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900000026

第26章 现实中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人和事(1)

世间万象,丰富多彩。

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宏伟事业,到平头百姓的起居饮食,都包含着人世间的烟火和趣味。

在清朝,高官是否有高薪?演员出场到底要多少钱?机关是如何做保密工作的?民间有什么奇特的美食?

阅读这一辑的文字,或许可以知道一些答案。

“六部”之中谁最热

提起这个话题,是联想到了眼下的公务员招考之热。每到报考公务员之时,便会有关于冷门岗位和热门岗位的报道。说到热门岗位,媒体常会用极其煽情的语言,比如“三千人争夺一小职员岗位”,“四千比一,今年竞争胜去年”。

而说到冷门岗位,常一言带过,如“某岗位因报考人数不足被取消”。冷热不均,叫人感叹人心不古,功利性太强。

其实,“古”时和现在没有什么两样。

任何时代,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聚焦的人群。岗位职责不一,肥瘦收支不同,冷热必然会不均。

清代覆亡之后,晚清名臣陈虁龙回忆起自己初当京官时的经历,仍然感慨唏嘘。他考上进士后,没有被分配到名位尊崇的翰林院,而是以主事的身份“签分兵部”。

对于这个安排,他十分沮丧。因为国防事业虽然位高权重,但与其他部门比起来,个人的升迁之路似乎要曲折一点。陈夔龙自己作了一个分析,“京师习惯,以吏、户二部为优选,刑部虽瘠,补缺尚易,工部亦有大婚、陵工保案,以冀捷获,惟礼、兵二部为最苦。礼部尚无他途杂进,依然书生本色,最次莫如兵部员司,以常年测之,非二十年不能补缺”。

一个即将踏进新部门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前途进行一番考量,然后掂量掂量以后的人生走向,态度必然是认真的,分析的可信度应该比较高。根据这个分析,从热到冷对当时的六部作一个排行,那依次是吏部、户部、刑部、工部、礼部、兵部。陈夔龙强调这是“京师习惯”,可见这是那时的普遍看法,在官场上混,大家心里都有个类似的“排行榜”。

当然,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凡事都有个“相对论”。有些部门,虽然看似冷门,但也一样可以打开局面、成就辉煌。有的部门,固然是热门,却也不一定威权在握、呼风唤雨。

就拿陈夔龙自己的经历来说,本来预想到要二十年之后才能补缺,哪知道机缘巧合,刚刚十年,就已经补到实职,再过五年,居然当了顺天府尹(北京市长),接着当了漕运总督,此后更是当了湖广总督、北洋大臣。从他个人的成长路径来看,兵部不见得像他开始预料的那么差。

反过来,像吏部这样的“热门”,也并不像外人所料想的那样炙手可热。

据《中国吏部研究》一书记载,清朝军机处成立后,京内外中上级文武官员,包括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九卿、各省总督、巡抚,以至道、府、学政、关差、盐政,以及驻防将军、都统等官员补放,都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呈皇帝择取任用。在这种情况下,吏部就被撂在一边了。

那吏部干什么呢?主要负责中级以下官的考察,提出任用意见。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得明白,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简,吏部不知道。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在清代,任何样的小官,皇帝都引见。你不见到皇帝面,芝麻大的官,你也休想做。这就是说,吏部自主权并不大,表面“热”,里面却是“冷”的。

由此可见,热与冷,还是具体分析才行,最好能真正地钻进去看。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是当不得真的。

清代的低薪与陋规

时下,电视荧屏上常常是充盈着以清代皇帝、官员之轶事为题材的“辫子戏”,剧中官员所住的府邸富丽堂皇,极尽奢华;生活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更有民谚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些似乎都在说明,清朝的官员享受高薪,手头积聚有大量的财富,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很长一段时间来,笔者确实也是持这种观点。及至近日读了点史料,才发现并非那么回事。

嘉庆十九年(1814),在翰林院做编修的林则徐致书朋友,说自己“就一教书馆地”。一个京官还要去当家庭教师,自然是因为经济拮据难以自给,不得已而为之。

刚作翰林院检讨的曾国藩则更惨。道光二十一年(1841)八月,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自己经济窘迫,今年还可以勉强支持,但明年可能更加艰难,京城借钱,也和湖南老家一样,十分困难。到了十二月,他又写信给父亲,信中说,今年过年,除了用去房租六十千钱以外,还借了五十两银子。

那时林则徐与曾国藩官职尚不显赫,身陷贫困似乎可以理解。但就是嘉庆年朝做到尚书、大学士的朱珪,也常为生计发愁。有个朋友有一年除夕到他家里过访,问他过年的事准备得怎么样,朱珪举着胸前的荷包说:“可怜此中空空,押岁钱尚无一文也。”如果说这还有点玩笑意味的话,那他身死之日的情况则更加凄凉。他的“卧处仅一布被布褥”,房间里只有数箱残书,“见者莫不悲感”。(有关史料转引自杨国强《百年嬗蜕》)

这种“高官贫困”现象折射了一个人的清操,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俸禄的低廉。一个人不图法外之财,即使位极人臣,也走不出穷困之境。

相对于朱珪这样的京官而言,地方官的日子是要好过些。

因为他们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直接掌管着地方财权税权。他们在开支上出现窘境的情况下,可以私设一些眉目,额外向老百姓征收。私征浮财的行为,是一种变相的巧取豪夺。但细观历史,因此致富的地方官却并不多。

龚自珍的《明良论》里说得明白:“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说地方官富裕吗?负债的人十有八九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官场体制问题。因为终清一代,只有“官”才有俸禄,其他的吏(如师爷、秘书、账房等)都要“官”自己雇佣,朝廷是不发工资的。这就意味着地方官除了公务开支外,还得养活一大帮人,这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得向上级“进贡”。按照当时的陋规,过年过节、升迁调任等都得向上级交纳“规费”。比如,冬夏两季要给京官各送一次礼,叫做“炭敬”和“冰敬”,也就是取暖费和降温费。到“三节”(春节、端午、中秋)和“两寿”(上级和上级的夫人过生日),照例也要送。至于到上面办事,则更加要送。道光二十七年,张集馨被任命为四川按察史。上任前,去向各个部门的官员告别送礼。出京留别,这个礼就叫做“别敬”。这次别敬所花,数目非常巨大,达到一万五千两银子。具体如下:军机大臣,每处四百两;军机处的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两,其中有交情的,则要更多,大约八十到一百两不等;六部尚书、总宪,一百两;侍郎、大九卿,五十两;同乡、同年等,都要送礼,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张集馨在年谱中不无牢骚地写道:“即日进城拜客,困于酒食,外官之常态也。”

清朝一直奉行低薪,据****的《潜规则》测算,当时一个县令的月薪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一百三十元人民币。

道光年间的重要官员张集馨担任陕西粮道时,年薪只有一百零五两银子,米一百零五斛,另有十倍于此的养廉银,一共也就约两千两银子,的确不算多。

面对庞大的支出和塞牙缝都不够的低薪,地方官只有大征火耗和浮财,满足自己的开支需要。张集馨在陕西粮道任上的花销,一年约五万两,收入可达六万两,还有一万两银子的赚头。

以上事例说明,由于低薪制度,催生了官员的贫穷和陋规的诞生,官员们面对这一明显不科学的制度,势必作出种种调整。

总体上讲,在清代政治清明的时候,大多数官员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与电视、小说里通常描述的奢华情景相去甚远。与当时的盐商、行商比起来,官员们还显得有些窘迫猥琐。

当然,并不能因此否认许多官员在经济问题上上下其手,以及和珅这类巨贪的存在。同时,官员们也还是有优越感的,与平民百姓比起来,他们毕竟过得舒服多了。

仰望星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宇宙是苍茫的。

如同其他朝代一样,清朝时候的人们也在努力扩大自己对宇宙的认知。站在前辈科学家徐光启、方以智等人肩膀上,清初的科学家们一开始就有了较高的起点。他们在探索宇宙运行规律上,作出了一些努力和突破。但由于中国数千年重文教、轻科技的传统,相对于西方而言,在器物、发明等方面还是很不发达的。

这个时期的天文科学,主要在天文、历法上转圈圈。对于浩渺的太空,以及更遥远的世界,当时的科学家们并没有多少探究的能力,或者,也没有什么兴趣。

康熙时期,最有名的天文学家当然是康熙自己。但不幸的是,和众多中国当时的知识人一样,他在天文问题上,也坚守着中国本位主义立场,即把一切外来的东西看作是毒药,所有的都是天朝的最好、中国的最优。就是对于远远比中国古历准确的西历,他们也认为,那不过是源于中国的产物。

康熙在《御制三角形论》中提出:“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精焉。”就是说,我们现在通行的公历,先是从中国传出去,西方人加以改造罢了,大抵不过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皇帝都这么说了,下面自然有一大帮人为这种理论找根据。“西学中源”说得以大行其道。像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梅文鼎,就极力吹捧这种理论,认为这是“至哉圣人之言,可以为治历之金科玉律矣”(《历学疑问补》卷一)。黄宗羲等学者虽在政治上不太买康熙的帐,但在“西学中源”的阐发上,立场却是一致的。

在对待外来天文知识上,最过分的人大概要算杨光先了,这个人固守中国传统历法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

顺治年间,朝廷任用传教士汤若望管天文历法。汤氏采用了较为科学的《时宪历》,并在封面上著名“依西洋新法”五字。杨光先心里很不乐意,对汤若望大加指摘,“攻汤若望甚力”。

康熙初年,朝廷任用新的传教士南怀仁当了钦天监,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长。杨光先对这件事情又十分反感。他在康熙面前抡起了意识形态的大棒。他说,我们使用的历法,是尧舜传下来的历法,皇上所坐的位子,也是尧舜传下来的位子。南怀仁是天主教之人,哪有一个尧舜之君,使用天主教历法的?“如用南怀仁,不利子孙”。他的态度很明朗: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

这当然不是理性的态度。他自己当天文台长时,错误百出。而南怀仁测验立春、雨水、太阴、火星、木星等,款款皆符。科技水平的优劣一下子就比较出来了。这个清代天文学史上的小插曲,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科技发展在当时所遇到的阻力是何等之大。

到了晚清,西方的炮火打破了中国古老而宁静的生活,也为中国送来了天文方面的新知识。但由于终究没有经过正规的现代科学训练,许多人对天文学也似懂非懂,闹了不少笑话。

天津有个王某,原本一天到晚在家里钻研八股文,到英法联军入侵时,面对这个变幻的时局,突然醒悟过来,变得特别信仰新的学问,对西洋人说的任何东西尤其深信不疑。1910年,天文学家预测有哈雷彗星出现。有的天文学家说,如果彗星的尾部扫到地球,则地球立即毁灭。王某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悲戚,不忍心看到世界灭亡的惨状。于是,想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自杀,并且劝家人、朋友和自己一起死。有人劝他:“即使真的地球毁灭,等彗星将要扫到地球时,再死也不迟。”他居然说:“恐怕那时已经来不及了。”最后,竟吞鸦片烟膏自尽了。

还有一则描绘火星奇观的笔记,说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看到火星上也有运河,很长,非地球上各国运河所能比。还说火星上有人居住,这些人“著翅能飞”,懂得电方面的知识。(《汪穰卿笔记》)这些传闻一听就知是妄语,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天文认知水平。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科技现代化的历程总是充满了波折。清代这些认知天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仰望星空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今天的每一点进步,在历史上,都可能历尽了许多磨难和曲折。

雍正是否为吕四娘所杀

凡是爱读武侠小说的人,可能都知道雍正与吕四娘(吕莹)的关系。梁习生的《江湖三女侠》以及《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等武侠名著里一再提到这位女侠。《江湖三女侠》更是将吕四娘作为主角,对其武功作了渲染式的描写。

且看其中吕四娘刺杀雍正一段:

雍正心颤身抖,只觉寒风飒然,面前银光疾闪,吕四娘一下子到了面前,雍正放开冯琳的手,尚待出招迎击,哪里还来得及?吕四娘出手如电,一下扣着他的脉门,令他动弹不得……接着一声凄笑,仰天叫道:“爷爷,爹爹,所有被这昏君残害的志士仁人,俺吕莹今日为你们报仇了!”剑光一绕,把雍正的头颅割了下来,提在手中,横剑四顾,神色凛然。

同类推荐
  • 青蛇转

    青蛇转

    世人都知白素贞水漫金山救夫出塔,世人都知白蛇报恩济世救民,可谁知站在她身后的人亦不是情深似海,为她大闹四海抽筋无悔,这个故事将带领大家走进千古痴女白素贞的身后之人,前世今生爱恨纠葛,来我们一起窥探一番青白二蛇之间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虚构理智看文)
  • 绝世

    绝世

    我俯视下面的浓云,傲笑其乌黑与浊重。当你想上升时,你抬头仰望。我朝下看,因为我在高处。有谁能欢笑而上升呢,登上高峰的人笑傲一切悲剧。以命运之名,行绝世之事。在人与兽,生与死的桥梁上,主人公将上演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 风云再起之北齐传

    风云再起之北齐传

    很不错的架空历史小说哦!他,一代军事天才,破庙偶遇贤王,一起畅谈天下势。入军营,抵挡住了北齐的突袭。但是随着而来的宫廷政变让他变成了一个废人。幸而得佳人相救,但是流落与他国,最终被北齐秦王的诚心所打动,他决定助北齐一统天下,也要为自己报仇!
  • 大当家快跑

    大当家快跑

    你遇见过什么难受的事?跳广场舞抢不到C位?斗地主3456没有7?有一件事你一定没有遇到过,刚穿越就被追杀……
  • 重生盛唐

    重生盛唐

    一场意外,大学生李承谦携带着天意系统重生成为太宗长子李承乾,夺嫡之争,天命之争,明争暗斗,阴谋阳谋,王道霸道,一切都随着系统的参与变幻莫测,妙趣横生。当然,自然缺不了美女
热门推荐
  • 安学随笔

    安学随笔

    年前回了一趟农村老家,感慨良多,很想把它分享出来。
  • 念初成疾

    念初成疾

    奉亦博这辈子最不相信的就是一见钟情和狗屁的拍马屁可是在那年春天,见到初弱弱的那一刻,什么不相信一见钟情,那是没遇到她在滑板比赛开始前,奉亦博心抖的一颤初弱弱拍拍他的肩,“你可是玉树临风潇洒万人迷撩人不眨眼的博哥啊,别紧张你可以”“切…我当然可以,用你夸我”奉亦博声音越来越小,脸又红了
  • 我的修真从各种意义上讲过于离谱

    我的修真从各种意义上讲过于离谱

    肖奕意外穿越异界获得异常系修真系统,本该就此走向人生巅峰,可他万万没想到…穿越,美女师傅,金手指。这三样我都齐了啊!可是为什么我还是这么苦逼啊!!!
  •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盛开的枯萎

    青春看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人曾经的不舍。一丝伴随着月光漫过脸庞的风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时,我清晰的察觉我是笑着的。那些明媚的时光依旧滑落在忧伤的岁月边缘,时常伴随着我在夜晚沉沉睡去又在夜半轻轻醒来。月光水一样流入窗台泄过床沿铺在地上,这样静谧美好的月夜,你是否在香甜的睡着,还是如我所知也坐在有着月光的窗前发呆。你的眼眸是否还是那样干净,嘴角的微笑是否还是那样清澈。孤枕难以入眠,索性坐起来点燃一支烟,似乎应该放一点音乐,贝多芬的月光,理查德曼的星空也不错。这样的月光里点燃一支烟用来回忆你所有的美丽和忧郁。哦,那一年,我们17岁。——叶念安
  • 青汁恋

    青汁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当守候成了自然,当邂逅成为当然,面对现实的冷酷,会选择继续坚持这份感情,还是走向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台纪

    云台纪

    新莽末年,改制未成,天下动荡,时有英雄崛起,相争于世,这大争之世谁当主沉浮?刘纨穿越于此,眼观时代巨变,结交云台诸将,心起凌云之志,辅助刘秀翦除群雄,定鼎天下。刘纨:这不是我一人在战斗,这是所有英雄的生死之战。
  • 荒村神秘事件

    荒村神秘事件

    一次平常的旅行,却发生了诡异事件,前去的十几名游客神秘失踪,而我是唯一幸存者。当我从昏迷的噩梦中醒来,竟然间歇性的忘记了那段记忆,警方介入调查,没有查出究竟,随后旅行社社长被判死刑……一个名为‘灵蛇’的探险小队为了荒村里的巨大秘密,潜入大连寻找荒村……
  • 看我眼神行事

    看我眼神行事

    都说穿越者能够秒天秒地秒空气。我不仅没有成为主角,还差点被主角给剁了。主角逼我教他修炼功法。我他么只剩一丝元神穿越过来,记忆残缺严重,连姓什么都忘记了,还会个屁的修炼啊。于是我教了他《千字文》……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修炼成功了,成了一名牛皮的修士,横推无敌。于是我又教了他《太极拳》。很好,很强大,他又练成了绝世神通,简直是有大帝之资啊。就连我随身带的卡片,他都能从里面领悟无敌的神通法门!我当时就怀疑人生了,难道我失忆之前,真的是一名修为无敌的大能。没办法了……既然打不过他,那我就加入他可以了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