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300000038

第38章 大调水:用什么维持国家与民族的血脉(4)

差矣!黄河干流在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道长为3472公里,沿黄仅有兰州及银川、包头等几座城市,且城市水源均为地下水和黄河支流上的水库,而非直接引自黄河干流。托克托至花园口为中游,河长1224公里,托克托至潼关是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黄河上游大中城市少,兰州等沿黄城市缺水并不严重。

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包括西安、咸阳、太原、铜川等城市,几乎都分布在黄河一二级支流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几乎不能惠及。若黄河中游一二级支流沿河城市缺水,都从干流提水调水,违反自然规律,显然有很多问题。

--跨流域、长距离、高成本地往黄河干流输水,能解决黄河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干流的水资源,85%左右用于灌溉。新华社在《母亲河累了,让她休养生息吧!》的报道中说,从兰州到河口镇区间,气候干旱,蒸发损失巨大。黄河的宁夏、内蒙两大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损耗浪费严重,仅宁夏灌区年引黄河水量最高时达90亿立方米。据统计,全国农田亩均灌溉用水479立方米,而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方,亩均引黄超过1100立方米。黄河下游告急,河套地区漫灌农业与抢水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最大的可能只能是“调水种粮”--若用调来的长江水来扩大高耗水、低收益的产业,无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从长江调水,能解决西北河西走廊,乃至新疆的缺水问题吗?答案也是否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在西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高层研讨会上,介绍了西北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河西走廊等许多地区缺水的情况后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用巨大,一是缓解西北地区水??源紧缺形势,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水资源保障,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二是可遏制西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恶化趋势,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贡献。

西北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缺水和生态问题,都能靠南水北调、靠黄河水来解决?想象力从来都不缺乏。如何把黄河水调到河西走廊西部,调到新疆几个缺水地区?是不是还要再进行“东水西调”工程?

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严重短缺,河西走廊年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景泰二期,从黄河提水至景泰灌区后,再调往石羊河流域的民勤绿洲,就因调水成本及渗漏等,难以为继。有专家提出,除非万不得已,不宜再从黄河向其他流域长距离调水,盲目增加用水量,盲目扩大灌溉面积。

--引长江之水,能解决黄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吗?

黄河中游干流蜿蜒在晋陕大峡谷中,山高谷深,引水量不大。南水西线工程,计划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上游来水通过岷江支流达曲,引流到黄河上游贾曲再汇入黄河干流。从贾曲入黄河处至内蒙古河口镇已有2700多公里,到下游的河南花园口更有4000公里之遥。而到下游后,还有河南、山东大灌区在等着引水。而这一地区,有南水北调中线、东线两大工程,无论如何,都要比从长江上游调水合理得多。

用不着多大的学问和专业知识都知道,数千公里长距离输送农业灌溉用水显然是不可行的。

调水成本:经济效益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中国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任意“糟钱”的程度,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工程应该终结,不管以什么名义。

且不说西线工程的巨大难题--西北高原漫长的封冻期和封冻带,南北气候冷暖的差异。工程规模和造价、调水成本、运行费用及环境污染对水质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是制约南水北调工程的“软肋”,其中以西线工程为最。从长江上游调水,经济指标是工程是否合理科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一是工程总投资将达3000亿~4000亿元(实际将大大超过),而且均需中央政府投资,这是现阶段国家承受能力必须考虑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采用电力梯级提水的方案投资较少,但每年运行费用高;自流方案需建多座高坝,工程量大、造价高,国家投资也大得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线路走向和大坝、渠道、隧洞、渡槽规划,虽然未最后确定,但倾向性意见比较集中,即分三期开发,分步调水。先把雅砻江的水调入黄河,再把通天河、大渡河的水调到雅砻江,利用雅砻江上修建的调水工程,调水至黄河。根据分步调水的方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三期。按2000年一季度的价格水平初步估算,静态投资一期约470亿元,二期约640亿元,三期工程为1930亿元。引黄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超过3040亿元。如果考虑到其他不确定因素,最后投资可能大大突破,甚至达到4 000亿~5 000亿元。

西线工程所经之处,山高谷深坡陡,远离城市,交通条件极差。即使一期首先建设从雅砻江引水到黄河的工程,还得在各大坝、引水明渠和超长隧洞建设中,预留可供二三期工程再引水140亿立方米的空间。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470亿元静态投资根本不够。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与实际可引水量相比很不对称。

二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干流,难以建立相应的投入与产出机制。黄河引水中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目前每吨只有几分钱的水资源费也常常收不上来。黄河中游污染加重,低于劣五类水质的河段增加。每年2~3月份三门峡水库中常出现劣五类水,呈灰黑色,丧失了地表水的使用价值。开源难,而节流治污亦不易,用长江水来“稀释”更是不可取的。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则不同,基本上都规划把长江水引入水库,以供城市和工业用水。如东线二期的终点是天津的北大港水库和威海的米山水库。这几个水库都是天津等大中城市的水源供应地。天津市提出,如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达不到城市用水的标准,将拒绝接受引水,目前海水淡化,达到纯净水标准的清洁水,每吨成本也只有6元。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较好,北京市计划2008年把城市水价上调至每吨5~6元,以便与引黄的水价“接轨”,南水北调只占北京城市总用水量的一小部分,水价全面提高后,还可用大量“低成本”水的价差补贴南水北调工程。因此,在建设中除国家投入外,还可使用银行贷款,工程建成后,可通过向城市居民供水来还贷。黄河万家寨工程也有用发电收益来补贴引水费用的机制。这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都不具备,无法通过收取水资源费、提高水价来还贷。工程及今后的运行费用,均需国家投资财政支出,即使工程建成,国家将背上难以解脱的包袱。

至于一些人所提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增加黄河干流梯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的所谓经济效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增加黄河水量,同时也减少了长江和金沙江等电站的发电量。

从长江向干旱、半干旱的西北调水,总的来说有一定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相对的,需要比较才能作出合理与正确的判断。调水成本是需要我们始终关注和计算的。

--真理原来这样简单。

在北京的一次国家软科学选题的有关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应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作为国家软科学评委会委员,我当即表示了不同意见。一位专家说,有十几个院士给中央领导写信,要求尽快启动西线工程。

我说,有些简单的计算,根本无须院士这样高深渊博的学问。

我在会上简单地计算出西线调水成本,不对称投资和比较效益,使那位积极建议把西线工程列入国家软科学选题的专家无话可说。

我是这样计算的:

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静态总投资3040亿元(实际可能大大超出),工程使用寿命为45年计算,每年实际耗资为675亿元。即使40多年后调水工程仍能使用,其维修成本也很大。

经济学投资回报通常按银行利率计算,以5%计,1年为150亿元。

这两项相加年调水实际费用为217.5亿元。

这还不包括调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成本,一年至少需要5亿~6亿元。

长江源区存在年际降雨不均的变化,如果考虑到长途调水中水资源的消耗与损失,很可能达不到正常的调水量。即使工程运行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不计运行管理维修费用,年调水170亿吨,每立方米调来长江水到汇入黄河处成本为1.28元。黄河水流到千公里外的宁夏、内蒙河套引黄灌区,加上损耗,每立方水成本达到1.5元。若加上提水等费用,实际吨水成本超过2元。

这样高的水价,你种小麦用得起吗?

根据黄河山东水资源保护局的材料,引黄灌溉单方水效益平均约0.6元,城镇和工业引黄单方水净效益0.6~2元,平均不到1元。西北地区引黄水效益应低于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水北调西线规划》预计,向黄河干流补水,向两岸和河西走廊黑河、石羊河供水,“单方经济效益6元,年净经济效益993亿元”,显然大大高估,是不准确的。高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立项。在西北多数灌区,生产1公斤小麦就需1立方水。不算人工和化肥、农药,1公斤小麦能卖到6元?

目前,宁夏、内蒙引黄灌区,一方面存在投入不足,灌排设备陈旧落后,水渠渗漏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大量漫灌现象,节水潜力巨大。

黄河流域8000万亩水浇地,如果有一半使用节水技术,一年就可节水36亿~56亿立方米。在节水措施尚未落实,集约型农业建立之前,一年耗费数百亿元大量调水,不如通过采取具体措施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政府买技术和设施的办法,“补贴”给农业和农民,把西北农业现代化大大推进一步。

再说引黄灌溉

有些存在的难题,可以提醒我们这一群迷失的人。宏伟的壮举背后,是否有举步维艰的困窘?

也曾风起云涌,也曾沧海桑田。西北调水工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程目标宏大,超出了自然条件承受能力,并由于初期论证不严谨,使工程建成后效益低下。

《瞭望》周刊记者来到早已正式通水的甘肃省南阳灌溉工程项目区,时过初春,触目依然是满坡旱地,当地村民说,这里吃水依然十分困难。西北干旱省份多个调水工程完成后发现,由于前期论证不严谨、后期地方配套不足、开发模式落后等因素,有的项目屡屡出现工程效益发挥有限、后期调整困难等问题,有的甚至成为财政包袱。

为了让黄河水润泽更多缺水的群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家在宁夏境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电力扬黄工程。现在每年提水6亿多立方米,总装机43万千瓦,实际灌溉面积近140万亩。这些工程覆盖区多半属干旱荒漠地带,降雨量只有200~3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 000毫米。

西海固是严重干旱缺水地区。不少地方连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数万缺水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了扬黄灌区,建设新的家园。首先要解决农民???饭问题,旱地改成了水浇地,主要用来种粮食。这些地方农民浇地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种一季庄稼要灌4~7次水,亩均用水量多达600~700立方米以上,单方水产粮还不足1公斤。

此外,引水线路长,引水成本高。泵站、渠口闸门、干渠水量计量,每一项都要管理人员,增加了运营成本。固海扬黄工程与原先设计规划相去很远,年引水3.25亿立方米,却只灌溉了60万亩农田。1997年盐定环扬黄工程主体工程建成,把黄河水引至盐池、定边、环县一些灌区,提取的黄河水90%以上都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流进了农田,工程每年收取的水费还不够扬水耗电用的电费。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宁夏每年给予扬黄工程的各类补贴资金都在3000万元以上,给地方财政带来的沉重负担,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困难,“一项扬黄工程,一个吞钱的黑洞”。

焦点集中在水价上。

国家对这些工程的投入都是不计成本的。甘肃景泰川电力提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每立方米0.21~0.24元,宁夏固海扬黄工程农业灌溉用水0.1元左右。还有一些调价空间,但有限,如果不改变粮食生产的方式。固海扬黄灌区的农民算了笔用水账和生产账。以最高产的麦套玉米为例,正常年景每亩地需灌水800多立方米,亩均纯收入400~500元。如果每立方米水价上调到0.25元的话,每亩仅水费就要增加成本200多元,种粮还有多少收益?

美国芝加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期货市场,主要依托五大湖周边及伊利诺伊州产粮区。我从芝加哥驱车前住伊利诺伊州的州府春田,窗外是一望无际秋天的原野。当地气候与农业生产条件极好,风调雨顺,种粮基本上靠天,不用引水灌溉,即是丰收年景,再加上现代化的规模农业,产粮效益高、成本低,其玉米等大量出口到中国。

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粮食生产的成本始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几千年来简单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维值得商榷,尤其是当粮食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时。

国内的粮价受国际市场粮价的影响,已经没有太多上调的空间。

统筹考虑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水资源;打破行业、部门与地区界限,科学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统筹考虑地表与地下、上游与下游、干流与支流;在黄河全流域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旱作农业,结合生物技术和农业工业化进程,减少农业的用水量;发展节水工业,采用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技术;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在沿黄城市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和现代水务机制。这应该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将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事关长江、黄河这两大江河的根本。不能笼统地说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因为受益和造成的破坏影响不属同一个时空,不在同一个区域,没有可比性。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难以建立投入产出合理和良性运行的调水机制,将会使国家和西北地区的发展增加长期重担,甚至成为一个财政黑洞。

这已经不是回望了,而是认识的回归,但大声说出来仍需要勇气。自然不属于哪一个年代--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源区的气象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原始、脆弱、敏感和不可逆转性等特点,是目前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造成的任何负面影响,最终都将在下游,在今后的十年、几十年才能全部反映出来。

不能没有壮阔的黄河。

那天,我与朋友坐在黄河北岸茶室的一处露台上,喝着茶,眺望着兰州市林立的高楼。滚滚的黄水在眼前流过。盈耳都是大河的奔流声。我深切地感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黄河原本就是中华民族的命定。

同类推荐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 鲁迅作品里的教育

    鲁迅作品里的教育

    本书内容包括:只有改造社会,才能改造教育;批判封建旧礼教和旧教育;让儿童活泼自由发展;读有用的书,走自己的路等。
  • 错别字过关手册

    错别字过关手册

    本书无论从创意、结构,还是从内容、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首创性。本书共分三部分,设三关:第一关为“错别字速查速记”,简略快捷,查找、记忆皆可;第二关为“错别字辨析”,深入浅出,对比、分析进一步巩固;第三关为“错别字过关自测”,简单明了,查漏补缺轻松过关。本书可供学生、教师、记者、编辑、公务员等作为案头必备参考书。查找方便,利于记忆,效果奇佳!
热门推荐
  • 浔南北暮

    浔南北暮

    [从校服到婚纱始终是他,是每个女孩儿都所想要的]她说:“他无名指发亮,我就不在抱幻想,继续爱他,把他藏在心里…”他说:“我希望她越来越好,因为她值得洒满阳光的生活…”……浔南北暮
  • 在刀剑神域平凡度日

    在刀剑神域平凡度日

    2022年,开发出脑神经连接虚拟世界,于是人类终于实现了完全的虚拟实境。创造一款游戏名叫SAO,刀剑神域。现在,一名普通的少年踏上征途。这只是一个亿点的幸运的普通少年平凡打怪的故事。
  • 灵魂摆渡之邪女在上

    灵魂摆渡之邪女在上

    灵魂摆渡之后,神鬼出现,又一个被伤之人,又一个异人。
  • 这会糗大了

    这会糗大了

    [花雨授权]这小妞是被衰神附身还是怎的?第一次见面,她差点被大卡车辗成肉酱;第二次见面,她的餐厅遇到抢劫,!他只好「勉为其难」地当她的男人,绝对不是因为喜欢她,他才不会喜欢这种没脑袋又凶巴巴的女人,绝对不会……
  • 雪域天国

    雪域天国

    前世缘,今生再见苍茫雪域之巅飞雪写下英雄诗篇天剑出鞘,邪魔若等闲越天城,异界炼相约前世情缘恋伊人倾世笑颜功成名就千日炼天剑一出谁与争峰巅!!!
  • 一世清玄

    一世清玄

    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迷离的世界,造物者从未离开。苍穹之外,是混沌,还是新生?远古时代,那些尘封的纪元,正在苏醒。万物进化,未来,人族,将不在是主宰!海族,大陆禁区,新人类。望穿千古,倘若真的有前世今生,记忆复苏,我……还是我吗?
  • 软烟微甜

    软烟微甜

    软萌女高中生微烟,在16岁时惹上了一个大麻烦。本来她以为的高中生活是这样的:努力上进的同学们抱着书埋头苦读,严肃的班主任拿着戒尺教育着心不在焉的问题学生。事实却相反。尤其是在那个“大麻烦”单方面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微烟感觉整个人生都是混乱的。...沈清醉:“老子追老子媳妇用得着你们哔哔?”众人:“不不不,小的们不敢,您是大佬您说了算。”...(沙雕作者首次尝试写小说.)(本文1v1超甜男女主身心干净.)(有些地方不成熟还望谅解啦.)
  • 学弟翻身:溺宠傲娇小萌妻

    学弟翻身:溺宠傲娇小萌妻

    开学社团招新时,她一不留神就招了个妖孽进了自己的部门。“会编排报纸吗?”少年闪着耀眼的如猫眼石般美丽的眼睛,很恳切的点了点头,怕她不信般,他掰着手指头:“我不仅会编排报纸,还会编排程序黑人电脑,还会撒娇,会卖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怎样,学姐你收吗?”许伊人“……”却不想这只看上去无害又萌萌哒的学弟是怎样腹黑又无耻,以至于让自己在被拐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让自己未来的大半时间都在床上惨绝人寰地度过。“无耻,大混蛋,我要离家出走!”
  • 人生要活着

    人生要活着

    和亲人之间,永远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人生冷暖自知,无人言语,有偏激固执,只余心冷如霜。最后那丝亲情残存,也不过是一人执念,无人共鸣。也许,人生本是如此。
  • 飞越时空之旅

    飞越时空之旅

    宅女白薇薇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可以穿越时空的手链,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和旅途中结识的爱人一起展开奇异的时空之旅。“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崇高的想要改变世界的想法。我只是做着当下认为正确的事情。即使最后我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即使再来一次,我仍会做同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