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70600000062

第62章 认知与学习(12)

人的知觉之所以能够把当前客观事物中缺失的部分在主观上进行补充,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是作为一个整体对人发生作用的。它们分别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但是彼此之间是有着特殊的固有联系的,否则就不能成为这一特殊事物。这种联系被人的大脑保存下来,当客观事物再次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在如实反映残缺图式的同时,其缺少的东西,主体便用头脑中曾经有过的这些刺激所留下的痕迹进行弥补,即通过主观上的补充、删略、替代或改组,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完整的知觉。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主体面对众多的刺激或对象时,并不是对全部对象和刺激都做出反应,而是有选择地只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产生知觉。

客观世界是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中,主体所面对的通常都是一系列的刺激丛或众多对象所构成的知觉群像,很少是单一的刺激或孤立的知觉个体。面对这些纷繁的刺激,主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主体并不会对所有刺激物都做出反应,也不是不分主次轻重地对不同的对象一样对待,而是有选择地优先对某些内容产生知觉。

之所以会出现知觉的选择性,首先源于主体对感觉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由于作用于主体感官系统的刺激群经常远远超过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都想把握意味着什么也不能把握,只有有选择地把有限的能量聚焦到加工能力所允许的信息范畴内,才有可能在聚焦处获得清晰的知觉图像。知觉选择性正是主体加工能力有限的必然产物。这种知觉选择能力使得主体能够超越过量信息的压力,通过不断转移注意的中心,继时性地依次处理所面临的信息,从而渐进地获得全部的知觉图像。同时,这种有选择地分开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使得主体能够根据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无关刺激或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清晰准确地感知外部事物,更有效地应对环境。

知觉的选择性使得主体能够以自我的加工能力来“量身”抽取外部的刺激线索,被抽取、被选择的就是知觉或优先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其他刺激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其中,作为知觉对象的内容能够获得清晰完整的加工,而作为背景的部分则只能获得模糊混沌的意识。这种依靠注意的转移和能量的聚散,把作用于主体的各种刺激人为地分为对象和背景并进行不同水平加工的机制,正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

但是,当主体面对众多的刺激对象时,究竟哪些内容能够从背景中突显出来,被主体优先选择,进而成为知觉反应的对象,则是受制于主客观各种条件和因素的。

知觉的过程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知觉过程中,哪些对象能够被选择、被优先知觉,既取决于知觉对象的特性,又取决于主体的知觉特点、知识经验和人格特征等,是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知觉选择的过程。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觉选择的条件。

首先,影响知觉选择性的首先来自于对象的自然属性的差异。各种知觉对象和客体刺激,从其物理属性上来说,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例如,有些声音大,有些声音小;有些色彩鲜艳,有些色彩暗淡;有些图形规则,有些图形不规则;有些处于运动状态,有些处于静止状态等等,当这些具有不同属性的刺激对象作用于主体的感知系统时,自然会产生分化的、有差异的知觉反应,因为人类的长期进化,已经完全有能力鉴别这些不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正因为如此,客体的特殊性才决定了主体知觉反应的特异性。如果主体同时面对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刺激作用时,这种知觉上的差异便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就会表现出知觉的选择性。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内容的自然属性容易吸引主体的注意力,较适宜引起主体的知觉反应,这些内容便被优先感觉、优先加工,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知觉特性。例如,那些强度高的,对比明显的,大小适宜的,视觉中心处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都会优先引起主体的知觉反应。当然,对于不同的刺激丛和知觉环境,究竟哪些内容能被优先选择,还有着更多更细化的说法。但是,不论优先选择和知觉的对象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征,一定是更符合主体认知结构及其所决定的知觉特点的。这是因为,知觉是客体刺激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而这种相互作用首先发生于对象的物理属性与主体的感知系统和技术结构之间,之所以出现知觉选择性的现象,其本质就在于不同的对象及其物理属性与主体的知觉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关系,那些自然属性迎合了主体的先天结构和经验图式,迎合了主体的感知特点和建构规律的刺激或对象,能够比其他内容更容易引起主体的反应,从而被优先知觉到。而从强度的角度来看,那些高强度的、具有更高可辨别性的内容,因而更符合主体的知觉特点、有着更强易感性的内容,自然更容易闯入意识空间,进而被优先知觉到。正因为如此,那些色彩鲜艳的,活动着的,反差大的,规则而有条理的,新异奇特的内容,就比色彩暗淡的,静止的,反差小的,混乱而无规则的,平淡无奇的内容,更容易引起注意,更容易获得优先的加工,从而更容易获得知觉反应。所有这些,都是主体在进行知觉反应时所体现出的共性规律,是由客体的物理特性与主体的生物结构所决定的人类个体共有的知觉特性。

其次,影响知觉选择性的还有对象的人为属性的差异,它们是对象的直接属性和间接属性与人的知识经验和价值取向相互作用的反应。我们知道,知觉是客体刺激与主体结构相互作用的反应,这种相互作用既发生在对象与主体直接的技术结构之间,同样还发生在对象与主体的需要系统和人格结构之间,这样的话,主体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以及知识经验等个人的心理倾向,自然会对主体的知觉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得主体的知觉反应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正因为如此,那些迎合主体需要、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的内容,那些熟悉的和有意义的内容,由于有着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内在的倾向、趋势,它们就比其他内容具有更低的兴奋阈限,更容易激起主体的知觉反应,也就更容易被主体优先选择。此外,主体即时的心理状态,主体面临的任务,主体此时的心向和心理预期等,也会影响主体的知觉选择,那些符合主体心理状态或特殊心向的,那些与主体任务要求相符的,都比其他内容更容易引起知觉反应。

关于知觉选择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应用,则是太多太多的了。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经验结构、需求系统、价值体系、感知特点,所有这些都造就了主体在知觉过程中必然表现出其特殊性,知觉选择性便是这种特殊性的重要表现。知觉选择性使得主体在面对同样的知觉情境时能够产生不同的知觉,在众多的知觉对象或复杂的知觉背景中只对其中的部分优先产生知觉,而其他内容则被忽视或者只能在随后的知觉过程中陆续被感知。例如,同样一部书,对里面众多的内容和信息,不同的人关注不同的方面;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人做榜样;同样去一座名山大川,地址学家看到的是岩石的质地、山川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变过程,生物学家关注的是该区域的气温、日照、动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分布,文学家留意的是该环境给人的视觉享受,给人带来的身心体验等等。此外,主体的身心状态也会影响主体的知觉,所谓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如此等等。

总之,知觉的选择性是主体加工能力有限性的体现,也是主客体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反映。在这一过程中,知觉的选择既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既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既可以依托于对象的自然属性,也可以依托于对象的人为属性等等。凡是更符合主体的结构倾向和知觉特点,与主体有着更小的差异的内容,都具有优先感知的条件和优势。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事物的真相绝不仅仅限于事物的表面形态。因此,知觉决不是象照相机那样对事物的外观形态进行原封的复印,还必须包含对这种图像的说明和解释,以及对直观图像背后意义的探求,即知觉一定包含了理解的成分。而理解一定是借助于主体先前的知识经验,把新的知觉对象纳入到已有的经验体系中,并加以标定、解释的同化过程,由此才能获得知觉图式的意义,也才算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事物的真相。

知觉对象本身具有客观性,无论是它的外表形态还是内在意义,都不会因知觉者的感知特点和个体差异而有什么不同。但是,在它们与知觉者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知觉者的个体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的知觉者眼中,则可能产生不同的知觉图式。这种知觉图式的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外表形态上的差异,如对知觉对象的强度、大小、比例尺寸、颜色等方面,都会因知觉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主要是知觉者的感官特点及相关的神经组织结构的差异造成的。而更多的方面则表现在对这种直观图式的解释、评价等意义理解方面的不同,而这更多地取决于知觉者相关经验的水平。例如,对于每个人的脉搏,普通人只能感觉到心率等很少、很粗略的信息,而一个中医师则能从所谓的脉象上分辨出更多、更细微的特征,并从中了解到你的身体方方面面的状况,而且不同的医生对同一脉象具有不同水平和深度的理解;一张电路图,普通人只能看到杂乱无章的线条、符号,而专业技师则可以从中看到电器设备有序的组织构造及工作原理。再如,看一个舞蹈,不同的人从外观上就会产生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基本上看不清什么,有些人则能分辨出每一个细节,而有的人则能深刻的领悟其中的含义等等。

可见,对于同一知觉对象,不同的主体结构,会因其感觉器官上的差异,更会因知识经验的差异,产生很大的知觉差异,获得不同的知觉理解。

总之,知觉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信息加工和组织过程,对同一知觉对象存在着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觉理解,是知觉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知觉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做的和能够做的,就是努力训练自己的感知系统,充实完善自己相关的知识经验,尽可能真实、完善、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相。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觉映象是主体的感知系统在先前经验的参与下,对刺激对象进行加工建构并寻求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现实生活中,主体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客观事物,与形形色色的刺激或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直接后果便是形成一个个与客体相对应的鲜活的知觉映象,这便是我们每天都能感知到的图像、色彩、音响,以及与之相应的人、事、物。

但是,在与主体进行相互作用的形形色色的知觉对象中,决不会都是全新的内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熟悉的内容,是与主体多次甚至无数次接触的内容。当我们再次接触或遇到这些曾经知觉过的内容时,虽然大体上来说,对象还是同一对象,主体也还是同一主体,所产生的知觉映象应该是一样的。然而,事情并非那样简单,知觉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具体的,除了主体稳定的知觉能力外,主体即时的身心状态、知觉对象及其知觉情境的实际状况共同决定了知觉的实际过程,从而也决定了知觉图式的特点。严格地说,主体在每一时的状态都不会完全一样,客体及其周围环境也不会完全一样,两者的关系,如距离远近,相互的空间位置(观察角度)也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对象在主体内部所形成的知觉图像绝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差异很大。但是,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虽然直接的知觉图像差异很大,但主体仍然能够把它知觉为同一事物,而不会在条件和图像稍有变化或不同时便不能再认,便认为是不同的东西,这种不受知觉条件变化的影响、超越直接映象限定的稳定的知觉能力,正是知觉恒常性的表现,也是人类认识能力间接性、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表现。

能够对感知系统中不同的感知映象产生同一知觉,这首先源于客体的同一性和稳定性,而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主体的知识经验来发挥作用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把表面上差异很大的对象知觉为同一对象,是因为我们先前的知觉经验已经对该对象形成了稳定的、概括化的图式,已经懂得了对象相对的稳定性,知道了对象可能具有的变式。正是借助于这些知识经验的帮助,才使得主体在具体的知觉映象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把它们知觉为同一对象。

知觉恒常性也被称为客体永久性,这种知觉特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生而有之的,是人类与自然界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事物的同一性和稳定性造就了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只有具有恒常性的特性,才能如实反映客观对象的自然属性和本来面目,也才能大大简化我们的知觉负担和知觉压力,提高我们应付环境的简约性和有效性,否则,变化万千的主客观条件所产生的具体的感知映象,会造成极大的信息压力,知觉者也将难荷重负。因此,知觉恒常性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能力。

就人类个体而言,刚出生的婴儿是不具有知觉恒常性或客体永久性的,只是在随后的生活历程中,在与各种客观事物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我不断的探索和操弄,婴儿逐渐发现了客体的稳定性和同一性,由此,才产生了知觉的恒常性,客体永久性和知觉恒常性的产生在个体的认知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知识的理解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幽默乐观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幽默乐观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幽默乐观》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心理健康五年级(上)

    心理健康五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巅峰之作,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心理学读物。作者指出,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会和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追求事业成功、社会价值肯定及婚姻幸福时,人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源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身的不自信。作者将本书献给所有对生活感到挫败、焦躁、迷茫的现代人:自卑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它具有一种强烈的反弹力量,妥善利用,就会成为你不断突破的动力。找到自卑的根源,正确理解生活,并懂得合作的价值,你也可以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惊人蜕变。
  •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心理健康三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族咒代传

    族咒代传

    那一年她身体里的东西觉醒了,她控制不了它,因为她很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奇秦

    穿越奇秦

    秦缵在公司开会时YY被老总一书拍晕,穿越到了一个平行空间。齐楚燕韩赵魏秦!吾乃秦国国君!这下秦缵大发了,后宫有山菜,猛将有吕布!纵横天下,一统六国,出任千古一帝,迎娶。。。很多很多。。。。
  • 家有丑妻:将军夫人在种田

    家有丑妻:将军夫人在种田

    沐小染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她出门被车撞穿越了,还被浸猪笼!被帅帅的老公救回家,家里还有个乖巧的小包子。看着家徒四壁,饿的面黄肌瘦的孩子,她决定发家致富,在古代做起小生意,兢兢业业发大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霄壤如叶歌

    霄壤如叶歌

    这是一个单相思的故事,季沐歌喜欢上一个男孩,一个……温暖的人。季沐歌为此,付出了整个青春,也想为了他逃出禁锢。可事情总有尽头,季沐歌被叶霄抓回了季家,沐歌知道自己不应该怪他,他什么都不知道,只是被利用了,可,该放弃了。知道她累了,放弃了,明白自己做错了,那个男孩才明白,自己,喜欢那个总是对自己才笑着的女孩,可世事无常,直到再次相遇,他们,都变了。霄壤指天和地,喻相去很远。
  • 阁在风雨飘摇里

    阁在风雨飘摇里

    燕京首富之獨女,擁有國色天香之姿,本該天生無憂,卻被人退了婚,并歷盡磨難。他,乃金國榷場總司,駐守金國龍脈的神龍族族長,上神青龍神器——神龍刀的傳人。一場意外,將兩人鎖定。天定姻緣,如甘雨潤露般出現。他不但救了她,為了她,金國榷場動蕩,引發一系列激烈的商場爭斗;他不但給了她渴望的愛情,為了她,戰國風雲四起,醒風血雨,多少英魂因此消亡??他對她的愛,不但是天地之愛,為了她,神龍族與地龍族展開了泯天滅地的神魔大戰。金國命脈,從此??愛,本該簡簡單單,但他們的愛情,卻如此沉重?
  • 黑杂

    黑杂

    一瓶总能让你看到美好的迷药,肮脏的艺术以及不正常心理的正理。
  • 半步梦魇

    半步梦魇

    我若为佛,世间无魔;我若为魔,世间无佛。(高武文,万族文,本人第一本书)
  • 观心食法

    观心食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就是赖上你了

    我就是赖上你了

    秦予歌没想到,去夜市吃烧烤遇男神,“陆师兄,方便一起吗”说完就直接坐了下来,后来每次她都假装偶遇,只想跟他在一起。陆景同第一次见到她,心里给她的评价就是厚脸皮,没点女孩子的矜持,后来真香定律。PS:本文无脑篇,事物半架空,请勿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