杀雍正一事上也表现出轻信的态度,因为历史学家在史学界的权威性,他们的说法更能为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增加筹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历史学家陈怀的《清史要略》(1910年)吸收了不少无根据的、荒诞不经的野史材料,其中以宫闱史为最多,世祖出家、吕四娘刺雍正等传说都收入书中。

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许国英为了反满清的需要,在其著作《清鉴易知录》(1917年)编造清朝皇室的丑事,把吕四娘刺雍正的事也作为信史写了进去。

这些历史学家的言说,当然是不可信的。同时代的史学家孟森就曾经在其《清史讲义》中对许国英进行了严厉批评:“说者又附会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曾刺雍正帝至死。吕四娘之说,余亲见吾乡许国英伪造,当时责其紊乱史实,为失记载之道德,许唯唯。今许君殁矣,而其说为浅薄好事者所乐述……以好奇之故而不顾常识,愿谈历史者自重,勿蹈此陋习。”可见,许国英等人的说法显然是荒诞的,孟森先生的斥责,的确切中了当时史学界浮躁之风弥漫的要害。

前不久,闲看一部叫《清宫秘档》的历史纪录片。片中根据《活计档》(皇宫日用物品内务府总账本)的记载,认为雍正可能死于丹毒。因为在雍正死前12天,在总管太监操办下,还有200斤用于炼丹的黑铅运进圆明园。这个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因此,对吕四娘刺杀雍正一说,我们大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

在清朝成为大学生要经过多少台阶

很明显,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满清一朝,大体上可以说没有建立现代学制,也根本没有“大学生”这个称谓,怎么会有“成为大学生要经过多少台阶”这样的问题呢?这话从事实上来讲是有些道理的。但不管是古代学制,还是现代学制,其实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比如,一个农家子弟要成为知识渊博的文化人,不管是在现代还是古代,都要经过启蒙、学习、深造等过程,其学历与学力都处于不断累积提高的动态过程中。

因此,询问“在清朝成为大学生要经过多少台阶”,并非就是个无解的答案。

以现在的学制来说,要成为大学生,一般需经过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这一过程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与现代稍有不同的是,清代虽有官学、义学或书院,但并不普及,人们要想读书,大多得先入私塾。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读,即可以参加县里主持的考试,考取之后,再参加府考,由知府主持。通过县、府试的便可称为“童生”。之后又再参加院考,由省里的学政主持,学政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通过院考,便是生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秀才。

成了秀才之后,可以到官办的学校入学。这些秀才又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供给粮食,相当于现代学制中曾经的官费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秀才中特别的优秀的,入学后经过学政的推荐和朝廷的考试,有机会被选为国子监的学生,成为贡生、监生,相当于现代学制中的大学生(参照史学家萧一山的说法)。

依此看来,在清朝要成为一个大学生似乎并不难,台阶只有童生、生员、贡生等几级,和现在也差不多。但实际上,难度比现在要大得多。因为当时名额有限,竞争相当激烈。且学习的前景很富吸引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于下闻”。史料记载,读书人考上秀才入学以后,就可以穿蓝袍,戴银雀帽,见官不跪,荣耀乡里。——这种虚荣上的极大满足,促使天下读书人一齐奔上了考学这条大道。

其实,历尽艰难爬过“童生”的台阶,成为秀才、贡生,也不过刚取得参加科举的资格。只有取得了秀才“学位”以后,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举人,然后才有机会参加会试,参加殿试,最终成为进士。

“物以稀为贵”。科举难之又难,考上的人少而又少,于是考上举人、进士便是极为光荣之事。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贡生黄章考举人时,已是百岁老人,进场时,书“百岁观场”于灯,令其曾孙为前导,引为奇观。

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十八岁的广东秀才谢启祚中得举人,后又参加会试,乾隆特别加恩于他,授司业衔。

名臣张之洞年轻时常以文章自负,但好酒,放荡不羁。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族兄张之万参加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状元。张之洞受此激励,一改旧日行迹,发愤读书,至同治二年(1863),以第三名的成绩中了探花,然而还是比其兄差了一点,到晚年张之洞仍然将此引为毕生憾事。

同为名臣的左宗棠只中过举人,没中过进士,这使他心里头长期不舒服。直到朝廷派他带兵去新疆平乱时,他借口要复习功课考进士,不肯带兵前去,朝廷不得不赐给他一个进士出身,可见进士这个名头在左宗棠心目中的份量。

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到死都还是秀才,一生郁郁,叫人为之心酸。正儿八经的海归思想家严复,虽然翻译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西学著作,却仍然想着如何去获得科举功名,结果四次都没有考中,心里郁闷,抽上了鸦片,以此麻醉自己。

参看这些史实,足见科举在当时人心中有多重。

举人、进士这些头衔,因为人们的推崇,逐渐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

光绪三十一年(1905),涉过漫漫历史长河的科举制终于废止。但科举的影响力并未消除。至詹天佑等留学归来时,科举早就停了多年,可朝廷还是补给了他们进士或举人的头衔。只是,至此时,科举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新的学制渐渐建立。科举的事情,也渐少有人问起了。

明角们的出场费

旧时没有现在的电影、电视剧之类,娱乐业却同样十分兴盛。古代小说中描写的勾栏瓦肆,就常常挤满了听戏看热闹的人。从事娱乐业的人在当时的地位不高,被称为“戏子”,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中间不乏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像明末的柳敬亭、《老残游记》中描绘的黑妞、白妞,便是其中“说书”的高手。

高手出场,当然不能和一般演员相比。至少他们的出场费要贵一些。那到底有多贵呢?

往远了说,恐怕说不明白。但晚清到现代,却还有些资料可查。

据近代著名报人汪康年记载,晚清京戏盛行,汪桂芬、谭鑫培是其中名角,“声价绝高”。

汪这个人品德不行,经常收了人家的钱,却常常延迟登台或干脆不登台唱戏,搞得人家十分恼火,不时被告到官府里。

谭除了日常在戏班中演出外,也外出走穴给人家唱唱堂会,价钱自然不菲,约五十两银子一出戏,连唱两出就是一百两。他爱惜自己的羽毛,通常唱起来也不超过两出,大概这样可以端高些身价。且说当时杨士骧出任北洋大臣,这位大帅是个不折不扣的戏迷。一日,听说谭鑫培到了天津,心痒难挠,忙托一位盐商去请谭来唱戏,哪知这位卖盐的企业家面子不大,虽然愿出一千两银子,但谭不肯答应。后来又是托人,又是求情,总算把谭说动了,谭的条件是只唱一出,绝不多唱。毕竟是名角,谭到杨府上一唱,杨士骧十分高兴,赏了八百两银子给他。加上盐商的报酬,这出戏谭鑫培共获银一千八百两。这个价钱在当时是蛮高的了,绝不亚于现在的那些顶级大腕们的出场费。

由于条件限制,当时的演员演出只有两条路子。一是在戏班里唱唱,一是给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家唱“堂会”。像现在的演员那样动不动就开个人演唱会,在那时是不多见的。

从收入来说,在戏班里唱,是比不上到富人家里唱“堂会”的。但唱“堂会”,须得有些名气才行,不然,谁请你啊?曾任北京电灯公司襄理的宝叔鸿是清朝宗室,他的老父亲墨琪(润西)庆祝七十大寿时,宝叔鸿办了一场堂会,请了一帮名角来唱戏,花了六千块现大洋。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一所普通四合院的价钱也不过四五百块,宝叔鸿请人一唱,就唱进去十多所房产。从这也可看出当时明星的出场费是如何惊人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演唱都以钱来计算的。有些名角为了人情、友谊之类,在别人需要时也是愿意出场助兴的。

以梅兰芳的名气,唱堂会的报酬自然不低。但在画家王少农八十寿辰的堂会上,梅兰芳演出了精彩的《麻姑献寿》,事后分文不取,只要了王少农为他画的一幅《梅兰图》。一时传为戏曲界的佳话。

对于普遍民众来说,名角是人中龙凤,可望而不可及。但有时这些成功人士的日子也不好过。

“欢迎陆荣廷,气死谭鑫培”这一当时的流行语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民国六年(1917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欢迎桂系军阀广西督军陆荣廷来北京,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举行堂会,重头戏是谭鑫培的《洪羊洞》,这时已经是七十一岁高龄的谭鑫培正在病中,身体吃不消,便屡次推辞,但当局都不允,警察局还派专人来强请。

在威迫之下,谭鑫培只得带病出场,结果病情加重,回家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这事在梅兰芳的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可见,名角也有伤心时啊。在这种情形下,你拿着再高的出场费又能怎样呢?

古医方的妙与谬

虽然对医学一窍不通,但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对中医还是保持着一种偏爱之情。所以,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时候,对于其中所载的医方也就相对比较关注。

前些日,读清代梁章钜的笔记《归田琐记》,发现第一卷中记载了多个医方。这些医方有些是他亲自验证过的,有些是道听途说的,其中有很多叫人惊异的地方。

其一,治疝气之方。主药为薏仁。方法是用东方墙壁上的土炒薏仁至黄色,然后用水把炒黄的薏仁煮烂,放入盆内,研成膏状,每天用米酒调服2钱,不几日即可治好。传说辛弃疾曾经得了疝气,****重坠大如水杯,一位道人传授给他这个方子,治好了他的病。有一段时间,梁章钜侨居扬州邗江,正碰上房东患了疝气,很痛苦。梁章钜偶翻旧书,见到书中有张纸条,抄的就是辛弃疾用的那个药方。他赶紧告诉房东,结果不到五日,房东的病就好了。

其二,治喉鹅之方。喉鹅这种病症,就是喉间起泡,肿得厉害的话,将堵塞喉管,一旦救治不及,可能呼吸困难,甚至致毙。梁章钜听人说,当时有个钱夫人得了这个病,屡治屡发,十分痛苦。后来,她的丈夫听到一个药方:用几根断灯草,缠了指甲放在火上熏烤,等烤得黄干了,将两物研细,然后又用火烤臭虫十个,一并放入捣成粉末,再用银管把粉末吹向喉间起泡的地方,不久就可治愈。了解到这个药方不久后,钱夫人的病就复发了,比以前更为剧烈,周边的医生都束手无策。她的丈夫就按这个土方子,用银管吹了几次。后来喉间的肿泡忽然溃烂,钱夫人吐出了一碗左右脓痰,很快就好了,并且没有再复发。神效也!

其三,止血补伤之方。这个方子,梁章钜是从《竹叶亭杂记》中看来的。药方如下:生白附子十二两,白芷、天麻、生南星、防风、羌活各一两,各研极细末,外敷。据称,张子畏太守在去圆明园的路上,不小心翻了车,车夫被轮子压伤,把两边的肾脏都压出来了。也算机缘巧合,张子畏当时得到了这个药方,赶忙配药治疗车夫,半月过去,竟治愈了。

其四,治小孩吞铁方。此方由梁章钜从蔡文恭处转述。这个蔡文恭是一个大学士,平日常常校对些古书。有一次,他的孙子不小心吞了根铁钉,用了好多药都“打”不下来,看着日渐消瘦下去。这时,蔡文恭正校对一本叫做《苏沈良方》的书,中间就记载了治疗“吞铁物”的医方:“剥新炭皮研为末,调粥与小儿食,其铁自下。”于是依法治之,果然他小孙子肚子里的铁钉被“打”了下来。

同类推荐
  • 葵藿之心

    葵藿之心

    莫道君王无忧愁,只憾东瀛无仙丹,正所谓造化弄人,报应不爽,谁言君王就能万寿无疆,心无愧惧。且看天可汗的长生之道如何在大唐西域这条漫漫丝路上演绎出一场华美绝伦,荡气回肠,敢爱敢恨的儿女情长……
  • 喋血晚清

    喋血晚清

    一个特种兵,穿越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前夕的广西之后的喋血经历,
  • 史记·本纪(国学今读大书院)

    史记·本纪(国学今读大书院)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经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在尊崇原著体例,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也对原著中的篇目进行了适当地删减,力图将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以突出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史实,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能从中学到做人处事的无穷智慧和高深谋略。
  • 明朝县太爷

    明朝县太爷

    穿越到明朝,好不容易考上功名,当了县令,本想悠闲一生,却不成想自己竟还有另一个非常恐怖的身份...这可如何是好?天呢,原来我就是未来的皇帝。
  • 后秦传

    后秦传

    当代大学生穿越回唐朝末期五代十国,建立一个超级帝国--后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收猛将,纳娇妻,伐晋梁,略蜀,平定江南。契丹你很牛?在逍遥哥哥面前卧着吧;越南你很狂?逍遥哥哥虐哭你;高丽你很拽?逍遥哥哥打服你;日本你不服?逍遥哥哥说了大秦朝北京西京南京都有了,就差一个东京了。南征北战,建功立业,谁说皇图霸业一场空?改革政体,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源远流长。
热门推荐
  • 浪子情仇

    浪子情仇

    失意的离去,默默的归来,一回来就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他会怎么化解这些危机……
  • 快穿之归途是你

    快穿之归途是你

    女子抬眸,眼中充斥着化不开的执念与迷茫:“北北,你一定要记住啊,你只能是我的呐。”她身体里的血狰狞着涌出来,染红了青色衣衫。最终,她瘫倒在地上,地上的血显得她更加苍白无力,却始终不肯闭上眼睛,青灰色的眸子死死的盯着正前方,哪怕前方只是留下一抹淡淡的背影。子衿啊子衿,你其实早就料到这一幕了。“北北,你知道吗?我是死不了的”(女主和男主双洁)喜欢的读者们可以考虑考虑入坑哦~~好评差评都接受的,作者也会慢慢改进的!!!
  • 议处安南事宜

    议处安南事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书之影帝是我男朋友

    穿书之影帝是我男朋友

    一觉醒来我变成了一部言情小说里的炮灰,还是个被女主抢了家传菜谱的炮灰,穿书以来绞尽脑汁避面炮灰局面。拐来的美男帅哥男朋友竟然是女主求而不得的白月光。
  • 轮回无限狂潮

    轮回无限狂潮

    一个无法定义的空间,一个无法触摸只能观察的大光球,一个个挣扎求存的轮回者,一次次没有尽头的无限轮回。欢迎来到这个无限辽阔,同时也封闭起来的狭窄世界。这里是没有终结的无限世界。大光球究竟是什么?它被何人制造?又被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大光球赋予轮回者的手表真的仅仅的任务发布器那么简单的东西吗?超越不同时间线的博弈,追寻真理得坚持,灵魂不屈的呐喊。无法挣脱的轮回,让我们从一切的源头开始演绎。
  • 快穿之这个宿主有点傻

    快穿之这个宿主有点傻

    系统二雕:运气挺好,路边捡到一宿主。宿主:???
  • 万万使不得

    万万使不得

    姜百万为了查清闺蜜死因,先后进入达通典当和御通制药,两家公司暂时都由闺蜜男友宁一俭的小叔宁衍执掌。宁衍早对百万动机心知肚明,在往来中却对她暗生情愫……
  • 冷后倾城

    冷后倾城

    深宫里,她步步为营,她是下棋的人,发誓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因曾经她被人狠狠地出卖过。她说,顾雪然,你果真够无情,也只有你,和慕容云澈一样,薄情寡恩;也只有你,跟慕容云澈一样,要为当日你们的自做聪明付出代价。这么深的怨恨,这么冷的眼泪。他是有后悔的。是否等到不能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可是。她是皇后,他是臣子,这只是他们之间仅存的一点缘分,也是他背叛的代价。他只能说,下官祝娘娘从此以后高枕无忧,事事顺心日日开心,宠冠六宫容颜不老。从前是他出卖她伤害她,以后是她利用他折磨他。他和她之间会有怎样的可能,那些爱恨情仇阴谋算计又有怎样的后续。是否精彩?
  • 丐世剑祖

    丐世剑祖

    昔日逍遥入尘世,淡漠睥睨笑苍生,小小乞丐,登临绝巅......交流群——530888599
  • 暗夜塔罗牌

    暗夜塔罗牌

    欢迎来到御汐的塔罗牌世界!以梵力为根基,用塔罗牌做武器,塔罗战士们手持权杖、圣杯、宝剑和五芒星,将在这里征战四方!婆罗门诸神和所罗门七十二柱魔神,将在这里演绎着他们不朽的传奇!暗夜的王者,将在这里谱写自己永恒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