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600000009

第9章 在预言中惊奇演变的古代历史(4)

郭威攻进开封,废掉隐帝,自己称帝,建立后周,是为周太祖。柴荣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其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柴荣即位后,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

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经济上,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编制《均田图》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军事上,整肃军纪,裁汰老弱,选募壮勇,组成了精锐的中央禁军。文化上,制定刑律,修订历法,考正雅乐,广搜遗书,雕印古籍。

柴荣还大力灭佛,废除敕额外的寺院3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缓解了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

此象的"革"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意思是说"革"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兑(泽)上,为泽中有火之象,大水可以使火熄灭,大火也可以使水蒸发,水火相克相生,从而产生变革。君子根据变革的规律制定历法以明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此卦正好象征的是柴荣实行改革的事情。

显德二年,世宗柴荣采用大臣王朴提出的"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大业,先出兵后蜀,收回四个州。次年伐南唐,经过三年苦战,收回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多个县。六年征讨辽国,收回幽云十六州中的三个州。五月间,乘胜进取幽州,但在途中突患重病,被迫班师回朝,六月卒,年39岁。

后世史家称赞世宗在位的统治为"显德之治",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颂词第一句"金木水火土已终","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符号,在这里是循环之意,因为五行是循环相生相克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如此生生不息,循环不已。所以,此句是在说明五代的循环已经终了,气数已尽。

颂词第二句"十三童子五王公",正好指五代十国时期有五个大的王朝更替,同时又有十三个小国并立的局面。

颂词第三句"英明重见太平日",暗示着周世宗五年的英明之治,使天下重新回到一个比较安定的年代,百姓得以从水深火热的战乱中逃脱出来,重见天日。

而计算一下五代的延续年数,从公元907年的后梁朱全忠开始,到后周柴荣的儿子恭帝宗训(959年),一共历时五十三年。正好和颂词第四句"五十三参运不通"吻合。

8、关于南唐李氏、后蜀孟氏、吴越钱氏的预言

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历史终是这样戏剧化的向前演绎,在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与纷争后,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大一统的时代。

然而,开创这个新时代的"真命天子"又将是谁呢?《推背图》已为我们作出了预言。

第十五象戊寅震上离下丰

谶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颂曰: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

金圣叹:"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稍图治安,南唐李氏略知文物,馀悉淫乱昏虐。大祖崛起,拯民水火。太祖小名香孩儿,手执帚着,扫除群雄也。"

此象从字义上来解,是天下先乱后平之意,暗示着五代十国时在南方的三个割据政权——南唐李氏、吴越钱氏、后蜀孟氏,与中原的战乱不休相比,这三个小国相对比较稳定。

此象的"丰"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五十五卦,《易经》曰:"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丰卦象征亨通,君王能够使天下达到盛大丰满就不用忧愁,好比太阳位居中天,光芒万丈。在这里暗示这三个国家的君王能够致力于政事,使得国家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

谶词"天有日月",即指南唐的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这三人的名字都含有"日"字,并且都在上部,正应了"天有日月"。

南唐(937—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仅39年。南唐的成立可以追溯到徐知诰身上,他本姓李,据说是唐代皇室的后裔,后被吴国的权臣徐温收为养子。公元908年,徐温击杀张颢,拥戴杨渭为吴主。从此,徐氏便掌管了吴国的大权。

不过,徐温并未取代吴国,反而一直保持着吴国的天下。他只是派其子徐知训驻广陵,处理日常政务;派其养子徐知诰驻润州,以为呼应。大事则由徐温在金陵亲自决断。后来,徐知训因骄横无知,被吴王杨渭的舅舅朱瑾所杀,徐知诰乘机到广陵,安定秩序,并代徐知训执政。徐知诰精明有谋,既对徐温孝顺有加,又颇得民心。927年,徐温死,徐知诰囚禁了徐温的儿子徐知询,自代徐温执政。他拥护杨溥为吴国皇帝,但自居金陵,派自己的儿子景通、景迁先后驻广陵,一如徐温旧例。

935年,吴封徐知诰为齐王,为齐王加九锡,建天子旌旗。937年,徐知诰受吴国"禅让",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次年,改姓名为李昪,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在位时期是南唐的盛世,他保境安民,不轻用兵,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其他割据政权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而中主李璟即位后,由于与周边各国多次兴兵,国力开始衰微,而到了后主李煜时,南唐更成了一个烂摊子,后来终于为宋朝所灭。

谶词的第二句"地有山川",指居于四川的后蜀政权。后蜀为孟知祥(874—934年)所建,都城为成都(今属四川),历二主,共四十年。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次年正月,孟知祥入成都,整顿吏治,减少苛税,境内渐安。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四年,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死,其子孟昶(919—965年)继位,仍用明德年号,明德五年(938年)改元广政。

蜀地富庶,在孟知祥、孟昶统治时期,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后蜀与南唐同为五代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区域。后蜀宰相毋昭裔与赵崇祚辑唐、五代词五百首为《花间集》,对后世影响很大。

而谶词第三、四句的"海内纷纷。父后子前。"是指当中原兵乱纷纷时,这些小国却能顺利的子承父业,没有出现多么残酷的兵变杀戮。

颂词的第一、二句"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是说当中原战事未休之时,却有人正高枕无忧的安卧,暗示的是吴越的钱氏,"金戈"合起来也就是"钱"字。

吴越国(907—978年)由钱镠所建,都城为杭州。强盛时拥有十三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全省、江苏东南部和福建东北部。吴越国共有五位君主。

钱镠为杭州人,少时是个流氓无赖,曾贩卖私盐,做过强盗,后应募为兵,渐由偏将而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两年后,改封吴王。朱温建立后梁时,封其为吴越王。

吴越地域狭小,实力不足,因此一直以效忠于中原王朝为主要军略。在唐亡之前,钱镠忠于唐朝;在朱温篡唐建梁以后,他又效忠于后梁,被授予吴越国王、诸道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后唐灭梁以后,钱镠又向后唐上表称臣。

凭此策略,吴越有效地防御了周边割据势力对它的侵扰。而钱镠一面向中原王朝称臣,一面自为小朝廷,自立年号,直到其子钱元瓘继位,才改用中朝年号。同时,他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往来,又给他们行制册、加封爵,俨然中朝一皇帝。

而对内,钱镠能勤于政事,了解民间疾苦,修筑了海塘等水利工程,颇得民心。公元九三二年,钱镠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其子元瓘嗣位,勤政精神仍有其父之风。九四一年,元瓘死,子弘佐、弘倧先后嗣位。九四七年,吴越大将胡进思废弘倧,立弘倧之弟弘俶嗣位。九七八年,钱俶(因避宋讳,去弘俶之"弘"字)投降宋朝,吴越亡。

颂词第三句"寰中自有真天子","寰中"是指"天子直辖的领地",也就是说真正的天子还是会在中原的王土中产生,而上面提到的李、孟、钱三位国君虽然也比较贤明,但并不是能统一天下的真龙天子。

颂词最后一句"扫尽群妖见日头"是对赵匡胤的预言,他即位建立宋朝后,平定五代十国,"扫尽群妖",统一全国。而"见日头"可以理解为天下重见天日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赵匡胤灭掉南唐后,将后主李煜俘虏到汴京,见到了有"日"字的人。

9、真命天子赵匡胤一扫群雄

在第十五象中,《推背图》虽然预言了在中原大地将有一个真命天子产生,但并没有指出这个人就是赵匡胤,而到了第十六象中,这个预言才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

第十六象己卯坤上离下明夷

谶曰:天一生水。姿禀圣武。顺天应人。无今无古。

颂曰:纳土姓钱并姓李。其余相次朝天子。天将一统付真人。不杀人民更全嗣。

金圣叹:"此象主宋太受禅汴都,天下大定,钱李二氏相率归化,此一治也。"

首先看第十六象的图像,中央坐着穿黄袍的贵人,五位臣子围绕在其周围。坐在中央的当然指的是赵匡胤,而五位臣子则是指宋朝的文官武将,像宰相赵普、名将曹彬等人。

谶词四句,描绘了一个泱泱大国的盛大场面。"天一生水"乃是我国古河图"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的第一句,是宇宙生成的第一个结构,象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姿禀圣武"象征一个统一大国的君王的威武雄姿。"顺天应人"正说明这一朝代是由真命天子所创,可谓是"奉天承运",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无今无古"是说宋朝所开创的伟业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从历史来看,宋朝的功业与五代十国相比自然算是伟大,可比起汉唐来实在不能算是"无古",所以,这句预言显得有些夸大溢美。另外,据说赵匡胤曾对《推背图》进行了篡改,难道这些话是他自己写上的?我们也只能这样猜测,具体的详实情况已不可知。

还有一个疑点,谶词四句并没有暗示出一个"宋"字或有关赵匡胤的明确迹象,如果不是历史正好推进到宋朝,我们也不能断定这大一统的时代一定是赵匡胤开创的。

赵匡胤(927—976年),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相传,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月不变。"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少年时的赵匡胤,《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赵匡胤出生时,大唐帝国已经灭亡了整整20年,接踵而来的就是长久不息的动乱。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爱好骑射和棍棒,练出—身的好武艺。21岁时,颇有冒险精神的他告别父母妻子,开始浪迹天涯,去寻求机会建立功业。公元949年,在北上的途中,他遇到了当时正担任后汉枢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时正领兵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平叛,于是身强力壮又精通武艺的赵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建立后周时,赵匡胤任禁卫军长,深得开封府尹柴荣的赏识,成了柴荣的部属。周世宗即位后,赵匡胤在跟随世宗南征北讨中战功卓着,成为屈指可数的禁军高级将领之一。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北征燕云,势如破竹,却不幸染上重病,被迫退军后不久便去世了,由其幼子柴宗训继位。临死前,世宗升任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禁卫军首领),希望他能尽心辅佐自己的儿子。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后周朝廷接到"契丹入寇"的消息,担任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领后周军从开封城出发迎敌,傍晚到达汴京城外的陈桥驿站夜营。第二天天还未亮,营中突然接到禁军将士们的传令:"八岁的幼帝无法成为我们的君主,我们一致决定拥戴点检治理天下!"

传令一直到了赵匡胤的寝室,此时他还在熟睡,将士们叫醒了他,将一件黄袍披在他的肩上,并且一起高呼万岁。赵匡胤不断拒绝,但将士们不从,赵匡胤见事已至此,便不再推辞。这一天,原本应该朝北方出发的军队,却突然又回到汴京。入城之后很快地举行了禅让仪式,赵匡胤从后周恭帝手中得到了皇帝之位,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这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陈桥兵变"事件,后世史家认为这是事先安排好的政变。但是历史是由当时朝廷制度下的人记载的,具体的事情谁也无法知道。

颂词第一句"纳土姓钱并姓李",指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南方的后唐政权和吴越政权都表示要纳贡称臣,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的最终目标是要统一全国。

开宝七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令曹彬为统帅、潘美为都监,率水、步、骑兵在采石一线强行渡江,进围金陵;同时令吴越国主钱俶统率吴越军5万,攻取长州,然后会师金陵;令王明为西路军,向武昌方向进击,牵制屯驻在江西的南唐军队,使其无法东下援救金陵。

十一月中旬,宋军依照樊若冰的图示在采石用预先造好的战舰架设浮桥获得成功,其主力部队通过浮桥,顺利跨过了长江天险,大败南唐水陆兵10余万于秦淮,直逼金陵城下。与此同时,钱俶率兵攻克了长州、江阴、润州,形成了对金陵的外线包围,金陵成了一座孤城。

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李煜仍不投降的情况下,宋军发起总攻,金陵城破,李煜做了俘虏,南唐灭亡。

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8年),吴越国王钱俶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疆土于宋,吴越也随之灭亡。

颂词第二句"其余相次朝天子",也就是说五代十国时期那些周边的割据政权都来朝拜宋朝皇帝,例如宋太祖征服了后蜀、南汉等。只是向北对大辽的征讨却遭遇了失败,也使辽国自此成为一个肿瘤,始终威胁着宋朝的国运。

颂词第三句"天将一统付真人"表示宋朝皇帝是真命天子,上天将统一天下的使命交予他。而第四句"不杀人民更全嗣"表示宋朝国君实行仁政,不伤害百姓的性命。这一点在"杯酒释兵权"的事件中得到体现,赵匡胤深谙兵将乱国的害处,对武将极不放心,用计消弱他们的兵权,而实行"文官治国"。这些政策虽然使国家在内部处于安定的局面,但是在面对外敌时却显得软弱,也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

同类推荐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下)

    战国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下)

    本书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本书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生存道:星云大师谈智慧和幸福

    这本《生存道》是《星云大师谈幸福》和《星云大师谈智慧》的合集。涉及星云大师的人生哲学,如何智慧的生活,如何最有效的获取幸福,娓娓道出最返璞归真的生活大智慧,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为黎沉沦

    为黎沉沦

    易沉有头痛的毛病,直到某日侄女孝敬的帮他按摩头部,易沉心底升起浓浓的危机感。他把她扯入怀中问道“是不是把我当长辈一样按?”陆黎静默片刻回他“你怎么会这么想?”他说“虽然我当过你几年长辈,但你也不要太入戏了。”陆黎忍不住吐槽“你出戏倒是挺快的。”易沉不可置否的道“当然,我把那几年当成青梅竹马了。”此时此刻陆黎想到一成语“衣冠禽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老公之灰姑娘变身记

    我的老公之灰姑娘变身记

    她与他在樱花道下相遇,她是冷漠加凄清。他确实温柔加富贵。他两本就不是门当户对,却在高等院校相遇了。从山里走出灰姑娘,变成了火凤凰。
  • 化仙吟

    化仙吟

    一个身世成谜的少年;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一副风景无限的画卷;一则流传千古的传说!!!是缘分的纠缠,还是命运的安排???且看少年苏九,如何在充满荆棘的成仙之路上,披荆斩棘,渐行渐远……
  • 降临人世间

    降临人世间

    脑回路简单的沙雕修二代,自带众叛亲离,临阵突破,宝物来投等主角buff,可惜一朝来到蓝星,世界观开始遭受冲击。喵喵喵,凡人能创造这么伟大的文明嘛?接受人人平等之教育,修二代终将成长为斗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气纵横

    战气纵横

    天地棋盘,众生棋子。翻手覆手,任我生死。魔法斗气靠边站,在这里鬼斗技才是王道。凶残的上古八凶兽,奇妙的鬼元力,强横的鬼斗技,古老的信奉图腾……横行霸道,战气纵横,且看得到阎神大帝真传的厉空又是怎样再次走向颠峰!
  • 从道观开始灵气复苏

    从道观开始灵气复苏

    灵气复苏,万物崛起。世界各域得到扩张,上古传承,遗迹惊现,各地教派崛起,建立道统。天道巡回,物竞天择,进化一道,种族之争。
  • 捉诡

    捉诡

    因为主人公生来不平凡,于是,他决定开始走上专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为这道路付出了许多.......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本书以最新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目标——理论——案例——练习”为编写思路,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本书在采用较新颖的编写体例的同时,还力争贴近最新最热的社会关注点,如于2010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有关劳动合同法的前沿问题,以及有关保障性住房的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等在书中都有详细阐述。