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3500000025

第25章 捕空风捉鬼影(2)

赵广汉立即被扔进了万丈深渊,宣帝大为震怒,下令将赵广汉逮捕,关押在廷尉狱中。当一些下级官吏和长安百姓听说赵广汉被捕后,纷纷守在皇宫门前号哭,数目之多达到了几万人,有人甘愿一命换一命,说:“我活着对皇上并无益处,情愿代替赵京兆去死,让他留下来为社会做贡献!”宣帝没有说同意但也没有说不同意,不过,魏相在这个时候立即狠狠地还击,他认为赵广汉此举不但让皇帝失望,而且还犯了帝国最忌讳的大罪——欲行诬告。在魏相看来,赵广汉想要诬告纯粹是捕风捉影,根本没有确凿证据就闯进丞相府,对自己的夫人用刑,实在不可赦。经他们这一说,赵广汉想要活命简直比登天还难了。

最终,赵广汉以欲行诬告罪被腰斩于市。这个廉洁明察,以威严抑制豪强,深得民心的父母官永远地离开了人间。他后来受到许多小民的思念和歌颂,而却没有人提到他那不光彩的一页,他以私人恩怨杀人,又欲行诬告。

赵广汉的故事告诉我们,诬告这种行为不是小人的专利,但只要涉及到个人利益,君子也能暂时变成小人。

3、嫉妒让人诬陷

诬告他人的人未必就为了纯粹的利益,有时候,嫉妒也能让人做出这种不耻行径来。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径都出自文人手下。

这件事情发生在北魏时期,诬告者叫游雅,是当时一个非常著名的文人。被他诬告的人叫陈奇,其才气与名气似乎不在他之下。二人之间的恩怨就是从学问开始的。

陈奇字修齐,河北人氏,年少时孤贫,对待母亲非常孝顺,上天似乎为了奖赏他,让他的脑袋非常聪明,由此使得他博学广闻,精通儒家典籍,特别是其所注的《孝经》与《论语》在北魏国流传甚广,为读书人所称道。北魏政府那个时候还很清明,对国境内有才之士都特招,陈奇就是这样从老家进入了国家的首都,并且得了一个官职。

游雅是北魏政府的秘书省总监,平时就听说过陈奇的名声,陈奇来到都城后,游雅立即就把他安排到了自己身边。最开始的时候,二人惺惺相惜,还能相处融洽。但不久后,游雅就有点厌恶陈奇了。陈奇的确有缺点。由于少时贫困经历,使他形成了很自卑的性格,成人后又在儒家经典上有所创见,所以过度的自卑导致了极度的自负,对同行,都瞧不起。游雅的学问事实上并不在他之下,否则也不可能做到秘书监,但二人在谈论学问的时候,陈奇往往立异以为高。游雅的学问相当正统,陈奇的学问则有天旁门左道。学问最怕的就是,以狡讲去攻击正说。所以,二人一旦辩论起来,陈奇总能把游雅搞得哑口无言。倘若游雅在学问精深的条件下还能道德完美,度量宽大倒也罢了,偏偏游雅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与陈奇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了。

陈奇自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游雅渐渐地抛开了学问,用官职来压他。陈奇好不容易混到这一官半职,不可能因为打嘴仗就把官给丢了。所以,他开始做些许的忍让。他这一忍让不要紧,游雅更得寸进尺了。

游雅开始反击,他用陈奇的那些旁门左道的理论来与陈奇较量。比如他在谈到《易·讼卦》“天与水违行”时就这样说:“天意是与人间的水流背道而驰的,自葱岭以西,河水都往西流,由此推论,《易》上说的是葱岭以东的事情。”陈奇觉得这简直是扯淡,就回说:“《易》理广大,包含宇宙万物……”这句话是不要紧的,但他下面立即讽刺,“如果像您所说的,那自葱岭往西,难道就要面向东来望天吗?”游雅憋得满脸通红,没有说一句话。从这以后,他开始使用无赖手段对陈奇进行攻击,经常当着很多人的面辱骂陈奇,不是你这样不对就是那样不妥,或者就干脆说陈奇是小人。陈奇最后告诉他,“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游雅立即向前冲:“你说你自己是小人,那你的祖父又是什么人呢?”在中国古代,有修养的人都忌讳谈对方的祖先,游雅这一招可近于没有家教了。陈奇有点愤怒,但还是回答他说祖上曾是燕国的一个小官。游雅继续问道:“这是什么官职,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陈奇讥笑:“从前还有云师、火正、鸟师等官名,由此可见,世道变革,官职也有变化,时代不同了礼数也就不一样了。您身为皇魏东宫的内侍长,又是什么官职呢?”游雅又被问得哑口无言。

游雅见不是陈奇的对手,立即就把他踢出了秘书省,给了他一个闲职。事实上,陈奇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游雅一方面所为。他本人也应该负一点责任,比如他既然进入朝廷做官,游雅就是他上司,他不该把自己和游雅都摆在文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游雅当然也不对,作为上司,不能宽容下属,作为文人,却中了“文人相轻”的毒。一直很欣赏他的中书令高允就曾劝他说:“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辩简牍章句?”意思是不要跟陈奇比那些所谓的学问,那都是旁门左道。可游雅不但不听,还认为高允是跟陈奇串通在一起的。

游雅对陈奇可谓是恨之入骨,就在把陈奇赶出秘书省不久前,他把陈奇所注的《论语》和《诗经》全都投于火中烧掉。陈奇知道后,立即跑来嘲弄地问道:“您这么大的一个官,怎么连柴禾都烧不起了,还用烧书吗?”(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

游雅大为恼火,但的确不能把陈奇怎么样。他在给自己弟子们的教诲中把陈奇的学问批评的一塌糊涂。陈奇在那边也不甘示弱,认为游雅的学问一文不值。二人斗争了许久,终于,矛盾激化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人以匿名的方式写了一封信,交到了北魏政府。信中大都是议论朝政之言,自然这种信当然是对朝廷不满的内容居多。可这封信同时提到了一点,信的主人认为,陈奇是天下奇才,而现在居然闲职在家,简直是暴殄天物,这就是朝政不修的结果。皇帝大为震怒,让官员下来查匿名信的主人。游雅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他诬陷是陈奇写的。人家为有什么科学依据,他说,陈奇这个人学问与品德都不怎么样,不会有人甘冒杀头的危险为他说话,天下只有一个人能为他说话,那就是陈奇自己。

这种捕风捉影的诬陷手法之所以被许多小人屡试不爽,是因为负责查案的人员根本捉不到真正的嫌疑人,而皇帝命令的事情是必须要完成的。所以,任何人来处理这种案子,只会死马当活马医,只要有一点线索,一线生机,他们都不会放过。陈奇立即被提审。当然,这封信根本就不是陈奇所写,但他最终还承认了,因为陈奇的骨头没有那么硬,他无法承受严刑拷打。

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陈奇是被冤枉的,所以当皇帝下令要把陈奇处死时,几位大臣就借故拖延,但这并没有救得了陈奇的命。因为那个诬告者游雅再次出击,四处活动,最终把陈奇送进了鬼门关。

中国自有文人以来,互相轻视与互相吹捧就成了这个圈子里的规则。互相吹捧还有积极的成分在,但互相轻视就纯是弊端了。陈奇与游雅表面上看是诬陷史上的一个案例,实质上还是文人相轻的一个精彩的演绎。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游雅的捕风捉影手段已经臻入化境,他随口就可以把一件并不确切的事情说得有根有据,这就是读书破万卷的好处,也是做学问久的优点。

4、诬陷专业户

中国历史上最大一个诬陷专业户非唐代武则天时代的来俊臣莫属。来俊臣的来历就有很大的问题。唐太宗年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乡下有两个人臭味相投,一个来操,一个叫蔡本。二人可谓不务正业的典范,吃喝赌博俱全。来操当时个单身汉,而蔡本却是有妻室的人,而且他的妻子还颇有几分姿色。由于来操常到蔡本家玩耍,见到了蔡本的妻子,不由得就生了邪心。蔡本的妻子也不是良家妇女,二人开始勾搭起来。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来操就决定把蔡本的妻子变成自己的妻子。他开始在赌场上与蔡本耍老千,蔡本自然不知道这个好兄弟会跟自己玩诈,一来二去,不但输光了家底,还把夫人也输掉了。就这样,蔡本的老婆成了来操的妻子。不过,让来操略有点不满意的是,蔡本的老婆输给他时已经有了身孕,来操对这个未耕耘就有收获的事情虽然有一点不高兴,可出于赌徒的习性,白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于是就容忍了老婆生下这个孩子的现实。而这个孩子就是来俊臣。

父亲是赌徒,母亲很轻佻,来俊臣的家庭教育也就可想而知了。年轻的时候,来俊臣跟他父亲一样,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终于有一天因犯奸盗罪被捕入狱。在一般人眼中,入狱就等于葬送了前程,但来俊臣却认为自己发迹的日子来了。他开始在监狱里诬告其他罪犯。唐代法律有规定,倘若罪犯在监狱中能检举揭发其他犯罪,就能得到宽大处理。来俊臣最开始的想法可能就是早点出狱,所以他开始捕风捉影地进行诬告行动。按照规定,监狱负责人在得到犯人的检举揭发后,就必须要去查办。但来俊臣所揭发的犯罪行为纯属子虚乌有,在被警告多次后,来俊臣始终不知悔改,最终,负责查案的官员发怒了。因为他经不起来俊臣的折腾,就向上级领导刺史王续反应情况。王续震怒,将来俊臣打了一百大板子。来俊臣子此后老实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一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原因是王刺史被中央机关立案侦察,怀疑其有重大犯罪事实。来俊臣在监狱里得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他冷静地思考了一番,认为自己出头之日很可能来了。他决定落井下石,向朝廷揭发王续的重大罪行,当然,这些罪行无非是藐视朝廷,有不轨之心的滥词。可由于当时是武则天执政,武则天这个女人喜欢别人告密,所以,来俊臣的揭发书立即得到了这位女皇的重视。

武则天亲自接见了这位罪犯,在二人谈话不久后,武则天发现来俊臣就是自己最想要找的人。他精于捕风捉影,能把一些她不喜欢的人送进地狱,以此来增加自己的权威。据史书记载,武则天认为来俊臣很忠诚,“累迁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来俊臣的确是诬陷方面的天才,在他上任后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通过诬陷手段使得一千余家被其所抄。其所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长安城,满武大臣朝不保夕,噤若寒蝉,人们道路以目。

当然,来俊臣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纠集了诸多无赖之徒数百人专事诬陷。他的方法非常简单,想要诬陷一人,就使这些无赖之徒从四面八方一起诬告,辞状相同,被告者立即被捕,严刑拷讯,没有不诬服的。来俊臣是个聪明人,但他不能保证下面的那些无赖之徒都是聪明人,于是就编了一本《罗织经》,在这本著作中,他将诬陷人的种种办法一一罗列,对什么人用什么方法,一计不成再有第二计,总之,按照这本书的指导,天下就没有诬陷不成的事和人。

唐高宗时右卫将军李安静刚正不阿,脾气不小。当大多数臣子都上书劝武则天称帝时,只有他不肯在劝进书上写上自己的大名。来俊臣立即行动,于是,各种关于李安静谋反的揭发信如雪片般飞来,同时,还有他与别人联合谋反的罪状。李安静被捕,来俊臣亲自审问。李安静说,自己是唐室老臣,要杀就杀,但谋反之罪,却未犯过。来俊臣不管这些,将李安静以谋反罪处死。

神功元年(697),来俊臣唆使党羽诬告最高法院职员樊惎谋反。樊惎死不承认,来俊臣对这样的硬骨头自然有办法。他发明了各种刑具,比如最有名的一种叫做“突地吼”。它是一种枷,凡是被上了这种枷的,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地上转圈。经过一番折腾,受刑的人先是上吐下泻,接着四肢瘫软。倘若还不认罪,来俊臣发明的第二个“铁圈笼头”就派上用场了。所谓铁圈笼头,是直用粗铁丝做成的圈。这种刑具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将铁圈套在犯人的头上后,往铁圈里插木楔,很多人因此脑浆迸裂而死。樊惎最终没有忍受住这种刑具,承认了自己谋反,被斩首。

他的儿子自然对父亲之冤不会袖手旁观,就跑到朝堂上去喊冤。但没有人敢受理,他的儿子就当场用刀把自己如同日本武士剖腹一样自杀了。当时的秋官侍郎刘如璇见此情景,暗自叹息哭泣。来俊臣立即就诬告刘如璇这个人与樊惎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二人很可能联合想要谋反。刘如璇在被捕后,辩解说,自己是人老了好流泪,但仍旧不能让来俊臣放下屠刀。刘如璇后来死罪虽免,但活罪难逃,被流放到了汉州。

来俊臣在诬陷别人时的思路很简单,先给你随便定个罪名,然后不听你任何解释和发泄,通过强力手段刑罚来辅助诬陷既成事实。当时的大将军张虔勖与范云仙都被来俊臣审讯过。张虔勖在审讯时因不堪忍受刑罚,自诉对朝廷功,来俊臣就命令卫士把他乱刀砍死。范云仙是个话唠,不肯让来俊臣的诬告得逞,总是在受刑时历数自己一生伺奉先朝的功劳,并且说出了实质问题,他认为自己正在被人诬陷。来俊臣大怒,下令割去了他的舌头。当然,这一切都是出于武则天的明示暗授,确切地说,来俊臣在这些大臣们身上所进行的诬告都是受到皇帝指示的,是命令。但来俊臣不可能就这么尽职,他当然也有私心。来俊臣和他的后爹一样,是个好色之徒。如果他看上了哪个女人,就利用工作之便,先将所看中的女人的丈夫诬陷入狱,然后取而代之。他的正妻就是这样被逼娶过来的。

来俊臣在把诬陷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而又毫无阻碍的时候,他的野心不由得开始膨胀。在他看来,只要有武则天的支持,整个王朝的任何人都可以被他诬告,而后被他搞死。

如你所知,他不过是武则天为了对付异己势力而养的一条狗而已,当这条狗搞得天怒人怨,武则天的异己势力在得到警告后,他的职责也就到终点了。

来俊臣所以得到被诛杀的下场,跟他得罪了太平公主有很大的关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最喜欢的小女儿,这位同样和武则天有着雄心的女人自然不肯把来俊臣放在眼里。来俊臣当时的权势却不容任何人来挑衅,所以,二人的矛盾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不过,真正把来俊臣送进地狱的却是他的好朋友卫遂忠。这个人平时跟随来俊臣学习诬告技巧,很得来俊臣的喜欢。不过有一天,卫遂忠喝多了酒来到了来俊臣家门口,看门的却说来俊臣不在家,不允许他进门。可他清楚地听得来俊臣在里面玩乐的声音,于是,酒壮雄人胆,他冲了进去,当着许多人的面把来俊臣损了一通,回到家中睡了一觉,醒来后想起了这件事,越想越怕。来俊臣是个小人,睚眦必报。他当然懂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他立即找到了太平公主,并与太平公主一起向武则天诬告来俊臣有谋反之心。武则天知道这是诬告,但来俊臣这几年来闹得也的确不太象话,她顺手推舟,把来俊臣抓了起来。审问来俊臣的人把来俊臣发明的那些刑具在他面前一放,说,招了吧。来俊臣就招了。

同类推荐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热门推荐
  • 霸剑绝杀

    霸剑绝杀

    背负血海深仇的唐浩,偶然得到一柄来自父辈的宝剑,凭借这柄宝剑,他可以随心所欲的凝造天地万物。丹药、战甲、神兵、坐骑、美女、皇城府邸、九天宫阙……他全都能造;什么炼丹师、炼器师、铭文师、术炼师、灵匠师……他全都包了!至此,宝剑所指之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待我重铸三千界,挥兵百万上九天!
  • 九天·离歌

    九天·离歌

    三界中,提起来就叫人闻风丧胆的月宫一夜易主。与此同时,人魔界凭空出来一个玉空派,而成立这个玉空派的,竟然是个十五六岁的红衣少女!这个与救世之神羲和上神同名的红衣少女纠集四个人加一只吉祥物组成玉空派,信誓旦旦要“灭了月宫,称霸三界”;势单力薄,却敢揽下颠覆三界格局的大事。非但如此,她还敢对月宫新上任的宫主下死手,敢算计宝镜第一大侠,敢一人独挡第一仙门,还敢去掳魔族大公主的虎须!然而,谁都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风平浪静的三界,一场灭顶浩劫,正在逼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捡了个天庭

    捡了个天庭

    自从捡了个天庭,林舒从此逆天地浪了起来!美女校花接踵而来,挡都挡不住!
  • 缘分刚来

    缘分刚来

    董璇重生了,两世为人,她都爱上同一个人,眼看着他落入别的女人怀抱中,看着他把别的女人宠如娇玉,而自己却站在街边扫地,干着最底层活,领着最低的工资,这是她一生吗?她一路容忍退让却引来酗酒丈夫的拳打脚踢,看着家姐被那人抱着步入像天堂一样的生活之中。一切都不是她所愿意的,所以,她可以把那些不属于她的抢过来吗?
  • 穿越七王妃

    穿越七王妃

    季子辰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并且惊恐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相府六小姐。
  • 情缠明月心

    情缠明月心

    [花雨授权]救下重伤的他,也付出她诚挚的一颗心,他与她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十三年后,她与他因缘际会的重逢,这次的爱或不爱,缠得他与她好苦,可是根源,却不是乱伦后的背德!奇怪,这不是当年他与她分手的原因吗?
  • 晚清军政启示录(第2部):帝国命运的决战

    晚清军政启示录(第2部):帝国命运的决战

    “晚清军政启示录”系列,向读者更多可能性地展现晚清那个“一切都有可能的时代背景”里,个人的艰难与痛苦,以及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转型中的抉择。不仅仅着眼于历史事件的真相探寻,更关注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本书为第二部,以湘军与太平天国军队一系列战役对决为主线,讲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全程、湘军的崛起与解体、第二次鸦战争等历史事件。透过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和东西方不同视角,将这些事件及相关历史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语境中,进行回归人性底色的解读——如洪秀全的封神之路,曾国藩屡败屡战的心理建设,辛酉政变参与方的心理描摹,恭亲王奕?权力突围的心路历程,清廷与太平天国、西方列强的纵横捭阖与攻守博弈,两广总督叶名琛另类的忠诚,火烧圆明园的叙事逻辑等。本书尤其对湘军与太平军角逐的历次战役进行了生动叙述,从湘军与太平军的组织机制、战略、人才建设、将领性格等多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入木三分的对比解说和成败分析,解读了在清帝国生死攸关的至暗时刻,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荃等如何站到历史前台,湘军因何能成为扭转乾坤的力量。
  • 穿越之剑与魔法世界

    穿越之剑与魔法世界

    游戏世界难道真的不是次元世界吗?神真的不存在吗?若灵魂穿越到平行世界还可以回来吗?且看如何在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称霸百族,称霸蛮荒
  • 重生之最强神龙无敌升级系统

    重生之最强神龙无敌升级系统

    一名少年,重生以后,竟然成了一条蛇!辛好他获得了系统,且看他征霸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