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的故事给人以机智的力量。李耳一路想着晏子的故事,不久便进入了齐国的国境。接着就是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难走,好在他离开季冶家时,带了一件雨衣,这样才能冒雨前行。可鞋总是“拖泥带水”的,何况长时间走路,脚上起了泡,再加上雨水的浸泡,有的地方都发了炎,疼痛难忍,行走十分困难。
李耳没有被这点困难吓倒,而是咬着牙把脚上的脓泡挤掉,找了两个木板绑在鞋下,拄着一根棍子继续前进,经过十几天的冒雨行走,终于来到了齐国的国都临淄。
临淄虽然是国都,由于一个多月的秋雨连绵,道路更是泥泞不堪,阴雨把路边许多的房屋都浸塌了。许多人站在倒塌的屋门前束手无策,忍饥挨饿地叫骂着苍天:“老天,请你睁开眼睛,不要再下雨了。再这样下去,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法过了。”叫骂终归是叫骂,老天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似乎随着叫骂声又下得大了些。
李耳看到这种情形,实在是心痛不已,但他又无能为力,只好长叹一声,朝前继续询问着去晏子家的路。
李耳拐过一条街,来到城中一个拐角处。有人给他指着,前边的几间房子就是晏子家。他朝那边望去,只见房前用雨布遮放着许多粮食和布匹,几个人在那里叫喊:“灾民们,你们都快过来呀,这是晏子相把他家中的粮食和布匹搬了出来,用来接济大家的。快来领呀,快来领呀!”
许多人听到叫喊声便围了过来,看了一下又都摇头走了,“咱们的相国真是好呀!但他家的东西也不多,哪能救的了全城受灾的百姓?”有的人饿得实在不行了,到那里抓上几把生粮食,就往嘴里咽。这种场面实在叫人看不下去。
只见从房中冲出一个又矮又胖的老头,端着一锅刚煮好的饭,亲自掌着勺往碗里盛着饭,不断地叫着:“乡亲们,快过来先喝一碗热饭吧,暖暖受寒的身子!都怨我这个国相无能啊!让大家在阴雨中无房住,没饭吃。”说着说着,他眼泪就流了出来。
一个面黄肌瘦的老头走了过来,接过一碗热饭,自己却没有吃,而是双手把碗端到头顶,下跪着递到晏子跟前:“晏子国相,您为全城受灾的百姓算是操尽了心,您也是几天没有吃了,请先把这碗热饭吃下,我们才能吃这些热饭!”
晏子赶忙把这位老者扶起,实在是盛情难却,他只好吃了几口。这时人们才陆续走过来,吃那盛到碗里的饭。
晏子望着吃饭的人们,心里才稍稍宽慰了一些,又抬头望望天际,天阴得很重,看来一时半会儿晴不了。他对身边的一个侍者说:“快把我那匹马牵来,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侍者很快把马牵来,晏子翻身上马,快马加鞭消失在雨幕中。
不一会儿,又见晏子策马回来。奇怪的是,刚才去时他是穿着相国服的,而此时回来,身上穿着的竟是内衣和内裤,官服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刚才晏子是去拜见齐景公。齐景公正夜以继日地喝酒,晏子请求景公拿出国库中的粮食来接济城中受灾的百姓,但多次请求都没有得到应允。
晏子火了,把官服脱下递给景公,“我这个当臣的,在全城百姓受灾之时,还不能接济他们,说明我这个相国不称职。还是我自己把自己辞了,请主公接下这套官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罢,转身要走。
这下齐景公慌了,连忙上前拖住晏子。他心里明白,齐国能有今天的日子,多亏了晏子相国的鼎力相辅。他这一走,国事就不好办了。“国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说说呀!”
晏子把手往外一指,“国君,您望望外边的天际就知道了。秋雨连绵下了一个多月,倒塌的房屋,城中不知有多少间。忍饥挨饿的灾民不计其数,甚至连糟糠都吃不上。人们走投无路,求告无门。可国君您却不打开国库接济他们,只知道白天黑夜地喝酒,还下令从国内召来善歌之人,不停地作乐。您的马吃的是国库中的粮食,您的狗饱吃家畜之肉,您后宫的妻妾也都有充足的好米好肉。您对待狗、马、妻妾不是太优厚了吗?您对待百姓不是太苛刻了吗?所以,百姓贫困,求告无门,毫无快乐,都是君主造成的。我拿着礼事简册,跟随在群臣百官之后充数任职,却让百姓挨冻受饿,求告无门;让君主沉迷于饮酒作乐,失去民心,不救济百姓。我的罪过实在是太大了。”
晏子说罢飞身跑出门外,骑着马走了。齐景公赶紧驾御车前去追赶,终于追上了晏子,挡住他的去路,说:“我有罪过,先生您抛弃我,不帮助我,我不值得让您屈尊。可是先生您就不顾及国家和百姓了吗?希望先生保全我,我愿意拿出齐国的粮食财物,把这些东西救济给百姓,给多给少,听从先生之命。”
于是在路上把这件事情拜托给晏子,晏子才急急忙忙返了回来。
晏子来到家门口,坐在马上拱手向灾民道:“各位父老乡亲姐妹们,国君齐景公开了恩,要打开国库救济大家,大家都赶快回去拿东西,到国库那里领粮食。”
众人听到相国这话,都眉开眼笑地准备东西朝国库奔去。
晏子这才翻身下马,刚好看到李耳过来,问道:“您就是周王朝来的李耳先生吧!现在要赈灾救民,我顾不得接待您了。现在我正好缺个帮手,那您就帮帮我吧!”
“行!”李耳痛快地答道,“相国的所作所为,我都看见了,实在让人敬佩。这是以民为本,也是我应该做的。”
晏子到家换了套衣服,也给李耳换了套干净的衣服和鞋袜,一同前去国库赈济百姓。在路上,晏子又塞给李耳两个馒头,“吃下去先充充饥再说。”说着,他先啃起一个馒头来。
李耳吃着馒头,觉得格外有味。他随晏子来到国库,宫中的侍卫又把国相服给他送来。
晏子穿上国相服又抖开国威,吩咐手下的侍从分为两班,一班给来这里的老百姓分发粮食和生活用品;另一班到下边巡视,把那些不能到这里来的老弱病残者家里缺什么统计清楚,然后分发上门,救灾到家。并宣布一道戒令:这些事情一定要在三日之内办完,超过日期的,与违抗命令一道治罪,苛扣钱财的,立即处以死刑。
过了三天,侍从都来向晏子报告,救灾任务已圆满完成,共有贫困百姓三万六千家,用掉粮食一百八十万钟,修缮被雨毁坏房屋五千余家,用掉金钱八千。
然后,晏子又进宫向景公报告了这次赈灾情况,并让齐景公把那些从全国各地请来的善歌之人全部辞退回家。
这些日子也忙坏了李耳,他跟着晏子跑前跑后,常常是吃了这顿,不知下顿在哪里。这是在实际中拜学于晏子,因此虽然很累但心情却非常愉快。
李耳就住在晏子家。一天早上,李耳刚刚起床,准备洗漱完毕后和晏子一同出去。这时,一个侍从进来对晏子耳语道:“门外有一位漂亮的女子,非要到相国家里当小妾,若不让她当小妾,她就要吊死在相国门口。”
晏子“哈哈”一笑,“你大声点说话,这里李耳不是外人。这位女子要给我当小妾,就让她进来吧!”
李耳听后觉得纳闷,晏子可不是个好色之徒。那年齐景公要把他漂亮的妹妹嫁给晏子当小妾,却被晏子拒绝了。今天怎么会让这个女子来当小妾呢?
女子被领了进来,果然长得十分漂亮。从进门时起,晏子就一直盯着她。当她走到跟前,晏子突然问道:“你根本不是来当小妾的,我能从你的脸上看出来。你面色忧伤,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想来托我办的?”
女子哭笑了一声,说道:“相国说得很对。不瞒您说,我是为求父亲免于治罪而来的。”
“你父亲犯了什么罪?”
“碰伤了槐树,就被治罪!”女子说着哭了起来,“齐景公有一棵非常喜爱的槐树,命令官吏小心地看守它,并立了一个木桩,上面挂着牌子写着:‘碰了槐树的受刑,伤了槐树的受死刑。’我父亲喝醉了酒,不小心碰伤了槐树,就被拘捕了起来,等着齐景公给他判罪处死。我听说过,英明的君主管理国家并制订法令,不轻易减少俸禄,不随便增加刑罚,不因为私怨损害公法,不因为禽兽伤害人民。不因为草木伤害禽兽,不因为野草伤害禾苗。我们的国君因为树木的缘故要杀死我的父亲,使我成为孤儿。如果说这条法令对后世有好处,那么我父亲死了也是值得的,我为他收尸也是应该的。而现在的命令却不是这样,因为树木的缘故,就治我父亲的罪,我担心这会破坏了明察是非的官吏执掌的法令,伤害了英明君主的道义。邻国知道这件事,就会认为我们的君主喜爱树木却轻视人民,这怎么可以呢?希望相国考虑考虑我的话,根据法令来裁决触犯君主禁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