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7900000022

第22章 那些文人的快乐和不易(3)

除却自己的情事,余怀还不惜笔墨记下了美妓们的众生相。如尹春,“姿态不甚丽,而举止风韵,绰似大家”;李宛君,“性豪侈”,有须眉丈夫之气,得“侠妓”声;顾眉,“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通文史,善画兰;董小宛,“天姿巧慧,容貌娟妍”,性爱闲静……他,几乎就是一本秦淮名妓的“活字典”。

但是值得注意,在铺叙美妓们烂漫绚丽的事迹时,余怀却别有怀抱,不时流露出故国之思与兴亡之叹。他写葛嫩与孙克咸相爱,孙克咸抗清兵败之日,葛嫩被清兵捆缚,清兵想侮辱她,“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喷其面”,被杀死,孙克咸亦同时被杀。

大概因文网严密的缘故,余怀没敢表达过多的赞美与偏向,但在这近乎白描的文字中,却透露了强烈的反抗气息,其内心里的态度,无疑是十分明显的。

行旅沉重也香艳

明朝一亡,倘若不愿在清朝作官,便只有“落魄江湖载酒行”。

顺治七年(1650)四月初一,余怀从南京出发,到无锡、苏州、松江、太仓一带作了一次长达两个多月的游历。从他的《三吴游览志》看,这趟有些感伤的旅程,不过是做了些会文友、结诗社、寻美女的事。

但据历史学家考证,余怀这次旅行,怀有一个隐秘的政治目的,就是推动当时的江南文坛领袖吴伟业,带领江南文士再次掀起反清的高潮。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一目的自然不能明说。不过,在一些旅程的细节中,还是不时流露出这趟行旅担负的沉重来。

五月初五(端午),天气晴和。

余怀在船上,焚起一炉香,煮上一壶茶,展读一卷《楚辞》,由于起了故国之思,不禁边读边哭。路边行人见之,都称“此狂生也!”

一会儿,又一群名士前来,与他一起边观看龙舟大赛,边大声诵读“是岁庚寅吊楚湘”一类的诗句。

这场景,真实地再现了文人们的表演人格。这种表演成分的后面,是不是别有情怀和寄托?这是毋庸怀疑的。明朝新亡,心怀故国的士人们,难免有不舍之痛。平日里,由于当局的控制,不敢自由表达。当此爱国大诗人屈原忌日,大家长歌当哭,应该是一种真情实感。这里面所饱含的沉痛,只怕是处于和平时期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

有趣的是,即使肩负了联络抗清的重大使命,也不能阻挡余怀对美女的追求。在端午痛哭的前一天,伴他左右的名妓楚云,有事要离去,余怀心中升起柔软的哀愁,信笔写下缠绵的诗句:“细雨长丝系钓船,一莺啼破夕阳天。情知只是逢场戏,漫结巫山窈窕缘。”“谁道情痴不是真?水滨曾遇弄珠人。英雄意气何时尽,惟有桃花一片春。”

三言两语,把一个情种的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其实还不止如此。与楚云,终究是近距离接触,有一份感情。对不相识的女郎,余怀也常“痴心妄想”。四月十二日,余怀船抵昆山。“见舟中一女郎,鬓发如绿云,美姿容,衣罗纻,弄手腕荡桨,翩若惊鸿。杳不知其所之,可恨亦可怜也”。这,可不仅仅是情痴,实在有几分“花痴”了。

余怀,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风流,但风流中不忘气节;终身抗清,而抗清时又不忘风流。仔细想一想,风流与抗清并不是对立的。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也算正常。我们当然不能用卫道士的标准,来要求当时的文人。何况,在他们所受的教育里,可能,风流自赏是文人的一种价值追求。当然,如果以民族大义为前提,这风雅就更有别样的味道了。

即使中举又如何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个著名的段子叫《范进中举》,描述范进中举后种种疯狂的行径。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

按科举制度的常规而论,中举确实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大步。

中举一般代表着小富贵

科举考试一般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参加童试,考中了,就叫“生员”,俗称“秀才”。第二个层次省里的乡试,秀才有资格参加,中试者叫“举人”(因此叫“中举”)。第三个层次是进京会试,举人有资格参加,中试者为贡士。最后一个层次是殿试,由皇帝再考一次,通过者为进士,分出一二三甲。

科举有这么多层次,但一般来说,到了第二个层次,已经相当不错了。

在各种记载中,凡是中了举的人,在当地的地位一般都不差。《儒林外史》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1935年7月的《良友》杂志刊登过一篇《成名以后》的讽刺小说,叙述主人公桂馨机缘巧合中举以后,“在生活方面显然有了大大的改变。如今在社会上是有身份有名望的人物了,……县城里一般绅士和有功名的人们都跟他交际起来,今天拜会,明天请客,忙得不亦乐乎”。

近人丰子恺写过一篇《中举人》,回忆自己的父亲丰斛泉中举人后的一些情形。当时清朝已经快日落西山,丰斛泉中举的风光比过往要黯淡许多,但仍然有着无上的荣光。

比如,因为有“举人”这个功名,很多商铺愿意举人老爷罩着他们,免受欺侮,每年付给举人家酬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出官”。丰子恺家就有两家大商店托他们庇护,每年给他们一二百元。

至于像举人的亲属,沾光的当然不少,“凡是同他(举人)并辈的亲族,都称老爷奶奶,下一辈的都称少爷小姐。利用这种地位作威作福的,颇不乏人”。

丰子恺当时才四岁,作为嫡派的少爷,上街去的时候,“街上的人都起敬,糕店送我糕,果店送我果,总是满载而归”。这是丰子恺对自身经历的回忆性文字,可信度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一些人中举后仍然不得意

然而,并非所有的举人都能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得到根本改观。

与进士相比,他们进入官场的台阶还很不扎实。这里面有制度的原因。从明朝以后,一定要进士及第、进翰林院的这批人,才能当大官。举人以下就没有做大官的份。

科举在此分成两层,下层是秀才、举人,没法当大官;上层是进士与翰林,也没有做小官的。像曾国藩的进士殿试,列三甲,只是同进士出身,然而进士散馆成绩好,获进翰林院,以后出来便做了几任学政主考,再后来就做侍郎,等于现在的副部长,一下就做大官了。至于考不上进士翰林的,无论你学问修养好,从政成绩好,总之没办法。(参见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因此,在现实中,许多举人只能成为幕僚之类的小官,和县令、府尹一类的“朝廷命官”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即使中了举,也不见得就能有预想的那样风光。

陆以湉的《冷庐杂识》记载,海宁的徐楚畹中举后,一直考不中进士,家里穷得叮当响,“以星命之学游历江湖三十年”。试想,一个举人,靠给人算命,在江湖混世三十年,其穷困潦倒的程度可想而知。

与此类似的还有嘉庆、道光年间负有盛誉的包世臣,他经过六次艰难的考试,才成了举人,继之再屡败屡战,参加了十三次会试,不幸都名落孙山,进士这个坎始终爬不过去。直到六十一岁,进入老年,他才决意不再参加考试。包世臣中举后的岁月里,当幕僚、作师爷,长年累月在全国东西南北奔波。这段漫长的游荡岁月,展现的只是一个举人疲于奔命的辛酸和痛苦,中举后的威风是一点找寻不到的。

一旦中举,即意气风发,生活大变,是历史事实。但现实中,中举后困于尘世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群人同样不应该被历史学家、文学家所忽略,他们是历史链条中叫人叹息的一小节。

袁枚的《随园诗话》提到一个在幕府工作多年的文人的一句诗:“惟有乡心消不得,又随一雁到江南。”这句吟唱,蕴含了一个士子多少的悲怆和心酸啊。

隐居的游戏

隐居这种事,在古代很多。——但真与假很难辨识。

有些人隐居是真正的想得到心灵的宁静,有些人隐居是怀了某种功利的目的,有些人隐居是世道所逼迫不得已。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隐居只是古人的一种游戏。好在他们玩出了许多花样,看起来才不显得那么枯燥。

最理想的隐居是什么?

当然是通过充分融入自然,获得心灵的宁静,真正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方面,陶渊明应该是个典范。《晋书·陶潜列传》里对他的为官经历做了一次简略的描述。陶渊明曾作过祭酒、主簿、镇军、参军等多种职务,后来做到彭泽令,不管做什么官,他都很快辞去。辞去彭泽令时,还留下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说法,并写下了留传久远的《归去来辞》。

其实,做到这点也许不难,——唐朝的李白也曾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可要长期躬行这一原则并不容易,李白其实动辄去寻找靠山的。陶渊明确实是做到了的。辞官后,他是种田自给,躬耕自为,“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完全是一种融入了自然的状态。

正是这种安贫乐道的心态,使他的诗句透露出一种自然之意,其《饮酒》中有句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显见已得隐居真味。

史赞曰:“确乎群士,超然绝俗。”实不为过也。

陶渊明是为了“出世”才隐居,而有些人是为了“入世”才隐居的。

唐代的卢蔵用可为典型。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获进士后,曾经隐居终南、少室二山,博得“高士”大名,结果被皇帝征召当了大官,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新唐书》载,晚年的卢藏用“徇权利,务为骄纵,素节尽矣”,可见他虽曾为隐士,但并不具备隐士的高风亮节。他唯一贡献给后世的是一个著名成语:“终南捷径。”喻指获得官位的便利途径。

与此相类的隐士其实不在少数。孟浩然是其中之一。孟一直隐居鹿门山。到了四十岁时,奈不得寂寞,去京师寻找机会,还真的碰上了唐玄宗,可惜诗中“不才明主弃”之句惹恼了皇帝,招了一顿训斥,致使求官不成。他给当朝丞相张九龄也写过求官的诗句,中有“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的慨叹,表达他想得到朝廷赏识而不得的遗憾。

与孟浩然相比,王维的隐居就要悠闲得多。

王维作为当朝高官和名诗人,其隐居只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悠闲之所,或者说换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旧唐书》记载,晚年时的王维在辋川买了别墅,每天和诗人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并且在京师每天供十几个和尚的饮食,“以玄谈为乐”。退朝后,也是“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可见,他的隐居,已经完全是一种士大夫阶层寻找精神寄托的努力,或者一种别样的休闲罢了。

以这种方式融入自然,当然不会做到十分融洽,诗也自然显得有“做”的味道。胡适就评价他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抵不上陶渊明的诗来得天然。(《白话文学史》)

还有一种隐居,颇具无可奈何的味道。

清朝入关后,一批士人为保气节,隐居不仕,无奈中显出悲壮之气。《清史稿》载,明朝天启年间举人刁包,从1644年甲申国变起,就隐居不出,开辟一间“潜室”,“日闭户读书其中,无间寒暑”。

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明亡后,隐居不出,“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他都不为所动。“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

他们这种隐居,实则是为保民族气节不得已的无奈之选。

后来,清代文字狱兴起,许多士人不再敢妄议朝政,转而移目书本,潜心学问,甚或避迹山林,纯粹以学问为乐,以规避政治风险。——名震一时的“乾嘉学派”就此兴起,——但隐居的游戏意味在此也终结了。

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一个人的历史,对于自身来说,是非常严肃而郑重的事情。

但对于浩荡万里的历史长河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甚至,连一粟的位置都没有。

许多人从这个世界离开,最后留下的,只是空无。

诗人说,鸟儿飞过天空,留下了翅膀的形状。这只是一种诗意的说法,事实上,它什么也没有留下。

说出上面这段话,是因为读过一些史料笔记后,发现这个世界上曾经存在的一些诗人、作家,在现行的文学史教材或文学选本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即使,当时他们在小圈子里很有一些名气。

如今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他们成了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失踪者”。

“潮生城郭添新渡,木落江湖出远帆。”

“风高古屋秋如雨,月满空山夜已霜。”

这些清新如画的诗句出自端木国瑚之手。端木是清朝时的浙江青田人,精通周易,颇得当时浙江政府首脑的赏识,而且他还是进士出身,地位很高。特别是还和知名学者龚自珍有过关于易经的辩论,龚自珍大为叹服。

以上这么多介绍,旨在说明,端木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除了易经上的学术成就之外,他的诗作也流传较广。陆以湉在其笔记《冷庐杂识》里专门写了一条《端木舍人》,对端木大加赞赏,称他的诗“摆脱凡近,戛戛生新”。

可是,像这样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在我们通行的文学史教材里,能看到他吗?我曾阅读过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史方面的著作,或许是我的视野太窄了吧,并没有看到关于端木的资料。

确实,他在文学史教材中“缺席”和“失踪”了。

端木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同时代人记得他,现在也还能查到他的学术著作和他的诗。和他比起来,有些诗人只留下只言片语,来证明他曾经以文学姿态存在于世。

同类推荐
  •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地安(上)

    消逝的美洲辉煌——印地安(上)

    本书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科技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进行了生动、真实、客观、全面的反映。
  • 鬼行三国

    鬼行三国

    重生三国,成了曹家的大公子曹昂。本来胸无大志,只想安心跟着便宜老爸曹操混吃混喝。不知何故,却常常受到家族的欺辱,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叔叔伯伯眼里更是杀气浓浓。没办法,平静的日子不让过,曹昂只好丢掉书本,抄起长戈,与天命争一个长短。管亥,纪灵,华雄,李儒,一个个被命运抛弃的人物,遇见曹昂后他们的轨迹却慢慢开始改变。********这是一本披着三国外皮的玄幻文……
  • 重生之万般风情战三国

    重生之万般风情战三国

    漫漫江山争霸路,滔滔美女后宫流!一个考古研究员无意中回到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时代,成为了张角的侍卫统领。为了活命,他打造出一个逐渐强大的团队,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乱世争雄时代!为了活命,他努力奋斗,在争夺大汉江山的过程中,也将众多的三国美娇娘揽入了怀中……
  • 白子彦的一生

    白子彦的一生

    白子彦出生意象,师从缘道山,一生驰骋疆场,后被封为文彦王!
  • 贞观俗人

    贞观俗人

    梦回唐朝,做个俗人,贪财好色,放荡自由。读者群:656118488
热门推荐
  • 创世奥拉之黑暗心

    创世奥拉之黑暗心

    这是来自恒古的传说,未来的渺茫,奥拉星随着时代的变迁,战斗之神的队伍会经历什么?_?是时代的抛弃,还是整个战队的解散,面对着黑暗的强大势力和奥拉星内部的混乱,战斗之神的队伍会怎么样呢?这是一部回忆加玄幻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终级剑豪

    终级剑豪

    不是你记忆中的剑豪,且致命的程度不一样。没走过我的路,就不要指指点点。———终级剑豪
  • 寒中玉

    寒中玉

    雪下忆昔皆如烟,空谈千年眨眼间。是非因果乾坤结,上云苏水白日边。成仙飘渺非吾愿,不求化道主上天。一曲古筝传千古,世人称吾雪中仙。
  • 牧天魔神

    牧天魔神

    武神大陆,有至强武者,可飞天遁地,上揽明月,下游九幽。有读书大贤,言出法随,一语定乾坤。有神僧普度众生,佛光普照,法力无边。有不世大妖,凶气滔天,一吼山河碎。更有风流剑仙,御剑逍遥,剑裂虚空…………他们都是修仙者,为了长生,历三灾九劫,纵死无悔。……落魄少年在临死之际被黑色闪电劈中,获得神秘道纹传承,从此走上一条不一样的修道之路……
  • 灭魔传

    灭魔传

    从小到大,易知行被全村上下视为眼中钉、扫把星,没有人愿意与他亲近。谁料,一次外出降妖,竟改变了他的一生。就在村中之人渐渐接受易知行时,一群神秘人的到来,揭开了十几年前的旧事,巨大的阴谋笼罩着易知行,面对这一切,他将何去何从。在这个世间,最强大的不是人,而是妖魔,但是偏偏却是人主宰着天地,在一步步强大的同时,他发现了埋藏在远古的最深秘密。他的使命,居然是——灭魔屠灵。
  •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现代歌星倒霉穿越到古代,附身在一个又丑又哑的女人身上,成为了一个爹不疼,娘神秘,姐妹厌恶,下人也欺负名叫哑疤的女人。又倒霉的逃跑路上遇上个难缠的将军王爷,说什么她身上有他要的东西,卑鄙的他用一直猴子威胁自己不得不低头跟他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低头不代表服输,生性抠门小气,对金子有异样执着的她变相的在王爷府赚钱了起来。顶着张丑陋脸又发不声音的喉咙,却还是照样有办法把王爷府给弄的鸡飞狗跳。无厘头的坑钱,没道理的整人,就连一向以冷酷闻名的王爷都被气红了脸,只差没晕倒。可忽然某一天,某哑疤忽然神秘的就发挥奇功,带着猴子,离开了王爷府,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一次气得王爷发誓要把这惹到她的女人逮回来,好好的教她怎么做人……
  • 万古仙秋

    万古仙秋

    在这盛旷辉华的大世,一个命转轮回的少年踏上帝路。当世间一切与他为敌,当芸芸众生怒骂他是魔,他拭去剑的锋芒,笑着对她说道:“我将仗剑斩尽苍生,叛离诸天;哪怕圣者帝皇来屠,唯杀伐而已;天亡地灭真仙不显,逆仙行战不止;世间众生呼我为魔,偏让一切遵我仙;天地不作我的樽棺,星辰难耀我的荣光。”在这无尽无边星海的大陆,他以战止战,诸天骄作其敌手,众血骨铺其行路。东荒仙宗双战,八道齐出,莫有不从;北楚封王天榜,诸侯争霸,百王夺首;南蛮百蛮会战,群妖起舞,丽人绝代;西疆十殿试法,天悲地恸,圣者消亡;中域九州天变,极兵倒戈,苍生哀嚎......
  • 伪大神要加油呀

    伪大神要加油呀

    我游戏菜,我怎么了!不就是言语过激,怎么就重生了。看我如何重头开始菜鸡上王者
  • 你好我是伱

    你好我是伱

    你到底是谁?我,就是你。我只是不想让你失去她。
  • 龙神决

    龙神决

    一块能许愿的神水晶;一个逗逼的男主角;一个胖胖的神秘老者;一头暴力凶悍的迷你小猪;一个百依百顺的妹妹;一群各种美少女和美少年的后宫……(草,为什么系统会自动加后面的五个字,怎么都删不了?还有,不许骂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