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900000104

第104章 黄帝岭上祭老祖(1)

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日鼎湖,其弓日乌号。

古书又云: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其臣左彻衣、冠、几、杖面庙祀之。

那么,首山究竟在何处?黄帝是怎样采首山之铜,在荆山何处铸的三鼎?三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建的天下第一庙?黄帝是如何驾崩升天的……这一连串的问号,在李耳著《道德经》时,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为此,他在著书的同时,查阅了一些史料,特别是多次研究了黄帝亲述的《黄帝大经》(已失传),觉得它十分可靠。作为史官的李耳,已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亲自进行实地考察,进行验证。

李耳、尹喜、文子、徐甲一行离开“小国寡民”处,朝南而行,寻找黄帝当年在这里活动的遗迹。一天。遇到一位老者告诉他们这样一个传说:黄帝战胜了蚩尤等部落,平定了天下,在荆山铸完三鼎,也就是颁布了治国的“宪法”后,已是百余岁的老人了。天上的玉帝看到他功德齐天,便派黄龙去接他回天宫,因为黄帝原来是玉帝派到凡间拯救百姓的。百姓闻讯黄龙要接黄帝回天宫,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把黄龙和黄帝围在中间,无论如何也不让黄帝离去。但天规严格,而且时辰已到,不走是不行的,不然玉帝将会给人间降灾。黄帝只得骑在黄龙背上,慢慢地升了起来。这时众臣和百姓扑了上去,有的拉胳膊,有的抱腿。黄帝感到总得给这里的百姓留点儿什么作纪念,以表示自己对百姓恋恋不舍的情意,便摘下头上的帽冠,脱下身上的外衣、靴子,连同随身带的“神权杖”等物,从起身不高处丢了下来。黄龙驮着黄帝就从这里的大岭上起身,沿着黄河上空飞向西部的桥山。黄帝起身和落衣、冠、杖的地方,从此后人们就叫它黄帝岭,并把他留下的遗物葬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大冢,以便他们缅怀黄帝。

听了老者的传说,又一次验证了史料的记载。李耳让徐甲把牛车赶的更快些,朝黄帝岭上驶去。按老者给他们介绍的路线,应该是先看黄帝庙,然后再看黄帝衣冠冢。可现在行走的路线,正好与之相反,所以,他们只有先看黄帝衣冠冢后,再去黄帝庙了。

牛车缓缓爬上一个大坡,迎面看到黄帝岭前突出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四方冢,像古埃及的“金字塔”一般,直冲云霄地挺立在那里。

他们几个来到黄帝的“衣冠冢”前一看,觉得黄帝冢与其它地方的冢有两点不同:一是黄帝冢的下部大,上部小,四四方方、有棱有角地耸立在那里,而其它地方的冢都是圆形的,像个大馒头似的扣在地上。为何黄帝冢是四四方方的?二是旁边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茂盛,虽然是深秋,庄稼的叶子已枯黄凋落,但枝干还是高高地挺立在那里,何况不远处的一些墓堆上也长着半人多高的荒草。为何用黄土堆起来的黄帝四方冢上却没有一棵草?

李耳围着黄帝冢转了一圈,问跟在身后的尹喜:“你说说,黄帝冢为什么要建立成四方形的?”

尹喜思索了一下说:“传说黄帝的长相很奇怪,长着四方脸,大概人们为了记住他的长相,就堆成了四方形。”他觉得这种解释不很圆满,想了想又补充说,“古神话中,黄帝是中央的天帝,这就意味着东西南北其它四方都各有天帝存在,而黄帝能够位居中央作中央的天帝,也必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争,才能战胜四方,统一大地,达到位居中央的位置。为了纪念这个,才修成四方形的。”

“你这个解释不太妥当。”在一旁的文子开了言,“关于黄帝有四张脸的问题,我记得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他的老师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日:‘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日:‘黄帝取舍已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谓之四面也。’”

李耳扭过头对他俩说:“孔子的看法是对的。《黄帝大经》中是这样记载的:‘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前参后考,践位履参,是以能为天下宗。吾受命于天,定位于地。成名于人,唯余一人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远古时代的黄帝,有着非常好的本性,他的为人亲善,具有诚实笃信的美好品德,他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时,中华大地,四分五裂,他把天下统一起来,布以诚心,施以恩泽,从中央通达到四面八方。在黄帝的前、后、左、右都设置有各种献计、献策人员,随时回答黄帝的提问,并向他提出宝贵的建议。黄帝建立帝位之时,他谦让再三,当时的礼仪非常隆重,所以黄帝就成为天下人共同敬仰的对象,成为天下的根本。黄帝在登位时向天宣誓说:我得上天之道,受命于天,又得大地之德,立为黄帝,虚静自守,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得到大家的拥护,使我的名声成就于人民大众。唯有我一人的美德。上可以配天,下可以配地,因而可以置立侯王和三公——司徒、司马、司空,可以建立国家,设立君主和各种官吏。)

“噢!原来人们把冢堆成四方,是为了怀念黄帝广听四方意见的美德而堆的。看来一个君主,或者说一个决策者,应该有黄帝当年的这种胸怀和气质,广听四面八方的意见,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尹喜和文子感叹着说。“这黄帝冢堆成四方,太有教育意义了。”

文子正走着,突然被脚下的东西一绊,差点跌倒,幸亏尹喜扶了一把,才没有跌倒。可是李耳却走到文子刚才被绊的地方,用手刨着什么。

文子问:“老师,您在地下刨什么?”

“绳子!”

“地下有绳子?”尹喜扯着李耳想从地上拉起他,“若是有绳子,埋到土中早就烂了。”

李耳仍然蹲在地上,顺着露出的几块石头朝前刨着,可是刨不清楚,就对远处的徐甲说:“你从车上把铁锨拿过来挖。”

徐甲过来后,顺着李耳的手势挖着,不一会儿就把地上埋的石头线路看清了,它是用石头摆成的一条石绳,围在冢的周围。

“这石绳是干什么用的?”文子问。

李耳说:“根据史料记载,黄帝广听四面八方的意见后,就制定了总的治国法度,也就是‘准绳’。各地都要依照总准绳办事而不能擅自行事。同时他又考虑到各地的具体情况,权衡变通,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管怎样变,都不能离开这个‘准绳’。他为了使各地的执行官明白这个道理,就让后土大臣握着做好的‘准绳’,让各地的官吏明白,总法度规则是不能变的,虽然绳子可以弯来盘去,但它终究还是绳子,这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明白这段历史的人,既然为了纪念黄帝广听四方意见的举动而修成四方冢,若是不配上‘准绳’岂不是不完整吗?正像刚才尹喜说的,绳子埋到土中会蘖的,所以修四方冢的人们,就用石头垒成绳代替了。”

“黄帝不愧为我们的先祖,他考虑问题竟这样周全!”

“更周全的事,还在后边哩!”李耳指着没有一棵草的土冢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里没有草吗?”

尹喜、文子和徐甲都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李耳说:“古时候作战,都是在部落间进行的。部落的营地要设置障碍物,障碍物多用木柴做成。交战时,不管双方使用何种兵器,斧、戟、矛、钺等,都离不开木柴来做柄。黄帝在临终前告诉人们,现在华夏已经统一,不要再进行战争了。为了让人们记住他这个重要的遗嘱,就对众人说,如果我死了,在给我修墓冢时,一定要用一种特殊的土堆成,让墓冢寸草不生。这样人们拜祭墓冢时,看到墓冢上没有一棵草,就会想起黄帝劝告人们不要再进行战争的话。所以,这座墓冢就没有草。我就是接受了黄帝这个遗嘱,坚决反对战争的。”

历史的风尘年年月月地刮着,到后来黄帝四方冢上不长草的土越来越少,但不管怎样,墓冢上还是不长一棵草。

现在的人们,在此地重修黄帝四方冢,以缅怀先祖,用意是很好的,但在重堆四方冢时特意种上了草。由于不懂得这段历史,大大违背了黄帝的遗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既然是来这里祭奠黄帝老祖的,临来之前早已在车上准备好了祭奠的物品。李耳从车上取下祭奠的物品,摆放在黄帝冢前,然后点燃三柱高香,插在地上。尹喜、文子和徐甲效仿着李耳的动作,给黄帝冢磕了三个头,便起身朝南边的荆山去了。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到处是漫山遍野的桃林。桃林上缀满了红艳艳的桃子,个个像仙桃似的诱人。

一位种桃的老人,看到路上有车来了,便摘下了一簸箕鲜桃,在清泉似的渠边洗了洗,端着走过来挡住了车:“尊贵的客人,来到桃林之地,岂不尝几个鲜桃再走。”

盛情难却。李耳一行只好下了车,吃着老人送来的鲜桃。

尹喜咬着鲜桃想考考这位老者,便问:“您知道这桃林是怎么来的吗?”

老者伸手一指:“你们看,前边的那座山,名叫夸父山。提起这桃林,是与夸父追日分不开的。”于是,他讲起了“夸父追日”的故事:

夸父族人非常喜欢用蛇来作装饰品,以象征自己的勇武。他们常用长长的黄蛇穿过耳朵当作耳环,两只手里还各拿着一条黄蛇。有时是左手拿着青蛇,右手拿着黄蛇,样子十分凶猛。

有个叫夸父的人,身材高大,腿特别长,一步能迈出几百里,自以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他跑得更快了。他非常自负,想跟太阳比比看谁跑的快,而且说赛就赛,毫不犹豫。他随手抓起一根手杖,那根手杖实际上是一棵几围粗的参天大树,迈开大步跑了起来。夸父跑得极快,所经之处卷起了一阵阵狂风,把树连根都拔了起来。这时太阳虽然已经偏西,夸父还真的逐渐追上了太阳,离太阳愈近,就愈觉得热,连跑带太阳烤,夸父已热的汗如雨下,渴的嗓子直冒烟,可他还是拼命追,一直追到禺谷这个地方。禺谷旁就是崦嵫山,也就是太阳落山休息的地方。眼看就要追上了,夸父也渴的实在受不了,就回过身伏在地上喝黄河、渭河的水。夸父一口气把这两条河的水全喝干了,还是不解渴,就继续往北跑,想去喝雁门北边大泽中的水。大泽也叫瀚海,众鸟都在这里更换羽毛,它方圆千里,水质甘甜清澈,足可以给他解渴了。遗憾的是,夸父由于出汗太多,身体脱水虚脱,双腿沉重的像灌了铅似的,再也跑不动了,疲惫的身体就倒在这一片山地中。这一片山地原来都是像眼前的夸父山似的,高耸人云,由于夸父的身体倒下一压,身体各部的重量又不一样,就形成了现在这种稍微起伏不平的地带。夸父在这里壮烈地牺牲了,他的手杖被其尸体油脂血膏浸染,又恢复了生机,变成了一片片桃林。

“看来您的学问还不浅哩!讲得这么生动有趣。”尹喜夸奖说。

老者又捡了几个桃子,递到他们手中说:“这是上辈人留下的故事,我只是依葫芦画瓢讲了出来。”

文子吃完一个桃子,扔掉桃核说:“关于‘夸父追日’的故事,在古书中是有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又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日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李耳吃完桃子,用手巾擦了擦嘴说:“不管讲的是传说,还是史料的记载,都不够完善。我从史学的角度,补充两点。刚才这位老者开头就讲了,夸父族人,这点是说对了。据我考证,夸父族是一个部落。像文子引的古籍中讲的‘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族人是炎帝神农氏之裔勾龙氏后土之后。后土住在西部,他不是自东向西去追太阳的光照,而是因为强烈的太阳晒得木枯草槁,无处可以遮荫避热,逼的夸父族不得不由西向东去寻找日的阴影处,即刚才文子引经据典讲的‘欲追日景’。景古通影,则日景即日影。然则所谓‘夸父追日’,应作‘夸父追日影’才对。当夸父族在日夜兼程东迁,为了生存欲找到东方大泽时,由于饥渴过甚,来到这里的桃林地带。桃林因干旱也没有开花结果,所以当夸父族人在这里歇宿时,饥饿交加,大部分人便死在邓林之中。后来雨水充足,桃林开花结了果,救了活下来的夸父族人。他们为了纪念一位高大的夸父把他们引到这里,并使后代繁衍下来,就把那座高大的山叫做夸父山。其实夸父族人是个身高体壮的种族,可以说是巨人。”李耳说到这里,用手指着尹喜问,“你的朋友列子写的《列子·汤问》中,不是有篇‘愚公移山’吗?”

尹喜答道:“是的,是说北山愚公近九十,因太行、王屋二山阻其出入,决心把它搬走。智叟嘲笑他,而他却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孙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于是挖山不止……终感上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李耳接着说:“据我考证,这夸娥氏就是夸父。‘娥,音与‘父’音相近,乃一声之转,实则字同义同。夸父是巨人,夸娥氏之子也是巨人,这在形象上是一致的。当然高大的巨人行动起来有些笨拙、呆滞,与我们南方人比起来缺少灵活和机敏,因此就有人称你们这里的人是‘北方侉子’,是不是与夸父族入在北方一带的活动有关?”

同类推荐
  •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译文经典)

    《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作者为著名德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认为人是自然和精神的会合点,人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追求精神生活以克服非精神的本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是奥伊肯众多著作中篇幅较小,比较通俗的一本,而且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的方法、出发点、主要内容和特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对了解和研究奥伊肯精神生活哲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我的仙君大人

    我的仙君大人

    [劲爆消息:青要山一条龙店铺害死仙了!这究竟是仙性的泯灭,还是预示着青要仙山的消亡?]此消息一出,店主棱西当场愣住。仙山无趣,为打发时光,她不过是开个店铺卖卖山中特产赚赚小钱而已,向来备受仙家顾客好评,怎么会……棱西委屈,怎么可能是她的锅!她可是正经仙商!对!一定是有人觊觎她的财产想恶意碰瓷!暴躁仙子拎刀而出,势要给这次抹黑事件的“主谋”琴央仙君上一堂仙生教育课,却没想到在见到琴央的第一眼,万年剩仙棱西就突然觉得,她要脱单了。棱西狗腿道:“仙君放心,就算散尽家财我也一定救人!”琴央淡定地说:“她乃本君青梅竹马,若有好歹,你便偿命。”不久后——棱西:“仙君仙君,我找到解药了,你看可是这个?”琴央握住她的手:“不急不急,慢些别摔着……”
  • 老婆,老板娘与河南妹子

    老婆,老板娘与河南妹子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戏,三个女人,一样的温柔,不一样的风情。我不止要她们的肉体,我要捕捉她们的芳
  • 纯臣

    纯臣

    我是乐府令岐娘,出自南陵温山氏,年芳十八,尚未婚配。”“我,我是宁朔将军苏狸,出自长春苏氏,弱冠之年,此次,是来求娶岐娘的。”“允了。”乐府令才情冠绝天下,红衣小将军鲜衣怒马不是什么惊涛骇浪的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过程两个善良的人相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他们不是人们所说的温柔的人他们是温柔本身
  • 绝世唐门:月色光樱之梦

    绝世唐门:月色光樱之梦

    她,曾是神的女儿,让所有人羡慕,因为发生了一些事,她忘了全部,但天赋还是一样的逆天……他,是让所有人敬佩在万众注目的光辉人士,逆天的颜值也让所有人羡慕,紫色的眼眸看透一切,也充满这凄凉……(当然,我不想说天赋了)两个完美而有逆天的天才,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尽请期待~
  •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本书主要内容分8部分,包括:心理创伤概述、创伤与分离、心理创伤理论、儿童早期虐待与心理创伤、心理创伤与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等。
  • 超神学院之死神苏溪

    超神学院之死神苏溪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一天稳定一更,根据推荐不定时双更或三更)苏溪,一个很普通的大专生,只是因为失恋,酒喝多了,然后就在睡梦中穿越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宇宙,经历了一些古怪的事情后,遇到了一个叫太空的家伙,他才明白,自己来到了超神学院的世界,并且,自己还变成了卡尔。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他就跟随着太空,一起流浪宇宙。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苏溪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太空的谋划,让他不寒而栗…群号:906323849
  • 封印之书:九尾白狐弑天下

    封印之书:九尾白狐弑天下

    她是魔尊之女,拥有毁天灭地的能力,却惨遭心爱之人的背叛;她被封印千年,涅槃重生,含恨归来;一路坎坷,她誓要弑尽虚伪仙神;漫漫长路,谁许情深?真情守候,奈何缘浅?他是她一生的依靠!
  • 那森林盛开

    那森林盛开

    很久很久以前,在被人世遗忘的遥远古森林,这里曾遭遇过一个来自未知强大力量的咒语——如果百年之后,树族族长的后代仍未能解开当年的塔洛之印,整个树族便会消失灭亡,古森林至此演化为一马平川的原野。七蓝是树族族长后代,担负着前往魔法学院解开咒语的使命。在学院里,她结识了来自海洋深处的神秘人鱼木渔,两人在共同目标的冒险中惹上了神族后代和吸血鬼家族,掀起魔界狂澜。最终,在情感与厄运的交叉线上,他们做出了不同的抉择。奇异闯入命运的吸血鬼阿池,以及总是痞笑着调侃七蓝但每次危急时刻都会充当救星的神族后代海畅,不断影响着她们的命运。那么最终,是该选择让人世和平,还是让树族就此泯灭?
  • 木落夏桑

    木落夏桑

    他是盛名天下的清流公子,她是一朝震动江湖的魔女,他无欲无求自成一派乐事逍遥,她心计狠毒霍乱江湖携煞而来。古地探险、寻求珍宝、深入极致阴险之地,是她的生存法则,却是他的乐趣所在;只是不曾想到,竟有一日守卫她的生存法则变成他终生唯一坚守的乐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