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400000012

第12章 更大舞台(3)

9.中国工商银行山东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0.中国工商银行沈阳沈河票据股份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1.江西省国际信托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2.中国银行上海信托咨询公司

13.中国农业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

14.安徽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5.国家农业投资公司农信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6.浙江省证券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7.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18.上海上工证券业务部

19.上海保北证券业务部

20.上海文厢证券业务部

21.上海江浦证券业务部

22.上海环龙证券业务部

2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集团)中信公司上海分公司

24.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25.中国农村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办公地点最后定在上海浦江饭店,也就是前文谈到过的,我们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办公借住的饭店。浦江饭店是一家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欧洲风格的涉外宾馆,不过档次没有上海大厦、国际饭店以及和平饭店高。1989年6月份以后,外国游客锐减,饭店的客房入住率上不去,底层的大宴会厅基本派不上用场。因而,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址那里后,双方一拍即合。待装修几个月和安上电脑后再一看,已是像模像样的证券交易所了。

开业大吉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仪式在黄浦路19号浦江饭店二楼餐厅举行。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副市长黄菊、各界来宾以及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政要与金融家出席了开业仪式,我们这些当选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总经理被一一在台前介绍。朱镕基市长发表了讲话,并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接着,尉文渊手拿棒槌,拖着一只伤势严重的脚,强忍着疼痛从二楼走廊走到交易大厅,对着挂在大厅北端的铜锣奋力一敲,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的第一声锣。我们这边拼命鼓掌,只见那边一阵忙乱--事后有人告诉我,尉文渊由于右脚严重发炎,随着那声锣声,休克倒地,被送往医院急救了。不过,在场来宾没有发现这个小意外,大部分人都喜气洋洋地来到交易大厅的贵宾厅,透过玻璃墙等待交易大厅第一笔交易成交的消息。

我也没有看见尉文渊的晕倒,因为当时我最关心的是当天第一笔买卖是不是由申银证券公司抢到。前一天晚上,我把申银证券第一批进场的红马甲代表郭纯等人叫到办公室,密授他们利用“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争抢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后的首笔业务。我再三强调,这是历史性的一笔业务,要不惜代价抢到。

“成交了!”场内一阵轰动。工作人员宣布上海申银证券公司以每股356.70元的价格买进海通证券抛出的真空电子股票50股,那时电真空股票的面值仅为100元。不少记者涌向6号红马甲郭纯,让郭纯实实在在地风光了一阵。晚上,我把郭纯他们请到公司,破例开了一瓶洋酒以示庆贺。

2008年12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追述了当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的情景:

阳光穿过半透明的穹顶,投射在汉白玉的罗马立柱上。两根立柱中间,摆着一面铜锣。尉文渊被一格一格的阳光笼罩着,他站在有80多年历史的弹簧地板上,他站在铜锣面前,奋力一敲--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了!时间是1990年12月19日。

中国股市第一锣由35岁的尉文渊敲响,其时是上海证交所的第一任总经理。敲锣的时候,他身边站着刘鸿儒、阚治东、管金生……

文章转述了尉文渊的话,尉文渊认为当年成立上交所的条件还不成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左的思潮、计划经济的桎梏、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包括传统的意识形态--上交所成立没一项条件成熟”。但上交所必须成立,因为1990年初,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变,国家提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战略。在上海制定的浦东开放一揽子计划当中,就包含了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计划。

文章写到了尉文渊对上交所选址、装修等工作的回忆。刚开始的内部装修等花费居然是尉文渊借来的,“我向人民银行借了500万来筹建上交所,后来上交所收了会员费才还清了这笔钱”。中央财政和上海地方财政在当时都顾不到上交所,因为谁也没想到这是个划时代的东西。“交易所就像个野孩子,一开始冒出来自己闯,弄到后来才越弄越大。”

事实确如尉文渊所说,当时很多人没想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长速度,也没想到与国际证券市场接轨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停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证券交易所上。记得当年我随同李祥瑞理事长接待来宾,很多境外来宾对上交所的英文名称存有疑问--国际上证券交易所名称中都用“stock”一词,为什么你们用泛指有价证券的“securities”?李理事长回答,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证券交易所,是以国债交易为主的证券交易所。不过私底下,李理事长对我说,这主要是怕用“stock”(股票)一词在上报审批时会引来麻烦……

上海证券交易所初期交易量最大的是国债,股票占的比例很小。但随着放开价格,加快新股上市速度等措施,股票交易很快火暴起来。当年证券交易的电子化程度不高,委托买卖都必须到证券营业部填写委托单子,由营业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报到驻交易所的红马甲,再由他们输入交易所委托系统。一时间,各证券营业部门前出现为领取一张委托单子排长队的现象。

为解决交易网点不足的问题,尉文渊在上海文化广场开辟了证券交易大市场,各证券经营机构都到那里设摊接受客户的委托,文化广场一时间人潮汹涌,景象蔚为壮观。我们乘机催促人民银行加快营业部审批速度,申银证券在上海各区县的营业部数量由3家增加到近30家,每家证券营业部都在交易所设有席位,并派驻红马甲。最初每个席位为60万元人民币,后来增加的席位降到30万元一个。尽管每个席位价格不菲,但为了委托通道畅通,不少营业部不惜重金在上交所设了好几个席位。上交所也为此新设第二、第三交易大厅,仍难以满足需要。尉文渊于是跟我们商量,让我们上海几家证券公司自费设立交易大厅,每个席位的费用给我们优惠。以申银证券为例,申银证券在南京东路99号公司本部大楼内设了一个交易大厅,拥有百多个席位,公司交易大厅从此也成为一景。每当外地客户来公司希望参观证券交易所,公司就把他们领到交易大厅,告诉他我们自己的交易大厅与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完全一样。

一两千红马甲在上交所工作,场面壮观。而这带动了周边很多服务业,浦江饭店那一带也因此被称为“东方的华尔街”。

推广与宣传

那几年社会各个方面对普及证券知识的要求很强烈,到处也可见证券知识培训班、讲座班的通知或广告,那几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收到讲授证券知识的邀请,由此到过各地的大学、各种协会组织、一些大的企业集团,甚至还到部队机关讲过课。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是那年到中南海给中顾委一批老前辈讲股票,以及受邀给越南财政部、司法部官员讲证券市场建设的事。

朱镕基市长向境外贵宾赠送股票

前文谈到邓小平同志向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凡尔霖赠送股票,这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朱镕基在上海担任市长期间也向一批境外贵宾赠送过我们提供的真空电子股票。那是一件有着非常历史意义的事,它发生在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夕。

朱镕基担任上海市长后,聘请了国际上一批著名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担任上海市政府的咨询顾问,并定期召开市长咨询会议。1990年7月,上海市市长咨询会议在上海波特曼大酒店召开,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香港的方黄吉雯等一大批贵宾到会,并有17位代表将在会议上发表讲话。

由于这次会议主题是建立上海金融中心的问题,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市外资委参加会议的筹备工作。他们在筹备过程中最犯愁的事,是给演讲嘉宾赠送什么礼物。想来想去,想不出拿什么有意义的东西送给这批非富即贵的境外嘉宾。我向负责这项工作的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朱小华出主意,能不能请朱镕基市长学学邓小平,给每位演讲嘉宾赠送一张上海的股票。我的目的很清楚,想借此机会提高申银证券公司的社会影响。朱小华一听大声叫好,花钱不多又极有意义。但是,我们都担心朱市长能否采纳这个建议,因为当初我们感觉朱市长对股票持谨慎态度,让朱市长赠送股票,他会同意吗?

1990年,上海已着手筹备上海证券交易所,但朱镕基市长对股票极为谨慎,提出光干不说。上海宣传部门通知上海媒体少报道股票,这个规定让一批??金融的记者非常为难,证券市场的新闻怎么可能不提及股票?讲市场行情怎么能避开具体股票?因此有段时间,跑金融的记者都尽可能避开股票这个词,不得不提时,也都用某证券来替代股票这个词,好在当时也就是七八只股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指哪一只股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有部分人认为朱市长对股票有看法。

让朱市长给境外贵宾赠送股票,有没有可能?当年上海的外资委主任叶龙裴,被公认为是对朱市长了解较多的干部,用大家的话来说,是朱市长身边的红人。朱小华和我去征求他的意见,叶龙裴肯定地说:“行,股票作为礼品,这个建议朱市长会接受。”叶龙裴建议我们把股票准备好,在会议结束时的答谢宴会上听他安排,见机行事。叶龙裴在朱市长身边的时间多,对朱市长的脾气摸得比我们准。当年朱镕基为了对外招商引资,听说上海批一块地要盖100多个公章,大为光火,为此成立了上海市外资委,人称“一个公章委员会”,以此解决100多个公章的问题,他点名担任第一任外资委主任的,就是叶龙裴。

朱小华和我商量,以申银证券公司名义通过朱市长向17位演讲嘉宾每人赠送一股电真空股票,当时每股电真空股票市值300多元,总计也就是5000多元。我们约定,事前把股票按演讲嘉宾名单完成过户手续,在答谢晚宴上由我递给朱市长,由他一一赠送。后来,我听说工商银行毛应梁行长也参加会议,就建议由毛行长上台递给朱市长,因为那时工商银行是上海申银证券的全资股东。我把这个安排告诉毛行长,毛行长很高兴,但也产生了和我们一样的担心:朱市长会不会这样做?

那年的上海市市长咨询会议,上海所有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了。第一天的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与会代表纷纷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朱市长也作了精彩演讲。按会议安排,晚上有一场专题演讲会,演讲人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那场演讲会出现了较为尴尬的场面--那年世界政治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出问题,西方国家对此甚为得意,温伯格一个小时的演讲处处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他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变化大谈社会主义的种种不是,得出的结论似乎是资本主义必然战胜社会主义,尽管他的原话没有直接这样说,但通过翻译,与会的代表都能听出这层意思。那天是个小会场,朱镕基市长坐在第一排,我坐在侧后方,距朱市长不远,可以看到他神色凝重。

温伯格演讲完毕,朱镕基市长上台致辞,他致谢后,转而回应了温伯格的演讲,他谈到这个世界不能只有一个声音,也不能只有一种颜色,如果是那样,这个世界就过于单调枯燥了。随即,朱市长针对温伯格的观点温和地作了驳斥。朱市长的口才是公认的,回答不失东道主风度,沉闷的会场上爆发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会议继续,上午休息时,上海一批跑金融新闻的记者找我谈起晚上的答谢宴会上朱市长赠送礼品的事,他们不知从哪儿听说是我们申银证券提供的股票。因为都是熟人,我告诉他们有这样的打算,但最后送不送取决于朱市长。当时在场的有《解放日报》的时赛珠,上海广播电台的左安龙、肖美瑾,《新民晚报》的孙卫星以及《文汇报》、《新闻报》、《金融时报》等一大批记者。这些记者彼此相熟,同行们都知道《新民晚报》抢新闻厉害,因为它是晚报,如果当天的新闻抓不住,就要比其他媒体晚一天,大家都怕孙卫星当天把这条消息捅出去。如果这消息发出去,但朱市长最后不送股票,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这些记者都反复关照孙卫星不能抢发这条消息,孙也是满口应允,让大家放心。下午会议结束后,我陪毛应梁行长先去参加日本一家证券公司在上海举行的活动,再参加7点半举行的市政府答谢宴会。一出会场门,有人递给我一份当天出版的《新民晚报》,一看,头版中间,赫然写着--16张电真空赠送给外国代表,电真空有了“洋老板”……

【本报讯】(记者孙卫星)16张上海电真空公司的股票,将作为上海市的“特殊礼物”,在今晚的金融国际研讨会闭幕式上赠送给为研讨会献计献策的外国代表。

今天,上海申银证券公司无偿转让了这些股票,并在16张股票上写上了新股东的姓名。这些新股东分别是美国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格林伯格、美国前财政部长威廉·西蒙、前国防部长温伯格、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副总裁菲力浦·沙委朗等。

这16张股票每张面值为100元,股票期限为“不限期”。按照国际惯例,这些洋股东可以按期来沪领取每年分得的股息和红利。

同类推荐
  • 日本皇室间谍:川岛芳子

    日本皇室间谍:川岛芳子

    在她被战争和命运捉弄的一生里,有多少人被她诱惑?多少人被她毒害?又有多少人情愿被她诱惑?多少人甘愿被她毒害?又有多少秘密,多少精彩的故事伴随着这个可叹、可悲、或恨、可耻的川岛芳子呢?本书全面介绍了川岛芳子这位“格格间谍”如何从一个王室公主变身为东洋谍花的心路历程,也从大的横断面勾勒了这位间谍的斑斑劣迹和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末路人生。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大象无形曾国藩

    大象无形曾国藩

    只会做好官、写漂亮文章的曾国藩,短短三年间就带起一支湘军劲旅,实现从丁忧侍郎到湘军大帅的神奇转变,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它不仅令当时的仕人大跌眼镜,也成为后世国人琢磨不透的传奇。汪衍振所著的《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以清末太平军起事为背景,从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丁忧写起,到咸丰四年(1854年)湘勇成军为止,分5篇36章全方位展现了曾国藩从一介文臣到湘军统帅的过程。《大象无形曾國藩:从笔杆子到刀把子》内容以曾国藩的人生转折和心路历程为主线,穿插了时代背景、清廷决策变化、官场势力折冲博弈、满汉大员复杂关系,以及曾国藩如何结识、笼络一干人才为己所用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史事。
  • 丁玲传

    丁玲传

    丁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作家。1904年10月12日,丁玲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封建世家,原名蒋伟,字冰之,四岁丧父,家道中落,随母寄居常德舅父家中,自幼饱尝世态炎凉。在颇具民主思想的母亲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早年便萌生了强烈的反封建意识。1922年春,她毅然离开家乡,闯上海、走北京,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寻找人生真谛。1927年步入文坛后,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文学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重生大唐我为世界之王

    重生大唐我为世界之王

    “刚穿越就跟李世民结仇了?”叶炎一脸懵逼!“不过,既然来到了这初唐盛世,老子就统一这个世界,让万国来朝!”叶炎雄心万丈,权掌八方!
  • 斩魂

    斩魂

    这里的故事未知才是精彩,所以就不作简介了。借这一小块空间,感谢你的点击,希望我写的故事,能让你感觉愉快……新书《魔盒》,别忘了来踩踩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记录员

    记录员

    我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游荡,在人群和酒吧里停留,穿过森林和高山,找到被遗忘的书信和雕刻,口口相传的神话,乡间传说,诡异传闻,将它们刻在石板上,记录下来。总之就是什么奇奇怪怪,神神叨叨,乱七八糟,奇形怪状的东西都有可能出现的故事集。
  • 御前侍卫小相公

    御前侍卫小相公

    一段救命之恩,把他和她一辈子都纠缠在一起。沐瑶从遇见他之后就没遇见过好事,好不容易得来的家产还没开始捂热就被别人抢了去做军饷,本来想用男子的身份买几个青楼过把纨绔子弟的瘾却硬生生被他弄成了信息网!她不是应该恨他入骨吗?为什么发现他越看越顺眼,既然这个男人有毁了天下的本事,那还是早点让她娶回家,为民除害比较好!
  • OpenEyes

    OpenEyes

    十二年前,他淡淡一句“我走了”,从此退出她的人生。她独自孤勇地舔舐伤口,生存在弱肉强食的娱乐圈。兜兜转转,十二年后再相遇时,她心中已没了怨,只是不敢再靠近。这一次,他牢牢握住她的手。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累了的时候,她发现,一直是她追逐着他,步履不停,从一而终。“他就是你的克星!让你犯贱的不叫真爱,是孽债!”寒意透骨的深夜,闺蜜将醉倒的她丢进浴室,水淋湿了她,她缩着身子轻轻笑,“对啊,我犯贱…我就是爱他我能怎么办!”闺蜜看着她声嘶力竭,在她耳边催眠,“不要爱了,忘了他吧,阿树。”当她麻木的爱着他时,这场爱是桎梏还是救赎?一次次的原谅,相信,失望,遍体鳞伤。是继续在黑暗中清醒,还是在白昼里安眠?
  • 梦里行者

    梦里行者

    从死者的身上收集遗留下来的魂魄碎片孟游用这些碎片回溯了一个个梦中世界力量,从梦中汲取;技巧,从梦中锻炼;境界,从梦中突破“渴望力量吗?”“那就去做梦吧!”
  • 风独

    风独

    没有雄心,没有梦想,只希望安安静静生活。可是,貌似由不得自己呢?故事,从一个穿越了的人开始说起。
  • 全能分卫

    全能分卫

    篮球天才突发肥胖病,从此消沉,一朝被虐重新振作,看胖子玩分控双卫,征服国内,扬威NBA,赶科追乔,这是一个少年崛起篮球赛场的故事……
  • 魔法少女在斗罗之凤凰传奇

    魔法少女在斗罗之凤凰传奇

    主角叶云飞在一次意外中被创世神给劈死了,随后在创世神的帮助下穿越到了斗罗,并成为唐轩宇的儿子?随后不久因意外的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唐三那个时代,就这样主角开始了它传奇的生涯。注1:本书主角不嫁人。注2:平时更新时间:每周二和六,如有事情会另外会发出公告通知更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