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1100000018

第18章 商品的逻辑(6)

然而他忘了石油价格是可以被人操纵的这一真理,国际油价随后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国际对冲基金利用伊拉克危机、俄罗斯尤科斯震荡、阿拉伯恐怖袭击等国际事件的放大效应哄抬油价。直至2004年10月,国际油价涨势如潮,暴涨40%,在此轮涨价中,陈久霖正中了国际做多集团的陷阱。

2004年9月份,中航油同一家投行签订石油衍生品合同,其中约定:石油10月份的平均价格不会超过每桶37美元。实际上,在期权合同生效期间,每桶油价平均上升至61.25美元,中航油因此每桶损失24.25美元。

2004年10月份,国际石油价格达到55.67美元时,中航油的油品期货合同已经高达5200万桶,中航油所持有的做空期货合约如果不想出现亏损,就必须将交易时间一再后拖(简称转仓),同时还需要付出相当于交易额5%的保证金;如果无法补足保证金,将被交易所强行平仓。为了转仓及应付保证金追缴,该公司2600万美元的营运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并购的1.6亿美元联贷及6800万美元的应收款项几乎全部用完。

然而,最终陈久霖也没能在这场赌局中最后赌赢。中航油因误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机上亏损5.5亿美元,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公司总裁陈久霖在案发数日后被停职,并搭机回国接受调查。

虽然我国总在世界石油价格波动中受到损失,然而令人可气又可笑的是,国外媒体居然借着国际油价飙升的幌子来无端指责中国,在他们看来,他们又为“中国威胁论”找到了一个明确证据。

事实上,有点脑子的人简单想想就能驳斥这种鬼话。我国的石油消耗只占世界消耗量的7%至8%,而美国消耗的则是世界上25%的石油,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其实我国还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消费能源的国家。有科学家认为世界如果要按照美国的生活标准生存和发展,需要9个地球的资源支持。然而这些却很少被拿来说事儿,他们只盯着中国的石油消耗不放,这简直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然而不管怎么说,我国难以在这种油价波动下独善其身,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作为主要的年进口量超过一亿六千万吨的石油消费大国,我们却没有对石油的定价权。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悲哀,值得有关专家深思。我倒是衷心希望那些真正的专家能对我国的石油安全、石油战略作深入的思考,为我们的政府多献计献策,而不是像跳梁小丑一样,出来忽悠普通老百姓。

了解了国际原油价格的那点破事儿之后,我们应该能推论得出:如果我们国内的成品油价格真正完全以国际油价为基准,那么我们国内的普通消费者就将直接面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而目前我国成品油价虽然“参考”国际原油价,但是事实上还是处于政府管制的状态,政府对其有很强的决定权,虽然缓冲了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影响,但也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定价随意性,容易受国内垄断利益集团所左右。到底是真正、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好,还是目前的这种“管制”好,就要看大家各自的价值判断了。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困境与出路

这一部分的题目叫做“商品的逻辑”,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把劳动力问题放到这一部分。其实呢,人,确切地说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在市场上实际也是一种商品,只不过这种商品的购买方有点特殊,是对劳动力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而商品的卖方是那些求职者。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些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论述。

现在大伙儿应该有这样一种概念了,只要是商品,在市场上存在交易关系——在这里是雇佣关系,我们就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劳动力的供给来自哪里呢?显然就是那些需要工作的人。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供给数量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具体的来讲就是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也就越多。劳动力也是如此,工资越高,愿意工作的人越多,即工资和工作意愿是成正比的。

但是绝大部分人到了成年以后,除了摊上一个“富二代”的身份,吃穿不愁的,或者是特别懒惰,铁了心吃低保到底的人,基本上都必须得出去找工作养家糊口。尤其是像我国这种国情,国人向来接受一种劳动光荣的教育,比较鄙视那种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同时,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当不健全,没有工作的人生活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就总体而言,我们几乎可以判断,我国总的劳动力供给是比较缺乏弹性的——“弹性”这个概念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或者说的直白一点,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不管工资高和低,个人愿意不愿意,最终都是必须要有工作的,劳动力供给的总量随工资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没有那么大。大部分人是没有陶渊明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潇洒的——其实陶渊明也还是要干活的,只不过是自己种地,不在政府混饭吃罢了。

那么在需求方面呢?企业要多少人当然也是和工资相关的,如果求职者要价低,企业自然倾向于多招人,理论上来说,只要开价足够低,是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的。你可能会说了,招人的时候不是有名额限制吗?怎么能说是招多少都可能呢?其实单个企业招人时候是把工资水平看作固定的,它不能偏离这个社会的“一般水平”太远,所以在那样的工资水平下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当然是固定的。但是,如果我们社会的一般工资水平可变,总体的劳动需求量当然是可变的。如果招员工的成本非常低,企业干吗不要呢?即使你对它没什么大用,招进来充充场面也好的,反正没什么成本嘛!

那么这么重要的工资是怎么决定的呢?标准的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工资应该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换成大白话就是:你们单位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再招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进来,那个人给单位创造的价值就是你们这一类人的工资。比如说,你是搞技术的,如果你们公司只有你一个人搞研发,公司缺你不行,你对公司非常重要,自然能得到很高的报酬;如果有10个人和你一样在搞技术,显然这时候再招一个人进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就没有那么高了,那个人的工资肯定比你一个人干的时候要低,而且你们10个人的工资应该都和第11个人一样(这里我们隐含的假设就是你们这些人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是“一类人”),你们都不可能再要求一个更高的工资,因为如果这样,企业裁去你们其中一个会更有利。

以上供需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理论上最终总是可以产生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这个时候劳动力的供给等于需求。看上去上面这个理论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似乎劳动力市场不应该出现什么问题,但事实上就我们国家而言却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事实:

由于金融风暴的发生,原本就非常紧张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已经非常明显地波及到大学生就业市场。虽然最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如果说前些年毕业的那些大学生都能找到那种“金领”的工作,那么最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能找到一份“白领”的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而2009年毕业(2008年开始求职)的那些大学生的悲惨经历,更是生动地解释了什么叫“没有最惨,只有更惨”。一方面,全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00多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很多;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届大学生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以前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所谓的“天之骄子”,现在却还没上岗就面临下岗,还没择业就已经失业……这种心理的落差不是一般的大,也怪不得一些大学生精神几近崩溃,甚至有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解放”自己了。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今年我毕业了,同时我失业了。

对于他们来说,2008年的冬天有点冷。

为什么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高增长?为什么在大学毕业生“过剩”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的某些行业却出现了“民工荒”?

我国的就业形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要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似乎越来越大。首先,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非常突出。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这就意味着至少又会有1000万人缺少工作,想想都感到可怕,几乎就等于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数量了。而且你要知道,不是说有需求岗位就能有人去干的,就业不是种萝卜,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些传统行业会有大批的下岗失业人员,但是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所需要的特定人员往往又非常稀缺,有人找不到活干,有人干不完活,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般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失业,大都是说因为经济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排斥了劳动力,从而带来更多的失业。听起来似乎没错,比如有了挖掘机之后,在施工的时候自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如果按照这种理论,显然那些失业者应该是那些从事低技术含量或简单体力劳动的人才是。然而,如今在中国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已经不是那些从事低技术含量工作的人,而是那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一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相当讽刺的是,许多城市很多行业还闹起了“民工荒”,甚至有报道说,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几乎和民工不相上下,简直匪夷所思,让人看不明白。

到这儿大家也能看到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困境就是失业。那么为什么失业问题很重要,一定要绞尽脑汁去解决呢?

我想大多数人都能理解拥有一个工作对于个人而言是多么重要,大多数人都是要靠工作生活,养家糊口,有工作也会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消费,有消费才能有内需,所以我们要促进内需,解决就业问题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前面说过,我国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保证就业对于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明显的作用,是从源头上解决社会贫困的手段。那些生活特别贫困的人,往往就是失去了工作的人。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70%为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他们都是潜在的就业群体。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压力造成一部分人失业、下岗,或者就业不足而隐性失业(比如很多农民),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年龄偏大、缺少技能而长期难以就业最终退出劳动力市场。所以这些人几乎就是社会贫困群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例如目前城镇中因为家庭贫困领低保的人中,40%以上的人是直接因为没有工作岗位,此外,还有大量的是因为家庭供养者没有工作而间接致贫。农村的贫困和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地区差距,也同样是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可见,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就业机会或者就业不足。显然,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失业过多实际上是资源的一种浪费,说明经济的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个人没有工作天天在家晒太阳,并不能创造任何社会财富,而如果他有工作,他是可以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就像电影《国产007》里面讲的:即使是一张厕纸,也有它的用处嘛!更何况这么一个大活人。

如果失业的人真的天天待在家里晒太阳,倒也罢了,就怕他们天天出来闲逛。为什么?人不是宠物啊,不能天天把他们拴在家里啊。如果没有工作,一大批人整天游荡在外面能干出什么事情来?我想替清洁工人扫大街、扶盲人过马路之类的机会还是不多吧?更有可能的是,赌博、偷窃等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情。所以,解决失业问题,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再分析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两类人非常重要:大学生和农民工,我们的阐述也主要针对这两类人展开。

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考录取率从36%提高到60%以上。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达到382.2万,2007年时达到500万的水平。全国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的地区覆盖率,由1997年的65%提高到2002年的91%。这充分说明我们国家还是有一群数量非常庞大的具有较高知识水平、能掌握高效率劳动工具的劳动力,他们应该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要的财富。

同时,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30%~50%找不到工作,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但同时,很多企业又抱怨招聘不到合适的员工,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忙着招人。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就是自愿性失业,这不是说社会上没有合适的工作,而是觉得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还不如待在家里“啃老”。这个倒是很好理解,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来换取收入,换取消费,现在既然家里蹲着也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又何必出去看人脸色吃饭呢?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还是比较困难的,你至少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

条件一:你家里经济条件特别牛,养个把闲人没什么压力。能出生于这么富裕的家庭,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你投胎投得好,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人也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你不满足条件一,你家情况只是平平,父母辛辛苦苦、熬死熬活才把你拉扯大的。你还是有希望的,比如你是“厚黑学”博士毕业的——面皮厚、心肠黑,那照样还是可以当“啃老族”的。

其次就是有些大学生对工作过于挑剔,工作怕累怕苦。虽然现在大学毕业生大有人在,但是忠诚、能干、肯吃苦的人不多。很多自以为是的大学生认为,我是堂堂大学生,怎么能干那样的工作?这种人应该说是受封建思想影响过重了,他们天真地以为自己考上大学了自然应该干那种赚钱又多又轻松的活——老子在科举时代怎么也算个举人了,怎么能干这种下贱活?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向往的那些现在干着“高级”工作的人,很多都是从干“下贱”活开始的,即使是封建时代,很多贤臣良相也都是从小抄写员干起的嘛!所以,这些人纯粹是自己没事找抽型的,要解决这种人就业,除非政府建立那种发高薪的疗养院。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金融学

    每天学点金融学

    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本书通过许多浅显易懂的故事,贴近生活的内容,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金融学的知识向读者一一讲述。使读者既不感到枯燥乏味,又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金融:丰富金融形态

    本书包括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钱庄的产生与消亡、当铺的特色经营、账局业务的兴衰等内容。
  • 芝麻绿豆经济学

    芝麻绿豆经济学

    作者从事经济学相关的项目研究,专业知识丰富,且对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有独特的见解。所以,作者避开了传统灌输式的内容呈现方式,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恋爱、买房、赚钱、消费、销售等进行生活化的讲解,让大家明白经济学如芝麻绿豆一样简单并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

    民间金融不仅普遍存在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存在于欧美的高度市场化国家,并往往可以和正规金融机构共同存在于金融市场中。在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金融系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经济的发展有负面的影响,更具有正面的作用。我国曾经只看到其负面影响,采取管制、打击,甚至取缔的政策。但在民间,它却保持借贷高利率和高发生率的市场态势,这是一个市场配置之谜。因此,对农村民间金融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利率决定机制,资金配置效率以及如何解决其监管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经济学的陷阱全集

    是馅饼还是陷阱?陷阱布阵处处玄机为我们展现最真实的经济生活,圈套连环招招奇谋为我们提供最智慧的经济法则。认识了馅饼或者陷阱背后的经济学,我们最终才能做出理性的决策和判断,才能更好地行走于社会。本书教会你看透经济学的真实面目,分清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热门推荐
  • 色变三界

    色变三界

    九天之上揽仙娥,五洋深处捉妖鳖,幽冥界内戏阎罗,魔域境外伏孽主,仙道功成万骨枯,色变寰宇三界新。一名底层职员胡立六重塑三界的颠倒故事,一个凡夫俗子修仙成就大道的是非传说。
  • 次世代之青铜时代

    次世代之青铜时代

    魔都,在人类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另一种生物。它们不属于地球,没人知道它们来自哪里。它们不被记录在历史中,不曾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但是他们确实存在着,隐忍着。但是战斗却从未停止过,从发现它们的那一天。人类用它们的骨骼,血肉创造出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他们称之为“初世代”。同时一项秘密武器正在进行中,他们称这种新武器“次世代”。随着一个叫做“黯灭”的组织出现,“次世代”被慢慢揭开面纱。
  • 已经有挂的我被拉进了主神空间

    已经有挂的我被拉进了主神空间

    李世道有些懵逼,一觉醒来已是翻天覆地。熟悉的世界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强者可摘星拿月,弱者也能开碑裂石的高武世界。还好,穿越而来的他不但是个大家族的继承人,更有着所有穿越者都会有的”外挂“。只不过——这是个什么情况啊?主神空间?诸天万界?不要啊,我只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继承我家几百个亿的资产啊!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狐狸梦

    狐狸梦

    本书虽然是以童话风格所写,但是所阐述的都是经济学关键性的原理,和当代前沿的经济学争论热点问题。这是一个人情脉脉与人欲难填并存的世界,亦是现实社会的翻版。在这个隐喻的动物王国里,作者表达了极其深刻的理性洞察和永不泯灭的童心。
  • 宠妻,婚色可餐

    宠妻,婚色可餐

    婚期将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她却双眼失明,早已过了七年之痒的未婚夫却临阵变卦,和某贵族千金订婚,原来,七年之痒却终究抵不过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瞎子的事实,这一刻,她也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瞎子又如何?瞎子同样可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瞎子同样也有春天,于是,春天真的来了,桃花朵朵绽放。
  • 荡诸邪

    荡诸邪

    刀剑啸,江湖乱。谁为龙凤?世间隐匿仙凰。白莲乱世,大明常明!
  • 我和你的星辰时光

    我和你的星辰时光

    从挚友到单相思,从单相思到彼此相爱,但是终究没能改变现状,能够让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爱而不得,仅仅只是因为害怕失去对方……
  • 玲珑斋里说玲珑

    玲珑斋里说玲珑

    千古流传一小店,可将天下万物鉴。历经风雨多少年?人间百态都看遍。此店虽小却玲珑,门前是非更无穷。玲珑斋,斋玲珑。玲珑斋里说玲珑。PS:有喜欢我书的人可以加入QQ讨论群275236212
  • 13种智慧玩转职场

    13种智慧玩转职场

    本书向大家展示了职场上的成功的各种智慧。包括:适度忍让、巧妙批评、勇于自贬、大度宽容、谦虚谨慎、巧妙求人、巧妙说话、谨慎交际、聪明竞争等13个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