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40300000019

第19章 元朝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3)

不管当时关系密切或疏远及后来发生什么变化,西藏各教派积极主动、争先恐后向蒙古统治集团表示姿态,寻找各自的支持者,应是毋容置疑的。即便是蒙古大汗位转移到托雷系以后,这种联系仍然坚持不断。例如1253年忽必烈召见萨迦派新任法主八思巴时,也召见了噶举派首领噶玛拔希,噶玛拔希不愿留在忽必烈身边,1256年投奔了蒙哥汗廷,受到蒙哥汗宠信。蒙哥汗除授他金印,封为“国师”外,还赐他一顶金边黒帽,遂从此开始了噶玛噶举派黒帽系活佛的转世。蒙哥汗死后,噶玛拔希受到了冷遇和惩罚,但后来忽必烈还是放他回藏修持佛法,以示宽大,此派势力到元末才得到了发展,受到元顺帝的宠信。

元朝政府始终将西藏教派势力特别是萨迦派势力,作为其在西藏的代理人,通过对他们的有效操纵和利用,来实施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西藏各教派势力与元朝统治上层的紧密联系,更是受益匪浅,在政治、经济、宗教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利益。

由于元朝皇室及诸王贵族的崇尚和皈依藏传佛教,西藏教派势力从而受到元朝统治集团的特殊优待,大批西藏僧人长期滞留在都城,享有很大的政治特权,成为元朝整体中一个特殊阶层,这个阶层的总代表就是帝师。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遂成为元朝定制,每代皇帝都封有帝师。

帝师者,顾名思义,皇帝之师也。其地位之崇高,可想而知。

“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师亦或专席于坐隅。且每帝位即位之始,降诏褒护,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盖其重之如此。”

每位帝师嗣立,皇帝也必赐玉印,并诏谕天下,尤其是八思巴1280年去世,忽必烈再一次加赐封号:

“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板的达八思巴八合失。”

这个“皇天之下,一人之上”的“封顶”殊荣,是特加给八思巴的,并非元代每位帝师死后,都能享用得上。

除帝师外,还有大批的西藏僧人也受到元朝统治上层的尊崇。这些人并非全为萨迦派,也有其他教派的人,他们有的受封为王,有的与皇室联姻,有的被皇子、宗王们奉为上师,有的在朝廷做官。如八思巴的异母弟意希迥乃,就被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奉为上师,噶玛噶举派三世活佛攘迥多吉,曾为宁宗举行灌顶仪式,被尊为上师,宁玛派高僧释迦沃因献经有功,被忽必烈封为上师。他们不仅取得各种封号和荣誉,而且实际利益也受到保护。如1264年颁发的《珍珠诏书》规定:“对依律而行的僧人,无论军官、军人、守城官、达鲁花赤、金字使者皆不准欺凌,不准摊派兵差、赋税和劳役……僧人之佛殿及僧舍,金字使者不可住宿,不可索取饮食及乌拉差役。寺庙所以之土地、河流和水磨等,无论如何不可夺占、收取,不可强迫售卖。”

还有一点特殊情况,是西藏宗教上层人物加入元朝政权统治,享有政治特权,往往是作为教派势力代表或寺院集团代表的身份而介入的,显而易见,他们代表着教派利益。

西藏教派势力获得的经济利益也是很大的。元朝每位皇帝每次接受灌顶,都必须赐予帝师大量财物,作为“供养奉献”,尤其是皇帝的各种赏赐,其数量之大和次数之多达到了惊人地步。如《元史·仁宗纪》记载,1321年“遣使赐西僧金五千两、银二万五千两,币帛三万九千九百匹”。《元史·英宗纪》记载,1321年“遣使赐西番撒思加地僧金二百五十两、银二千二百两、袈裟二万,币帛、幡、茶各有差”。同年十二月又“命帝师公哥罗思监藏班藏卜诣西番受具足戒,赐金千三百五十两、银四千五十两、币帛万匹、钞五十五贯”。此外,他们还以大做佛事、兴建寺庙等各种手段,索得的财物也是难以数计的。

西藏教派势力通过与元朝的政治关系和宗教关系,更获得了自身发展。元代在都城及全国各地兴建大批佛教寺庙,这些寺庙又多属藏传佛教寺庙,往往都由西藏僧人主持或直接参与兴建,主要也由以帝师为首的西藏僧人进行管理。这就使藏传佛教不仅在西藏地区,而且还在中原及江南地区都得以传播和发展。西藏僧人在兴建寺庙和从事佛事活动中,除获得政治、经济利益外,还获取了“统领天下僧尼,主管佛教事务”的地位和权利。

综上可见,有元一代,西藏各教派势力对元朝统治集团强烈的政治依附,为自身带来了极大的政治、经济、宗教利益。这不仅使元朝政府统治和治理西藏更加顺利有效,而且也使西藏各教派势力都获得利益,并得到发展。各教派都有所受益,都得以自由发展,对西藏社会局势稳定,生产发展都是有益的,特别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帝师的八思巴,除致力于本教派发展外,对其他各教派基本上采取了平等、自由的态度。一次忽必烈对八思巴说,在西藏除萨迦派外,不宜有其他教派流行,打算取缔其他教派而独尊萨迦教派。八思巴劝阻说:“西藏各教派虽然教法有所不同,但是除本教以外都属于佛教,并无差别。若不许各派自愿奉行其教法,不仅有损陛下的国政与声威,对我们萨迦派亦无助益。因此请允许各教派有依其自愿奉信教法之权。”

忽必烈最终接受了八思巴的意见。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八思巴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人,更说明他是一位头脑清醒、顾全大局的人,他既了解西藏的历史情况,又能正视西藏的现实社会矛盾。在当时西藏教派并立、各有优势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一个教派兼并或统一其他诸教派,对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宗教信仰问题,更不能采取禁止或取缔的办法,只能让其自奉教法,各依法流,自由信仰,自由发展。

另外也充分说明当时西藏各教派势力之间,基本上保持着互不侵犯、相安无事、并立共存、自由发展的稳定局面。

二、萨迦政教合一制度初步确立

萨迦派势力在元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在宗教上居于领导地位,更在政治上享有高于其他教派势力的特权,随之萨迦派政、教权力的发展和巩固,萨迦派遂由教派势力逐步向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政权转变。

教派系统是以“统领天下僧尼”的帝师八思巴为代表,政权系统则始自八思巴之弟白兰王恰那多吉。1265年,他们兄弟二人奉忽必烈之命返回西藏,筹建各级行政机构,包括划分十三万户,八思巴回朝廷后,恰那多吉作为忽必烈任命的“藏地三区法官”(“法官”意同“断事官”,是蒙古汗国时期治理一方的首席行政官员)留在西藏,代表元朝政府行使对西藏的行政统治和管理。1267年,恰那多吉去世后,经八思巴举荐,忽必烈任命曾代摄萨迦法位的释迦桑布为萨迦本钦,以接替恰那多吉的位置和权力。自此以后萨迦本钦一职由帝师举荐提名,由皇帝任命的方式遂成为定制。除释迦桑布任本钦的同时还得到“乌师藏三路军民万户”印信外,有的萨迦本钦还兼任元朝政府宣慰使官职。可见,以萨迦本钦为首的西藏行政权力系统,是由元朝政府直接控制的。此外,因本钦是出自帝师举荐,所以他们与萨迦昆氏家族关系密切,并代表萨迦派利益,元代帝师基本出自萨迦昆氏家族或是与昆氏家族关系密切的人,于是,西藏政、教两个权力系统,实际上都主要由萨迦派势力所把持。

帝师与萨迦本钦之间的教权、政权系统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从帝师“领宣政院事”和“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看出,帝师则是元廷在西藏的最高长官。正因为帝师拥有对西藏行政事务的干预权,所以萨迦历任本钦除代表元朝政府行使职权外,还必须同时秉承帝师及萨迦座主的意志行事,尽心竭力地为萨迦派的宗教利益服务。如很多本钦在任职期间,都是躬亲杂役,组织大批民夫为萨迦兴建寺院殿堂及围墙等,第一任本钦释迦桑布修建萨迦康赛大殿,并修建了萨迦大殿的内外墙壁,第二任本钦贡噶桑布修建了仁钦岗、拉康喇章,完成了佛殿的围墙,后来的本钦强多、阿迦仑,修建了萨迦外围墙、奔波日山的围墙、康赛寺院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对帝师及萨迦座主负责并博得其欢心,以达到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这种以帝师和萨迦本钦分别代表的宗教和行政两大权力系统,互相联系和结合,遂成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基本雏形。与行政权力系统发展相辅相成,宗教权力系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帝师八思巴在西藏还为自己设立一个喇让(即喇嘛私邸)组织,并设置了索本(司膳)、森本(管理卧室和服装)、却本(管理宗教活动)、嘉本(管理接待)、仲译(管理文书档案)、卓本(管理财务)、塔本(管理厨房灶具)、赞本(管理接引和仪仗)、丹本(管理营帐住房)、甲本(管理鞍具车辆)、达本(管理马匹)、佐本(管理牛)、其本(管理狗)13种私人侍从官员,管理个人和宗教事务。到第八任帝师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时,因兄弟众多,又进一步在萨迦寺内部分设了四个喇让,各兄弟分别担任每个喇让的座主,父子相承,并从中选出萨迦寺主。萨迦派势力以教派势力为基础而形成的政教合一制度,标志着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重要变革。

同类推荐
  • 天墓传

    天墓传

    中华五千年历史,源起于何处?当我们站在今天的岁月长河中遥看浩浩历史,却发现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太多。当今天的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成长为巨人的时候,请不要忽略了我们是站在了先祖的肩上看世界!请不要把所有不知道和未解的谜都叫做“迷信”,当考古的大门一点一点的向人们敞开时,现代的我们也许才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 回到大明当商人

    回到大明当商人

    二十年前,一场争夺家主的战争,遗祸到下一代人间的恩怨情仇,二十年后,复仇而来,身为家主的许子明是否真的能战胜复仇者?清兵铁骑入主中原,剃发易服抹杀汉人传统,是战是降?主角在张煌言演讲会上怒而发声:“吾等汉儿,永不为奴”
  • 大唐兄弟情

    大唐兄弟情

    彭啸,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没有牵挂也无人牵挂的人。一次意外让他穿越到了隋末,在他浑身上下只剩一条裤头的时候,遇上了同样只有一条裤头的李元吉,两人选择‘同命’。彭啸对于唐朝的了解仅限于两个人,李世民和武则天,甚至对于李世民的认识还不及武则天来的多。在一次雁门外的侦查中,彭啸看见了一个被突厥流骑屠杀了的汉人村子,虽然报了仇,但他更加的茫然。直到后来他意识到,我们的同胞之所以被异族欺凌,正是因为我们人心不齐,等我们统一了,人心齐了,谁还能欺凌我们的同胞?等着吧,突厥人,我彭啸会回来的……
  • 甲午

    甲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一个拥有民主自由倾向的北洋舰队回到回到1894年9月17日的大东沟,组成“第二北洋舰队”。使得中国转败为胜。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历史可以在某一个分岔点进入新的进程吗?
  • 君临战国

    君临战国

    辰凌出,风云动,挥舞百万雄兵,指点江山、笑论峥嵘!烈马狂歌,剑指苍穹,敢问天地谁是英雄!杀一人是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
热门推荐
  • 女王陛下駕到

    女王陛下駕到

    皇魔國~那是哪裡?怎麼聽都沒聽過,要我繼承王位?是還沒睡醒還是電影看太多?歡迎各位與我多聊聊~~~
  • 郁金香

    郁金香

    结婚两年的女兵连长罗曼对待爱情讲究情调和高贵,身为大摄影家的丈夫则要求妻子在床上是个荡妇在面上是贵妇。罗曼难以做到,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由于罗曼在性生活上难以配合,摄影家又回到了过去的追逐女人的生活中,而且这次追逐的是罗曼连里的战士……
  •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中国文化名人谈故乡

    乡土情谊是一个对培育他的故乡的眷恋之情。这种浓厚情谊的绵绵延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的基础。故乡的野菜,故乡的街道,故乡的小桥流水,故乡的乡亲民俗是每个游子心灵的依托。看看故乡的月光,闻闻故乡的泥土是游子们的愿望。本书汇集了众多文化名人描写故乡、回忆家乡和往事、故人的文章。《谈故乡》集中国现当代作家,包括鲁迅、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自清、张爱玲以及张中行、陈从周、余光中、三毛等150余位作家的200多篇思故乡佳作。浓浓的乡情,把人们带回了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令人回味无穷。
  • 梓里故人归,诺言不曾忘

    梓里故人归,诺言不曾忘

    穆梓欣从小就有些偏执,有些事情哪怕注定无疾而终,她仍愿意竭尽全力,比如许诺。许诺不曾想过等待原来如此痛苦,而那个怕痛的女孩却等了他二十年,现在感同身受,突然就好心疼,好想抱抱她。方墨砚的世界一向条理清晰,感情从不拖泥带水,却不知从何时起被一个女人弄得方寸大乱,底线全无。她说:“有些事,不经历不代表不曾存在,好像爱情......而爱情,不过是遇上一个人。”他说:“这次换我等你,守着故土,哪也不去。等你回来和你说说长街的繁华,小店的变迁,邻里的琐事,还有你不在时的孤单。”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我会原谅你的迟到,只要你来。故人总会归梓里,而我守着诺言在最初相遇的地方等你终老。
  • 羽式春秋

    羽式春秋

    一位军人,一位官场落魄者,一次重生,另一段经历,另一段兄弟情,这是别样的春秋,华丽的战场,斗智斗勇,绝对在你意料之外。
  • 九创苍生曲

    九创苍生曲

    天下苍生安稳生存的背后,都有民族的英雄默默守护,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死!
  • 晗光倾城之exo

    晗光倾城之exo

    相识于白衣胜雪的校园,也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才相识。我说“对不起,我不能遵守我们的约定了,鹿晗现在我们说再见吧!以后你……要好好的……”我强忍着眼角的泪,咬紧嘴唇,对你说着。你说“我们还会再见的……”你给了我一个微笑。不到两月后……一场车祸我失去所以关于你的记忆三年后,我们重聚于异国他乡……在韩国我爱上了你所在的组合:EXO但我喜欢的并不是你,而是你把他当做弟弟的吴世勋但因为你惊鸿一瞥,便成为我们的故事从新开始……终于,我们不得不面临分离,在韩国读完了大学的我回到了中国。一天一个莫名的电话打了来,屏幕显示;韩国来电……
  • 邪医

    邪医

    一针活、一针死。叶庆泉一直以来都认为兔子不吃窝边草这是句屁话。他深信:衣冠就要禽兽!所以他敢于狂吃窝边的草,窝外的草,甚至所有草......他要吃完所有可口的草,让其他兔子无草可吃!帅哥就要低调,拳头才是王道,要是个爷们儿,就得想办法混他个风生水起!活出个人模狗样!要用满腔的骚情和一双铁拳,为自己打出一片暧昧江山。“叶神医,你明明只要一针扎下去,别人就会昏迷,但你为啥每次总是用拳头把别人揍昏过去?”“因为...过瘾!”“呃!...”
  • 本命三生

    本命三生

    红尘一步苍海万年,看着我在你的目光里开出一世的繁花而你却无力回应,因为前面的道路雨重风寒天涯路远。若是来世相逢,这一世的灿烂,依旧为你盛开……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想要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你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罪过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无法还清犯下的……
  • 重生之逆娃娃

    重生之逆娃娃

    这是一个穿越重生的悲催男和一个穿越重生的倒霉蛋的故事。悲催男任务缠身,倒霉蛋变身男款气充娃娃。他们在不断的任务中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一个个少女,一个个深闺怨妇,可是他两尽然弯了,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